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稳增长”与“控通胀”的双重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政府提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将“调结构、稳物价、保民生、促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全年国内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2011年一、二季度,我国GDP增速由2010年四季度的9.8%分别降至9.7%和9.5%,上半年整体增速为9.6%,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一)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主要经济体呈缓慢复苏格局
2011年下半年,受总体宽松的货币环境、积压许久有待释放的消费投资需求和新兴经济体稳健增长等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有望加快,但复苏步伐仍将较缓慢。
一是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进一步明朗。2011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中,除美国、韩国GDP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有所下降外,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主要经济体GDP增速普遍回升。
二是欧洲债务危机出现重燃势头。2011年上半年,评级机构连续调降希腊、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信评级,欧债危机隐忧重现。但为了维护欧洲经济复苏和全球金融稳定,IMF和欧盟自2010年5月即开始向希腊提供总规模为110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截至2011年7月已分5批拨付了173亿欧元,且还计划在今年9月出台对希腊的新一轮救助计划。在各方的联合援助下,下半年欧洲出现债务违约和重组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发达国家债务负担过重。2010年末,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赤字率分别达8.9%、10%和6.4%,大幅超过3%警戒线。为恢复市场信心,美国和欧洲各国相继紧缩财政,在私人部门需求未完全恢复、政府支出又有所降低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将面临挑战。
四是美国大力度量化宽松政策仍将延续。虽然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促进美国经济继续复苏,但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如美元贬值、全球通胀压力加大、金融市场震荡加剧、较多新兴市场国家和欧洲央行紧缩银根,反过来减缓了经济复苏进程。未来一段时期,美国仍将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宽松流动性,以此推动经济增长,上述负面影响仍将继续。
(二)国际资本流动频繁转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
2011年上半年国际资本流动频繁转向:第一次转向是在2011年一季度,由于新兴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在新兴市场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今年2月新兴经济体股票基金市场流出资金达创纪录的190亿美元,超过危机爆发后的单月最高流出规模,债券基金市场资本流入规模也较上年大幅下降;第二次转向是在2011年二季度,4月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疲弱、欧债危机重燃,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和利率水平与发达市场的差距逐步扩大,国际资本因此重新流回新兴市场。在欧债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预计2011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将继续面临国际资本快进快出、本币升值和资产泡沫的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也将随之提高。
(三)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温和放缓
下半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等政策导向作用下,全年GDP增长仍有望保持在9.5%左右的水平。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外需增长乏力,贸易顺差将会继续收窄。一是发达国家复苏进程存在较大不稳定因素,新兴市场国家在政策紧缩后也存在放缓趋势。二是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在“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政策指导下,预计下半年贸易顺差将继续收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会降低。从内生增长动力来看,内需继续得到支撑,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投资方面,在货币紧缩、财政刺激退出及房地产调控等负面因素,以及高铁和水利投资力度加大、保障房计划逐步落实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加快等正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投资增速放缓幅度将较为有限。消费方面,随着通胀预期逐步减弱、居民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者信心反弹以及部分消费品消费刚性较强,消费增速将趋于稳定。
(四)通货膨胀压力犹存,宏观调控紧缩力度可能加大,但幅度有限
虽然上半年我国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但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较小,全年可能呈“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下半年存在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的可能,但大幅加息可能性较小。一是近期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有所放缓,新兴经济体为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继续实施紧缩措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弱。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降、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足、猪粮比较为合理、农副产品供给基本稳定,物价大幅上涨的内在动力不足。三是2010年以来,已经5次加息、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上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实施,对回收市场流动性成效明显,因流动性过剩推高通胀的压力持续减轻。四是非食品价格在CPI上涨中的贡献逐步加大,在减库存效应的带动下,PPI涨幅放缓对非食品CPI的抑制作用将逐渐释放,有利于减轻整体CPI上行压力。
(五)政策调控力度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渐趋调整
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尚不明显,预计下半年调控力度可能加大,促使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一是已有调控政策将严格执行。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严格落实以限购、限贷、限外为主的调控政策,已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要严格执行。二是限购令范围扩大。7月初,政府明确指出,在一些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实施限购令,预计下半年,部委和地方的细化调控政策将陆续出台,使限购令扩大到三线城市。三是保障房建设速度加快。上半年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保障房建设一度进展缓慢。对此,中央政府已明确允许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预计下半年保障房融资难的瓶颈将有所缓解,开工建设速度有望加快。四是地方政府调控力度加大。当前,在地方融资平台还款高压下,地方政府在地产调控政策执行层面有放松态势,个别城市开始放松限购令。最近“新国5条”的出台,及时遏制了部分地方政府企图放松调控的苗头,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效性。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升值压力持续
自2010年6月重启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已累计上升5%左右,若加入通胀因素,升值幅度约为10%,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犹存,但大幅升值可能性较小。一是长期来看,货币的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发行国的劳动生产率,体现为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当前,我国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大约5%左右,将推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升值3%—5%。二是美国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对美元将趋于升值。三是我国贸易顺差逐步收窄,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四是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外需和内需双向拉动阶段,外贸依存度很高,不具备大幅升值的环境和条件。
2011年一、二季度,我国GDP增速由2010年四季度的9.8%分别降至9.7%和9.5%,上半年整体增速为9.6%,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一)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主要经济体呈缓慢复苏格局
2011年下半年,受总体宽松的货币环境、积压许久有待释放的消费投资需求和新兴经济体稳健增长等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有望加快,但复苏步伐仍将较缓慢。
一是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进一步明朗。2011年一季度,主要经济体中,除美国、韩国GDP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有所下降外,英国、德国和法国等主要经济体GDP增速普遍回升。
二是欧洲债务危机出现重燃势头。2011年上半年,评级机构连续调降希腊、葡萄牙等国的主权债信评级,欧债危机隐忧重现。但为了维护欧洲经济复苏和全球金融稳定,IMF和欧盟自2010年5月即开始向希腊提供总规模为110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截至2011年7月已分5批拨付了173亿欧元,且还计划在今年9月出台对希腊的新一轮救助计划。在各方的联合援助下,下半年欧洲出现债务违约和重组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发达国家债务负担过重。2010年末,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赤字率分别达8.9%、10%和6.4%,大幅超过3%警戒线。为恢复市场信心,美国和欧洲各国相继紧缩财政,在私人部门需求未完全恢复、政府支出又有所降低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将面临挑战。
四是美国大力度量化宽松政策仍将延续。虽然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促进美国经济继续复苏,但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如美元贬值、全球通胀压力加大、金融市场震荡加剧、较多新兴市场国家和欧洲央行紧缩银根,反过来减缓了经济复苏进程。未来一段时期,美国仍将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宽松流动性,以此推动经济增长,上述负面影响仍将继续。
(二)国际资本流动频繁转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
2011年上半年国际资本流动频繁转向:第一次转向是在2011年一季度,由于新兴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国际资本流动在新兴市场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统计,今年2月新兴经济体股票基金市场流出资金达创纪录的190亿美元,超过危机爆发后的单月最高流出规模,债券基金市场资本流入规模也较上年大幅下降;第二次转向是在2011年二季度,4月以来,美国经济复苏疲弱、欧债危机重燃,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和利率水平与发达市场的差距逐步扩大,国际资本因此重新流回新兴市场。在欧债危机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预计2011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将继续面临国际资本快进快出、本币升值和资产泡沫的冲击,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也将随之提高。
(三)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温和放缓
下半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等政策导向作用下,全年GDP增长仍有望保持在9.5%左右的水平。从外部发展环境来看,外需增长乏力,贸易顺差将会继续收窄。一是发达国家复苏进程存在较大不稳定因素,新兴市场国家在政策紧缩后也存在放缓趋势。二是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给国内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压力。在“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政策指导下,预计下半年贸易顺差将继续收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会降低。从内生增长动力来看,内需继续得到支撑,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善。投资方面,在货币紧缩、财政刺激退出及房地产调控等负面因素,以及高铁和水利投资力度加大、保障房计划逐步落实及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加快等正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下半年投资增速放缓幅度将较为有限。消费方面,随着通胀预期逐步减弱、居民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者信心反弹以及部分消费品消费刚性较强,消费增速将趋于稳定。
(四)通货膨胀压力犹存,宏观调控紧缩力度可能加大,但幅度有限
虽然上半年我国通胀压力不容忽视,但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较小,全年可能呈“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下半年存在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的可能,但大幅加息可能性较小。一是近期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有所放缓,新兴经济体为应对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继续实施紧缩措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调,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弱。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降、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足、猪粮比较为合理、农副产品供给基本稳定,物价大幅上涨的内在动力不足。三是2010年以来,已经5次加息、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上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实施,对回收市场流动性成效明显,因流动性过剩推高通胀的压力持续减轻。四是非食品价格在CPI上涨中的贡献逐步加大,在减库存效应的带动下,PPI涨幅放缓对非食品CPI的抑制作用将逐渐释放,有利于减轻整体CPI上行压力。
(五)政策调控力度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渐趋调整
2011年上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尚不明显,预计下半年调控力度可能加大,促使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一是已有调控政策将严格执行。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严格落实以限购、限贷、限外为主的调控政策,已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要严格执行。二是限购令范围扩大。7月初,政府明确指出,在一些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实施限购令,预计下半年,部委和地方的细化调控政策将陆续出台,使限购令扩大到三线城市。三是保障房建设速度加快。上半年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保障房建设一度进展缓慢。对此,中央政府已明确允许地方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地方政府通过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预计下半年保障房融资难的瓶颈将有所缓解,开工建设速度有望加快。四是地方政府调控力度加大。当前,在地方融资平台还款高压下,地方政府在地产调控政策执行层面有放松态势,个别城市开始放松限购令。最近“新国5条”的出台,及时遏制了部分地方政府企图放松调控的苗头,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房地产调控政策有效性。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升值压力持续
自2010年6月重启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已累计上升5%左右,若加入通胀因素,升值幅度约为10%,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犹存,但大幅升值可能性较小。一是长期来看,货币的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发行国的劳动生产率,体现为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当前,我国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大约5%左右,将推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均升值3%—5%。二是美国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对美元将趋于升值。三是我国贸易顺差逐步收窄,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四是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外需和内需双向拉动阶段,外贸依存度很高,不具备大幅升值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