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潜心研究,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教改与探索:从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到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从以“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可改来改去,语文教学的效果始终不甚理想。深究其因,其症结在于——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不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严重脱节?甚或说是中考的语文要求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矛盾。....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初中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基础,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延展和提高,二者紧密相连。然而实际上二者是脱节的,或者说是矛盾的。虽然语文学科,是中考的重要科目,分值比例大,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可与高中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在高考中或隐或显地涉及到的重要内容——语法知识——由于中考不作为考试内容而被初中的语文教师“淡而化之”,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制约高中语文教学的因素。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也许有点危言耸听,但笔者认为这并非是虚言妄说。
一、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初中语法为基础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半的内容是文言文,每篇文言文都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特殊形式的句子(例如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等)。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自己的词性(有时改变音调)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并相应产生某一新的意义。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现代汉语中“定语”始终是在它的“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而此句中的定语“铿然有声”却处在中心词“石”的后面并用一个“之”连接,构成特殊的句式——定语后置。由于学生不能分清词性(有许多学生分不清动词和形容词),不知道词语的语法功能(有些学生见到动词就认为是谓语),不懂得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有些学生不清楚主语、谓语、宾语的先后),因此便无从分辨词语的临时活用现象,也不明了古代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有哪些差别,因而学起这些内容来非常困难,教师教起来也很感棘手。每年我都要不合时宜地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但由于时间短,练习少,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对它的掌握自然是挂一漏万,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想灵活地运用岂非奢谈?离开了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真是寸步难行。
二、掌握正确语法分析的方
虽然高考不再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语法分析,但间接地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在高考试卷中或显或隐地体现,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考题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高考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总要设置有关语病分析和句意表达是否明确一类的题目。做这类试题固然有时候也需要凭借语感,但要完全准确地把握,必须得从理论的高度通过具体的语法分析和逻辑的判断,才能真正地明晰问题的症结所在——或是成分不搭配,或是语序不当,或是成分的残缺或赘余,或是句式的杂糅,或是不符合逻辑等。有时词义辨析、长短句的互变也要运用语法知识。例如2000年全国卷第3题的②句“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的作品来。”要求辨析“品味”和“品位”两个词。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而语境中要求填的则是中心词“作品”的定语,因此只能是后者。
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语法知识及语法分析的手段,才能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高考的竞技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全面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和作文水平
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语的组合规律与规则,是人们在进行交际或交流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虽然我们不能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和语法规范去禁锢学生的说话和作文,但如果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跟着感觉走,经常违背语言习惯、不符合语法规范就不可能完整、准确地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让人听了看了不明白,也就达不到交际和交流目的。正像我们懂得了交通规则,我们才能遵守它一样,如果我们连起码的红灯停绿灯行的知识就不知道,我们怎么会不闯红灯呢。画园或方我们不必拘于规和矩,但如果离开了规矩我们是绝对画出不正圆和正方来。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语法知识,不了解语言习惯,不懂得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说话作文时常出现语意重复啰嗦、语意含混不清、语序颠三倒四、半截句、歧义句的情况。一次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见到一女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愿望爸爸待我好些,像没有我以前一样好”。且不说她“愿望”一词用得是否恰当,就语意方面我看后也成了丈二的和尚。后来在与她的谈话中才了解到她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孩。她出生前爸爸一直以为她是男孩,待她的妈妈和她的两个姐姐非常好;她出生以后,爸爸一直想要个男孩的希望成了泡影,从此,便对她们母女横挑鼻子竖挑眼,或吆三喝四,或拳脚相加。她经常生活在家庭的阴影和爸爸带给她的恐惧中。像这样语意不明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随处可见。固然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作文的一种途径,但让他们了解语言习惯,懂得语法规范,从理性的层面去学习和运用语言更是规避这些问题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
总之,初中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基础,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和提高,二者紧密相连。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不能因为这些知识中考不作为考查内容,就忽视要求学生对他的了解与掌握。否则,只能是人为地造成初高中语文教育的脱节,从而形成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初中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基础,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的延展和提高,二者紧密相连。然而实际上二者是脱节的,或者说是矛盾的。虽然语文学科,是中考的重要科目,分值比例大,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可与高中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在高考中或隐或显地涉及到的重要内容——语法知识——由于中考不作为考试内容而被初中的语文教师“淡而化之”,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制约高中语文教学的因素。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也许有点危言耸听,但笔者认为这并非是虚言妄说。
一、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初中语法为基础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半的内容是文言文,每篇文言文都有大量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特殊形式的句子(例如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等)。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自己的词性(有时改变音调)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并相应产生某一新的意义。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现代汉语中“定语”始终是在它的“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或限制的作用。而此句中的定语“铿然有声”却处在中心词“石”的后面并用一个“之”连接,构成特殊的句式——定语后置。由于学生不能分清词性(有许多学生分不清动词和形容词),不知道词语的语法功能(有些学生见到动词就认为是谓语),不懂得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有些学生不清楚主语、谓语、宾语的先后),因此便无从分辨词语的临时活用现象,也不明了古代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有哪些差别,因而学起这些内容来非常困难,教师教起来也很感棘手。每年我都要不合时宜地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但由于时间短,练习少,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对它的掌握自然是挂一漏万,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想灵活地运用岂非奢谈?离开了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真是寸步难行。
二、掌握正确语法分析的方
虽然高考不再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语法分析,但间接地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在高考试卷中或显或隐地体现,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考题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高考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总要设置有关语病分析和句意表达是否明确一类的题目。做这类试题固然有时候也需要凭借语感,但要完全准确地把握,必须得从理论的高度通过具体的语法分析和逻辑的判断,才能真正地明晰问题的症结所在——或是成分不搭配,或是语序不当,或是成分的残缺或赘余,或是句式的杂糅,或是不符合逻辑等。有时词义辨析、长短句的互变也要运用语法知识。例如2000年全国卷第3题的②句“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的作品来。”要求辨析“品味”和“品位”两个词。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而语境中要求填的则是中心词“作品”的定语,因此只能是后者。
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语法知识及语法分析的手段,才能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在高考的竞技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全面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和作文水平
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语的组合规律与规则,是人们在进行交际或交流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虽然我们不能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和语法规范去禁锢学生的说话和作文,但如果学生在说话和作文时跟着感觉走,经常违背语言习惯、不符合语法规范就不可能完整、准确地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让人听了看了不明白,也就达不到交际和交流目的。正像我们懂得了交通规则,我们才能遵守它一样,如果我们连起码的红灯停绿灯行的知识就不知道,我们怎么会不闯红灯呢。画园或方我们不必拘于规和矩,但如果离开了规矩我们是绝对画出不正圆和正方来。由于学生没有掌握语法知识,不了解语言习惯,不懂得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说话作文时常出现语意重复啰嗦、语意含混不清、语序颠三倒四、半截句、歧义句的情况。一次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见到一女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愿望爸爸待我好些,像没有我以前一样好”。且不说她“愿望”一词用得是否恰当,就语意方面我看后也成了丈二的和尚。后来在与她的谈话中才了解到她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孩。她出生前爸爸一直以为她是男孩,待她的妈妈和她的两个姐姐非常好;她出生以后,爸爸一直想要个男孩的希望成了泡影,从此,便对她们母女横挑鼻子竖挑眼,或吆三喝四,或拳脚相加。她经常生活在家庭的阴影和爸爸带给她的恐惧中。像这样语意不明的句子在学生的作文中随处可见。固然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作文的一种途径,但让他们了解语言习惯,懂得语法规范,从理性的层面去学习和运用语言更是规避这些问题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所在。
总之,初中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基础,高中教育是初中教育在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和提高,二者紧密相连。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不能因为这些知识中考不作为考查内容,就忽视要求学生对他的了解与掌握。否则,只能是人为地造成初高中语文教育的脱节,从而形成了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