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动画的文化观照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中国动画市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制作了《宝莲灯》(1999)、《梁山伯与祝英台》(2004)、《兔侠传奇》(2011)等院线动画电影;与此同时,电视行业的发展促使电视动画系列片剧产量剧增,如电视动画系列《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5-2017)、《大草原上的小老鼠》(1996)、《海尔兄弟》(1995-2001)、《蓝猫淘气三千问》(1999-2012),以及从2005年开始至今仍在播出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形成了中国电视动画创作的繁荣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动画市场的再次发力,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制作方式,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将现有的动画短片改编成为长篇系列动画;第二,将艺术动画加入商业模式,形成商业性动画;第三,将尖端的技术加入动画的制作中,使其制作方式多样化;第四,利用计算机高科技技术,制作高质量的实验性动画短片。
  动画是一种文化再现的工具,它反映了当代大众文化、社会价值观、传统思想,并具有媒体的娱乐性功能。本文将分析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动画的大众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并探讨其社会文化性。从商业化运作模式较为成功的电视系列动画和院线动画中选取三部国产动画片进行分析。第一,《喜羊羊与灰太狼》(2005-2016)体现了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现代社会价值观。第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再现了孙悟空角色的时代象征性和全球化的可能性。第三,《大鱼海棠》(2016)展现了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和神话角色的现代化转型。
  电视系列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由中国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完成,并先后在国内50多个电视频道进行播放。该剧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收视率居高不下,创下了最高收视率17.3%的佳绩。2015年7月10日在国内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62天收获了9.56亿的票房,截至2018年4月,该片在60个国家上映,取得400万美元的票房,作为国产动画作品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卖。该动画片通过对中国经典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角色的现代改编和好莱坞式的演绎,再现了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此外2016年7月8日在国内上映的《大鱼海棠》,截至2018年12月,在国内获得了5.6533亿元的收益;2018年4月分别在欧洲和美国上映,在以媒体和专业影评人为主的烂番茄网站中获得了24个好评,烂番茄新鲜度竟然高达86%。以上三部作品展现了自2000年以来国产动画的商业票房和中国动画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三部作品的案例研究,我们将了解国产动画如何反映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现代社会价值观 —— 《喜羊羊与灰太狼》(2005-2016)
  (一)中国原创动画角色的发展与题材的多样性
  在美国动画和日本动画盛行的时代中,喜洋洋让国产动画的续集时代露出一线曙光。在此期间,以美国动画和日本动漫为主的海外角色,颇受观众欢迎。2011年动画杂志《童话大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国产动画角色“喜羊羊”“摩乐乐”和“炘南”颇受欢迎。但《摩尔庄园》中的“摩乐乐”角色让人联想到日本动漫中的哆啦A梦,《铠甲勇士》中的“炘南”则无法摆脱日本动画奥特曼角色设计的身影,而“喜羊羊”则为国产动画的原创角色。这表明,国家广电总局正在以“国产动画品牌建设”与“国产动画角色的开发”为发展目标。
  张树贤(2008)说,中国现代大众影视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以喜剧、爱情、武侠等题材为主,体现其多样化。[1]《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传统的启蒙主义题材摆脱“静中动”的表现手法,在故事构成中以简单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叙事冲突,符合以大众娱乐性为目标的商业动画特性。
  (二)美善合一与威武不屈
  “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善良、温和的性格,也有安详、祥和的寓意。《说文解字》说:“羊,祥也。”在《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羊的角色意味着中国人常道的“善良”。“喜羊羊”聪明、机智、勇敢,在与狼的对立中始终是保护羊群的头领,体现了“威武不屈”的精神。作为动画片的主人公、羊群的头领,表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三)共同体主义与楷模精神
  正如朴胜铉(2010)所说的“中国大众文化媒体在娱乐中宣传主流意识形态”[2](Park 2010-78)一样,《喜羊羊与灰太狼》中蕴涵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羊群聚居在广阔草原的村庄里,在没有私有财产的情况下共同生活、共同抵御外来入侵、维护和平,这种叙事结构令人联想起乌托邦式的原始共产主义体制。这是因为,“羊”作为动物角色具有群体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
  领导角色的“喜羊羊”与村长“慢羊羊”并非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带领羊群和谐共处,具有献身精神和模范作用。这符合中国追求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与榜样形象。改革开放以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但社會主义作为最高的理念价值,成为社会体系的奠基石。
  (四)家和万事兴与变化中的现代女性形象
  片中灰太狼为反派角色,但对妻子的话言听计从,是一个受爱妻百般虐待的角色。虽然灰太狼每次都是打猎失败,但对妻子的顺从,对家庭的付出,让人想起“家和万事兴”。这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家庭和睦,万事兴旺。2009年,灰太狼作为最受女大学生欢迎的角色,甚至出现了“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的流行语。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主要出现了两名女性角色,即美羊羊与红太狼。美羊羊是典型的可爱型女性角色,爱打扮、有手艺,经常救助朋友、积极参与集体问题的解决。红太狼作为蛮横型女性角色,好吃懒做、虚荣,经常对丈夫灰太狼进行打骂,每次遇到问题都用平底锅敲打丈夫,展现了中国现代家庭模式的转变。遇到困难时积极解决问题的美羊羊和气势汹汹的红太狼,都表现出日益变化的现代中国女性形象。《喜羊羊与灰太狼》反映的不只是儿童层面的娱乐型动画,还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认知的变化。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孙悟空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
  (一)不同时期下孙悟空角色的社会文化性意蕴
  中国早期动画《铁扇公主》(1941)创作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塑造的具有抗争意识的孙悟空形象恰当地传达了作者反抗侵略的意图,正如龚斯宇(2016)所提及的“将动画创作开展为一次抗日宣传活动”。[3]在1958年制作的《猪八戒吃西瓜》中,孙悟空角色的设计开始借用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扮相,强调中国特色的民族主义色彩。钱成(2012)对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1964)中的孙悟空这样表述:“棕色毛发,月牙眉毛,眼睛和鼻子被红色的心形所包围,嘴是条长长的线,嘴角又根据猴子嘴形特点增加了简单的文饰,简单大方而又艳丽瑰奇。”[4]20世纪60年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文化艺术进入复兴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被世界誉为“中国学派”。
  20世纪80年代制作的《人参果》(1980)和《金猴降妖》(1985)中的孙悟空是正义、威严的形象,在体现启蒙主义的同时, 也体现了当时文化艺术作品的特点。 80年代的严肃模范型角色,进入21世纪,开始向喜剧型角色转变,再次成为让大众感到亲切的角色。《新西游记》(2010)中的孙悟空角色造型为红色的头发, 即为叛逆的美少年,没有动物猴子的形象。“《新西游记》关注于日式漫画和电影中成长的青少年一代,孙悟空采用了当时具有人气的日本漫画式角色设计风格,并结合了后现代主义的网络语言。”[5]孙悟空的角色造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抗战英雄、传统艺术性、社会模范性、开放性到大众娱乐性,在变化中代表了各时代的设计特征和时代面貌。
  (二)全球化背景下多样化的孙悟空
  使用3DCG技术制作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中的孙悟空再现了神话中的英雄形象, 不禁让观众联想到《西游记》中描写的“齐天大圣”。孙悟空通过艰难的历程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完成了对传统叙事的有效重构, 并通过CG技术呈现了现实的描绘和梦幻的表达。在造型设计上,猴子和人类的体型特征相结合, 孙悟空面部虽为猴子的形象, 却演绎出了人类般的表情变化。运用CG技术生动地再现了美猴王肩披红色披风、身穿黄金铠甲、手握金箍棒的形象。通过这样的描绘, 体现了观众对孙悟空的神话想象,诱发了戏剧性的娱乐效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运用CG技术,融合了中国风的设计和好莱坞式的演绎,展现出孙悟空角色全球化的可能性。
  三、再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动画 ——《大鱼海棠》(2016)
  《大鱼海棠》是继《大闹天宫》之后最能体现中国风的佳作,是国产动画的新标杆。《大鱼海棠》是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主题的动画,故事取材于《逍遥游》中的鲲鹏变化论和中国古代神话集《山海经》,该动画从古典文化的精髓中吸取营养,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和深加工,以绚丽的2D动画影像进行展现,更彰显出独有的中国气质和东方神韵。
  (一)通过动画影像来暗示鲲鹏变化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开场画面呈现出巨大的鲸在天空中漂浮的样子,就像暗示鲲鹏变化论一样,充满神话和幻想的色彩,不同于以往以娱乐性为主的动画片。从中可以看出,这与中国早期动画片一直向往的具有中国特色动画的传统脉络如出一辙。由此可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度低迷的中国传统特色动画,又以绚丽的影视艺术重现。
  (二)鲲鹏变化论之“大”—— 追求绝对自由
  在主人公“椿”养鲸的镜头中,通过“我希望你长大,长的比玻璃缸还大,比镜子还大,比桌子还大,比床还大,整个屋子都装不下你,连围楼也装不下你”这样的台词,希望鲲能够成长比鲸更大的鱼。体现了《逍遥游》中 从“小”到“大”,通过认知的变化,暗示对“绝对自由”的追求。正如金文洙(2009)所说:“《逍遥游》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就是从支配并束缚人类的外物中摆脱出来,表现出自然无为的思想,追求一種绝对自由的人生观。”[6]《逍遥游》思想整体脉络中的“大”通过《大鱼海棠》中“鲲”的成长来表现。
  (三)鲲鹏变化论之“化”—— 生命的循环
  “鲲”的形象象征着鲲鹏变化论中的“鹏”。为了重返人类世界,由“鲲”化为“鹏”,在与天空相连的水柱中逆流而上,此画面便隐喻了《逍遥游》中的描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唐君毅(2005)把《逍遥游》中“鹏”飞到南方海域解释为“无欲无求”的境界,是对“绝对自由”的实践。[7]《大鱼海棠》中的“鲲”被改编成为了在人间复活而艰难地遨游飞翔的角色形象。在《逍遥游》中强调的变化,在《大鱼海棠》中是通过少年的死亡,变成鲸,大鱼成长为“鲲”,重新回到人间的“生命循环”中的“变化”这一整体叙事中展现出来。
  椿、湫、鲲为了他人的生命而抛弃了自己,这种利他性的牺牲则成为鲲和椿生命的复活和自由的实现机制。这是《逍遥游》中暗示的“变化”与“循环”,脱离界限与束缚,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大鱼海棠》的叙事通过现代性的改编再现了庄子的道家思想。
  (四)以《逍遥游》和《山海经》为基础的角色构成
  《大鱼海棠》中主要角色椿、湫、鲲的名字来源于《逍遥游》,而鹿神、毛人、喇叭鸟、三手、灵婆、帝江等妖怪角色以《山海经》历史记录为基础。《山海经》中这些妖怪形象通过CG动画以现代的方式被诠释和再现,从而使熟悉古代神话形象的中国观众在接受妖怪人物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消费的增加,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将文化产业列为重点项目,中国动漫产业在政府政策扶持、大量资金注入、技术实力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动画片的数量猛增,其内容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性、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大众文化娱乐性。   由以上事例分析得出,《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国原创动画角色的发展与题材的多样性,“美善合一”与“威武不屈”的思想,共同体主义与模范精神,“家和万事兴”与变化的女性形象等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倾向,都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其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是目前中国动画片的巅峰之作。在这之前,孙悟空的角色在许多动画片中出现,它蕴含着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通过现代CG技术和好莱坞式的演绎技巧,以及东西方情感的融合,展现了全球化的孙悟空角色形象。《大鱼海棠》的叙事构成,将《逍遥游》中的中国传统思想改编为对“绝对自由”和生命循环的追求,片中一些角色将《山海经》中的神话人物演绎成现代形象。《大鱼海棠》通过展现中国特有的色彩和绚丽的影像美,获得了传统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成功。
  当代中国动画,从注重传统民间艺术为主的动画电影,转变为以商业性为主和以大众为中心的动画电影;从教育性、理念性的风格,到题材多样化,符合当代动画的特征;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动画以一分钟的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2)为开端,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重视传统文化色彩的1960年代中国动画的黄金期以来,中国动画近年来不断尝试新的跨越。这是因为,中国特色动画具有传统艺术性、商业性特征,符合全球化潮流。本研究以动画片为媒介,分析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特性,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当代动画片成功地反映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Soo Hyun Jang.‘Korean Wave’ and Trans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East Asia: A Case. Study on Mainland Chin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6,(10): 27-47.
  [2]Seung-Hyun,Park. Dispute on ‘Humanistic Spirit’in Chinese Modem Culture -Focusing on Chinese Cultural Phenomena of 90’s [ J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2004,(16): 111-151.
  [3]龔斯宇.不同时代的“悟空情结” [ J ].廉政瞭望,2016(上):98-99.
  [4]钱成.浅论《西游记》中孙悟空之形象[ 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9):44-46.
  [5]刘婧.动漫产品对青少年受众的心理影响探析[ J ].东南传播, 2010(10):93.
  [6]Kim Mun-Joo.A Wind Imagination and Spirit of Soyoy(逍遥游)in Seo Jeong-Joo’s Poetry [ J ].The Journal of Language
其他文献
一、 绘画符号及其传播形态  绘画是艺术家基于对客观世界的体悟观察,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杂糅经验、情感、直觉、想象等多种因素的艺术实践活动。它作为一种对客观世界主观性的表达方式,为人所感知的就是其符号化表达所组成的艺术世界。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这样认为:“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
《冰山上的来客》是1963年上映的电影,适逢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尾声,是同时期作品中的佼佼者。该影片不仅讲述了智斗匪徒的故事,还增加了解放军军人阿米尔与青梅竹马的古兰丹姆从失散到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这样集惊险与浪漫于一体的影片上映后轰动一时,以今天的视角观之,其在艺术方面的探索依然可圈可点,确为经典。  一、 人物设定:走出“神话”的“人”  首先,正面人物设定选用了“去神话”策略。在以往的反特题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通俗地说就是浓烈的感情表达,自由的创作理念,更加偏爱表达主观的感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比如爱情;重视内心世界的刻画与自由意志的表达。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巧妙地运用浪漫主义元素将爱情与死亡两大主题表达出来,影片通过在旅途中回忆约翰和艾拉年轻时期的过往,加上旅途风景的渲染将这场生命之旅变得和谐温暖。影片通过在旅途过程中加入浪漫主义元素,使观众忽视了老年人爱情的悲剧色彩,被一种浪漫
[摘要] 作为“第五代”金牌掌镜人的顾长卫,自2004年执导自己的处女作至今仅有三部作品:《孔雀》、《立春》、《最爱》,这三部作品秉承顾长卫一贯的艺术风格,通过对大时代背景下小村镇各色边缘人物的刻画,体现时代的变迁与底层国民面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电影因时代发展、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种种变化。  [关键词] 顾长卫 《孔雀》 《立春》 《最爱》 人物形象  doi:10.3969/j.is
在“十七年”和“文革”期间,《青春之歌》(1959)、《战火中的青春》(1959)、《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63)等影片在“工农兵”叙事范畴下将青春纳入革命历史或新中国建设事业,建构了宏大的“青春之歌”。《上海姑娘》(1957)、《青春的脚步》(1957)《生活的浪花》(1958)等少数影片在叙事中偏向了个体青春与城市生活,触碰了当时意识形态禁忌而遭到批判。在“十七年”和“文革”电影中,青春被宏
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为我国近代著名女画家杨令茀立墓碑时曾写下一首诗:“旅美半生,爱国女俦。博收文物,尽献神州。寿享期颐,诗画清流。天风万里,遗范千秋。”赞颂了她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德。  杨令茀(1887年—1978年),女,字清如,无锡人。著名旅美女画家。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诞生在名门望族,祖父杨廷俊,清代进士,曾任山东肥城知县。父亲杨宗济,任溧阳县训导。大伯父杨宗濂为山西布政使,三伯父杨宗瀚
[摘要] 日本电影《告白》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好评无数。该片运用了大量的高速慢镜头、人物独白和电影音乐,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影像风格和听觉语言。导演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将这种MV式视听语言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将声音恰到好处地融入画面,创造出美妙而奇特的听觉盛宴。    [关键词] 声音 人声 音响 音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8.035    
2017年下半年,慢综艺的风潮席卷了各大卫视的综艺栏目,被贴上生活体验类真人秀的标签,如湖南卫视的《亲爱的·客栈》、东方卫视的《青春旅社》、浙江卫视《漂亮的房子》、江苏卫视《三个院子》等。这些节目主要以经营民宿为题材,与快综艺中过度娱乐化的题材和模式截然不同,被重新建构为生活美学体验类慢综艺的节目形态,由其自身所带的价值性和原创性,成就了“慢综艺”或“暖综艺”的美名。生活体验類慢综艺展现的往往是一
孙悟空这一形象在过去20年牢牢地与周星驰绑定在了一起。随着《大话西游》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争议的声音逐渐消失,后现代的故事剧情,突破性的人物创新,幽默多情的周氏语录已经逐渐为观众所接受。而2013年《西游降魔篇》在票房上的成功,想必也给予了周星驰更大的自信,令他敢于去做出更大的突破。今年春节贺岁档上映的《西游伏妖篇》,承接《西游降魔篇》的剧情发展,在人物形象设计上更为大胆出格,人们多给予“黑暗童话”
国家形象是特定国家的历史与现状、国家行为和国家的各项活动在内部公众心目中和外部国际社会中产生的印象、认知和评价。[1]进入21世纪后,中国走上了迅速发展与崛起的道路,并且积极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国家和人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起到凝聚民众向心力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在众多文化传播形式中,纪录片借助极富仪式感的视听语言和影像形式,成为传播独特地域文化和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与媒介载体。同时,伴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