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丰富的典型例句,介绍了古人运用委婉辞格的情况,展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进忌讳 避冒犯 避粗俗 外交辞令
古人与今人一样,也十分注重人际交往和外交辞令,他们似乎更懂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交际规则,很多时候他们说话故意不直言其事,而是尽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这就是委婉辞格的运用。古人常用的委婉语,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避忌讳
生活中有许多不吉利的事是人们不愿看到和碰到的,是要极力回避的,如“老”“病”“死”等。这些事万不得已要言及,也须使用其他词语取而代之,以使语言平和动听,从而满足感情上的需要。
例:(1)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体气违和,三月已痊愈。(《曾国藩家书》)——译文:才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身体欠佳,三月已痊愈。“违和”意思是身体失于调和而不舒适,常用作称他人患病的婉辞。
(2)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卜一译文:昨天有王的召令,(我)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采薪:打柴。“采薪之忧”是说病了不能打柴。后来人们便以”采薪之忧“为自称生病的委婉说法了。
(3)(老臣贱息舒祺)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我的儿子舒棋)虽然年纪小,我还是想趁着自己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填沟墼”表面上是说被扔到深谷里,实际是指自己的死。
(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一一译文: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依仗什么在赵国安身立命呢?“山陵崩”喻指帝王去世,意思就是帝王之死象山陵崩塌一样,给社会带来无比的震动。
为避“死”字而使用的委婉语还有很多,如“徂落”“崩”“仙去”“仙逝”“归道山一圆寂”“坐化”“万岁之后”“千秋之后一厌世”“宾天”“上宾”“归天”“弃养”“物故”“不起”等等,真是洋洋大观,不一而足。《礼记?典礼》中更规定不同等级的人避“死”之词语也不得相同,即所谓“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
二、避冒犯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下辈对上辈,臣下对君主,说话都要有所顾忌,要避免说直接刺激对方、得罪君长的话,以免遭灾惹祸。所以说话时就要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例。(1)(赵高乃说二世日:)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史记·李斯列传》卜一译文:(赵高于是劝秦二世说)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都懂。赵高不直说“皇帝年轻”,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阅历浅、不懂事,这是皇帝很忌讳的话,于是改说“富于春秋”,很有技巧。
(2)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译文:徽、钦二帝被掳掠到北方的伤痛,从汉、唐以来不曾有过。“北狩”本指到北方打猎,这里代指宋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囚禁于北方之事,此是宋朝的耻辱,不便明言,所以用“二圣北狩之痛”来代替。
(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译文:到我四岁的时候,舅父逼母亲改嫁。
把母亲改嫁说成是“舅夺母志”(舅舅逼迫母亲改变志向),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改嫁是被看作失贞失节的不体面的事,李密为了替母亲掩饰,免犯母讳,所以用“舅夺母志”来替母亲改嫁遮掩。
三、避粗俗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话是不便说出来的,如果说出来就显得粗俗不雅,有伤体面。为了表达得纯净动听,古人就常采用委婉手法。
例:(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例(1)‘‘更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例(2)“便利”是大小便的委婉說法。
四、外交辞令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交际场合比较注意使用礼貌语言。为了使语气和缓客气,不使对方直接受到刺激而难堪。所以多把话说得含蓄委婉。
如外交场合的委婉辞令:
(1)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司马光《赤壁之战》)
(2)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1)中的“会猎”表面上是说一道打猎,实际上是暗示将跟您在东吴较量一番,打一仗。明明是曹操要和东吴武力较量一番,却幽默轻松地说成是“一道打猎”,曹操狂妄自大、居高临下的神情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会猎”二字的表达效果很好
例(2)“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表面上指用自己颈子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实际上是指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用这种委婉的说法来避免过于直露刺激对方,冒犯对方尊严,把事情弄得太僵。
(3)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将何以加其法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4)张良^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项羽本纪)))
例(3)“取长陵一抔土”表面上说的是“窃取长陵的一捧泥土”,实际上的意思是发掘先帝的陵墓。
例(4)“不胜杯杓”表面上是说酒量小,禁不起三杯两盏,实际上是说沛公已经喝醉了。
运用委婉手法能使话语变得婉转含蓄,气氛变得缓和融洽,态度变得谦恭客气,使听话的一方不直接受到刺激或产生误会,从而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要求。尤其在外交场合,委婉语既合乎外交礼节,又不失身分,柔中带刚,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关键词]进忌讳 避冒犯 避粗俗 外交辞令
古人与今人一样,也十分注重人际交往和外交辞令,他们似乎更懂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交际规则,很多时候他们说话故意不直言其事,而是尽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这就是委婉辞格的运用。古人常用的委婉语,大致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避忌讳
生活中有许多不吉利的事是人们不愿看到和碰到的,是要极力回避的,如“老”“病”“死”等。这些事万不得已要言及,也须使用其他词语取而代之,以使语言平和动听,从而满足感情上的需要。
例:(1)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体气违和,三月已痊愈。(《曾国藩家书》)——译文:才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身体欠佳,三月已痊愈。“违和”意思是身体失于调和而不舒适,常用作称他人患病的婉辞。
(2)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卜一译文:昨天有王的召令,(我)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采薪:打柴。“采薪之忧”是说病了不能打柴。后来人们便以”采薪之忧“为自称生病的委婉说法了。
(3)(老臣贱息舒祺)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我的儿子舒棋)虽然年纪小,我还是想趁着自己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填沟墼”表面上是说被扔到深谷里,实际是指自己的死。
(4)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一一译文: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依仗什么在赵国安身立命呢?“山陵崩”喻指帝王去世,意思就是帝王之死象山陵崩塌一样,给社会带来无比的震动。
为避“死”字而使用的委婉语还有很多,如“徂落”“崩”“仙去”“仙逝”“归道山一圆寂”“坐化”“万岁之后”“千秋之后一厌世”“宾天”“上宾”“归天”“弃养”“物故”“不起”等等,真是洋洋大观,不一而足。《礼记?典礼》中更规定不同等级的人避“死”之词语也不得相同,即所谓“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
二、避冒犯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下辈对上辈,臣下对君主,说话都要有所顾忌,要避免说直接刺激对方、得罪君长的话,以免遭灾惹祸。所以说话时就要委婉曲折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例。(1)(赵高乃说二世日:)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史记·李斯列传》卜一译文:(赵高于是劝秦二世说)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都懂。赵高不直说“皇帝年轻”,因为年轻往往意味着阅历浅、不懂事,这是皇帝很忌讳的话,于是改说“富于春秋”,很有技巧。
(2)二圣北狩之痛,汉唐之所未有也。(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译文:徽、钦二帝被掳掠到北方的伤痛,从汉、唐以来不曾有过。“北狩”本指到北方打猎,这里代指宋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囚禁于北方之事,此是宋朝的耻辱,不便明言,所以用“二圣北狩之痛”来代替。
(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译文:到我四岁的时候,舅父逼母亲改嫁。
把母亲改嫁说成是“舅夺母志”(舅舅逼迫母亲改变志向),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改嫁是被看作失贞失节的不体面的事,李密为了替母亲掩饰,免犯母讳,所以用“舅夺母志”来替母亲改嫁遮掩。
三、避粗俗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话是不便说出来的,如果说出来就显得粗俗不雅,有伤体面。为了表达得纯净动听,古人就常采用委婉手法。
例:(1)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例(1)‘‘更衣”是上厕所的委婉说法。例(2)“便利”是大小便的委婉說法。
四、外交辞令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交际场合比较注意使用礼貌语言。为了使语气和缓客气,不使对方直接受到刺激而难堪。所以多把话说得含蓄委婉。
如外交场合的委婉辞令:
(1)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司马光《赤壁之战》)
(2)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日:“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1)中的“会猎”表面上是说一道打猎,实际上是暗示将跟您在东吴较量一番,打一仗。明明是曹操要和东吴武力较量一番,却幽默轻松地说成是“一道打猎”,曹操狂妄自大、居高临下的神情就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会猎”二字的表达效果很好
例(2)“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表面上指用自己颈子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实际上是指蔺相如要和秦王拼命;用这种委婉的说法来避免过于直露刺激对方,冒犯对方尊严,把事情弄得太僵。
(3)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将何以加其法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4)张良^谢,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史记?项羽本纪)))
例(3)“取长陵一抔土”表面上说的是“窃取长陵的一捧泥土”,实际上的意思是发掘先帝的陵墓。
例(4)“不胜杯杓”表面上是说酒量小,禁不起三杯两盏,实际上是说沛公已经喝醉了。
运用委婉手法能使话语变得婉转含蓄,气氛变得缓和融洽,态度变得谦恭客气,使听话的一方不直接受到刺激或产生误会,从而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要求。尤其在外交场合,委婉语既合乎外交礼节,又不失身分,柔中带刚,不卑不亢,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