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2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赣榆高级中学从高中阶段学生成长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情绪困扰出发,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塑为出发点,以构建积极心育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创建共育平台,营造积极生活环境,完善反思评价机制,打造优质心育团队等为路径,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积极心育模式,培塑提升了学生认识自我、乐观向上、人际交往、耐挫、韧性等品质,使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2019年5月,学校的“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塑工程”项目被确立为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同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培育学校。
一、以课程为基础,培塑学生积极品质
为了解决以往心育课程存在的“仅关注少部分问题学生,忽略大部分学生”“教学方式较单一,以傳统课堂教授为主”“心育工作局限在学校范围,忽略家庭教育”等问题,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矛盾和任务为内容取向,构建心育活动课程。
在积极心育课程资源建构方面,学校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维度,以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6大主题,构建了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共12个单元56节课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认识自我、乐观向上、人际交往、耐挫、韧性等品质。在创新心育课程活动形式方面,学校注重基于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适宜的活动方式,构建了包括团体辅导类、心理训练类、沙盘游戏类、心理情景剧类、小组探究类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活动范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程实施落地,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积极心育校本教材:《阳光高中生》让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增强心理调式能力;《筑梦青春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关注自我与社会需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亲子相处之道》倡导家长和孩子共成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学校通过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以心理教师为主要师资,以《阳光高中生》校本教材为主要内容,通过“导入一体验一分享一拓展”的体验式课程模块,实施心育课程,引导学生体验、内省,促进学生内心成长。除此之外,学校充分发挥每周班会的育人功能,与常规心理活动课形成补充,开展生命教育、情绪管理、亲子沟通、时间管理、生涯规划等主题班会,进一步强化心育课程效果;学校社团活动做好补位,设立了“心悦轩”和“生涯心探索”两大心理社团,编写了《心理社团辅导校本教材》,利用每周五下午自习时间,开展“我的情绪我做主”“与压力共舞”“寻找生命不竭动力”“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掘学生在积极心育中的主人翁作用,提升育人成效。学校由点及面普及积极心育理念,探索心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在各学科教学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对积极心育渗透的切入点、关注点、方式方法的研究,如:社科类课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品质品德修养、集体精神、人生规划等内容;自然学科类课程重在关注学生创新思维、严谨态度等品质养成。多条路径并举,共同促进育人成效最大化。
二、以中心为引领,服务学生成长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专门建设了300平方米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设置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身心放松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等功能分区,配套相应的专业设备;搭建了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学习能力指导中心、生涯规划研究中心、多彩生活服务中心等四个特色研究中心,为学生营造整洁、优美、温馨、舒适的心灵空间,提供心理辅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生活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为全校师生的心理发展提供积极支持,组织学校各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测评,面向高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测,面向高二学生开展职业兴趣测评,面向高三学生开展考试焦虑测评等,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和适当干预;对个别学生/群体,开展个体/团体辅导;统筹学校积极心育活动课程的开展;策划学校的心育主题活动,如“5.25”心理健康节、心理社团主题活动,以及参与网络心理求助解答、公益讲座、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心理热线等心理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习能力指导中心关注学生压力、焦虑的主要来源一学业,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的指导策略。设立由相关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组成的学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学业指导方案,组织和协调学生的学业指导;通过高效率学习考试训练、专注力训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学业指导内容充分内化。
生涯规划研究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随着新高考到来,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职业,缺乏规划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生涯规划研究中心通过组织生涯测评、生涯讲座和交流会,承办“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主题心理健康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规划。
多彩生活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舞台,做生活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才能激发生命的内在生长力量,养成积极生活态度。多彩生活服务中心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大舞台、节庆特色活动等,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及沟通交流的平台。心悦社、“雷雨”戏剧表演社、“半亩方塘”诗社、“味道”地理社、哲学社等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彩的特色活动,如十八岁成人仪式、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田径运动会等,唤醒了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展现了青春风采。
三、以平台为支撑,凝聚心育合力
为实现全员、全程、全面开展积极心育工作,学校着力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家校培育平台、社会共育平台,使之形成心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网络教育平台学校引进“学生发展指导管理”平台系统,初步实现互联网 多方合作,以学生为中心,由生涯指导师、教育专家、校友、教师、家长、社会实践单位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平台现已开通生涯规划测评、学业管理、导师管理、创客空间管理、校友管理等功能,PC端、手机端可同步使用。
家校培育平台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大课堂,面向家长、学生和教师推出了“赣中心悦轩”微信公众平台,每周推送3篇心理专题文章,内容涵盖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考试心理等方面,以“微视频、微案例、微互动”等形式,与家长、学生交流互动,传播积极心理健康知识,扩大学校积极心育影响力。
社会共育平台学校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到学校开展如高考政策解读、生涯选科指导、防疫心理辅导等活动;并同时引进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暑期夏令营游学体验活动,感受大学氛围,体验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合理规划生涯。
四、以環境为补充,滋养师生心灵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内在积极力量与环境的联系,加强积极校园环境系统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学校注重挖掘积极心育特色资源,完善一馆、一廊、一墙、一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
一馆即校史馆挖掘学校的历史人文资源及知名校友的事迹,塑造昂扬向上的赣中学子气质。
一廊即文化长廊学校专门开辟出200米文化长廊,长廊下通过喷绘、橱窗宣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教育。
一墙即标兵墙通过每学期各年级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进行标兵评选,标兵风采在学校、年级、班级墙面展板进行展示,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力争向上、自信自强、合作竞争等积极品质的形成。
一园即沙旺河生态园学校增加植被绿化面积,丰富植物种类,提炼校园“河润文化”,滋润、温润、丰润师生的心灵。由学生组织开展的“爱护沙旺河,赣中人在行动”活动获得江苏省“美境行动”优秀方案实施奖。
五、以评价为手段,完善心育过程
为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了解育人过程,学校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采取自评、他评、互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学校每周开展心理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每份教学设计,由2~4位心理教师依据评分表分别独立进行打分,最后计算总平均分和各分项指标平均分等数据来作综合评定。评价包括主题、设计理念、目标设计、课前准备设计、过程设计、反馈评价设计、延伸设计、文字表述等八大指标,保证教学设计的积极取向和科学合理性。
课堂教学实施评价利用课堂观察法,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公开课,由3名听课教师填写课堂观察记录表,记录师生不同的课堂行为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评价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提升课堂实施的成效。
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情况评价学校从高一学生入学开始为学生建立心理发展档案袋,随着每学期开展心理测评、志愿服务、开放性问卷调查等活动,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档案袋中,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每学期开展“美德之星”评选活动,弘扬“热爱生活、感恩友善、坚毅耐挫、勇于创新”等积极心理品质。
六、以团队为保障,提供育人动能
心育工作仅仅依靠心理教师是不够的,必须发动更多教师参加进来,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积极心育模式。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心育团队,注重从以下四方面打造心育团队:
一是读书学习夯实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团队教师通过读书活动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完善相关专业知识,使积极心育实践活动能够有充分的理论做后盾。
二是团队协作共同提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心育团队由学校领导来领航,形成了专职心理教师2名,兼职心理教师7名,心理辅导员80名,班级心理委员76人的强大实施团队。专职教师主要负责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协助年级主任做好学生、教师的心理工作;兼职心理教师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开展相关工作;各班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并选举一名学生担任心理委员,由其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态,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朋辈互助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心育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是研训一体拓展视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专职心理教师每学年参加40课时以上的专业培训;兼职心理教师每学期参加5~10课时的校内培训;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为全体教职工进行普及性心理专题培训;学校每学期开设4次青年班主任论坛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是名师引领高端发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学校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获取大力支持,在积极心理研究领域寻求前沿引领,实现高端发展。
教育之本在立人,立人之本在立心。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通过以上探索,把学生、教师与家长、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阳光、幸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享受高品质的学习,铸造高品格的灵魂,奠基高品位的人生。
[王经军,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三级教授]
责任编辑|郭鑫超
一、以课程为基础,培塑学生积极品质
为了解决以往心育课程存在的“仅关注少部分问题学生,忽略大部分学生”“教学方式较单一,以傳统课堂教授为主”“心育工作局限在学校范围,忽略家庭教育”等问题,学校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高中学生面临的主要发展矛盾和任务为内容取向,构建心育活动课程。
在积极心育课程资源建构方面,学校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维度,以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6大主题,构建了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共12个单元56节课的课程体系,旨在提升学生认识自我、乐观向上、人际交往、耐挫、韧性等品质。在创新心育课程活动形式方面,学校注重基于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适宜的活动方式,构建了包括团体辅导类、心理训练类、沙盘游戏类、心理情景剧类、小组探究类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活动范式。
为了更好地推动课程实施落地,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积极心育校本教材:《阳光高中生》让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增强心理调式能力;《筑梦青春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关注自我与社会需求,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亲子相处之道》倡导家长和孩子共成长,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学校通过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以心理教师为主要师资,以《阳光高中生》校本教材为主要内容,通过“导入一体验一分享一拓展”的体验式课程模块,实施心育课程,引导学生体验、内省,促进学生内心成长。除此之外,学校充分发挥每周班会的育人功能,与常规心理活动课形成补充,开展生命教育、情绪管理、亲子沟通、时间管理、生涯规划等主题班会,进一步强化心育课程效果;学校社团活动做好补位,设立了“心悦轩”和“生涯心探索”两大心理社团,编写了《心理社团辅导校本教材》,利用每周五下午自习时间,开展“我的情绪我做主”“与压力共舞”“寻找生命不竭动力”“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掘学生在积极心育中的主人翁作用,提升育人成效。学校由点及面普及积极心育理念,探索心育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在各学科教学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对积极心育渗透的切入点、关注点、方式方法的研究,如:社科类课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品质品德修养、集体精神、人生规划等内容;自然学科类课程重在关注学生创新思维、严谨态度等品质养成。多条路径并举,共同促进育人成效最大化。
二、以中心为引领,服务学生成长
学校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专门建设了300平方米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设置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身心放松室、沙盘游戏室、情绪宣泄室等功能分区,配套相应的专业设备;搭建了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学习能力指导中心、生涯规划研究中心、多彩生活服务中心等四个特色研究中心,为学生营造整洁、优美、温馨、舒适的心灵空间,提供心理辅导、学业指导、生涯指导、生活指导等全方位服务。
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为全校师生的心理发展提供积极支持,组织学校各年级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测评,面向高一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测,面向高二学生开展职业兴趣测评,面向高三学生开展考试焦虑测评等,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和适当干预;对个别学生/群体,开展个体/团体辅导;统筹学校积极心育活动课程的开展;策划学校的心育主题活动,如“5.25”心理健康节、心理社团主题活动,以及参与网络心理求助解答、公益讲座、区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心理热线等心理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习能力指导中心关注学生压力、焦虑的主要来源一学业,为学生提供科学化的指导策略。设立由相关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组成的学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学业指导方案,组织和协调学生的学业指导;通过高效率学习考试训练、专注力训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生物、地理、化学等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学业指导内容充分内化。
生涯规划研究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增强学习的动力。随着新高考到来,学生对自己的学业、职业,缺乏规划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生涯规划研究中心通过组织生涯测评、生涯讲座和交流会,承办“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主题心理健康节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进行生涯规划。
多彩生活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舞台,做生活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才能激发生命的内在生长力量,养成积极生活态度。多彩生活服务中心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大舞台、节庆特色活动等,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及沟通交流的平台。心悦社、“雷雨”戏剧表演社、“半亩方塘”诗社、“味道”地理社、哲学社等社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彩的特色活动,如十八岁成人仪式、校园文化艺术节、秋季田径运动会等,唤醒了学生拼搏进取的意识,展现了青春风采。
三、以平台为支撑,凝聚心育合力
为实现全员、全程、全面开展积极心育工作,学校着力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家校培育平台、社会共育平台,使之形成心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 网络教育平台学校引进“学生发展指导管理”平台系统,初步实现互联网 多方合作,以学生为中心,由生涯指导师、教育专家、校友、教师、家长、社会实践单位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平台现已开通生涯规划测评、学业管理、导师管理、创客空间管理、校友管理等功能,PC端、手机端可同步使用。
家校培育平台学校开设家庭教育大课堂,面向家长、学生和教师推出了“赣中心悦轩”微信公众平台,每周推送3篇心理专题文章,内容涵盖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考试心理等方面,以“微视频、微案例、微互动”等形式,与家长、学生交流互动,传播积极心理健康知识,扩大学校积极心育影响力。
社会共育平台学校定期聘请教育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到学校开展如高考政策解读、生涯选科指导、防疫心理辅导等活动;并同时引进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暑期夏令营游学体验活动,感受大学氛围,体验专业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优势,合理规划生涯。
四、以環境为补充,滋养师生心灵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内在积极力量与环境的联系,加强积极校园环境系统的构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学校注重挖掘积极心育特色资源,完善一馆、一廊、一墙、一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
一馆即校史馆挖掘学校的历史人文资源及知名校友的事迹,塑造昂扬向上的赣中学子气质。
一廊即文化长廊学校专门开辟出200米文化长廊,长廊下通过喷绘、橱窗宣传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教育。
一墙即标兵墙通过每学期各年级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进行标兵评选,标兵风采在学校、年级、班级墙面展板进行展示,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力争向上、自信自强、合作竞争等积极品质的形成。
一园即沙旺河生态园学校增加植被绿化面积,丰富植物种类,提炼校园“河润文化”,滋润、温润、丰润师生的心灵。由学生组织开展的“爱护沙旺河,赣中人在行动”活动获得江苏省“美境行动”优秀方案实施奖。
五、以评价为手段,完善心育过程
为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了解育人过程,学校采用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采取自评、他评、互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与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学校每周开展心理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每份教学设计,由2~4位心理教师依据评分表分别独立进行打分,最后计算总平均分和各分项指标平均分等数据来作综合评定。评价包括主题、设计理念、目标设计、课前准备设计、过程设计、反馈评价设计、延伸设计、文字表述等八大指标,保证教学设计的积极取向和科学合理性。
课堂教学实施评价利用课堂观察法,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公开课,由3名听课教师填写课堂观察记录表,记录师生不同的课堂行为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评价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提升课堂实施的成效。
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情况评价学校从高一学生入学开始为学生建立心理发展档案袋,随着每学期开展心理测评、志愿服务、开放性问卷调查等活动,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档案袋中,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每学期开展“美德之星”评选活动,弘扬“热爱生活、感恩友善、坚毅耐挫、勇于创新”等积极心理品质。
六、以团队为保障,提供育人动能
心育工作仅仅依靠心理教师是不够的,必须发动更多教师参加进来,形成全员全程全面的积极心育模式。学校成立由校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心育团队,注重从以下四方面打造心育团队:
一是读书学习夯实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团队教师通过读书活动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完善相关专业知识,使积极心育实践活动能够有充分的理论做后盾。
二是团队协作共同提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心育团队由学校领导来领航,形成了专职心理教师2名,兼职心理教师7名,心理辅导员80名,班级心理委员76人的强大实施团队。专职教师主要负责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协助年级主任做好学生、教师的心理工作;兼职心理教师协助专职心理教师开展相关工作;各班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并选举一名学生担任心理委员,由其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心理状态,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朋辈互助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心育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是研训一体拓展视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专职心理教师每学年参加40课时以上的专业培训;兼职心理教师每学期参加5~10课时的校内培训;不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为全体教职工进行普及性心理专题培训;学校每学期开设4次青年班主任论坛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是名师引领高端发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学校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获取大力支持,在积极心理研究领域寻求前沿引领,实现高端发展。
教育之本在立人,立人之本在立心。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通过以上探索,把学生、教师与家长、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阳光、幸福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享受高品质的学习,铸造高品格的灵魂,奠基高品位的人生。
[王经军,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校长,特级教师,三级教授]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