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幼儿阅读方式的多元化,我园树立“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的理念,通过直接阅读(生态阅读、生活阅读)、间接阅读(情境阅读、共生阅读)两方面,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本文中的“创意”主要体现在,为幼儿创造全方位、立体化的阅读空间:首先是阅读的立体化,阅读不仅仅局限在意义单调的文本上,而是创造一个立体的阅读环境,让幼儿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其次是阅读方式多样化,个人与集体、身体与心灵等各个层面;最后是阅读对象立体化,不单单指向知识本身,而是指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所有方面,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建立起完整的精神世界坐标。
刘晓东教授在《儿童精神哲学》一书中认为:“儿童具有生动的精神世界,儿童的精神世界包括真、善、美。”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诚如童话一般:花草、动物、石头、河水,身边的万物随时都可能开口,每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从实践与操作的途径着力:一方面让孩子与自然、社会生活(人文、环境、物产资源)资源直接充分感应,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家长间接引导进行带入式阅读,最终带领幼儿走进“图”的世界,走进“文”的世界。
以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例,带幼儿走进自然,“阅读”自然里真真实实的蔬果和动物,体验到不同的阅读感受;开展了“亲亲田园生态悦读”主题活动,通过建立两种(园内、园外)生态阅读实习场,让幼儿在生态阅读实习场里,与植物为伴,与动物为友。
1.园内生态阅读实习场
(1)班级自然角的创建。我园各班设立了自然角,展示着各类种子、盆栽植物等。幼儿自主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其生长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大大激发了幼儿种植兴趣,增强了责任心和坚持性。
(2)校园种植园的开辟。孩子们充当“小花匠”“小农艺师”的角色,尝试把种植园变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园地。在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下,一粒粒饱满丰硕的蚕豆、一颗颗葱绿欲滴的青菜送到食堂,在食堂阿姨的巧手下成为一盆盆可口的菜肴。幼儿亲历植物播种、栽培、成熟的奇妙过程,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2.园外生态阅读实习场
走进“尚田农业生态园”。抱一抱大树有多粗,捡一捡飘落的树叶,量一量庄稼有多高,看一看田地有多宽……通过观察、比较、测量、采集,幼儿感知动植物生命的多样性,了解到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孩子和老师们在幼儿园开设了“尚田农夫集市”自选游戏活动区:有机蔬菜、土鸡蛋、大米、红枣、绿豆、红豆等天然食品;蔬菜刻画、树叶贴画、立体鸡蛋画、蛋壳贴画、草绳编织装饰品等,充裕着“乡间土味”。孩子们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小农夫,扮演卖家的会在自己的摊位前大声叫卖,扮演买家的会在摊位前讨价还价。在生态阅读熏陶中,幼儿进一步丰富对自然的感性理解。
生活中呈现的素材,是幼儿阅读与生活的有效衔接点。我们找准阅读素材的拓展点,引导幼儿在社会真实场景中进行阅读,使创意阅读的意义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1.以浓厚的人文资源为依托,丰富生活阅读内容
(1)传统节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共八小册。在过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中,或在做充满地域色彩的嬉乐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到了喜庆、感恩、祈福和浓浓的亲情。
(2)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羽龙”。邻近我园的花苑村有一条“凤羽龙”,是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幼儿通过观看凤羽龙舞龙队员的表演、表达感受、续编故事情节等方式,更深切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以家乡的环境资源为素材,充实生活阅读内容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周边的虎啸太极拳馆、洛社幸福义工总站、科创园等,都是可供利用的“活教材”。如“探秘虎啸太极拳馆”活动,师幼通过观看太极图谱和太极拳表演,共同学习太极拳法。这种“阅读”方式使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使阅读内容更易同化为自身的有效经验。
3、以地区的物产资源为依托,更新生活阅读内容
我园周边的华圻葡萄园、花苑草莓园、西瓜园、万马村尚田农业生态园等物产资源,都是幼儿的阅读内容。如“花苑草莓园采摘”活动,孩子们在采摘、品尝、表达感受的过程中,更新了阅读内容,拓宽了阅读空间。
1.以儿童的视角营造创意阅读环境
(1)全“域”引“发”,打造立体导航式阅读环境
利用墙壁区角,展示阅读过程:班级的墙壁、走廊、过道成为幼儿阅读的互动区;利用班级宣传板,实施阅读导航;利用园本化媒介,辐射阅读成果,如我园的“公共橱窗”设有每月一期的“阅读文化”专栏,“阅读小舞台”“阅读在身边”等不同主题。
(2)与“画”对“话”,营造同伴互学式阅读环境
创设图书跳蚤市场、播报达人秀、小小私人藏书会、虫虫们的心情故事、宝贝脱口秀等创意阅读空间,幼儿自主选择读画场所、读画内容、读画时间,自由交流经验,让阅读成为悦读。
(3)连“点”成“面”,拓展亲子互助式阅读环境
创设幼儿自主阅读室“海洋书吧”,添置了图书、书架以及軟椅等配套设施,下午离园时,三三两两的孩子和家长在书吧里看图书、讲故事,营造了亲子阅读的浓厚氛围。
2.用儿童的眼光选择创意阅读内容
刘晓东教授在《儿童精神哲学》一书中认为:“儿童具有生动的精神世界,儿童的精神世界包括真、善、美。”在孩子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诚如童话一般:花草、动物、石头、河水,身边的万物随时都可能开口,每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所以,我们关注的是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从实践与操作的途径着力:一方面让孩子与自然、社会生活(人文、环境、物产资源)资源直接充分感应,产生不同的阅读感受;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家长间接引导进行带入式阅读,最终带领幼儿走进“图”的世界,走进“文”的世界。
一、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动态开发——在生态阅读的熏陶涵育中复活新感性
以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为例,带幼儿走进自然,“阅读”自然里真真实实的蔬果和动物,体验到不同的阅读感受;开展了“亲亲田园生态悦读”主题活动,通过建立两种(园内、园外)生态阅读实习场,让幼儿在生态阅读实习场里,与植物为伴,与动物为友。
1.园内生态阅读实习场
(1)班级自然角的创建。我园各班设立了自然角,展示着各类种子、盆栽植物等。幼儿自主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其生长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大大激发了幼儿种植兴趣,增强了责任心和坚持性。
(2)校园种植园的开辟。孩子们充当“小花匠”“小农艺师”的角色,尝试把种植园变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园地。在孩子们的精心护理下,一粒粒饱满丰硕的蚕豆、一颗颗葱绿欲滴的青菜送到食堂,在食堂阿姨的巧手下成为一盆盆可口的菜肴。幼儿亲历植物播种、栽培、成熟的奇妙过程,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2.园外生态阅读实习场
走进“尚田农业生态园”。抱一抱大树有多粗,捡一捡飘落的树叶,量一量庄稼有多高,看一看田地有多宽……通过观察、比较、测量、采集,幼儿感知动植物生命的多样性,了解到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孩子和老师们在幼儿园开设了“尚田农夫集市”自选游戏活动区:有机蔬菜、土鸡蛋、大米、红枣、绿豆、红豆等天然食品;蔬菜刻画、树叶贴画、立体鸡蛋画、蛋壳贴画、草绳编织装饰品等,充裕着“乡间土味”。孩子们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小农夫,扮演卖家的会在自己的摊位前大声叫卖,扮演买家的会在摊位前讨价还价。在生态阅读熏陶中,幼儿进一步丰富对自然的感性理解。
二、以社会场景为中心的线性开发——在生活阅读的拓展意蕴中到达新境界
生活中呈现的素材,是幼儿阅读与生活的有效衔接点。我们找准阅读素材的拓展点,引导幼儿在社会真实场景中进行阅读,使创意阅读的意义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1.以浓厚的人文资源为依托,丰富生活阅读内容
(1)传统节日。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共八小册。在过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中,或在做充满地域色彩的嬉乐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到了喜庆、感恩、祈福和浓浓的亲情。
(2)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羽龙”。邻近我园的花苑村有一条“凤羽龙”,是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幼儿通过观看凤羽龙舞龙队员的表演、表达感受、续编故事情节等方式,更深切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以家乡的环境资源为素材,充实生活阅读内容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周边的虎啸太极拳馆、洛社幸福义工总站、科创园等,都是可供利用的“活教材”。如“探秘虎啸太极拳馆”活动,师幼通过观看太极图谱和太极拳表演,共同学习太极拳法。这种“阅读”方式使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使阅读内容更易同化为自身的有效经验。
3、以地区的物产资源为依托,更新生活阅读内容
我园周边的华圻葡萄园、花苑草莓园、西瓜园、万马村尚田农业生态园等物产资源,都是幼儿的阅读内容。如“花苑草莓园采摘”活动,孩子们在采摘、品尝、表达感受的过程中,更新了阅读内容,拓宽了阅读空间。
三、以情境带入为依托的发散性开发——在情境阅读的浸染提升中创生新智慧
1.以儿童的视角营造创意阅读环境
(1)全“域”引“发”,打造立体导航式阅读环境
利用墙壁区角,展示阅读过程:班级的墙壁、走廊、过道成为幼儿阅读的互动区;利用班级宣传板,实施阅读导航;利用园本化媒介,辐射阅读成果,如我园的“公共橱窗”设有每月一期的“阅读文化”专栏,“阅读小舞台”“阅读在身边”等不同主题。

(2)与“画”对“话”,营造同伴互学式阅读环境
创设图书跳蚤市场、播报达人秀、小小私人藏书会、虫虫们的心情故事、宝贝脱口秀等创意阅读空间,幼儿自主选择读画场所、读画内容、读画时间,自由交流经验,让阅读成为悦读。
(3)连“点”成“面”,拓展亲子互助式阅读环境
创设幼儿自主阅读室“海洋书吧”,添置了图书、书架以及軟椅等配套设施,下午离园时,三三两两的孩子和家长在书吧里看图书、讲故事,营造了亲子阅读的浓厚氛围。
2.用儿童的眼光选择创意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