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duo4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升高,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我院2004年10月一2011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思者7例,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3.5%。其中同时性乳腺癌2例(其中哺乳期乳腺癌1例),异时性乳腺癌5例。现就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l.1一般资料 本组7例患者均为女性,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3.5%(7/198)。其中同时性乳腺癌2例(其中哺乳期双侧乳腺癌1例),异时性乳腺癌5例。首发病年龄29岁~52岁,平均44岁。绝经前2例,绝经后5例。异时性间隔时间最长17年,最短2年,平均6年。
  1.2治疗情况 本组6例患者行双侧手术治疗(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行全身化疗,并根据乳腺肿块大小及淋巴结情况行局部放疗,ER或PR阳性者给予内分泌治疗。1例患者因出现腹膜后淋巴结及骨转移未能行手術治疗。
  1.3病理类型 2例同时性乳腺癌均为双侧浸润性导管癌。5例异时性乳腺癌中病理分类为:先发侧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腺癌1例、小叶浸润癌2例;后发侧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单纯癌1例、腺癌1例。
  1.4 随访 全部病例均随访。3例死亡,2例为同时性乳腺癌,1例为异时性。目前健在者均为异时性乳腺癌,患者第二癌术后1年1例,术后2年1例,术后6年1例,术后7年2例。
  2 讨论
  2.1诊断标准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指同时或先后两侧乳房发生独立的原发性乳腺癌,需要与转移到对侧的乳腺癌相区别,主要从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病理类型及间隔时间等方面判定:(1)原发癌以外上象限好发部位,生长在乳腺实质中,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而转移癌多见于乳腺内侧象限或胸正中线处的脂肪组织,呈膨胀性生长,边界较清楚,常为多发结节。(2)发病时间:首发乳腺癌术后5年以上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则双侧乳癌应均为原发性。(3)病理类型:两侧乳腺癌病理类型完全不同考虑为原发性;病理类型相同,而先发者无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远处转移征象;两侧乳腺癌组织中分别找到原位癌成分,如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等。
  2.2 病因 目前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文献考虑几个方面:(1)易感因素持续存在:因为乳腺是成对器官,一侧患癌行乳腺全切术后,对侧乳腺仍然暴据于相同的致癌因素下,可能存在亚临床病灶并且发展成为临床病灶。(2)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延长导致对侧乳腺癌发病率增加。(3)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对患者的免疫机能损害,造成对侧乳腺癌易感性增加,特别是放疗导致对侧乳腺癌的事实已被公认。
  2.3发病率 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国外文献报道为2%-14%,国内报道0.8%-2.2%,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占1%-6%。
  2.4高危因素 原发双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一侧乳腺患过癌。有下列因素之一应视为高危人群:(1)有乳腺癌家族史者。(2)发病年龄早获得治愈者。(3)首发癌的组织学类型为小叶原位癌者,其它如导管内癌、管状腺癌、腺样囊性癌等也较一般类型高。(4)首发癌为多中心性癌或广泛非典型癌。(5)首发癌为临床Ⅰ期,特别是直径<1.0cm,无淋巴结转移者。
  2.5治疗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确诊后,治疗原则与单侧乳腺癌基本相同,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 治疗,手术方式可以是根治术、改良根治 术或保留乳房手术。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可一期完成手术。
  2.6预后 一般认为双侧乳腺癌的预后与后发乳腺癌是否及时正确得到治疗有关。双侧乳腺癌经积极治疗,以第2癌计算其5年生存率与单侧乳腺癌相似。但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比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预后差,此外,异时性间隔时间越长其预后也越好。
  因此,我们应对双侧乳腺癌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对于一侧曾患过乳腺癌的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终身随访,对侧乳房每3个月~6个月临床体检1次,每年乳房摄片1次一般要持续6年。
  参考文献:
  【1】汤钊猷 主编.现代肿瘤学【M】.2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852。
  【2】孙燕,周际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8-589。
  【3】杨璇等.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3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3;15(5): 344-345。
  【4】李娟,刘奇伦,尹洪磊.17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31(2): 246-247。
  【5】韦达等.双侧乳腺癌35例临床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02;24(3): 308。
  作者简介
  杨晓慧 女 汉族 1978-11,河北省衡水市 本科学历,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要擅长肿瘤内科治疗。
其他文献
摘要:生物制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以生物化学以及免疫学等学科为基础,能够生产多种产品,进而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防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已进入发展新势态,并成为科研人员重点研究对象。但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生物制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已对该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保障我国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生物制药产业健康发展,本文特此围绕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展开探讨,并对其发展
期刊
在我国,大棚蔬菜的种植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迅速推广开来,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满足了人们对反季蔬果的需求,国家整体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种植户的收益和抗击收入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大大增强。但时至今日,大棚蔬菜的种植仍然存在多方面需要重视和攻克的难点。本文详细探讨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为大棚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提供有价值参考,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一、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第一,选种育种及种子处
期刊
摘要:作为基层党工作人员,如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会思想,如何不断提高基层党的工作水平,是当今形势下的任务要求。基层党工作人员应该以改革创新为首要精神,加强对自身的建设,大胆去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推动党的基层党组织发展,在创新中不断完善自身,增强民族战斗力。因此本文阐述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  关键字:新形势 基层党组织工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 启发教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党务工作
期刊
摘要:目的:借助CT医学影像分析肺部肿瘤边界,确定肿瘤转移和侵犯情况,从而鉴别良性或者是恶性病变。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2月到2021年2月所收治的30位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给其分别运用常规检测方式和螺旋CT增强医学影像扫描形式对该类患者进行检测,然后对患者肺部肿瘤边界及其医学影像信息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通过检测发现CT影像技术方式可以精准地检测出来患者肿瘤的边缘,可以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我科应用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下行恶性肿瘤I125粒子植入的情况。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共12例行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论:3D打印非共面模板引导下I125粒子植入能够一次性完成布针,简化了放射性粒子的植入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明显提高了布针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术后即刻剂量验证能够达到术前计划要求。  关键词:3D打
期刊
一、合理选种  在大棚茄子种植中,品种选择对于产量和品质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换言之要想确保预期种植目标的实现,科学选种是重中之重。就目前来讲在进行品种选择时,种植户需综合考虑区域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区域常见病虫害类型以及市场流通实况的基础上,秉承着“因地制宜”原则尽量选择优产高产、抗逆性强、区域生长状况良好、抗病虫害性强且具有极强抗寒能力和对光照要求较低的杂交品种。  二、科学整地  为确保高产种
期刊
摘要:当前,油田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如何与时俱进完成各项任务,实现打造国内一流采油气工程服务品牌的愿景,关键在基层在党支部,孙健书记在《提升党建实效,激发奋进动力,为油田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的党委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具体要求,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工作当作重点。作为一线生产单位如何突出基层党组织在生产、安全、稳定方面的政治作用,如提升凝聚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
期刊
摘要:草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种类之一,也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重要水产品。已有研究表明,LA和LNA是草鱼的必需脂肪酸,而草鱼对其需求量分别为饲料干重的1.0%和0.5%。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3HUFA也能够有效促进草鱼生长,改善鱼体健康,降低体脂过度蓄积等作用。  关键词:实用饲料;草鱼;体组织;脂肪酸  1材料与方法  1.1饲料及试验鱼  选取某验示范站采集两种商品草鱼饲料,编号分
期刊
摘要:水稻钵体毯状育苗就是利用水稻钵体育秧盘育苗,育秧时钵体底部裝入底土,刮平后浇水,使钵体内底土有个下沉量,然后用专用水稻秧盘播种器播种,播后覆土,覆土时使秧盘上部土层连成一片,覆土厚度在0.7cm左右,以便于在起秧时秧盘连成一片,这样就形成了秧盘下部为钵体,水稻大部分根系在钵体内生长形成钵体,根的上部互相交错连接,形成毯状,使秧盘在起苗时不散,这样就可利用普通的水稻插秧机进行插秧。由于该育秧形
期刊
近年来,花生在我国的种植面积持续上升,就产业的发展来看,部分栽培人员对栽培技术的应用依然存在认识不清、应用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花生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种植环境、温湿条件以及病虫害防治几个方面,需完善解决。花生有着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价值非常高的农作物。只有加快对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才能有效解决花生栽培过程中出现的生产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