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历史新高。同时,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公招性岗位招聘数量缩减,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大致比例仅为1%,成功率则更低,大学生的创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且创业配套政策尚不够完善。对此,长期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一线的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中心党委书记高雅楠和副主任卞静远对《经济》记者阐述了他们的看法。
转变观念
“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比如近一两年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的用工需求明显上升,而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却依然愿意去一线城市。就我们了解,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岗位并不少,往往会达到1:5甚至1:10来让学生进行选择。可是很多校方认为不错的岗位,学生的实际签约率却并不高。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及时就业,出现了暂时待业的现象,这主要也是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虽然待业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我们不能人为地待业,也就是盲目追求理想化的职业岗位而主动放弃就业的机会。”卞静远举例说,目前很多企业都需要不少销售人员,然而本科毕业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接受这种岗位,主要原因还是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同学们对这些岗位存在偏见。
就业状况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正确的就业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抛弃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市场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另一方面要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到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去工作,敢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岗位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雅楠认为,在大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虽然部分行业和领域提供的岗位变少,但也有一些行业和领域的用工需求在扩大,大学生要适时转变就业观念,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她建议大学生多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比如“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
两位受访人均表示,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人数和比例的增长必将带来就业岗位几何级的增加。高校方面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相关政府部门则应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好就业服务政策,巩固和拓展各类基层服务项目。作为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二位表示目前的工作要点就是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并配合高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指导和服务工作。
“软服务”不可少
卞静远介绍说,早些年的就业创业政策确实有不落地的现象存在,但近两年相关部门对此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以及依托政府从事创业相关工作的孵化园,都落实了很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东城区对创业的大学生实行入驻园区两年内注册地免费政策,并提供免费的培训交流,还可以无偿使用会议室,节省了学生初创阶段的宝贵创业资金,拓展了人脉。孵化园定期开展的创业培训课程和创业特训营,也会对创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他们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并定期给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政策培训,为其创业项目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发展评估报告。“就像带小孩,孩子小的时候必须扶着走路,等他长大了不需要的时候才可以放手。”卞静远说。
“我们在2014年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绩,一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得以入驻孵化园进行创业,享受优惠。还有一些工作正在进行中,比如大学生创业者提出的补贴需求和创业方向指导的需求,我们都在为其积极对接。不过,相比于提供资金和场地这些硬性服务,大学生更需要为他们提供软性的、文化方面的、社会氛围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企业家精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创业的本质精神。”高雅楠告诉记者,东城区目前已有6个孵化园,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带头成立创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联合产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一起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把国家和北京市的创业政策落实到位,让每一个有创业意愿的人享受到优惠。作为政府部门,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中心希望成为孵化园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督促孵化园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创业者对接孵化园。
创业梦想导师——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何凯英
转变观念
“就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比如近一两年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的用工需求明显上升,而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却依然愿意去一线城市。就我们了解,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岗位并不少,往往会达到1:5甚至1:10来让学生进行选择。可是很多校方认为不错的岗位,学生的实际签约率却并不高。另外,还有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及时就业,出现了暂时待业的现象,这主要也是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虽然待业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但我们不能人为地待业,也就是盲目追求理想化的职业岗位而主动放弃就业的机会。”卞静远举例说,目前很多企业都需要不少销售人员,然而本科毕业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接受这种岗位,主要原因还是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同学们对这些岗位存在偏见。
就业状况和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就业形势就更为严峻。“正确的就业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抛弃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市场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另一方面要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主动到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去工作,敢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岗位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高雅楠认为,在大的经济环境背景下,虽然部分行业和领域提供的岗位变少,但也有一些行业和领域的用工需求在扩大,大学生要适时转变就业观念,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她建议大学生多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比如“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
两位受访人均表示,积极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人数和比例的增长必将带来就业岗位几何级的增加。高校方面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相关政府部门则应大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好就业服务政策,巩固和拓展各类基层服务项目。作为人才中心的工作人员,二位表示目前的工作要点就是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知晓政策、用足用好政策,并配合高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学科建设和就业信息服务,加大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指导和服务工作。
“软服务”不可少
卞静远介绍说,早些年的就业创业政策确实有不落地的现象存在,但近两年相关部门对此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以及依托政府从事创业相关工作的孵化园,都落实了很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东城区对创业的大学生实行入驻园区两年内注册地免费政策,并提供免费的培训交流,还可以无偿使用会议室,节省了学生初创阶段的宝贵创业资金,拓展了人脉。孵化园定期开展的创业培训课程和创业特训营,也会对创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培养他们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并定期给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政策培训,为其创业项目提出项目建议书和发展评估报告。“就像带小孩,孩子小的时候必须扶着走路,等他长大了不需要的时候才可以放手。”卞静远说。
“我们在2014年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绩,一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通过我们的努力得以入驻孵化园进行创业,享受优惠。还有一些工作正在进行中,比如大学生创业者提出的补贴需求和创业方向指导的需求,我们都在为其积极对接。不过,相比于提供资金和场地这些硬性服务,大学生更需要为他们提供软性的、文化方面的、社会氛围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和企业家精神。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创业的本质精神。”高雅楠告诉记者,东城区目前已有6个孵化园,并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带头成立创业带动就业领导小组,联合产促、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一起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把国家和北京市的创业政策落实到位,让每一个有创业意愿的人享受到优惠。作为政府部门,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中心希望成为孵化园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督促孵化园落实优惠政策,帮助创业者对接孵化园。
创业梦想导师——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何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