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潜海姑娘》是我国作曲家王立平在1978年为同名纪录片《潜海姑娘》创作的主题曲,这是一首经典的怀旧曲目,最初由电声乐器演奏,表现出潜海姑娘们辛勤的劳动和高尚的人文品格。如今,用钢琴演奏则分为四个乐段。本文主要从触键方式、力度大小、情感对比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潜海姑娘》 演奏艺术
一、钢琴作品《潜海姑娘》的创作背景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爱好音乐、文学、摄影。13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主修钢琴,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小喜爱摄影,五十多年来一直热心摄影活动。
《潜海姑娘》是在文革刚刚结束两年之后创作与拍摄的,他们通过音乐与影像把潜海姑娘那样一种艰苦的劳动场面表现的优雅浪漫,无比动人。作为纪录片的主题音乐,其旋律优美动人,曾传遍大江南北,而本文这首钢琴曲便是由当初电声乐器的演奏改编而来。
二、钢琴作品《潜海姑娘》的情感内涵
《潜海姑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1~5),第二部分为主题(6~21),第三部分过渡(22~26),第四部分尾声(27~33)。
(一)引子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引子的迁入以弱起小节开始,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是模仿水声的旋律,流动的琶音仿佛给我们展示了层层海浪,而附点二分音符就像一条牵着船的线,牵引着我们去望那片无边无际的海。第2小节末尾仿佛迎来下一个波浪,这时的演奏就该被海浪带起一丝情绪与期待。第4小节末尾又迎来三十二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转换,表明我们离海更近,听见的海浪的声音越发清晰响亮,内心的期待也伴着海浪声越发热烈,随着第三个“波浪”的到来,音符愈发流动增强,直至达到最强后便要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二)主题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主题由第6小节切入,此时我们仿佛望见一片蓝色的大海,还有辛勤劳作的潜海姑娘们。主旋律以二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为主,多为时值较长的音符,相比引子显得更加稳定安谧,仿佛一群海燕在水晶的天地中展开翅膀翱翔。第8小节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构成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带上后面时值为一拍的十六分音符,仿佛是海燕在召唤着潜海姑娘。其后接着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二分音符,给人以深长悠远的感受,仿佛海燕张开翅膀翱翔于天空,眺望着海里辛勤工作的潜水姑娘。
第14至21小节则是本曲双手交叉弹奏的地方,其节奏与前面几小节是相似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主旋律此时落在了低音部分,而伴奏的音区则移高了三个八度。这样鲜明的对比给人以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海里的珊瑚丛中,周围是一群群五彩斑斓的鱼儿,幽绿的海草在海中荡来荡去。
(三)过渡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过渡部分有着与引子相似的模仿水声的三十二分音符,此时,乐句中出现左右手交替弹奏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给我们一种充满动力性的感受,让我们感觉到速度的提升,其后又接上三十二分音符,更是回到了引子部分神秘而流动的感觉。但其中的演奏一定是比引子更加充满激情,声音也比引子部分的琶音更强。
其后又进行反复,回到主题部分再次阐述潜海姑娘在海南这片海洋里是多么辛勤的劳作,把潜海姑娘那样一种艰苦的场面表现的优雅浪漫动人。
(四)尾声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到了尾声部分,代表着这一趟海洋之旅就要结束。弹奏的音域越来越高,最后第三个小节,四分音符平均的分配于小节中,慢慢的减弱,最后以一个横跨两个小节还带着延长记号的短琶音结束,给人留下一种神秘悠远,耐人寻味的感受。我们的潜海姑娘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也许海南这块地方,曾经发生过许多有关潜海姑娘的感人的故事,这故事一直流淌在这一片海洋中,生生不息,最终成为所有人心中的美好念想,一片心灵净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三、钢琴作品《潜海姑娘》的演奏艺术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分析
根据斧杆的方向我们可以判断:琶音斧头朝下表示右手演奏,斧头朝上表示左手演奏。引子中的主干音是:dol re dol re……弹主音前应先吸气,再用落滚的方式弹奏主干音,re则要贯穿在整个琶音里,于是演奏时需用到“拍后踏板”,后一直保持着re直至琶音结束,然后干净的甩掉这些音,放开踏板。接下来要保留气口,弹下一个“波浪”,此时要显的更厚重些。而第三个“波浪”的单音则是运用落弹的方式弹奏,琶音要注意做渐强的处理,从而达到如上所述的情感。
(二)主题部分的演奏分析
在结束了引子部分的弹奏后,留的气口稍长些,从而渐慢地接入主题。在弹奏主题时左手的伴奏弱一些,右手则注意连贯性。第9小节左手做渐强处理,从而使第二乐句明显强于第一乐句。第14小节开始直至21小节都是交叉弹奏,在交叉时不要过多地关注左手,要弹好右手的主旋律,左手在低音与高音处交叉伴奏,使旋律流动起来。每小节既要保持住低音,踏板又要换得干净、清晰。
(三)过渡部分的演奏分析
这里一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因此在这部分的最开始就应该弹出强音,此处也相应的标记出“ff”重音记号。与引子相似,此处三十二分音符是模仿水声的华彩经过音。华彩句应弹得均匀、流畅,要注意两手交替弹奏,两个大指接应时要连贯平稳,不要出重音或被切断。
(四)尾声部分的演奏分析
尾声部分加入左踏板进行音量的减弱,与前面部分形成对比。速度逐渐放慢,但依然要保持住每个小节中的长音,要弹得连贯。第32小节虽然音符一路向上爬,但标记着减弱符号,也就是提示我们越高的音弹的越弱,最后的短琶音要更弱,然后以七和弦的形式自由延长,直到声音渐远,此时,双手与踏板同时慢慢抬起。
结论
《潜海姑娘》这首曲子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把潜海姑娘辛勤劳动的情形刻画的淋漓尽致。希望通过本文对《潜海姑娘》情感与演奏的分析,能够丰富作曲家的作品,为大家提供演奏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代百生—根据传统音乐改变的中国钢琴曲的演奏特色[J].《音乐研究》.1999.
[2]邵静—浅谈钢琴演奏艺术中美学价值的实现[J].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5.
【关键词】《潜海姑娘》 演奏艺术
一、钢琴作品《潜海姑娘》的创作背景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电影乐团艺术指导,爱好音乐、文学、摄影。13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主修钢琴,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从小喜爱摄影,五十多年来一直热心摄影活动。
《潜海姑娘》是在文革刚刚结束两年之后创作与拍摄的,他们通过音乐与影像把潜海姑娘那样一种艰苦的劳动场面表现的优雅浪漫,无比动人。作为纪录片的主题音乐,其旋律优美动人,曾传遍大江南北,而本文这首钢琴曲便是由当初电声乐器的演奏改编而来。
二、钢琴作品《潜海姑娘》的情感内涵
《潜海姑娘》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1~5),第二部分为主题(6~21),第三部分过渡(22~26),第四部分尾声(27~33)。
(一)引子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引子的迁入以弱起小节开始,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是模仿水声的旋律,流动的琶音仿佛给我们展示了层层海浪,而附点二分音符就像一条牵着船的线,牵引着我们去望那片无边无际的海。第2小节末尾仿佛迎来下一个波浪,这时的演奏就该被海浪带起一丝情绪与期待。第4小节末尾又迎来三十二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转换,表明我们离海更近,听见的海浪的声音越发清晰响亮,内心的期待也伴着海浪声越发热烈,随着第三个“波浪”的到来,音符愈发流动增强,直至达到最强后便要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二)主题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主题由第6小节切入,此时我们仿佛望见一片蓝色的大海,还有辛勤劳作的潜海姑娘们。主旋律以二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为主,多为时值较长的音符,相比引子显得更加稳定安谧,仿佛一群海燕在水晶的天地中展开翅膀翱翔。第8小节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构成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带上后面时值为一拍的十六分音符,仿佛是海燕在召唤着潜海姑娘。其后接着附点四分音符与附点二分音符,给人以深长悠远的感受,仿佛海燕张开翅膀翱翔于天空,眺望着海里辛勤工作的潜水姑娘。
第14至21小节则是本曲双手交叉弹奏的地方,其节奏与前面几小节是相似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主旋律此时落在了低音部分,而伴奏的音区则移高了三个八度。这样鲜明的对比给人以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海里的珊瑚丛中,周围是一群群五彩斑斓的鱼儿,幽绿的海草在海中荡来荡去。
(三)过渡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过渡部分有着与引子相似的模仿水声的三十二分音符,此时,乐句中出现左右手交替弹奏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给我们一种充满动力性的感受,让我们感觉到速度的提升,其后又接上三十二分音符,更是回到了引子部分神秘而流动的感觉。但其中的演奏一定是比引子更加充满激情,声音也比引子部分的琶音更强。
其后又进行反复,回到主题部分再次阐述潜海姑娘在海南这片海洋里是多么辛勤的劳作,把潜海姑娘那样一种艰苦的场面表现的优雅浪漫动人。
(四)尾声部分的曲式与情感分析
到了尾声部分,代表着这一趟海洋之旅就要结束。弹奏的音域越来越高,最后第三个小节,四分音符平均的分配于小节中,慢慢的减弱,最后以一个横跨两个小节还带着延长记号的短琶音结束,给人留下一种神秘悠远,耐人寻味的感受。我们的潜海姑娘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也许海南这块地方,曾经发生过许多有关潜海姑娘的感人的故事,这故事一直流淌在这一片海洋中,生生不息,最终成为所有人心中的美好念想,一片心灵净土,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三、钢琴作品《潜海姑娘》的演奏艺术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分析
根据斧杆的方向我们可以判断:琶音斧头朝下表示右手演奏,斧头朝上表示左手演奏。引子中的主干音是:dol re dol re……弹主音前应先吸气,再用落滚的方式弹奏主干音,re则要贯穿在整个琶音里,于是演奏时需用到“拍后踏板”,后一直保持着re直至琶音结束,然后干净的甩掉这些音,放开踏板。接下来要保留气口,弹下一个“波浪”,此时要显的更厚重些。而第三个“波浪”的单音则是运用落弹的方式弹奏,琶音要注意做渐强的处理,从而达到如上所述的情感。
(二)主题部分的演奏分析
在结束了引子部分的弹奏后,留的气口稍长些,从而渐慢地接入主题。在弹奏主题时左手的伴奏弱一些,右手则注意连贯性。第9小节左手做渐强处理,从而使第二乐句明显强于第一乐句。第14小节开始直至21小节都是交叉弹奏,在交叉时不要过多地关注左手,要弹好右手的主旋律,左手在低音与高音处交叉伴奏,使旋律流动起来。每小节既要保持住低音,踏板又要换得干净、清晰。
(三)过渡部分的演奏分析
这里一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因此在这部分的最开始就应该弹出强音,此处也相应的标记出“ff”重音记号。与引子相似,此处三十二分音符是模仿水声的华彩经过音。华彩句应弹得均匀、流畅,要注意两手交替弹奏,两个大指接应时要连贯平稳,不要出重音或被切断。
(四)尾声部分的演奏分析
尾声部分加入左踏板进行音量的减弱,与前面部分形成对比。速度逐渐放慢,但依然要保持住每个小节中的长音,要弹得连贯。第32小节虽然音符一路向上爬,但标记着减弱符号,也就是提示我们越高的音弹的越弱,最后的短琶音要更弱,然后以七和弦的形式自由延长,直到声音渐远,此时,双手与踏板同时慢慢抬起。
结论
《潜海姑娘》这首曲子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把潜海姑娘辛勤劳动的情形刻画的淋漓尽致。希望通过本文对《潜海姑娘》情感与演奏的分析,能够丰富作曲家的作品,为大家提供演奏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代百生—根据传统音乐改变的中国钢琴曲的演奏特色[J].《音乐研究》.1999.
[2]邵静—浅谈钢琴演奏艺术中美学价值的实现[J].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