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商时代的新玩法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bsiufeuhfhk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电商江湖,正朝着“寡头+群雄并起”的趋势发展,并且演变成了多维度、多层次、多平台的战争,集中化和碎片化同时在发生。
  淘宝、京东纷纷各出奇招,后来者拼多多不甘示弱,各自在商业模式的升维降维里敌对抗衡。电商的世界里,有人及时行乐赚快钱,就有人永远怀揣着帝国的野望。
  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向更远更深处去,寻找下沉的大多数用户,那里才是真正的广阔世界。他们和这个新商业世界的新玩家们,一起干起了“小生意”。

敌对者“拼多多们”


  当阿里和京东击退了几乎所有小平台时,少数存活的也纷纷选择被这两家入股或者特定只做一个垂直品类。但拼多多在微信这个新大陆上杀出了一个新版图,让老牌帝国一下子蒙了,原来还能这么玩?因为拼多多也在迭代,如果只是认为它就是满足价格敏感型客户的廉价商品的需求,那么可能小看它了。
  某种程度上它和同行们正在改变中国商家对低线城市的轻视,正在消灭中间商,要知道商品在向愈发分散的小地方流通的时候,物流成本在快速上升。而比起同行,它是真正脱胎于群众之间的。
  中国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区域的市场,中国市场不同于任何一个市场,它的消费诉求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单一品牌和平台完成。
  拼多多的本质是社交平台,是连接C端用户和B端供应商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拼多多解决的矛盾之一是产业链中制造端和流通端的不对称。
  京东的“京喜”替代了原先的“京东”嵌入到了微信的入口中,淘宝把“聚划算”用来对标“拼多多”。这两个都是对标拼多多的产品。
  回到最终,C2M能做多大?还是要看效率是否真实提升了,如果没有,那就是花架子。

回归线下:哪里有未深耕的流量,哪里就有新玩家入局


  2019年全国线上消费渗透率达到20%左右,但从品类的长线发展看,线下市场仍然占据消费市场大头,是品牌商最终无法忽视的市场,也是品牌想要生存长久必不可少的基本盘。 这里笔者将品牌分为两种:
  1,从线下走到线上。这类品牌策略是在线下先行站稳脚,之后向线上渠道迈进;
  2,从线上走到线下。这类品牌策略是先线上做大做强,在用户中形成广泛口碑和认知,之后通过线下店的形式继续获取拓展区域流量。
  然而,从线上走到线下的难度将远大于从线下走到线上,因为前者有成体系的运营和迁移方法论,淘宝和京东的大量商家实操经验已经为这种迁移奠定了有效的基础;此外,尽管纯线上品牌通过线上渠道收割了一波广告流量,但从线上转线下所带来的运营思维和资产投入逻辑的转变将很大程度影响原有品牌在线下的运营效果。
  然而,很多品牌抱着志在必得甚至背水一战的决心开始从线上进入线下。核心原因在于,随着电商渗透率增速进一步放缓、线上流量红利日趋见顶,市场从增量转为存量,电商品牌以低价获取大量流量的时代已然终结。同时,线上娱乐消费形式的爆发式增多分散了用户有限的注意力,瓜分了用户有限的时间。
  在线上存量竞争下,电商品牌线上获客成本不断攀升,销售转化率和同比增速凸显颓势。2017年下沉市场伴随拼多多的崛起吸引了众多玩家目光,下沉市场的线上流量也开始被大规模抢占,获客成本也在大幅上涨;唯有线下获客成本相对于线上企稳,也开始成为各品牌扭头重新关注的重要地带——在线下开拓更多的新流量,提高已有流量的留存与复购成为品牌新命题。
  首先,头部品牌具备相对丰厚的财力支撑,布局线下更多提供体验式消费—充分利用自有实体店相较线上的体验优势—体验式营销可以提升潜在消费群体的转化率,更为立体地构建商业生态。例如,零食领域头部品牌三只松鼠通过在线下开设体验店—300平米左右的松鼠投食店解决顾客场景体验问题,内置大树、木屋等森林元素,让顾客充分体验品牌文化與差异性,为IP衍生品销售与线上销售进行导流。
  完美日记也在2019年起逐步设立线下门店,采用混合业态型门店,分别设置了产品展览区、体验区、会员区,部分城市的体验店具备咖啡休闲馆及各类打卡点,店内爆款产品可免费体验。完美日记线下概念店加强了互动性、社交性与沉浸感,升级用户体验,增强用户内心的品牌认知,以期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并摸索线上线下销售导流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品牌回归线下将会成为更多腰尾部品牌、纯线上打法的品牌以及新品牌的重要视角。在“新零售”概念从火爆逐渐冷却的今天,品牌在思考流量与渠道策略的过程中反而更加注重全渠道的布局策略。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实质是无界零售,终极目标是在“知人、知货、知场”的基础上,重构零售的成本、效率、体验。抓住“不变”的本质,同时在战略和组织的方法论上积极“求变”,是我们和这个时代共存、共演的必经之路。
  当线上摸到了外生型增长的天花板,解决问题方法往往是:1. 寻找新增量,新入口。2. 优化内部成本。3. 寻找内生性成长。曾鸣曾经也说过:流量越用越少,但数据越用越多。
  这场“小生意”的战争,才刚刚开启。
其他文献
作为2020年开端最大的“黑天鹅”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包括中国外贸出口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实在过去的2019年中国外贸已經经历了不确定的一年,再加上2020年疫情的影响,中国的外贸宏观趋势如何,中国外贸会何去何从,这应该是所有外贸从业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个15年资深外贸人士和财经作家,我的基本观点是,疫情对于中国外贸短期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但是从长远来看,202
期刊
在“三香鼎立”的白酒江湖,浓香型白酒具有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拥有光荣骄傲的历史地位和行业贡献,是市场消费的主流。但在新的时代,新的消费趋势之下,浓香白酒也亟需新的突破,在产品和品牌方面进行创新升级。  好酒好榜样。发源于贵州赤水河畔的“黔派浓香”,始终坚持匠心营造,深耕产品力,近年来凭借扛鼎之作习水天辰的品质引领,迸发出时代浓香的磅礴之力。  江河奔腾不息,万物聚力生长。2020年,浓香之潮
期刊
这是中国企业第二次面临如此重要的大考,第一次是在2008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企业的责任感和公益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捐款捐物,深入灾区积极进行紧急救援,之后又持续不断地参与灾后重建。中国企业的公益理念和实践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也正是因为如此,2008年被称为中国公益的元年。  时隔12年之后,中国企业又临大考。疫情的突发和扩散,为中国
期刊
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整个全社会,或将成为2020年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医院、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和媒体纷纷在线,极力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足够“硬核”,也足够暖心。  我们赞赏那些拿出大把真金白银的企业家们,毕竟在爬坡过坎的经济环境中,账面上的现金流直接决定企业能存活多久,这很可能是续命钱。不过,这里更想称赞的,是那些以落地行动来支援的企业,因为有效率有效果地捐赠对
期刊
在风险社会,新冠病毒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传染病,而是一场公共社会危机。它似乎在昭示:任何时候,我们熟悉和珍爱的生活方式,都可能会为一些完全意想不到的事情而终结。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在勠力同心、坚定战疫之余,也逐渐清楚地认识到:新冠病毒不仅会让人的肌体发生呼吸衰竭,更会让社会短期经济发展陷入衰退。  对经济体来说,疫情是一种外部冲击,扰动经济走势,打乱社会秩序,使经济系统和重要经济变量偏离
期刊
經济下行压力下,尤其是遭遇疫情的“黑天鹅”之后,相当多的业态增长乏力,大卖场、大平台宏大的叙事渐渐遇冷。然而,在商业社会中,个人化销售端口正在成为新的风口,直播、微商以及独立品牌强势崛起,以个体模式带动繁重的商业体系,已经成为当下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的路径。本期策划,我们的目光开始聚焦这些“小生意”模式,试图在其中找寻重启2020的密码,期盼着烟火气的复归,守望大国经济的第二增长曲线。
期刊
谁也没想到,今年的春节档电影竟是这个情形。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确诊人数呈指数级增加,2020年原本火热的春节档,全部撤档。对此,猫眼、淘票票等线上购票平台均发布声明,为所有购买春节档电影票的观众无条件统一退款。  就在春节档电影市场如同“冰封”时,前期宣传曾被质疑、批评的《囧妈》竟然和字节跳动公司联手搞了一出“免费放映”。这也意味着,春节档电影市场在冰封下折射出了阳光,十分刺眼。  如今,《
期刊
大品牌体量庞大,凭借响当当的名气便可秒杀众多小微品牌。  然而,如今的商业世界正发生微妙的变化,新兴品牌来势汹汹,左右了市场的风向。与其相比,拥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沉淀的大品牌,早已习惯稳中求进,丧失了捕捉最新市场脉动的能力。  大品牌最惧怕的便是尾大不掉带来的止步不前,为与新品牌抗衡,它们要么进行渠道下沉,聚焦三四线城市;要么开发全新的子品牌,强行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下沉三四线:以退为进  一
期刊
进入互联网的下半场,零售业传统逻辑的逆向书写愈发鲜明,有“农村包围城市”故事的现代翻版,也有“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这些以小生意为突破口的企业让平淡的商业世界多了一些光彩和水花。6月下旬,拼多多创始人黄铮身家一度超过马云,成了电商战场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  自拼多多在下沉市场找到了上升机遇之后,巨头们相继推出了各种形式的“特价版”“拼购”软件,以低价产品为抓手,撬动更大市场份额的思路成为其重
期刊
这两年,关于品牌,有两种矛盾的声音。  欧美大品牌说:“中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生意却越来越难做,亿滋、宝洁等快消巨头营收连续下滑,可口可乐都快滑出世界500强了。”  本土小品牌说:“完美日记、三只松鼠、江小白等这些小品牌短短几年火遍全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可有些品牌怎么还在夹缝里求生?”  从中大概可以听出品牌商们的集体焦虑:大品牌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任意封杀小品牌了,而小品牌开始疯狂拥向风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