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绵型城市建设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是由我国国情和水资源情况决定的:我国人均水资源少,目前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070立方米,而世界的平均水平为7350立方米,在世界有水统计的192个国家中,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排名第121位;我国南北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的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四大流域占全部水资源量的81%,而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内陆河六大流域只占19%;我国特殊的季风气候,导致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容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冬春季节则容易发生干旱,2007年至2013年,我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1/6的城市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北京、广州、济南等城市甚至发生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严重内涝,干旱问题同样严重;不光水资源的量整体贫乏,而且,我国的水质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水系统的面源污染难以用简单的工程性方法来处理;与此同时,与水相关的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亟待修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城市的综合水环境治理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
而俞孔坚及其设计团队正是这场全国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浪潮的引领者。近20年的潜心研究和深入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该书的出版,对于轰轰烈烈进行中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经过30多年快速城镇化发展后的中国,水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为复杂的因素,而水系统的破坏也是中国城乡环境破坏中最突出的,系统治理亟待进行。我主张水系统治理应该分为七个层次来考虑:一是水安全,就是防洪、排涝;二是水资源,即河流湖泊的供水功能;三是水环境,也就是水质治理;四是水生态,需要构建出和谐的水生态系统;五是水景致,打造出水清岸美的风景;六是水文化,挖掘河湖的文化内涵;七是水经济,通过提升土地价值,整合资源回收前期投资,使水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如何将这七个层次统一协调起来,实现水系统的综合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俞孔坚做到了!这得益于他具有关于水和水系统的全面的价值观,掌握了科学对待水和水系统的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一套跨学科进行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技术;同样重要的是,他能够针对现实问题,建立起一个综合各个专业的实践队伍,不断创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近20年来,他的团队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完成了1000多个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项目,这对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正如俞教授在书中所强调的,“海绵城市”既是指生态城市的形态,也是关于水和水系统的价值观,也是指国土规划设计及新型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也包含系统解决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的技术体系。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理论必须从道(即“海绵”的哲学)、术(即海绵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及工程技术)和物(即建立在海绵系统基础上的城市或区域)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掌握。而其中的道是根本,那就是俞孔坚讲的五个方面,一是完全的水生态系统价值观,而非功利主义的、片面的价值观;二是就地解决水问题,而非将其转嫁给异地;三是分散式的,而非集中式的,由千万个细小的单元细胞构成一个完整的“海绵”体;四是慢下来而非快起来,滞蓄而非排泄;五是弹性适应,而非刚性对抗,以柔克刚,人水和谐共生!至于用什么术,读者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古今中外皆有丰富的技术宝库可以调用;而在物的层面,更需要跨尺度、跨专业去思考,从海绵社区、海绵城市到海绵区域、海绵流域、海绵国土。
我在水资源领域研究和实践数十年,难得看到一部如此理论与实践兼备、科学与艺术俱佳,跨学科、跨尺度综合而系统的解决城乡水系统问题的优秀专著问世,新莫大焉,乐为之序!
而俞孔坚及其设计团队正是这场全国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浪潮的引领者。近20年的潜心研究和深入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该书的出版,对于轰轰烈烈进行中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无疑是雪中送炭。
在当今世界,特别是在经过30多年快速城镇化发展后的中国,水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最为复杂的因素,而水系统的破坏也是中国城乡环境破坏中最突出的,系统治理亟待进行。我主张水系统治理应该分为七个层次来考虑:一是水安全,就是防洪、排涝;二是水资源,即河流湖泊的供水功能;三是水环境,也就是水质治理;四是水生态,需要构建出和谐的水生态系统;五是水景致,打造出水清岸美的风景;六是水文化,挖掘河湖的文化内涵;七是水经济,通过提升土地价值,整合资源回收前期投资,使水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如何将这七个层次统一协调起来,实现水系统的综合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俞孔坚做到了!这得益于他具有关于水和水系统的全面的价值观,掌握了科学对待水和水系统的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一套跨学科进行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技术;同样重要的是,他能够针对现实问题,建立起一个综合各个专业的实践队伍,不断创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近20年来,他的团队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完成了1000多个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实践项目,这对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正如俞教授在书中所强调的,“海绵城市”既是指生态城市的形态,也是关于水和水系统的价值观,也是指国土规划设计及新型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论,也包含系统解决水生态和水环境问题的技术体系。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理论必须从道(即“海绵”的哲学)、术(即海绵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及工程技术)和物(即建立在海绵系统基础上的城市或区域)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掌握。而其中的道是根本,那就是俞孔坚讲的五个方面,一是完全的水生态系统价值观,而非功利主义的、片面的价值观;二是就地解决水问题,而非将其转嫁给异地;三是分散式的,而非集中式的,由千万个细小的单元细胞构成一个完整的“海绵”体;四是慢下来而非快起来,滞蓄而非排泄;五是弹性适应,而非刚性对抗,以柔克刚,人水和谐共生!至于用什么术,读者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古今中外皆有丰富的技术宝库可以调用;而在物的层面,更需要跨尺度、跨专业去思考,从海绵社区、海绵城市到海绵区域、海绵流域、海绵国土。
我在水资源领域研究和实践数十年,难得看到一部如此理论与实践兼备、科学与艺术俱佳,跨学科、跨尺度综合而系统的解决城乡水系统问题的优秀专著问世,新莫大焉,乐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