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底至今,全球银行业共经历了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盛宴。历次变革中,内地银行业都借助新变革实现了行业转型,成为浪潮之巅的弄潮儿。
从1987年内地诞生首台ATM机,银行电子化启程,后台处理系统的电子化大大提升了效率;到20世纪90年代末,网上银行开始发端,银行零售服务模式出现深刻变革;而银行业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来自当前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变革。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载体如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宝类产品等,都对银行的中介职能、负债来源以及客户端带来巨大冲击。
面对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金融大象”也纷纷积极尝试互联网化,从银行电商平台的建设,到直销银行、“宝宝”产品、试水P2P等方面,加快拥抱互联网金融。
然而,银行在布局互联网金融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盈利模式存在不确定性、监管层面有不确定风险、创新与风险需要兼顾好、信息技术更替带来冲击等,需要银行业找到自身的解决路径。
“平台+融资”布局电商
由余额宝裂变而来的互联网金融中,中国银行业并非最显眼的变革主体。不过,早在2012年内地多家商业银行就开始布局电商。如2012年6月,建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9月,交行电商平台“交博汇”正式推出。当时,提及银行系电商,业界争议颇多,甚至有“不务正业”之嫌。
伴随着2013年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开展,银行加速了在电商领域的布局。2013年11月,农行“E商管家”平台上线;9月,中行推出了自己的网络银行品牌“中银易商”;2014年1月,工行也加入银行系电商战团,推出“融e购”。
自此,五大行已经齐聚电商领域,并且大部分均遵循了“平台+融资”的电商模式。目前来看,五大行推出的电商平台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打造“B2B+B2C”平台,并在平台上嵌入融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代表银行有建行、交行;第二类是仅做B2B平台或仅做B2C平台,例如农行和工行;第三类则是中行提出的“金融生态圈”概念,推出移动金融应用商店服务。
建行最早涉足银行系电商,其善融商务上线了B2B的企业商城、B2C的个人商城和房e通。目前,建行在善融商务企业商城的融资中心,已经有7款融资服务产品,从纯线上借贷到抵押、担保贷款产品均有涉及。善融商务个人商城中还设金融超市,提供理财、基金、贵金属等理财产品。房e通则是可申请购房贷款的平台。
“建行的善融商务,实际上就是金融互联网化,因此监管方式是一样的,竞争是一样的。”建行高管曾公开表示,将实现产品精确营销,以及定制化服务。善融商务数据显示,到2013年末,该电商平台个人商城成交金额10.35亿元、企业商城267.47亿元,累计成交金额277.82亿元;活跃商户新增8297户。
相较建行而言,其他大行的动作都没那么多。如交行的交博汇,以“企业馆”、“商品馆”、“金融馆”和“生活馆”为名,分别推出面向B2B、B2C和金融、生活的服务平台,在企业馆和商品馆、金融馆中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和理财服务;农行“E商管家”仅提供B2B的平台,为核心企业及其下游经销商提供交易平台;工行的“融e购”则仅提供B2C服务;2013年中行也推出“中银易商”,网络商务平台,包括在线产业链金融、在线微金融、在线商城等,为客户提供在线信息服务、在线撮合、在线交易、在线融资、跨境服务等。
在五大行之外,股份制银行中的民生银行也在探索电商路径。2013年8月民生电商在前海成立,目前民生电商还建立了B2B平台民生易贸、B2C平台民生商城。此外,民生电商还结合民生银行推进的小区银行推出了 O2O平台——邻帮邻家园网。
但从效果来看,银行系电商却捉襟见肘,面临如何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在银行的电商大多还是处于存量客户和内部员工消化的状态,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以及提高增量客户的渠道。”某大行人士对本刊表示,银行电商未能有所发展,还在于如何让商品的交易与金融服务更好的融合。
银行电商的未来在哪里?中信证券认为,未来银行发展电商业务可以从四个领域金融突破:首先是存量业务或客户的互联网化,即将目前线下的客户和业务向线上转移;其次是跨界业务合作,包括与银行与企业客户的网上商城服务,银行与电商客户资源共享等;第三是创新投融资业务品种;第四则是利用互联网对传统业务进行流程改造,实现产业和金融的深入结合。
直销银行“革自己的命”
如果说电商平台是基于传统银行业务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直销银行则是银行在探寻一条颠覆传统模式的互联化道路。
今年5月份,正式上线不足3个月的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下称民生直销银行)就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截至5月15日,民生直销银行开户数35万户,其中14万客户来自民生银行,16万客户来自中国电信翼支付,总资产达140亿,如意宝规模为139亿元。
“什么是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新模式。”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任海龙表示,直销银行就是没有实体网点,不发放实际银行卡,客户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
在业界看来,民生银行无疑想“革自己的命”。如果按照民生直销银行的设想,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便利程度上,都将对民生银行传统的业务部门带来冲击,而这种冲击首先就体现在对传统零售银行客户上。
实际上,最早在国内推出直销银行的是北京银行,2013年9月北京银行就与ING合作开通了直销银行。与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构想有所差别的是,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则是“互联网平台+直销门店”的模式。
“在客户可以获得互联网便利性的基础上,客户也是希望有面对面的服务,这也是北京银行做直销银行的核心理念,即互联网平台和实体店的结合。”北京银行零售部门人士表示。据了解,目前北京银行直销银行的网络平台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继今年2月民生直销银行上线之后,3月底兴业银行的直销银行也正式上线,开启了多家银行竞合的直销银行时代。
从直销银行的业务模式来看,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例,目前聚集“存、投、汇”的功能,然而可以看到在其140亿元的总资产中,有139亿元都来自如意宝产品,这意味着目前客户仍集中于货币基金余额理财产品。而兴业银行直销银行则从理财产品、基金、定期存款以及兴业宝四大板块为提供客户投资产品。
“如果下一步存款利率定价放开的话,我们直销银行有一个非常好定价的机制。”北京银行直销银行业务营销部总经理张华表示。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化为银行控制成本探索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
此外,大数据也是银行探索直销银行的意图所在。任海龙在解剖民生直销银行模式时也提到,民生直销银行构建客户行为数据平台,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和数据为客户开发维护,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精准服务与营销。张华也表示,直销银行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对客户做动态或者静态的观测,通过客户的分析来唤醒客户的需求。
尽管各家银行对直销银行都有全面的构想,不过直销银行依然面临不少现实的障碍。
首先,目前还集中于理财业务推广的直销银行,绕不开客户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面签的监管规定。这也是民生直销银行直接舍弃银行理财产品,而改推货币基金的主要原因。其次,则是线上开户的问题。此前监管明确表示,银行开户不能够网上办理,这意味着直销银行纯线上开户难以实行。此外,民生直销银行在规划之初,就希望能够独立运营,不过目前依然是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的二级部门。
反击“宝宝”
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能够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互联网金融冲击,便是来自于迅速成长的“宝宝”们。
“宝”类产品对银行的冲击,其逻辑在于宝类产品背后对应货币基金,通过高收益率吸引银行活期存款,而货币基金的资金目前有90%左右则投向银行同业协议存款。这意味着,银行此前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最后通过高成本的同业存款回流到银行。
“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受到管制,而余额宝等收益率有的达到6%,高于银行活期,客户都愿意去买余额宝,对银行负债有比较大的冲击,这是银行脱媒的加速器。”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招行原行长马蔚华分析称。
尽管对于银行活期存款而言,宝宝们规模不足以惧,然而其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在为银行带来压力。今年一季度末,余额宝规模就达到5413亿元,余额宝之后,市场上各类“宝宝”纷纷抢入市场。
面对“宝宝”洪流,多家银行今年也陆续推出自己的宝类产品。民生银行以如意宝打头阵,其中含民生加银基金和汇添富基金两只货币基金产品,平安银行推出平安盈,兴业银行的掌柜钱包、兴业宝,工行薪金宝,中行活期宝,包括近期中信银行上线的“薪金煲”等都是银行对宝宝们的反击之作。
相对于中小银行,大型银行推“宝”类产品显得低调很多。例如今年初工行推出的“薪金宝”产品,仅在部分分行推行,中行的“活期宝”推出之时更是没有做大面积的宣传。同时,部分大行在分行推出的银行版余额理财产品,因为遇到存款的压力而受阻。
大行对“宝宝”产品的秘而不宣,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大面积做宣传将会影响到其活期存款客户。大行背书的“宝宝”,收益率均不低,如果银行活期存款客户全部了解这款产品,势必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大规模搬家。然而,矛盾之处在于,面对市场上“宝宝”的快速增长,银行又不得推“宝宝”产品予以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收益率优势让银行系“宝宝”尝到了一些甜头。兴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掌柜钱包”规模已突破412亿元,自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掌柜钱包”的规模已经突飞猛进。其收益率是一大因素,自3月10日至5月30日,“掌柜钱包”对接的兴全添利宝区间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5.846%,到6月2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下降到4.66%,掌柜钱包的7日年化收益仍在5.092%。
另外,流动性优势也成为银行宝宝的吸金利器。5月份,中信银行推出的“薪金煲”还实现ATM直接取款等服务,以增加“宝”类产品自己的便利性。
试水P2P
互联网金融中的另外一种模式P2P——给银行客户端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让银行开始偏向小微来获得更高的信贷定价,P2P业务成为银行锁定的一大互联网化方向。
招行于2013年4月份正式推出了面向小企业服务的“小企业e家”,其设置的“投融资”版块与目前P2P操作模式无异,被认为是银行试水P2P的先例。不过,招行的P2P试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1月曾被迫暂停。
今年2月份,招行的“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再度重启。尽管该平台投融资项目的收益率均在6%左右,远远低于目前P2P网贷平台超过10%的收益率,也不妨碍“小企业e家”的吸金能力。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27日,已有180多家企业通过招行E家平台融资,23.1亿元。至4月底,“小企业e家”的第一批融资项目已经有部分陆续到期。
然而,招行“小企业e家”的借款人目标客户群,并非像更多的P2P网贷平台一样面向需求在几万或者十几万的个人客户群。从“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e+稳健投资项目的融资金额来看,少则两三百万,融资规模较多的也超过5800万元,这种模式更像P2B。
还有多家银行如广发、民生都明确表示将布局P2P。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民生银行公开招聘P2P运营总监,负责网贷P2P平台前期筹建的整体运营工作。同时,也有部分城商行在筹备P2P业务。
一位业内人士称,银行之所纷纷试水P2P,主要的目的在于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能够增加客户对银行的粘性。同时,银行在风险管理等方面也具有相应的优势。
由于P2P监管细则还未出台,政策风险依然是银行涉足P2P所考量的因素之一。“P2P现在争议还比较大,监管政策还未落定,但是我们也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推进相关产品。”上述大行人士分析。
从1987年内地诞生首台ATM机,银行电子化启程,后台处理系统的电子化大大提升了效率;到20世纪90年代末,网上银行开始发端,银行零售服务模式出现深刻变革;而银行业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来自当前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变革。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载体如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宝类产品等,都对银行的中介职能、负债来源以及客户端带来巨大冲击。
面对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金融大象”也纷纷积极尝试互联网化,从银行电商平台的建设,到直销银行、“宝宝”产品、试水P2P等方面,加快拥抱互联网金融。
然而,银行在布局互联网金融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如盈利模式存在不确定性、监管层面有不确定风险、创新与风险需要兼顾好、信息技术更替带来冲击等,需要银行业找到自身的解决路径。
“平台+融资”布局电商
由余额宝裂变而来的互联网金融中,中国银行业并非最显眼的变革主体。不过,早在2012年内地多家商业银行就开始布局电商。如2012年6月,建行“善融商务”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上线,9月,交行电商平台“交博汇”正式推出。当时,提及银行系电商,业界争议颇多,甚至有“不务正业”之嫌。
伴随着2013年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开展,银行加速了在电商领域的布局。2013年11月,农行“E商管家”平台上线;9月,中行推出了自己的网络银行品牌“中银易商”;2014年1月,工行也加入银行系电商战团,推出“融e购”。
自此,五大行已经齐聚电商领域,并且大部分均遵循了“平台+融资”的电商模式。目前来看,五大行推出的电商平台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打造“B2B+B2C”平台,并在平台上嵌入融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代表银行有建行、交行;第二类是仅做B2B平台或仅做B2C平台,例如农行和工行;第三类则是中行提出的“金融生态圈”概念,推出移动金融应用商店服务。
建行最早涉足银行系电商,其善融商务上线了B2B的企业商城、B2C的个人商城和房e通。目前,建行在善融商务企业商城的融资中心,已经有7款融资服务产品,从纯线上借贷到抵押、担保贷款产品均有涉及。善融商务个人商城中还设金融超市,提供理财、基金、贵金属等理财产品。房e通则是可申请购房贷款的平台。
“建行的善融商务,实际上就是金融互联网化,因此监管方式是一样的,竞争是一样的。”建行高管曾公开表示,将实现产品精确营销,以及定制化服务。善融商务数据显示,到2013年末,该电商平台个人商城成交金额10.35亿元、企业商城267.47亿元,累计成交金额277.82亿元;活跃商户新增8297户。
相较建行而言,其他大行的动作都没那么多。如交行的交博汇,以“企业馆”、“商品馆”、“金融馆”和“生活馆”为名,分别推出面向B2B、B2C和金融、生活的服务平台,在企业馆和商品馆、金融馆中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和理财服务;农行“E商管家”仅提供B2B的平台,为核心企业及其下游经销商提供交易平台;工行的“融e购”则仅提供B2C服务;2013年中行也推出“中银易商”,网络商务平台,包括在线产业链金融、在线微金融、在线商城等,为客户提供在线信息服务、在线撮合、在线交易、在线融资、跨境服务等。
在五大行之外,股份制银行中的民生银行也在探索电商路径。2013年8月民生电商在前海成立,目前民生电商还建立了B2B平台民生易贸、B2C平台民生商城。此外,民生电商还结合民生银行推进的小区银行推出了 O2O平台——邻帮邻家园网。
但从效果来看,银行系电商却捉襟见肘,面临如何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现在银行的电商大多还是处于存量客户和内部员工消化的状态,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以及提高增量客户的渠道。”某大行人士对本刊表示,银行电商未能有所发展,还在于如何让商品的交易与金融服务更好的融合。
银行电商的未来在哪里?中信证券认为,未来银行发展电商业务可以从四个领域金融突破:首先是存量业务或客户的互联网化,即将目前线下的客户和业务向线上转移;其次是跨界业务合作,包括与银行与企业客户的网上商城服务,银行与电商客户资源共享等;第三是创新投融资业务品种;第四则是利用互联网对传统业务进行流程改造,实现产业和金融的深入结合。
直销银行“革自己的命”
如果说电商平台是基于传统银行业务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直销银行则是银行在探寻一条颠覆传统模式的互联化道路。
今年5月份,正式上线不足3个月的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下称民生直销银行)就晒出了自己的成绩单:截至5月15日,民生直销银行开户数35万户,其中14万客户来自民生银行,16万客户来自中国电信翼支付,总资产达140亿,如意宝规模为139亿元。
“什么是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新模式。”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任海龙表示,直销银行就是没有实体网点,不发放实际银行卡,客户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
在业界看来,民生银行无疑想“革自己的命”。如果按照民生直销银行的设想,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便利程度上,都将对民生银行传统的业务部门带来冲击,而这种冲击首先就体现在对传统零售银行客户上。
实际上,最早在国内推出直销银行的是北京银行,2013年9月北京银行就与ING合作开通了直销银行。与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构想有所差别的是,北京银行直销银行则是“互联网平台+直销门店”的模式。
“在客户可以获得互联网便利性的基础上,客户也是希望有面对面的服务,这也是北京银行做直销银行的核心理念,即互联网平台和实体店的结合。”北京银行零售部门人士表示。据了解,目前北京银行直销银行的网络平台仍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继今年2月民生直销银行上线之后,3月底兴业银行的直销银行也正式上线,开启了多家银行竞合的直销银行时代。
从直销银行的业务模式来看,以民生直销银行为例,目前聚集“存、投、汇”的功能,然而可以看到在其140亿元的总资产中,有139亿元都来自如意宝产品,这意味着目前客户仍集中于货币基金余额理财产品。而兴业银行直销银行则从理财产品、基金、定期存款以及兴业宝四大板块为提供客户投资产品。
“如果下一步存款利率定价放开的话,我们直销银行有一个非常好定价的机制。”北京银行直销银行业务营销部总经理张华表示。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化为银行控制成本探索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
此外,大数据也是银行探索直销银行的意图所在。任海龙在解剖民生直销银行模式时也提到,民生直销银行构建客户行为数据平台,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和数据为客户开发维护,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精准服务与营销。张华也表示,直销银行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对客户做动态或者静态的观测,通过客户的分析来唤醒客户的需求。
尽管各家银行对直销银行都有全面的构想,不过直销银行依然面临不少现实的障碍。
首先,目前还集中于理财业务推广的直销银行,绕不开客户首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要面签的监管规定。这也是民生直销银行直接舍弃银行理财产品,而改推货币基金的主要原因。其次,则是线上开户的问题。此前监管明确表示,银行开户不能够网上办理,这意味着直销银行纯线上开户难以实行。此外,民生直销银行在规划之初,就希望能够独立运营,不过目前依然是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的二级部门。
反击“宝宝”
去年下半年以来,银行能够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互联网金融冲击,便是来自于迅速成长的“宝宝”们。
“宝”类产品对银行的冲击,其逻辑在于宝类产品背后对应货币基金,通过高收益率吸引银行活期存款,而货币基金的资金目前有90%左右则投向银行同业协议存款。这意味着,银行此前低成本的活期存款,最后通过高成本的同业存款回流到银行。
“由于银行存款利率受到管制,而余额宝等收益率有的达到6%,高于银行活期,客户都愿意去买余额宝,对银行负债有比较大的冲击,这是银行脱媒的加速器。”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招行原行长马蔚华分析称。
尽管对于银行活期存款而言,宝宝们规模不足以惧,然而其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在为银行带来压力。今年一季度末,余额宝规模就达到5413亿元,余额宝之后,市场上各类“宝宝”纷纷抢入市场。
面对“宝宝”洪流,多家银行今年也陆续推出自己的宝类产品。民生银行以如意宝打头阵,其中含民生加银基金和汇添富基金两只货币基金产品,平安银行推出平安盈,兴业银行的掌柜钱包、兴业宝,工行薪金宝,中行活期宝,包括近期中信银行上线的“薪金煲”等都是银行对宝宝们的反击之作。
相对于中小银行,大型银行推“宝”类产品显得低调很多。例如今年初工行推出的“薪金宝”产品,仅在部分分行推行,中行的“活期宝”推出之时更是没有做大面积的宣传。同时,部分大行在分行推出的银行版余额理财产品,因为遇到存款的压力而受阻。
大行对“宝宝”产品的秘而不宣,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大面积做宣传将会影响到其活期存款客户。大行背书的“宝宝”,收益率均不低,如果银行活期存款客户全部了解这款产品,势必会导致银行的存款大规模搬家。然而,矛盾之处在于,面对市场上“宝宝”的快速增长,银行又不得推“宝宝”产品予以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收益率优势让银行系“宝宝”尝到了一些甜头。兴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掌柜钱包”规模已突破412亿元,自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掌柜钱包”的规模已经突飞猛进。其收益率是一大因素,自3月10日至5月30日,“掌柜钱包”对接的兴全添利宝区间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5.846%,到6月2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下降到4.66%,掌柜钱包的7日年化收益仍在5.092%。
另外,流动性优势也成为银行宝宝的吸金利器。5月份,中信银行推出的“薪金煲”还实现ATM直接取款等服务,以增加“宝”类产品自己的便利性。
试水P2P
互联网金融中的另外一种模式P2P——给银行客户端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也让银行开始偏向小微来获得更高的信贷定价,P2P业务成为银行锁定的一大互联网化方向。
招行于2013年4月份正式推出了面向小企业服务的“小企业e家”,其设置的“投融资”版块与目前P2P操作模式无异,被认为是银行试水P2P的先例。不过,招行的P2P试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去年11月曾被迫暂停。
今年2月份,招行的“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再度重启。尽管该平台投融资项目的收益率均在6%左右,远远低于目前P2P网贷平台超过10%的收益率,也不妨碍“小企业e家”的吸金能力。据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5月27日,已有180多家企业通过招行E家平台融资,23.1亿元。至4月底,“小企业e家”的第一批融资项目已经有部分陆续到期。
然而,招行“小企业e家”的借款人目标客户群,并非像更多的P2P网贷平台一样面向需求在几万或者十几万的个人客户群。从“小企业e家”投融资业务e+稳健投资项目的融资金额来看,少则两三百万,融资规模较多的也超过5800万元,这种模式更像P2B。
还有多家银行如广发、民生都明确表示将布局P2P。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民生银行公开招聘P2P运营总监,负责网贷P2P平台前期筹建的整体运营工作。同时,也有部分城商行在筹备P2P业务。
一位业内人士称,银行之所纷纷试水P2P,主要的目的在于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能够增加客户对银行的粘性。同时,银行在风险管理等方面也具有相应的优势。
由于P2P监管细则还未出台,政策风险依然是银行涉足P2P所考量的因素之一。“P2P现在争议还比较大,监管政策还未落定,但是我们也在这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推进相关产品。”上述大行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