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麦是全球最重要的两种农作物。上海地区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特别适宜水稻的生长。上海地区的水稻种植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水稻一直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上海地区的小麦种植则始于唐宋时期(公元618~1279年),而且种植面积很少,直至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也仅占耕地面积的10%左右。由此可见,上海地区的小麦种植无论是历史久短还是规模大小都根本无法与水稻种植相提并论。
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随着农业的形成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物产特征。上海本地人是最早定居于斯的族群,也是最正宗的上海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盛产稻米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然以大米为主食,一日三餐只习惯于吃米饭。
本地人面食吃得不多,因而面粉并非他们不可或缺的食粮,不会终年常备;本地人很不擅长制作面食,会做的面食品种屈指可数,即便厨艺高超的家庭主妇也做不出大饼、油条、馒头、包子;本地人对其他地区的面食知之甚少,不少人从未见过北方人耳熟能详的饺子、菜盒等面食,更不要说吃过了;本地人若要调节口味,会买些现成的馄饨皮子或新鲜切面,或裹馄饨,或下面条,但喜食馄饨胜于面条。
除了馄饨和面条,本地人家庭自制的传统面食主要有以下几种:
塌饼
塌饼有咸、甜两种。
原料:面粉、猪板油、食盐、葱花、白糖、食用油。
制法:1、将板油去皮,切成小丁,加食盐腌制后再加入葱花,即成咸馅,将白糖掺入些许面粉(为的是糖融化后糖汁不易流出),即成甜馅;
2、以冷粥溲(音同“搜”,为上海本地方言,本义是用水调和)面;
3、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大小相等的小面团,搓成小圆球;
4、用大拇指压个坑,再用五指捏成碗形,包入咸、甜馅,然后收口,搓圆;
5、用手掌将其略微揿扁,再用擀面杖轻轻擀薄,咸的擀成圆形,甜的擀成椭圆形,以示区别;
6、将锅用中火烧热,倒入少量食用油,油半热时将塌饼放入锅中,待两面(音同“汉”,为上海本地方言,即用很少的油煎)成金黄色即成。
溲面时,若加些食用油,可使塌饼更加酥松。擀甜塌饼时,若在两面压上些黑芝麻,可使塌饼更加香甜。
特点:咸的油而不腻,甜的香气四溢。
面饼
面饼也有咸、甜两种。
原料:面粉、食盐、葱花、白糖、食用油。
制法:1、将面粉加水,用筷子搅成糊状,咸的加入食盐和葱花,甜的加入白糖;
2、锅烧热,倒入少量食用油,投入面糊,用锅铲将面糊摊成圆形,并在微火上边烘边转,待两面成金黄色即成。
若在面糊中加入鸡蛋,口感会更好。咸面饼也可用韭菜代替葱花。
特点:咸的鲜咸可口,甜的香甜诱人。
(音同“考”)
原料:面粉、白糖、食用油。
制法:1、用开水将白糖化成糖水,冷却;
2、以糖水溲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馄饨皮子那样的薄片,然后将其或剪,或捏成各种形状,即成生坯;
3、锅内加食用油,烧至六成热,将生坯放入油锅中,煎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即可。
特点:色泽金黄,香甜酥脆。
面疙瘩
原料:面粉、蔬菜、熟猪油、食盐、味精。
制法:1、将蔬菜洗净、切好,待用;
2、将面粉加水,用筷子搅成糊状,并继续朝一个方向搅拌,直至有韧性;
3、锅内烧水,水开后放入蔬菜,然后用筷子将面糊有间隔地夹入锅内,使之不粘连;
4、加入熟猪油、食盐、味精,熟后起锅即可。
蔬菜可以是青菜、白菜、菠菜、卷心菜等。
特点:细腻爽滑,汤鲜味美。
塌饼、面饼、和面疙瘩是上海本地人特有的传统面食,它们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但市面无售。遗憾的是,随着老一辈本地人在中心城区的不断减少,它们逐渐退出了本地人的生活——他们中已经很少有人做、吃这些面食,知晓这些面食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作为上海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它们的几近销声匿迹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随着农业的形成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物产特征。上海本地人是最早定居于斯的族群,也是最正宗的上海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盛产稻米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自然以大米为主食,一日三餐只习惯于吃米饭。
本地人面食吃得不多,因而面粉并非他们不可或缺的食粮,不会终年常备;本地人很不擅长制作面食,会做的面食品种屈指可数,即便厨艺高超的家庭主妇也做不出大饼、油条、馒头、包子;本地人对其他地区的面食知之甚少,不少人从未见过北方人耳熟能详的饺子、菜盒等面食,更不要说吃过了;本地人若要调节口味,会买些现成的馄饨皮子或新鲜切面,或裹馄饨,或下面条,但喜食馄饨胜于面条。
除了馄饨和面条,本地人家庭自制的传统面食主要有以下几种:
塌饼
塌饼有咸、甜两种。
原料:面粉、猪板油、食盐、葱花、白糖、食用油。
制法:1、将板油去皮,切成小丁,加食盐腌制后再加入葱花,即成咸馅,将白糖掺入些许面粉(为的是糖融化后糖汁不易流出),即成甜馅;
2、以冷粥溲(音同“搜”,为上海本地方言,本义是用水调和)面;
3、将面团搓成长条,揪成大小相等的小面团,搓成小圆球;
4、用大拇指压个坑,再用五指捏成碗形,包入咸、甜馅,然后收口,搓圆;
5、用手掌将其略微揿扁,再用擀面杖轻轻擀薄,咸的擀成圆形,甜的擀成椭圆形,以示区别;
6、将锅用中火烧热,倒入少量食用油,油半热时将塌饼放入锅中,待两面(音同“汉”,为上海本地方言,即用很少的油煎)成金黄色即成。
溲面时,若加些食用油,可使塌饼更加酥松。擀甜塌饼时,若在两面压上些黑芝麻,可使塌饼更加香甜。
特点:咸的油而不腻,甜的香气四溢。
面饼
面饼也有咸、甜两种。
原料:面粉、食盐、葱花、白糖、食用油。
制法:1、将面粉加水,用筷子搅成糊状,咸的加入食盐和葱花,甜的加入白糖;
2、锅烧热,倒入少量食用油,投入面糊,用锅铲将面糊摊成圆形,并在微火上边烘边转,待两面成金黄色即成。
若在面糊中加入鸡蛋,口感会更好。咸面饼也可用韭菜代替葱花。
特点:咸的鲜咸可口,甜的香甜诱人。
(音同“考”)
原料:面粉、白糖、食用油。
制法:1、用开水将白糖化成糖水,冷却;
2、以糖水溲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馄饨皮子那样的薄片,然后将其或剪,或捏成各种形状,即成生坯;
3、锅内加食用油,烧至六成热,将生坯放入油锅中,煎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即可。
特点:色泽金黄,香甜酥脆。
面疙瘩
原料:面粉、蔬菜、熟猪油、食盐、味精。
制法:1、将蔬菜洗净、切好,待用;
2、将面粉加水,用筷子搅成糊状,并继续朝一个方向搅拌,直至有韧性;
3、锅内烧水,水开后放入蔬菜,然后用筷子将面糊有间隔地夹入锅内,使之不粘连;
4、加入熟猪油、食盐、味精,熟后起锅即可。
蔬菜可以是青菜、白菜、菠菜、卷心菜等。
特点:细腻爽滑,汤鲜味美。
塌饼、面饼、和面疙瘩是上海本地人特有的传统面食,它们历史悠久、风味独特,但市面无售。遗憾的是,随着老一辈本地人在中心城区的不断减少,它们逐渐退出了本地人的生活——他们中已经很少有人做、吃这些面食,知晓这些面食的年轻人更是寥寥无几。作为上海的饮食文化遗产之一,它们的几近销声匿迹实在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