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人们将生物界分为“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只要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可以制造“食物”——有机物供自己维持生命的生物就是植物;而能够自由运动、必须要靠“嘴巴”进食的生物则为动物。苔蓟、藻类、菌类、花、草、树木属于植物,虫、鱼、鸟、兽属于动物。植物、动物各成一界,彼此径渭分明,互不混淆,似乎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常识。
然而,有一天,有一些既像植物又像动物的“怪胎”却叫人类犯了难。它们与动物“混为一体”,搞“障眼法”,叫人分不清它们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
先说说在生理结构与营养方式方面与动物混为一体的植物们,它们是低等植物中的一些藻类,既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像动物一样“进食”食物,于是植物学家将它们定为植物,归类于植物界的藻类门,动物学家又把它们定性为动物,归属动物界的原生动物门。一时争论不休,后来甚至产生了“三界分类法”,将它们另外列为一“界”——“原生生物界”。
这类“怪胎”最具代表的是眼虫藻。
眼虫藻是绿藻家族中的一员,常年生活在淡水中,池塘、水沟和流速缓慢的溪水里,都有它的分布。在温暖季节,常常大量繁殖,使水变成绿色。它身体微小,体长仅有60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人们只能凭借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眼虫藻的身体由1个细胞组成,形状像个织布的梭子,前端钝,后端尖。它的体表没有细胞包被,而由细胞的质膜直接与外界接触。在生理结构上,说它像动物,是因为它身体前端有一个胞口,从胞口中伸出一条鞭毛,能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自由运动。说它像植物,又因为它在细胞质中分散着大量卵圆形的叶绿体 ,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在营养方式上,眼虫藻也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依靠自己体内的叶绿体,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另一方面,它又依靠自己身体的渗透作用,直接从水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而且它还用胞口和胞咽,吞吃周围环境中的颗粒状有机物。
跟眼虫藻一样的“怪胎”几乎遍及绿藻的整个家族。绿藻家族约6000个家族成员中,绝大多数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叶黄素,比例并且与种子植物和其他高等植物非常相似。而这些成员又具有动物的特点,身长鞭毛,可以像动物一样活动。
再说说其它方面与动物混为一体的植物。
青藏高原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它专门钻到动物怀里,长得既像植物又像动物,同样叫植物学家摸不清头脑。这种植物名叫冬虫夏草,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湿润的草甸上。它的生长特性十分奇怪,先是由一种叫做蝙蝠蛾的动物,将虫卵产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长得像蚕宝宝一般的幼虫。然后,再由一种孢子,经过水而渗透到地下,专门找到蝙蝠蛾的幼虫寄生。孢子吸收幼虫体的营养后,就快速繁殖起来,当菌丝慢慢成长的同时,幼虫也随着慢慢长大,而钻出地面。直到菌丝繁殖至充满虫体,幼虫就会死亡,此时正好是冬天,就长成了所谓的”冬虫”。而当气温回升后,菌丝体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这时,由于是夏天,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夏草”。在真菌子座的头部含有子囊,子囊内藏有孢子。当子囊成熟时,孢子会散出,再次寻找蝙蝠蛾的幼虫作为寄主,这就是冬虫夏草的循环。后来,植物学家说,冬虫夏草非动物,也非植物,而是一种菌类。但按照最早的“两界分类法”,菌类就是一种植物。
说来有趣,世上还有一些植物,竟能让真正的动物也跟植物一样,产生光合作用。
2011年11月,国外有媒体报道,有一种藻类,甘愿成为一种“美味”,被一种叫Elysiachlorotica的海参“进食”,海参“吃”下这些藻类后,体内会积存大量的叶绿素,让自己也能跟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当把太阳光转为能量后,海参能在剩下的10个月里安心的晒着日光浴,而不需要任何“进食”。后来,科学家研究,这是藻类植物与动物的一种“共生关系”。海参为藻类提供场所,而藻类并不会因海参的“进食”而死亡,实则是靠自己体内的叶绿素所进行的光合作用为海参提供了能量。
藻类同跟海参的共生关系一样的动物还包括蝾螈。每年春天,美国东南部都能看到蝾螈从睡眠中醒来,并聚集开始繁殖。它们大量繁殖,几天后所有的卵都呈现淡淡的绿色。事实上,是一些藻类“定居”在这些卵当中,通过提高细胞内的氧含量而促进胚胎的
发育。
植物爱与动物“混为一体”的生长特性,尚存在着太多的奥秘,有待人们去
破解。
(责编:高雨薇)
然而,有一天,有一些既像植物又像动物的“怪胎”却叫人类犯了难。它们与动物“混为一体”,搞“障眼法”,叫人分不清它们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
先说说在生理结构与营养方式方面与动物混为一体的植物们,它们是低等植物中的一些藻类,既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像动物一样“进食”食物,于是植物学家将它们定为植物,归类于植物界的藻类门,动物学家又把它们定性为动物,归属动物界的原生动物门。一时争论不休,后来甚至产生了“三界分类法”,将它们另外列为一“界”——“原生生物界”。
这类“怪胎”最具代表的是眼虫藻。
眼虫藻是绿藻家族中的一员,常年生活在淡水中,池塘、水沟和流速缓慢的溪水里,都有它的分布。在温暖季节,常常大量繁殖,使水变成绿色。它身体微小,体长仅有60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人们只能凭借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眼虫藻的身体由1个细胞组成,形状像个织布的梭子,前端钝,后端尖。它的体表没有细胞包被,而由细胞的质膜直接与外界接触。在生理结构上,说它像动物,是因为它身体前端有一个胞口,从胞口中伸出一条鞭毛,能靠鞭毛的摆动在水中自由运动。说它像植物,又因为它在细胞质中分散着大量卵圆形的叶绿体 ,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在营养方式上,眼虫藻也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依靠自己体内的叶绿体,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另一方面,它又依靠自己身体的渗透作用,直接从水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而且它还用胞口和胞咽,吞吃周围环境中的颗粒状有机物。
跟眼虫藻一样的“怪胎”几乎遍及绿藻的整个家族。绿藻家族约6000个家族成员中,绝大多数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叶黄素,比例并且与种子植物和其他高等植物非常相似。而这些成员又具有动物的特点,身长鞭毛,可以像动物一样活动。
再说说其它方面与动物混为一体的植物。
青藏高原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它专门钻到动物怀里,长得既像植物又像动物,同样叫植物学家摸不清头脑。这种植物名叫冬虫夏草,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5000米的高寒湿润的草甸上。它的生长特性十分奇怪,先是由一种叫做蝙蝠蛾的动物,将虫卵产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长得像蚕宝宝一般的幼虫。然后,再由一种孢子,经过水而渗透到地下,专门找到蝙蝠蛾的幼虫寄生。孢子吸收幼虫体的营养后,就快速繁殖起来,当菌丝慢慢成长的同时,幼虫也随着慢慢长大,而钻出地面。直到菌丝繁殖至充满虫体,幼虫就会死亡,此时正好是冬天,就长成了所谓的”冬虫”。而当气温回升后,菌丝体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这时,由于是夏天,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夏草”。在真菌子座的头部含有子囊,子囊内藏有孢子。当子囊成熟时,孢子会散出,再次寻找蝙蝠蛾的幼虫作为寄主,这就是冬虫夏草的循环。后来,植物学家说,冬虫夏草非动物,也非植物,而是一种菌类。但按照最早的“两界分类法”,菌类就是一种植物。
说来有趣,世上还有一些植物,竟能让真正的动物也跟植物一样,产生光合作用。
2011年11月,国外有媒体报道,有一种藻类,甘愿成为一种“美味”,被一种叫Elysiachlorotica的海参“进食”,海参“吃”下这些藻类后,体内会积存大量的叶绿素,让自己也能跟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当把太阳光转为能量后,海参能在剩下的10个月里安心的晒着日光浴,而不需要任何“进食”。后来,科学家研究,这是藻类植物与动物的一种“共生关系”。海参为藻类提供场所,而藻类并不会因海参的“进食”而死亡,实则是靠自己体内的叶绿素所进行的光合作用为海参提供了能量。
藻类同跟海参的共生关系一样的动物还包括蝾螈。每年春天,美国东南部都能看到蝾螈从睡眠中醒来,并聚集开始繁殖。它们大量繁殖,几天后所有的卵都呈现淡淡的绿色。事实上,是一些藻类“定居”在这些卵当中,通过提高细胞内的氧含量而促进胚胎的
发育。
植物爱与动物“混为一体”的生长特性,尚存在着太多的奥秘,有待人们去
破解。
(责编: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