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当代哈萨克;刺绣;缘起;特色
哈萨克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马背上的民族,通过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刺绣文化。我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小部分在甘肃和青海等地,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多兼通维吾尔语。现代哈萨克族多信奉伊斯兰教,极少数仍信奉萨满教,过去主要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三个自治县。民族文化的特质源于独特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海拔地带会孕育出风格不同的文化。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多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峰峦重叠、古木参天的高山牧场。那里土壤肥沃、水草丰茂、还有美丽的平川和瑰丽如画、独具风姿的湖泊河流。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豪迈刚直、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和充满魅力的文化。悠久的哈萨克族图案艺术便是这种地域情结和思想意志的物化结果。哈萨克族刺绣形成的原因如下:
首先,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哈萨克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大气奔放,粗犷雄浑的刺绣文化。应该说,最早的刺绣起源于物品归属的印记和色彩的标识,这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是必備的常识,图案与归属是一致的,长此以往,就会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形式需求和喜爱标志。
其次,在广阔草原上生活的哈萨克族,除了游牧之外,靠狩猎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在此过程中用到的绳索与其他的用品,为刺绣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图案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的意志和精神的物化。哈萨克族图案艺术具有图案艺术的一般共性,同时作为哈萨克人的民族审美心理与意志的体现更有其独特的魅力。首先,作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典范之一,哈萨克图案艺术蕴涵着本土特殊的民族文化性格和精神特质。其次,哈萨克族的审美心理结构有赖于历史的生成和积淀,包括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巫术礼仪、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哈萨克图案艺术是这一影响的艺术结晶。
其三,在古代,哈萨克族服装原材料的主要来源于动物的毛皮,把动物的筋脉分成细线,结合其传统的鞣制与缝制技术,把兽皮加工成服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服装可利用的原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哈萨克族先民已经会简单的编织与毛纺,并且能够在皮子上上色。他们用茜素把毛线染成红色并编织成毛料衣服、帽子等,能够穿着棉毛织物,就摆脱了穿着兽皮的原始状态。在没有棉毛织物的情况下,动物皮张也可以加工出实用美丽的衣服,在皮衣上刺绣图案,除了标识以外,刺绣部位还可以增加耐磨性,帽子、靴子和外套都绣上刺绣,而刺绣的形式也各种各样,突出表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特点。
刺绣作为一种文化,在生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了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同民族优秀的刺绣文化,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传承文化需要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全体,弘扬刺绣文化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人们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然,刺绣文化的核心是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代表了不同民族在劳动生活过程中,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逐渐摆脱纯粹的模仿自然图案,进化到抽象的形式美。事实上,只有从真实的民族生活当中,我们才能体会到刺绣代表的深厚的民族生活实践和审美情操。
那么,哈萨克族刺绣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历史与生活原貌的完美结合,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哈萨克族刺绣色彩搭配特别丰富,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心理活动。哈萨克族比较擅长用色彩来表达感情。哈萨克族平常多以红、蓝、绿、橙、褐等对比色对比形成补色效应,却也可以用独特的手法,避开颜色的刺目。哈萨克刺绣色彩搭配富有它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哈萨克族人民对颜色的审美倾向和心理偏好。比如蓝色表示蓝天,红色象征太阳,白色代表真理、快乐和幸福,黄色代表智慧和苦闷,黑色象征大地和哀伤,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褐色象征哈萨克人及其先民追求的完美、和谐、理想、优雅的精神境界等等。在很久之前因为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四季游牧,衣着穿戴需要自然,因此需要他们自己染料,传统刺绣所用的毛线是把羊、驼、牛等动物毛用棍棒敲打出纱进而手搓成线,并用搓线工具将其合股成线,然后进行染色。近几年随着现代化和定居工程的推进,哈萨克族人民离市场也近了,妇女也不用手工染料,可以直接在市场买到了。
第二,哈萨克族刺绣手法种类独特且丰富。分为以下几种:锥针绣:主要是采用皮革质地面料,第一步把面料绷在四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各类形体的绷架上,需要平展,根据布的质地决定松紧,第二步用带钩的锥针来回从正反面环钩刺绣。绒面秀:使用特制的一种空心银针或铁质针,穿上特制棉线、毛线或其它线,在面料上来回、上下穿制刺绣,这里强调一点是将正面的毛线留得长一点,再用剪子剪齐,而后成为绒毛形的刺绣。菱形绣:在面料上抽出类似于哈萨克毡房栅栏菱形状的小对角线方格,而后按照既定的结构图案进行刺绣的一种传统工艺手法。哈萨克民族的这种十字绣与其他民族的十字绣有一定的区别。钩针绣:不用面料,只用钩针将线挑钩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十字绣: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进行刺绣,绣法纹饰缜密精细。平针绣:是最普通的一种刺绣方法,也最常用。珠子绣:也叫串珠刺绣,将珠子、珍珠用线串起来固定在布上,或用织、编、搭配组编技法的总称。贴花绣:将用线挑钩的图案贴在毡片材料上,再用绣针缝绣。点缀绣:用彩线缝好的图案,缀缝在服饰前襟和肩肘的醒目部位。
第三,哈萨克族刺绣图案受历史、地域和图腾崇拜的影响,形成了题材种类丰富、寓意表现美好,构图都比较对称规整、阴阳互补的特色。它们多与图腾崇拜有关,具有寓意美好的象征意义,且图案历史悠久。资料显示,古老原生的刺绣图案与已出土的公元前乌孙文物图案十分相似,与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结构上,哈萨克族刺绣到现在为止讲究规整、对称、均衡的效果,并根据绣品配置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以及各种组合纹样等,整体效果大气奔放。哈萨克族传统刺绣图案与长期的游牧生活分不开,是对草原和天山自然环境以艺术形式所作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它们充分融合了游牧民族部落的图案精华,形成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和艺术体系。比如,示生灵常在并代神佑畜的羝角纹(公羊角、鹿角、牛角等)、代表草原畜物保护神的鹰纹、表达丰收之意的花卉及果实图案(程式化的多瓣花、葡萄等)、象征吉祥美好的动物图案(孔雀、凤凰等)、抽象而神秘的几何花纹和夸张变形的软组织花纹等。在远古时期,哈萨克先民就把猫头鹰和白天鹅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他们的刺绣自然也把天鹅、猫头鹰做为图案。
最后,哈萨克族刺绣文化产业化走向更大的舞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美好生活追求的品味提高,制作更加精良,哈萨克刺绣开始走出新疆,寻找更加广阔的天地,寻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哈萨克刺绣还学习了苏绣技法,产生了胡杨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哈萨克族民族服装图案在经过现代服装艺术的融合,在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方面都进行适当的创新,更加适用于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服装设计理念不断深化,纹样将在保留民族文化精髓的前提下,融入周边国家中新鲜的东西,通过各种创新思路方式展现新的设计形象。
哈萨克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马背上的民族,通过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刺绣文化。我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小部分在甘肃和青海等地,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多兼通维吾尔语。现代哈萨克族多信奉伊斯兰教,极少数仍信奉萨满教,过去主要从事畜牧业和手工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三个自治县。民族文化的特质源于独特的生态环境,不同的海拔地带会孕育出风格不同的文化。哈萨克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多生活在自然环境优美、峰峦重叠、古木参天的高山牧场。那里土壤肥沃、水草丰茂、还有美丽的平川和瑰丽如画、独具风姿的湖泊河流。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豪迈刚直、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和充满魅力的文化。悠久的哈萨克族图案艺术便是这种地域情结和思想意志的物化结果。哈萨克族刺绣形成的原因如下:
首先,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哈萨克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大气奔放,粗犷雄浑的刺绣文化。应该说,最早的刺绣起源于物品归属的印记和色彩的标识,这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是必備的常识,图案与归属是一致的,长此以往,就会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形成一种稳定的形式需求和喜爱标志。
其次,在广阔草原上生活的哈萨克族,除了游牧之外,靠狩猎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在此过程中用到的绳索与其他的用品,为刺绣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图案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的意志和精神的物化。哈萨克族图案艺术具有图案艺术的一般共性,同时作为哈萨克人的民族审美心理与意志的体现更有其独特的魅力。首先,作为民族民间艺术的典范之一,哈萨克图案艺术蕴涵着本土特殊的民族文化性格和精神特质。其次,哈萨克族的审美心理结构有赖于历史的生成和积淀,包括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巫术礼仪、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哈萨克图案艺术是这一影响的艺术结晶。
其三,在古代,哈萨克族服装原材料的主要来源于动物的毛皮,把动物的筋脉分成细线,结合其传统的鞣制与缝制技术,把兽皮加工成服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服装可利用的原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哈萨克族先民已经会简单的编织与毛纺,并且能够在皮子上上色。他们用茜素把毛线染成红色并编织成毛料衣服、帽子等,能够穿着棉毛织物,就摆脱了穿着兽皮的原始状态。在没有棉毛织物的情况下,动物皮张也可以加工出实用美丽的衣服,在皮衣上刺绣图案,除了标识以外,刺绣部位还可以增加耐磨性,帽子、靴子和外套都绣上刺绣,而刺绣的形式也各种各样,突出表现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特点。
刺绣作为一种文化,在生活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提高了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同民族优秀的刺绣文化,能更好的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传承文化需要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全体,弘扬刺绣文化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人们拥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然,刺绣文化的核心是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代表了不同民族在劳动生活过程中,把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逐渐摆脱纯粹的模仿自然图案,进化到抽象的形式美。事实上,只有从真实的民族生活当中,我们才能体会到刺绣代表的深厚的民族生活实践和审美情操。
那么,哈萨克族刺绣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历史与生活原貌的完美结合,主要有如下方面:
第一,哈萨克族刺绣色彩搭配特别丰富,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心理活动。哈萨克族比较擅长用色彩来表达感情。哈萨克族平常多以红、蓝、绿、橙、褐等对比色对比形成补色效应,却也可以用独特的手法,避开颜色的刺目。哈萨克刺绣色彩搭配富有它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哈萨克族人民对颜色的审美倾向和心理偏好。比如蓝色表示蓝天,红色象征太阳,白色代表真理、快乐和幸福,黄色代表智慧和苦闷,黑色象征大地和哀伤,绿色象征春天和青春,褐色象征哈萨克人及其先民追求的完美、和谐、理想、优雅的精神境界等等。在很久之前因为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四季游牧,衣着穿戴需要自然,因此需要他们自己染料,传统刺绣所用的毛线是把羊、驼、牛等动物毛用棍棒敲打出纱进而手搓成线,并用搓线工具将其合股成线,然后进行染色。近几年随着现代化和定居工程的推进,哈萨克族人民离市场也近了,妇女也不用手工染料,可以直接在市场买到了。
第二,哈萨克族刺绣手法种类独特且丰富。分为以下几种:锥针绣:主要是采用皮革质地面料,第一步把面料绷在四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各类形体的绷架上,需要平展,根据布的质地决定松紧,第二步用带钩的锥针来回从正反面环钩刺绣。绒面秀:使用特制的一种空心银针或铁质针,穿上特制棉线、毛线或其它线,在面料上来回、上下穿制刺绣,这里强调一点是将正面的毛线留得长一点,再用剪子剪齐,而后成为绒毛形的刺绣。菱形绣:在面料上抽出类似于哈萨克毡房栅栏菱形状的小对角线方格,而后按照既定的结构图案进行刺绣的一种传统工艺手法。哈萨克民族的这种十字绣与其他民族的十字绣有一定的区别。钩针绣:不用面料,只用钩针将线挑钩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十字绣: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进行刺绣,绣法纹饰缜密精细。平针绣:是最普通的一种刺绣方法,也最常用。珠子绣:也叫串珠刺绣,将珠子、珍珠用线串起来固定在布上,或用织、编、搭配组编技法的总称。贴花绣:将用线挑钩的图案贴在毡片材料上,再用绣针缝绣。点缀绣:用彩线缝好的图案,缀缝在服饰前襟和肩肘的醒目部位。
第三,哈萨克族刺绣图案受历史、地域和图腾崇拜的影响,形成了题材种类丰富、寓意表现美好,构图都比较对称规整、阴阳互补的特色。它们多与图腾崇拜有关,具有寓意美好的象征意义,且图案历史悠久。资料显示,古老原生的刺绣图案与已出土的公元前乌孙文物图案十分相似,与古代中亚游牧民族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结构上,哈萨克族刺绣到现在为止讲究规整、对称、均衡的效果,并根据绣品配置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以及各种组合纹样等,整体效果大气奔放。哈萨克族传统刺绣图案与长期的游牧生活分不开,是对草原和天山自然环境以艺术形式所作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它们充分融合了游牧民族部落的图案精华,形成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和艺术体系。比如,示生灵常在并代神佑畜的羝角纹(公羊角、鹿角、牛角等)、代表草原畜物保护神的鹰纹、表达丰收之意的花卉及果实图案(程式化的多瓣花、葡萄等)、象征吉祥美好的动物图案(孔雀、凤凰等)、抽象而神秘的几何花纹和夸张变形的软组织花纹等。在远古时期,哈萨克先民就把猫头鹰和白天鹅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他们的刺绣自然也把天鹅、猫头鹰做为图案。
最后,哈萨克族刺绣文化产业化走向更大的舞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美好生活追求的品味提高,制作更加精良,哈萨克刺绣开始走出新疆,寻找更加广阔的天地,寻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哈萨克刺绣还学习了苏绣技法,产生了胡杨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哈萨克族民族服装图案在经过现代服装艺术的融合,在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方面都进行适当的创新,更加适用于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服装设计理念不断深化,纹样将在保留民族文化精髓的前提下,融入周边国家中新鲜的东西,通过各种创新思路方式展现新的设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