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一刊物上又看到这则材料:
“信过巫术。还有过两个情妇。有过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要喝大约一公斤的白兰地,而且还有吸食鸦片的不良记录。”
“曾是国家一级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大多只是一点啤酒,年轻时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如果要你预测这三个人结局,相信你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前两者将过得一塌糊涂,一事无成;而后者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可是你错了,正确答案会让你大跌眼镜。这三个人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位大名鼎鼎的历史风云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阿道夫·希特勒。怎么样?还真没想到吧。
这则材料在时下很多与教育相关的刊物上一再被引用,也被很多教师当作时髦的材料教育过经常犯错且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第一二则材料的用意再明白不过了:同学,即使你如此的“朽木不可雕”,即你像罗斯福、邱吉尔小时候那样的“不成器”,你也大可不必“破罐子破摔”,“老罗”和“老邱”沦落到那种地步,都成就了一番大业,更何况你只不过偶尔不做作业,偶尔逃逃学、旷旷课,偶尔做一些恶作剧让胆小的女生尖叫乱跳,最可恶的也只不过因你忍受不了老师的教训偶尔顶撞一下老师,把老师气得七窍生烟罢了。可你千万莫灰心,莫丧气,你同样可以干一番大事的。
然而我担心我们的学生如同我一样愚笨——不能理解作者用意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反倒更有恃无恐。我担心的是我们顽劣的学生不会从中看到希望,真正的痛改前非,而是更加有恃无恐,犯错更肆无忌惮,并为自己一再犯错逃避教育和惩罚找到极好的借口,为反驳老师提供强有力的论据,反驳起来也更加振振有辞:老师,相对于他俩,我的错误是“小巫见大巫”。他们都能干一番大事,我们怎么不能?老师,您就别为我们担忧了。我还担心我们那些“可爱”的顽童会俘虏更多的意志薄弱者,让他们铁心铁肺的跟着这些屡屡违规违纪的人瞎混。这决非危言耸听。看看街上或经常在学校校门口打人者,他们之中原本有些是可以教好的,正是因为他们当初对自己太放纵了,或缺少家长、学校、老师有力的管教,才沦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我还是不想探究罗斯福、邱吉尔是否有过这样不光彩的历史。且当是事实吧!我只是遗憾无论是作者还是老师在引用材料后都缺少必要的诠释与说明。其实,一个人真的混到如此地步,如果要远离并戒掉这些陋习,让自己不再堕落,非得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一般常人很难办到。现实生活中,倒是有不少意志坚强的人因一着不慎,沾上毒品和恶习后,想自新而无力自拔。所以,我们的作者、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写给学生看、说给学生听的时候,还得“婆婆妈妈”地好好叮嘱一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也要宽容犯错误的人,欢迎并允许他人改正错误,但人一定要严于自律,少犯错误,尽可能不犯大错误,最好不要在同一地方跌交。不管怎样,犯错误毕竟不是什么风光事。假如人生是一张白纸,我们要尽可能画上最美最绚丽的图画,尽可能在人生的白纸上不落或少落下污点。万一你不小心沾上污点,你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你完全可以忘掉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勇敢地去开拓美好的未来。可一般文章在引用这两则材料的前前后后,都没有或多或少的诠释性文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至少是一种不该有的缺憾。
如果还要对材料说三道四的话,也许是我太愚笨,我真的领悟不了作者及老师将这三则材料并列放在一起对比的匠心。如果说前两则材料是为了增强“破罐子破摔”学生改过的信心。那么,后一则材料呢?是用来警示那些因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放松要求、放松修养的人?还是有更深的含义?可文章却偏偏缺少这样的伏笔或潜台词,也找不出诠释性的只言片语,这就让人费解了?因为这三则材料放在一块太扎眼了:有那么多恶习的人却偏偏成为伟人,而那位严于自律的人却偏偏成为一代恶魔。这难道是暗示生命的无常,谁都对命运无法预测?还是假如我们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过早的对活生生的生命妄下结论,那多半会走眼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理解也很让人费解,而我从这里更多的看到的是宿命论。
带着深深的疑惑,我再次重新拜读罗斯福、邱吉尔的传记,我竟然没有发现传记有这两则材料。
“信过巫术。还有过两个情妇。有过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要喝大约一公斤的白兰地,而且还有吸食鸦片的不良记录。”
“曾是国家一级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大多只是一点啤酒,年轻时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如果要你预测这三个人结局,相信你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前两者将过得一塌糊涂,一事无成;而后者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可是你错了,正确答案会让你大跌眼镜。这三个人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位大名鼎鼎的历史风云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阿道夫·希特勒。怎么样?还真没想到吧。
这则材料在时下很多与教育相关的刊物上一再被引用,也被很多教师当作时髦的材料教育过经常犯错且有些“破罐子破摔”的学生。
第一二则材料的用意再明白不过了:同学,即使你如此的“朽木不可雕”,即你像罗斯福、邱吉尔小时候那样的“不成器”,你也大可不必“破罐子破摔”,“老罗”和“老邱”沦落到那种地步,都成就了一番大业,更何况你只不过偶尔不做作业,偶尔逃逃学、旷旷课,偶尔做一些恶作剧让胆小的女生尖叫乱跳,最可恶的也只不过因你忍受不了老师的教训偶尔顶撞一下老师,把老师气得七窍生烟罢了。可你千万莫灰心,莫丧气,你同样可以干一番大事的。
然而我担心我们的学生如同我一样愚笨——不能理解作者用意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反倒更有恃无恐。我担心的是我们顽劣的学生不会从中看到希望,真正的痛改前非,而是更加有恃无恐,犯错更肆无忌惮,并为自己一再犯错逃避教育和惩罚找到极好的借口,为反驳老师提供强有力的论据,反驳起来也更加振振有辞:老师,相对于他俩,我的错误是“小巫见大巫”。他们都能干一番大事,我们怎么不能?老师,您就别为我们担忧了。我还担心我们那些“可爱”的顽童会俘虏更多的意志薄弱者,让他们铁心铁肺的跟着这些屡屡违规违纪的人瞎混。这决非危言耸听。看看街上或经常在学校校门口打人者,他们之中原本有些是可以教好的,正是因为他们当初对自己太放纵了,或缺少家长、学校、老师有力的管教,才沦落到今天这个下场。
我还是不想探究罗斯福、邱吉尔是否有过这样不光彩的历史。且当是事实吧!我只是遗憾无论是作者还是老师在引用材料后都缺少必要的诠释与说明。其实,一个人真的混到如此地步,如果要远离并戒掉这些陋习,让自己不再堕落,非得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一般常人很难办到。现实生活中,倒是有不少意志坚强的人因一着不慎,沾上毒品和恶习后,想自新而无力自拔。所以,我们的作者、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写给学生看、说给学生听的时候,还得“婆婆妈妈”地好好叮嘱一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也要宽容犯错误的人,欢迎并允许他人改正错误,但人一定要严于自律,少犯错误,尽可能不犯大错误,最好不要在同一地方跌交。不管怎样,犯错误毕竟不是什么风光事。假如人生是一张白纸,我们要尽可能画上最美最绚丽的图画,尽可能在人生的白纸上不落或少落下污点。万一你不小心沾上污点,你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你完全可以忘掉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勇敢地去开拓美好的未来。可一般文章在引用这两则材料的前前后后,都没有或多或少的诠释性文字,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至少是一种不该有的缺憾。
如果还要对材料说三道四的话,也许是我太愚笨,我真的领悟不了作者及老师将这三则材料并列放在一起对比的匠心。如果说前两则材料是为了增强“破罐子破摔”学生改过的信心。那么,后一则材料呢?是用来警示那些因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放松要求、放松修养的人?还是有更深的含义?可文章却偏偏缺少这样的伏笔或潜台词,也找不出诠释性的只言片语,这就让人费解了?因为这三则材料放在一块太扎眼了:有那么多恶习的人却偏偏成为伟人,而那位严于自律的人却偏偏成为一代恶魔。这难道是暗示生命的无常,谁都对命运无法预测?还是假如我们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过早的对活生生的生命妄下结论,那多半会走眼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理解也很让人费解,而我从这里更多的看到的是宿命论。
带着深深的疑惑,我再次重新拜读罗斯福、邱吉尔的传记,我竟然没有发现传记有这两则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