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教养的决定权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722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上访妈妈唐慧事件”、“重庆村官任建宇事件”再一次将劳动教养存废的讨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从法学界的的讨论看,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做出改变势在必行,但是彻底废除还是进行改良,争议很大。2012年10月9日我国发布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全面客观地介绍了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该白皮书中没有关于劳动教养的内容,但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姜伟在该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劳教制度的一些规定和认定程序也存在问题。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形成社会共识”。
  上述案件在舆论广泛关注后,相关人员的劳动教养决定都被撤销。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劳动教养的决定经不住社会舆论的质疑?为什么经不住社会舆论质疑的劳动教养决定能够做出呢?我们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劳动教养的决定权问题。
  二、劳动教养决定权的历史和现状
  从劳动教养最早的规定看,国务院从未将劳动教养的决定权赋予单独一个部门。1957年《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五条规定“劳动教养机关的工作,由民政、公安部门共同负责领导和管理。”1979年《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第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成立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民政、公安、劳动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和管理劳动教养的工作。”可见,无论是《决定》还是《补充规定》都未将劳动教养的决定权单独交给公安机关,而是集体决定、集体负责。
  但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实际掌握着劳动教养的决定权。2002年公安部颁布了《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更明确的宣示,劳动教养的决定权在公安机关。该规定第二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和地、地级市、州、盟公安局(处)设立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作为同级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审批机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审批劳动教养案件,并以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名义作出是否劳动教养的决定。劳动教养审批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本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承担。”
  三、劳动教养决定权归于公安机关的原因分析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劳动教养的决定权并不在公安机关,为什么实践中劳动教养的决定权是归于公安机关呢?
  首先,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并没有自己独立的组织和人员。例如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8年10月16日公布了天津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新成员共11人的名单。其中主任为副市长,副主任两名分别是市公安局局长和市劳教局局长,委员分别来自于市公安局、市劳教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其中一名来自劳教局的委员兼任。上述11人中没有一人是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专职人员。劳动教养的认定需要具有法学专业知识,经过专门法律职业能力训练的人才能担当。而缺乏上述的人才,则不能运行。从现行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人员的职务看,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更像是联络、协调机构,而不具备审查和决定劳动教养的专业能力。没有独立的组织和人员,则更谈不上是持续的成梯队的人才培养和训练。
  其次,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没有专项审批经费。财政部《对公安部<关于当前劳动教养审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的报告>意见的函》(1992年10月9日)中称,“经向司法部了解,一九八三年劳动教养机构划归司法行政部门时,劳教审批机构的业务经费并未划转,劳教审批机构一直设在公安部门,其审批经费也一直在公安业务经费中开支。”可见,劳动教养的审批机构一直依靠公安机关的经费运转。
  劳动教养的决定权归于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不能排除还有特定的历史条件,但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自己没有独立的组织和人员,没有独立的审批经费,显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四、关于劳动教养决定权的新构想
  关于劳动教养决定权,基本有以下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劳动教养与上位法冲突,劳动教养甚至比很多刑罚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更长,劳动教养与现行法律体系不均衡,应完全废除劳动教养。第二种观点,劳动教养对维护我国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劳动教养的决定权继续由公安机关行使,但需要对其决定重新和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第三种观点,劳动教养应当参照国外的保安处分在刑法中设定专门的轻罪,由人民法院决定。第四种观点,成立新的行政机关,专门负责劳动教养的审批,行使劳动教养的决定权。
  第一种观点对法律的理解过于形式和刻板。法律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但法律与现行的法律存在冲突时并能一废了之。劳动教养在我国建国后巩固政权、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国外也有保安处分、行为矫正等规定发挥着类似的作用,废除劳动教养知道容易形成权力真空,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不利。
  第二种观点虽然主张对劳动教养进行改革,但认为仍应由公安机关行使劳动教养决定权,未看到现行劳动教养存在诸多问题的核心。在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权力配置中,公安机关身兼调查、审核、决定三种角色于一身,程序的不透明往往引来舆论的种种猜想,也致使其决定禁不住舆论的巨大压力。
  第三种观点会使我国的刑法中罪名数量增加,很多过去不是犯罪的行为会构成犯罪,犯罪的人数也会大幅增加,实际上加重了法律责任。这不符合刑法谦抑性原则。
  我们同意第四种观点。从现有的法律框架看,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行为。尽管劳动教养的法律性质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还是行为矫正法,现在都没有占形成的通说。但对劳动教养定义为一种行政行为,是政府行使行政权的一种体现应当没有争议。但鉴于劳动教养的期限要远远超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拘留,刑法规定的拘役、管制,甚至期限还会高于部分有期徒刑,因此,其权力过大对普通公民的影响过重,必须进行适当分权,由侦查该案件的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行为。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来行使劳动教养决定权。这也是不符合分权原则的。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监狱及劳动教养场所的监管,如果一个机关既负责劳动教养的决定权又负责劳动教养的监管,则又会导致司法行政机关的权力过于集中。
  我们期待需要整理现有的法律体系,成立一个新的独立的行政机关来行使劳动教养的决定权。这个新的独立的行政机关应当有独立的组织和人员,应当由国家财政提供装备、物质和财力保障,有公正、透明的运行程序。并以决定权为核心建立对案件调查权的审核,并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以权力制衡权力,赋予劳动教养制度新的生命力。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河北区 300142)
其他文献
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民诉法的修改实施,拓展了民事检察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丰富和完善了监督制度,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困扰民事检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拓宽了民事检察权的伸张空间,为检察机关强化监督职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民诉法实
期刊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经过多年的试行,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的这一制度,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要想这一制度在我国落地生根,就应适应我们的社会大环境,因此社区矫正不仅仅是司法界的事,更应增强社会的参与度。  一、 增强群众参与度的必要性  (一)社区矫正将犯罪置于社区之中,更有利于罪犯重新回归社会。众所周知,刑罚是国家创制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特殊
期刊
摘 要:刑事禁止令是一种配合刑罚起辅助预防作用的强制性约束措施,我国的刑事禁止令于2011年在《刑法修正案(八)》中得以明确,分为管制刑中的禁止令和缓刑中的禁止令两种。本文从分析禁止令的性质和原理出发,阐释我国目前执行禁止令的措施和现状,力求对禁止令的执行有进一步的追问和探索。  关键词:禁止令;管制;缓刑;社区矫正  2011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八)》在管制刑和缓刑的规定上增添了“禁止令”的相
期刊
一、当前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现状  中纪委十七届五次会议上,胡锦涛书记提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部门和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各单位各部门积极结合本部门实际,采取措施提升廉政风险防控能力,以期能够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明显遏制,形势较为严峻。十七届中
期刊
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全国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案件都要运用到监视居住这一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成了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一大“法宝”,同时监视居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滥用,侵害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检察机关如何在办理自侦案件中运用监视居住成了广大检察干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试通过检察机关在如何运用监视居住措施办理自侦案件的角度,做一些探讨。  一、监视居住适用的条件
期刊
摘 要: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办案所依据的法律条文,进行了重大修改和补充。严格依法办案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的应有之义,因此,如何依照新的《刑事诉讼法》办理反贪案件,是摆在每名反贪干警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从办案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应对新刑诉法带来的新问题。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改;反贪;问题  新刑诉法已经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刑诉法作为“小宪法”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重
期刊
庭前会议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亮点之一,庭前会议制度的确立,通过在起诉、审判之间植入中间程序,不仅突破了中国刑事审判程序由起诉到审判直接过渡的做法,同时丰富了刑事审判开庭前审查的措施,这将会大大提高庭审效率。  一、我国设置庭前会议程序的目的与价值考量  庭前会议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对该项制度的价值定位,是解决庭前会议制度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对该二项内容的确立,要以法律规定的内容为依据
期刊
举报线索管理,是检察机关惩治腐败,及时、有效、规范地查处职务犯罪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公民行使检举、控告等基本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举报宣传周”、“检察长接待日”、等活动,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激发群众踊跃举报犯罪,为查处职务犯罪提供了大量的线索,职务犯罪查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尽管也有一些关于线索管理的规定出台,由于缺乏一个完善而协调的线索管理体系,随着前期
期刊
摘 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自身廉政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亟需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管控和内部监督力量建设等方面狠下工夫,形成长效机制,以自身反腐倡廉建设的显著成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检察机关;反腐倡廉  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多次强调“检察机关要把加强内部监督放在与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的确,“正人先正己”,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履行检
期刊
新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刑诉法的实施对我们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当前社会更注重保障人权、律师执业权利进一步扩大的大趋势下,我们检察机关如何适应新形势,在反腐败斗争中有更大的作为,就倒逼我们寻求自我突破,进一步提升侦查能力,改变原先“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实现向“由证到供、证供结合”侦查模式的转变。“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当前各级检察机关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