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接孩子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mz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学期,由于我的工作变动,于是由我接替老公去幼儿园接儿子。
  我没想到,这些小小的变动却给儿子带来很大的变化。
  首先,由我找儿子变成儿子找我。之前,我们去接儿子时,总是站在人群最前面,急切地从老师牵出的队伍中找儿子。我决定变一下,把自己藏起来,让儿子来找我。
  只见儿子的眼光焦急地在家长群中梭巡,没找到我的儿子显得很失望。可是他没有放弃,走近人群,眼光穿梭几个来回,终于在人群后的角落找到我了。儿子立刻绽放出欢欣的笑脸,满是惊喜地钻进我怀里,紧紧地抱着。小嘴竟然附在我耳边说:“妈妈,我爱你!”
  然后,小家伙开始找车,却没找到。我说:“宝贝猜猜,今天妈妈有没有开车来?”儿子环视一周,说:“没有。”然后笑,“我知道了,妈妈是骑电瓶车来接我的。”儿子问我为什么不开车,我则趁机向他灌输环保观念。
  娘俩骑上车子回家,我特意带他走了一条小路,风景优美。儿子不停地问这问那,显得特别开心,说:“妈妈,骑电瓶车也很好玩哎,还可以看好多风景。”
  从此,去接他时,我总是变换交通工具,有时开车,有时骑车,有时坐公交,有时则干脆步行。走在路上,我会有意引导他观察和思考。比如,这棵树发芽了,叶子一点点长大了;这株花有了花骨朵了,第二天含苞待放,第三天盛开了!
  儿子从这些小变化里感受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每天有不一样的体验,学到不同的知识。比如认识了很多植物,知道了不同交通方式的行车规则,了解了不同工作的人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还有,我们谈话的内容也特意做了改变。之前,我们接到他,第一时间总是问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现在我不这样,一开始很少问他在幼儿园的事,让他猜妈妈今天是骑车、开车还是坐车来接他的。这样的开头使儿子的兴趣特别高,很愿意跟我交流。然后,看到小鸟唱歌,我会委婉地说:“小鸟唱歌了呢,小五(儿子小名)是不是也把今天在幼儿园学的歌唱给小鸟听啊。跟小鸟比赛,看谁唱得好。”如果儿子兴致勃勃真的唱起来,我就由此知道他今天学了什么。或者,他也会告诉我,今天在幼儿园没学唱歌,而是学了什么什么。我则趁着他的情绪高,巧妙教育和引导。
  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儿子改变了很多:变得很乐于跟我交流。而且他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都迅速提高。幼儿园举办演讲比赛,他居然自己组织了一段演讲词,题目就叫《妈妈接我的路上》,说得绘声绘色,感情真挚,得了一等奖。当然,为他的成长欣喜之余,接他的路上,我更得花些心思了。
其他文献
人活在世上,谁都觉得累,觉得累心就很困,心一困了,就想睡觉。普通百姓思虑的是现实中的问题:如谋生之计,家中柴米油盐等。劳力者累在筋骨,劳心者累在心头。常受心理之累,会导致不轻的心理疾患。只有良好的睡眠,才是缓解疲劳的最佳方式,《睡诀铭》就是一剂治疗心理疾患的药方。  南宋理学家蔡元定(1135~1198),号西山。他深知民间百姓的疾患之一,就是白昼受劳累折腾,黑夜受失眠煎熬。他虽为儒生,却为芸芸众
读你的来信,脑海中跳出四个字:不在状态。  所有你写的文字,我非常认真地读了,理出这样一条线索,不知你是否能认同:你是个按照我们常规标准而言的优秀生,而且是个非常全面的优秀生,堪称完美。而出于“完美”的惯性,你习惯于去看自己还不够完美之处,于是你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还不够完美,于是你似乎下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点点滴滴来验证自己的不完美。终于,你找到了:朋友不够多,共同语言不够多,座位也不是太适合。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