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比较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DTS)与常规数X线成像(DR)放射剂量。方法:收集我院接受X线检查的患者72例,针对不同部位进行常规DR检查和DTS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放射剂量。结果:DTS的头面部、胸腹部、四肢、脊柱、骨盆及等部位的囊枢关节平均辐射剂量(P<0.05);DTS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6.67%、97.62%,显著高于DR的83.33%、85.71%(P<0.05)。结论:DTS检查的放射剂量高于常规DR检查,在不影响检查质量的情况下,合理控制成像参数有利于降低辐射剂量,辅助DR检查诊断。
【关键词】 数字X射线摄影 数字断层融合技术 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09-01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DT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断层摄影技术,主要通过一系列低剂量曝光X射线管后,在曝光轨迹内采集任意层面的任意图像[1]。目前,DTS已经应用于各类复杂部位以及深部骨折以及胸部系统等中的检查中,且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本研究对比分析了DTS与DR的辐射剂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DTS及CR检查的患者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8.92±2.43)岁。检查部位:12例胸部,10例腹部,6例头面部,18例四肢检查,10例脊柱,8例骨盆,8例囊枢关节。
1.2 方法
DR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iscovery XR650型X线扫描仪进行扫描,根据投照部位不同,采用50-500mA、50-75kV、自动曝光控制(AEC)进行扫描。DTS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iscovery XR650型X线扫描仪进行扫描,根据投照部位采用50-500mA、50-75kV、自动曝光控制(AEC)进行扫描,并以距离床面0-5cm部位作为中心向上、下50mm范围内进行扫描,矩阵为1024×1024。采用GE公司生产的16排Lightspeed VCT进行图像重建,层厚为5mm,螺距为0.984:1,240mA,120kV。
1.3 辐射剂量计算
DR辐射剂量由扫描部位仪器的密度自动调节曝光量(mAs),完成扫描后由设备自动显示扫描局部体表放射剂量(mGy)。DTS辐射剂量为单侧扫描原始放射剂量×曝光次数+定位像剂量。
1.4 诊断效能
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和结果判定,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FP(假阳性)、TN(真阴性)、TP(真阳性)及FN(假阴性),并计算特异度和敏感度。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R与DTS的辐射剂量比较
DR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DTS(P<0.05)。
2.2 DR与DTS的诊断效能比较
DTS的诊断特异度与敏感度均显著高于DR(P<0.05)。
3 讨论
DR是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便、辐射小以及空间分布率高等特点。但DR检查图像属于复合图像,存在解剖结构重叠以及难以清晰显示正常解剖组织等缺陷,不利于临床诊断。而为获取更为清晰的图像,往往需要进一步作CT检查,增加工作量以及輻射剂量[2]。
DTS的应用有效解决了DR存在的缺陷,能够一次扫描获得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各感兴趣层面且不易产生重叠影像,有利于临床观察病变部位,提高诊断效能[3]。相比于传统DR检查具有减少组织重叠干扰的优势,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本研究结果显示,DTS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达96.67%、97.62%,均较DR的83.33%、85.71%显著提高。认为DTS的诊断效能优于DR检查。但DTS的辐射剂量相比于DR明显提高,本研究中,DTS对于头面部、胸腹部、四肢、脊柱以及骨盆等部位的平均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DR,在临床应用中宜在确保检查质量的同时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等方法,适当降低辐射剂量[4]。
总之,DTS的辐射剂量高于传统DR检查,但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方面显著优于DR检查,可作为常规DR检查的首选补充和延伸手段,充分发挥简便、经济、辐射剂量低和诊断效能高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夏巍,吴晶涛,尹肖睿等.数字合成体层成像低剂量特性在骨骼系统影像学中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6):656-659.
[2] 贾鹏.123例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231-232.
[3] 赵丽琴,王克杨,贺文等.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对肺结节筛查应用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83-1286.
【关键词】 数字X射线摄影 数字断层融合技术 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309-01
X线数字断层融合成像(DTS)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断层摄影技术,主要通过一系列低剂量曝光X射线管后,在曝光轨迹内采集任意层面的任意图像[1]。目前,DTS已经应用于各类复杂部位以及深部骨折以及胸部系统等中的检查中,且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本研究对比分析了DTS与DR的辐射剂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受DTS及CR检查的患者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8.92±2.43)岁。检查部位:12例胸部,10例腹部,6例头面部,18例四肢检查,10例脊柱,8例骨盆,8例囊枢关节。
1.2 方法
DR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iscovery XR650型X线扫描仪进行扫描,根据投照部位不同,采用50-500mA、50-75kV、自动曝光控制(AEC)进行扫描。DTS扫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Giscovery XR650型X线扫描仪进行扫描,根据投照部位采用50-500mA、50-75kV、自动曝光控制(AEC)进行扫描,并以距离床面0-5cm部位作为中心向上、下50mm范围内进行扫描,矩阵为1024×1024。采用GE公司生产的16排Lightspeed VCT进行图像重建,层厚为5mm,螺距为0.984:1,240mA,120kV。
1.3 辐射剂量计算
DR辐射剂量由扫描部位仪器的密度自动调节曝光量(mAs),完成扫描后由设备自动显示扫描局部体表放射剂量(mGy)。DTS辐射剂量为单侧扫描原始放射剂量×曝光次数+定位像剂量。
1.4 诊断效能
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和结果判定,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FP(假阳性)、TN(真阴性)、TP(真阳性)及FN(假阴性),并计算特异度和敏感度。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R与DTS的辐射剂量比较
DR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DTS(P<0.05)。
2.2 DR与DTS的诊断效能比较
DTS的诊断特异度与敏感度均显著高于DR(P<0.05)。
3 讨论
DR是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便、辐射小以及空间分布率高等特点。但DR检查图像属于复合图像,存在解剖结构重叠以及难以清晰显示正常解剖组织等缺陷,不利于临床诊断。而为获取更为清晰的图像,往往需要进一步作CT检查,增加工作量以及輻射剂量[2]。
DTS的应用有效解决了DR存在的缺陷,能够一次扫描获得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各感兴趣层面且不易产生重叠影像,有利于临床观察病变部位,提高诊断效能[3]。相比于传统DR检查具有减少组织重叠干扰的优势,可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本研究结果显示,DTS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达96.67%、97.62%,均较DR的83.33%、85.71%显著提高。认为DTS的诊断效能优于DR检查。但DTS的辐射剂量相比于DR明显提高,本研究中,DTS对于头面部、胸腹部、四肢、脊柱以及骨盆等部位的平均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DR,在临床应用中宜在确保检查质量的同时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等方法,适当降低辐射剂量[4]。
总之,DTS的辐射剂量高于传统DR检查,但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方面显著优于DR检查,可作为常规DR检查的首选补充和延伸手段,充分发挥简便、经济、辐射剂量低和诊断效能高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夏巍,吴晶涛,尹肖睿等.数字合成体层成像低剂量特性在骨骼系统影像学中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6):656-659.
[2] 贾鹏.123例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12):231-232.
[3] 赵丽琴,王克杨,贺文等.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对肺结节筛查应用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83-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