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召开,园区发展受到充分肯定,并肩负为中新合作注入新内涵、增添新动能的任务。
日前,中国与新加坡四个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在线上召开。这四个会议分别为: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和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共同主持会议。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受到充分肯定
双方全面梳理高层共识落实情况和务实合作进展,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合作、经贸合作与创新发展、金融合作、公共卫生合作、人文交流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等充分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合作新思路、新举措。
双方一致同意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重点推动互联互通、金融支撑、三方合作及法律司法合作,深挖“陆海新通道”潜力,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合作旗舰项目。
启动中新双边自贸协定升级版后续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快生效实施,为两国和地区经济复苏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充分肯定了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紧抓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设立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质增效取得的成绩。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吸引5000多家外资企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339亿美元,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四年位居第一,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园区果断制定政策举措,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超出预期的发展成绩。
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8.7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总产值3850.9亿元,同比增长3.9%;进出口总额4944.7亿元,同比增长10.3%。外商投资大幅增长,新设立外资项目208个,到账外资16.6亿美元,同比增長76.1%。园区成为疫情冲击下经济恢复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中新双边合作硕果累累
一年来,中新双边合作硕果累累,主要表现在:
科技创新领域: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首个海外分支机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启用,两批共引进产业化项目13个,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企业注册、3个项目获评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自新国大苏研院2010年成立以来,新国大企业机构(新国大创业分支机构)和新国大苏研院运营的BLOCK71(苏州)已孵化超过80家初创企业。
服务业领域:“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中新(苏州)金融科技应用博览会”相继成功举办,园区获得新加坡“金融科技合作奖”,苏州银行、东吴证券、元禾控股与新加坡金融企业的合作扎实推进。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共同签署了关于促进合作共建“国际化走廊”的谅解备忘录,促进新加坡专业服务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双向投资领域: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挂牌以来,成功推动了东山精密和华兴源创等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或海外总部;新加坡企业共在园区投资了623个项目,到账外资达32.9亿美元。
知识产权领域:双方联合举办中新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训班,首批27家园区单位参加培训并获得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文化交流领域:苏州芭蕾舞团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举办3场巡演,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演出,进一步增进了中新两地之间的人文交流。
学习借鉴领域:今年受疫情影响,双方密切协作,采用科技手段,创新方式方法,围绕生物医药、跨境投资、医疗健康3个专题,开展为期四天的数字化远程培训,共计69人参加,保障了特殊时期软件转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合作增添新内涵、做出新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在中新两国合作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据了解,下一步园区将在跨境投资、生物医药和专业服务领域等方面与新加坡进一步加强合作。
一是共建载体平台。联合布局一批公共实验室、公共平台、联合研究院,办好“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等品牌活动,推动开展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借助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平台,针对企业需求,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政策、制度创新,探索生物医药“沙盒监管”模式,携手打通发展“痛点”“堵点”。支持合作设立产业基金、投资基金,共同在全球范围投资优质项目。
二是支持离岸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国内市场空间优势和新加坡国际资源汇聚优势,支持双方企业和机构互设离岸研发中心,实现“钟摆式”互动。鼓励园区企业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开拓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同时,期待更多新加坡企业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开拓中国业务和市场。
三是合作开展研发。支持双方企业聚焦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细胞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以“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启用为契机,帮助更多新加坡企业加速孵化,园区将从投融资、项目落户、领军申报、资源配置、人才安居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未来,中新合作双方围绕园区未来发展目标,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合作,持续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共同推进园区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为提升两国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内涵、做出新贡献。
日前,中国与新加坡四个双边合作机制会议在线上召开。这四个会议分别为: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和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共同主持会议。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受到充分肯定
双方全面梳理高层共识落实情况和务实合作进展,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合作、经贸合作与创新发展、金融合作、公共卫生合作、人文交流与可持续发展、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等充分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合作新思路、新举措。
双方一致同意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重点推动互联互通、金融支撑、三方合作及法律司法合作,深挖“陆海新通道”潜力,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合作旗舰项目。
启动中新双边自贸协定升级版后续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尽快生效实施,为两国和地区经济复苏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充分肯定了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以来,苏州工业园区紧抓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设立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质增效取得的成绩。
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吸引5000多家外资企业投资,实际利用外资339亿美元,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连续四年位居第一,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园区果断制定政策举措,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超出预期的发展成绩。
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48.7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总产值3850.9亿元,同比增长3.9%;进出口总额4944.7亿元,同比增长10.3%。外商投资大幅增长,新设立外资项目208个,到账外资16.6亿美元,同比增長76.1%。园区成为疫情冲击下经济恢复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之一。
中新双边合作硕果累累
一年来,中新双边合作硕果累累,主要表现在:
科技创新领域: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首个海外分支机构“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启用,两批共引进产业化项目13个,其中6个项目已完成企业注册、3个项目获评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项目;自新国大苏研院2010年成立以来,新国大企业机构(新国大创业分支机构)和新国大苏研院运营的BLOCK71(苏州)已孵化超过80家初创企业。
服务业领域:“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中新(苏州)金融科技应用博览会”相继成功举办,园区获得新加坡“金融科技合作奖”,苏州银行、东吴证券、元禾控股与新加坡金融企业的合作扎实推进。在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经济发展局共同签署了关于促进合作共建“国际化走廊”的谅解备忘录,促进新加坡专业服务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双向投资领域: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挂牌以来,成功推动了东山精密和华兴源创等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或海外总部;新加坡企业共在园区投资了623个项目,到账外资达32.9亿美元。
知识产权领域:双方联合举办中新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训班,首批27家园区单位参加培训并获得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文化交流领域:苏州芭蕾舞团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举办3场巡演,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演出,进一步增进了中新两地之间的人文交流。
学习借鉴领域:今年受疫情影响,双方密切协作,采用科技手段,创新方式方法,围绕生物医药、跨境投资、医疗健康3个专题,开展为期四天的数字化远程培训,共计69人参加,保障了特殊时期软件转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合作增添新内涵、做出新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在中新两国合作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据了解,下一步园区将在跨境投资、生物医药和专业服务领域等方面与新加坡进一步加强合作。
一是共建载体平台。联合布局一批公共实验室、公共平台、联合研究院,办好“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等品牌活动,推动开展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借助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平台,针对企业需求,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政策、制度创新,探索生物医药“沙盒监管”模式,携手打通发展“痛点”“堵点”。支持合作设立产业基金、投资基金,共同在全球范围投资优质项目。
二是支持离岸发展。充分发挥中国国内市场空间优势和新加坡国际资源汇聚优势,支持双方企业和机构互设离岸研发中心,实现“钟摆式”互动。鼓励园区企业在新加坡设立海外总部,开拓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同时,期待更多新加坡企业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开拓中国业务和市场。
三是合作开展研发。支持双方企业聚焦核酸检测、基因测序、细胞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以“新科研企业合作中心”启用为契机,帮助更多新加坡企业加速孵化,园区将从投融资、项目落户、领军申报、资源配置、人才安居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未来,中新合作双方围绕园区未来发展目标,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化合作,持续提升园区的国际竞争力,共同推进园区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为提升两国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内涵、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