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白背牛尾菜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显微鉴定技术,对白背牛尾菜的根、茎、叶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进行观察拍摄。结果:在根横切面构造、茎横切面构造、叶主脉横切面构造、叶表面组织及粉末组织等方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白背牛尾菜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白背牛尾菜;显微鉴别;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109-03
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又名大伸筋、长叶牛尾菜、牛尾伸筋、牛尾蕨、马尾伸筋[1],产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湖南、贵州、四川。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祛风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咳嗽气喘等症[2]。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对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以及菝葜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3-4],而有关白背牛尾菜的药用研究报道极少,未见白背牛尾菜品种鉴定的相关报道。实验对白背牛尾菜的根、茎、叶的显微鉴定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白背牛尾菜的准确鉴定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HX-100型高速中药粉碎机(上海巨强五金工具有限公司);Motic B2系列显微镜(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F85-EXR数码相机(富士)。
12材料本实验样品采集于杭州西天目山,采集后,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水利教授鉴别确定为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
2方法
样品采集后,洗净, FAA固定液固定,备用。
21组织特征观察对根、茎、叶进行组织切片,采用徒手切片法以及番红-固绿染色制片法。
22粉末特征观察对根、茎叶粉末采用水合氯醛透化及水装片制作方法,置显微镜下观察拍摄。
3结果
31组织特征
311叶表皮撕片上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胞壁波状弯曲,细胞长120~150μm,壁厚2~4μm,无气孔和毛茸。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壁波状弯曲,细胞长40~150μm,壁厚2~5μm;气孔分布较密,类圆形,直径25μm,气孔指数249%,副卫细胞3~5个,为不定式气孔,无非腺毛。见图1。
312叶横切上表皮细胞类长方形,长25~70μm,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有众多单细胞非腺毛,长40~400μm。叶片主脉上面凹陷,下面显著突出呈类圆形。叶脉维管束有3个,为外韧型,韧皮部较窄,细胞较小。韧皮部外侧有纤维,壁木化。木质部较多,导管类圆形,直径15~25μm。见图2。
313茎横切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方形,排列紧密,外壁加厚,细胞直径10~25μm。皮层较窄,3~4层细胞,呈类圆形,直径10~30μm。皮层内侧为2~3层纤维构成的中柱鞘。紧靠中柱鞘内侧有20~25个有限外韧维管束,排列整齐,成环存在,其余有限外韧维管束散在排列。维管束韧皮部较少,细胞类圆形,直径3~15μm;木质部均有两个较大的类圆形导管,直径35~75μm,其余导管较小,直径10~30μm。每个维管束周围有1-2列厚壁细胞,微木化。见图3。
314根横切表皮细胞1层,类圆形,外壁稍厚,直径30~60μm。表皮下方有石细胞,1层,排列紧密,成环。外皮层细胞,1层,类圆形,直径20~30μm。皮层宽广,约占根直径的1/2,细胞7~9层,类圆形,直径25~60μm,细胞内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1层细胞类圆形,壁全面增厚,微木化。维管柱约占根直径的1/3,中柱鞘3-5列细胞,壁增厚,微木化。维管束呈辐射型,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各12~16个。木质部导管圆形或椭圆形,2~5个径向排列,连接成环。韧皮部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处,由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髓部细胞类圆形,直径15~100μm,壁稍增厚,非木化。见图4。
32粉末特征
322茎叶粉末绿色。纤维多成束存在,少单个散在,长200~260μm。导管多为梯纹,少有螺纹,直径15~25μm。草酸钙针晶单个或成束散在,长90~150μm。叶表皮细胞多角形,胞壁波状突起。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可散见气孔碎片。见图5。
323根粉末棕黄色。石细胞较多,黄棕色,类多角形或长方形,长50~200μm,壁厚3~15μm。纤维众多,黄色,长至150~300μm,壁厚3~20μm,壁具纹孔,孔沟较小。导管主要为梯纹,直径15~25μm。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淀粉粒为单粒和复粒,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直径3~10μm。见图6。
4结果与讨论
实验表明白背牛尾菜的主要鉴别特征是:①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气孔不定式;②叶横切面下表皮有大量非腺毛,叶脉维管束3束,外韧型;③茎横切面呈类圆形,皮层内侧为2~3层纤维构成的中柱鞘,紧靠中柱鞘内侧有数个有限外韧维管束排列成环;④根横切面表皮下方有排列成环的石细胞群,皮层宽广,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维管柱约占根直径的1/3,维管束呈辐射型,中央具髓部;⑤茎叶粉末导管多为梯纹;⑥根粉末石细胞和纤维众多,导管为梯纹,淀粉粒多为复粒。
白背牛尾菜为土家族常用的民间草药,土家医将白背牛尾菜的根作为龙骨伸筋入药,用于风湿关节痛、筋骨疼痛、膝关节肿痛、瘫痪等[5]。《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白背牛尾菜以叶入药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可用于癌症、消渴、关节痛、慢性结肠炎、带下病、痢疾[6],同时也是多种植物资源中值得进一步筛选的抗癌植物种类。白背牛尾菜作为一种疗效肯定、分布广泛且价廉易得的中草药,值得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做深入研究,以便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本研究为白背牛尾菜品种鉴定提供了实验数据,为白背牛尾菜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5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0.
[3] 徐淑珍,干国平,吴和珍,等.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1):26-27.
[4] 段本振,曲玮,梁敬钰.菝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8):7-8.
[5] 李丹平,陈雨洁,万定荣,等.鄂西土家族常用百合科植物药[J].中药材,2009,32(5):676.
(编辑:程鹏飞)
【关键词】白背牛尾菜;显微鉴别;组织结构
【中图分类号】R28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9-0109-03
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又名大伸筋、长叶牛尾菜、牛尾伸筋、牛尾蕨、马尾伸筋[1],产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湖南、贵州、四川。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味甘、微苦,性平。具有祛风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祛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月经不调、咳嗽气喘等症[2]。目前国内外主要集中于对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以及菝葜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3-4],而有关白背牛尾菜的药用研究报道极少,未见白背牛尾菜品种鉴定的相关报道。实验对白背牛尾菜的根、茎、叶的显微鉴定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白背牛尾菜的准确鉴定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HX-100型高速中药粉碎机(上海巨强五金工具有限公司);Motic B2系列显微镜(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F85-EXR数码相机(富士)。
12材料本实验样品采集于杭州西天目山,采集后,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张水利教授鉴别确定为白背牛尾菜Smilax nipponica Miq。
2方法
样品采集后,洗净, FAA固定液固定,备用。
21组织特征观察对根、茎、叶进行组织切片,采用徒手切片法以及番红-固绿染色制片法。
22粉末特征观察对根、茎叶粉末采用水合氯醛透化及水装片制作方法,置显微镜下观察拍摄。
3结果
31组织特征
311叶表皮撕片上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胞壁波状弯曲,细胞长120~150μm,壁厚2~4μm,无气孔和毛茸。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壁波状弯曲,细胞长40~150μm,壁厚2~5μm;气孔分布较密,类圆形,直径25μm,气孔指数249%,副卫细胞3~5个,为不定式气孔,无非腺毛。见图1。
312叶横切上表皮细胞类长方形,长25~70μm,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有众多单细胞非腺毛,长40~400μm。叶片主脉上面凹陷,下面显著突出呈类圆形。叶脉维管束有3个,为外韧型,韧皮部较窄,细胞较小。韧皮部外侧有纤维,壁木化。木质部较多,导管类圆形,直径15~25μm。见图2。
313茎横切横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方形,排列紧密,外壁加厚,细胞直径10~25μm。皮层较窄,3~4层细胞,呈类圆形,直径10~30μm。皮层内侧为2~3层纤维构成的中柱鞘。紧靠中柱鞘内侧有20~25个有限外韧维管束,排列整齐,成环存在,其余有限外韧维管束散在排列。维管束韧皮部较少,细胞类圆形,直径3~15μm;木质部均有两个较大的类圆形导管,直径35~75μm,其余导管较小,直径10~30μm。每个维管束周围有1-2列厚壁细胞,微木化。见图3。
314根横切表皮细胞1层,类圆形,外壁稍厚,直径30~60μm。表皮下方有石细胞,1层,排列紧密,成环。外皮层细胞,1层,类圆形,直径20~30μm。皮层宽广,约占根直径的1/2,细胞7~9层,类圆形,直径25~60μm,细胞内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1层细胞类圆形,壁全面增厚,微木化。维管柱约占根直径的1/3,中柱鞘3-5列细胞,壁增厚,微木化。维管束呈辐射型,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各12~16个。木质部导管圆形或椭圆形,2~5个径向排列,连接成环。韧皮部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处,由多角形薄壁细胞组成。髓部细胞类圆形,直径15~100μm,壁稍增厚,非木化。见图4。
32粉末特征
322茎叶粉末绿色。纤维多成束存在,少单个散在,长200~260μm。导管多为梯纹,少有螺纹,直径15~25μm。草酸钙针晶单个或成束散在,长90~150μm。叶表皮细胞多角形,胞壁波状突起。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可散见气孔碎片。见图5。
323根粉末棕黄色。石细胞较多,黄棕色,类多角形或长方形,长50~200μm,壁厚3~15μm。纤维众多,黄色,长至150~300μm,壁厚3~20μm,壁具纹孔,孔沟较小。导管主要为梯纹,直径15~25μm。薄壁细胞类长方形。淀粉粒为单粒和复粒,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直径3~10μm。见图6。
4结果与讨论
实验表明白背牛尾菜的主要鉴别特征是:①叶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气孔不定式;②叶横切面下表皮有大量非腺毛,叶脉维管束3束,外韧型;③茎横切面呈类圆形,皮层内侧为2~3层纤维构成的中柱鞘,紧靠中柱鞘内侧有数个有限外韧维管束排列成环;④根横切面表皮下方有排列成环的石细胞群,皮层宽广,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维管柱约占根直径的1/3,维管束呈辐射型,中央具髓部;⑤茎叶粉末导管多为梯纹;⑥根粉末石细胞和纤维众多,导管为梯纹,淀粉粒多为复粒。
白背牛尾菜为土家族常用的民间草药,土家医将白背牛尾菜的根作为龙骨伸筋入药,用于风湿关节痛、筋骨疼痛、膝关节肿痛、瘫痪等[5]。《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白背牛尾菜以叶入药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可用于癌症、消渴、关节痛、慢性结肠炎、带下病、痢疾[6],同时也是多种植物资源中值得进一步筛选的抗癌植物种类。白背牛尾菜作为一种疗效肯定、分布广泛且价廉易得的中草药,值得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做深入研究,以便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提供参考。本研究为白背牛尾菜品种鉴定提供了实验数据,为白背牛尾菜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15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0.
[3] 徐淑珍,干国平,吴和珍,等.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1):26-27.
[4] 段本振,曲玮,梁敬钰.菝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8):7-8.
[5] 李丹平,陈雨洁,万定荣,等.鄂西土家族常用百合科植物药[J].中药材,2009,32(5):676.
(编辑: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