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搞好家园互动,利用亲子活动为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环境。
我们非常注重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帮助他们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得到自主转变和提高。平时我们搞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假期组织亲子社会实践活动,请家长带领幼儿自愿参加,不仅保证幼儿的安全,还增进幼儿之间、家庭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活动后组织“家教沙龙”,和家长共同探讨育儿经验,使亲子活动一举多得,家长、幼儿、老师都受益。
例如:我们组织了“少买一元零食,奉献一点爱心”亲子社会捐助活动,由幼儿园发起,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为身患绝症的本园毕业幼儿捐助爱心善款。家长们是孩子们的助手,孩子们积极行动,通过少买一元零食、卖废品等方式捐款,甚至把自己的储钱罐抱来,真正做社会爱心实践的小主人。
在活动中,孩子们踊跃为患儿捐款,不仅懂得如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他人,还通过活动树立节约、环保的意识,为今后独立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是他们踏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2.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教育。
在开展环境教育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世界的地球日”系列环境教育中,我们通过画图画、听故事、观看录像资料、念儿歌、讲讲做做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的形态;通过生活活动喝水、洗手、洗手帕等,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性质;组织幼儿参观访问自来水厂,懂得自来水的来之不易;通过幼儿自己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得出节约用水的规则:洗手时水龙头开的小一点,不用水时,随手关紧水龙头等,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3.利用编织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编织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毛线、纸条、皱纹纸、包装带等细条形的材料,以供幼儿操作之用。除了提供这些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和工具,如:剪刀、胶水、双面胶、各类彩纸、纸杯、果冻盒、胶卷盒等,让幼儿在与材料工具的互动中观察、摆弄、探索、选择、组合、创造、交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工艺品,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会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幼儿学会了编辫子后,我们引导幼儿用编好的纸绳在辅助材料或剪好的图形上进行盘绕,变成可爱的动物、人物等。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技法的掌握,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绳编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展现。
4.把区域游戏作为幼儿的“学习岛”。
区域游戏是幼儿形成小组,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水平、能力、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进度的活动。因此,区域游戏是幼儿的“学习岛”。如果在区域游戏中,大多数幼儿对某一活动感兴趣,我就考虑将这一活动动形成全班幼儿参与的主题活动,这样区域游戏就为主题活动奏响了“序曲”。如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方形圈、半圆形圈、三角形圈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产生兴趣,于是我就在区域游戏中加入这些材料,供幼儿探索。幼儿在玩中得出结论:“不管什么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样幼儿就自然而然地在玩中获得知识。
5.在运用多媒体时要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
在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讲课时,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及其表现形式,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变被动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应避免始终坐在显示器前讲授,教室内关着灯,窗户挂上窗帘,幼儿看不见教师的表情和动作,看不清教材,写不了笔记,只能像看电影那样,看着屏幕听课的现象。这种现象阻碍了师生间沟通交流,幼儿没有思考的余地,学习方法仍然是被动接受与死记硬背,其教学效果不如传统方法。
6.关于手工活动。
6.1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水平。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出最适合该班级幼儿能力手工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手工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没有挑战性和无意义的活动。
6.2充分做好课前的材料的准备工作。幼儿的手工活动的内容比较广泛,有剪纸、折纸、泥工、布贴、撕贴、编制、纸浆作品、废旧物品制作等。只有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在下面的手工活动的其他环节中顺利进行,有的放矢。
7.用幽默使幼儿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幼儿对直白的批评会有抵触情绪,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若使用幽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显得平等、和谐,使教师的教育方法显得自然巧妙,而不是让幼儿觉得是强加于他们的。一天中午,有几个幼儿散步回来后没有去小便准备睡觉,而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大声地谈论,我走过去亲切地问:“你们在开什么会?”幼儿先是一愣,继而一阵嬉笑,准备睡觉。又如:有一幼儿在活动中随便说话不认真听讲,我走过去假装摸摸他的小脑袋吃惊地说:“哎哟,耳朵怎么没有啦,是不是忘在家里的枕头下面了。”孩子下意识地摸耳朵,然后突然醒悟过来,接着便开始认真听讲。这样老师避免直接批评,而是以幽默温和的口吻使幼儿在笑声中明白老师含蓄表达的意思,愉快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及时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
8.在幼儿生活需要帮助时采取师幼互动。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并不矛盾,如:对大班孩子来说操作自如的“穿衣服”、“扣纽扣”,对小班幼儿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大难题;对大多数幼儿来说得心应手的自理大小便,对有生理疾病的孩子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体弱儿、肥胖儿、体残儿等特殊群体的幼儿在保育方面更是有特定的要求,此时需要教师主动伸出援手,给予适当的帮助,尽量让孩子在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和发展。孩子年幼、贪玩,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和控制活动量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多加关注,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我们非常注重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帮助他们在与幼儿共同的活动中得到自主转变和提高。平时我们搞亲子运动会、家长开放日,假期组织亲子社会实践活动,请家长带领幼儿自愿参加,不仅保证幼儿的安全,还增进幼儿之间、家庭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感情,活动后组织“家教沙龙”,和家长共同探讨育儿经验,使亲子活动一举多得,家长、幼儿、老师都受益。
例如:我们组织了“少买一元零食,奉献一点爱心”亲子社会捐助活动,由幼儿园发起,组织家长与幼儿共同为身患绝症的本园毕业幼儿捐助爱心善款。家长们是孩子们的助手,孩子们积极行动,通过少买一元零食、卖废品等方式捐款,甚至把自己的储钱罐抱来,真正做社会爱心实践的小主人。
在活动中,孩子们踊跃为患儿捐款,不仅懂得如何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他人,还通过活动树立节约、环保的意识,为今后独立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是他们踏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2.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教育。
在开展环境教育时,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形式的丰富多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世界的地球日”系列环境教育中,我们通过画图画、听故事、观看录像资料、念儿歌、讲讲做做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水的形态;通过生活活动喝水、洗手、洗手帕等,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性质;组织幼儿参观访问自来水厂,懂得自来水的来之不易;通过幼儿自己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得出节约用水的规则:洗手时水龙头开的小一点,不用水时,随手关紧水龙头等,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3.利用编织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幼儿编织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毛线、纸条、皱纹纸、包装带等细条形的材料,以供幼儿操作之用。除了提供这些外,我们还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和工具,如:剪刀、胶水、双面胶、各类彩纸、纸杯、果冻盒、胶卷盒等,让幼儿在与材料工具的互动中观察、摆弄、探索、选择、组合、创造、交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工艺品,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会极大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幼儿学会了编辫子后,我们引导幼儿用编好的纸绳在辅助材料或剪好的图形上进行盘绕,变成可爱的动物、人物等。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技法的掌握,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绳编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展现。
4.把区域游戏作为幼儿的“学习岛”。
区域游戏是幼儿形成小组,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水平、能力、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进度的活动。因此,区域游戏是幼儿的“学习岛”。如果在区域游戏中,大多数幼儿对某一活动感兴趣,我就考虑将这一活动动形成全班幼儿参与的主题活动,这样区域游戏就为主题活动奏响了“序曲”。如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方形圈、半圆形圈、三角形圈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产生兴趣,于是我就在区域游戏中加入这些材料,供幼儿探索。幼儿在玩中得出结论:“不管什么形状的器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样幼儿就自然而然地在玩中获得知识。
5.在运用多媒体时要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
在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教学手段讲课时,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及其表现形式,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变被动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应避免始终坐在显示器前讲授,教室内关着灯,窗户挂上窗帘,幼儿看不见教师的表情和动作,看不清教材,写不了笔记,只能像看电影那样,看着屏幕听课的现象。这种现象阻碍了师生间沟通交流,幼儿没有思考的余地,学习方法仍然是被动接受与死记硬背,其教学效果不如传统方法。
6.关于手工活动。
6.1了解幼儿的动手能力的水平。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找出最适合该班级幼儿能力手工活动的内容和主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的手工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没有挑战性和无意义的活动。
6.2充分做好课前的材料的准备工作。幼儿的手工活动的内容比较广泛,有剪纸、折纸、泥工、布贴、撕贴、编制、纸浆作品、废旧物品制作等。只有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在下面的手工活动的其他环节中顺利进行,有的放矢。
7.用幽默使幼儿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
幼儿对直白的批评会有抵触情绪,在对幼儿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若使用幽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显得平等、和谐,使教师的教育方法显得自然巧妙,而不是让幼儿觉得是强加于他们的。一天中午,有几个幼儿散步回来后没有去小便准备睡觉,而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大声地谈论,我走过去亲切地问:“你们在开什么会?”幼儿先是一愣,继而一阵嬉笑,准备睡觉。又如:有一幼儿在活动中随便说话不认真听讲,我走过去假装摸摸他的小脑袋吃惊地说:“哎哟,耳朵怎么没有啦,是不是忘在家里的枕头下面了。”孩子下意识地摸耳朵,然后突然醒悟过来,接着便开始认真听讲。这样老师避免直接批评,而是以幽默温和的口吻使幼儿在笑声中明白老师含蓄表达的意思,愉快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及时调整自己的不当行为。
8.在幼儿生活需要帮助时采取师幼互动。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照顾幼儿的日常生活并不矛盾,如:对大班孩子来说操作自如的“穿衣服”、“扣纽扣”,对小班幼儿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大难题;对大多数幼儿来说得心应手的自理大小便,对有生理疾病的孩子来说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壑……体弱儿、肥胖儿、体残儿等特殊群体的幼儿在保育方面更是有特定的要求,此时需要教师主动伸出援手,给予适当的帮助,尽量让孩子在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和发展。孩子年幼、贪玩,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和控制活动量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多加关注,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