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在如火如荼实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历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被突出。如何进行历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以下是我对初一历史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积极性;体验型学习;和谐教学
The history classroom that is under the new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Wang Yon-hong
【Abstract】New of course standard already under the course standard that in imposing array practice, at new,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history academics drive outstanding.How carry on history teaching is a new problem that we face, is me to beginning one history teaching as follows of what time the insight realize and hope everyone colleague animadversion correct.
【Key words】Aggressive;Experience type study;Harmony teaching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三大冲击波之中:生理方面的变化(人生第二青春期成长阶段),学习活动的变化(包括学习内容分化、扩大、加深),集体关系的变化(班主任不再象小学老师那样面面具到,学生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家长开始给孩子更多的独立权利),面对这些转变大多数学生会发生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中学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好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魅力,提高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同时也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真正的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于到教学活动之中。如在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中,我结合学生对《西游记》中人物很感兴趣,播放动画片《西游记》歌曲《白龙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西游记》是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之一,通过课前准备,建立暗示,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投影玄奘西行图片和《西游记》图片并提出思考题:你能指出《西游记》中唐僧与玄奘有哪些相同点吗?你认为玄奘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玄奘西行》一目,看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多!这样主要是培养学生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学生在自学教材后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小组长整理记录后在全班讨论交流。这样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好胜心,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给予鼓励式点评后通过玄奘从长安出发导入第三目唐都长安的学习。
2.在教学中重视历史人物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体验型学习环境。
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的,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以事系人”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恰恰是他们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当他们兴趣盎然时,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活跃能力也随着培养了。 因为历史本身是生动具体的,当教师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历史语言进行人物教学时,历史场面得以再现,人物风采得以展示。例如我在讲授唐太宗这一人物时,可补充《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实:有一次魏征上朝时与太宗争吵,唐太宗回宫后大怒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老。”长孙皇后问想杀谁?太宗答是魏征。皇后回内室换朝服拜于堂前。太宗讶问何故皇后道:“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忠直正说明了陛下是明主,我怎能不贺呢?”太宗转怒为喜。这段史实展现了魏征的忠厚刚直长孙皇后 的聪颖贤惠,唐太宗的明睿通达。学生听后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教学的 生动和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再如在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中,学生扮演秦始皇,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学生表演得很认真,下面的同学看得也很专注,总结时学生积极性很高。
3.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置相关问题来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还要让他们感兴趣,以引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要注意难易适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对于不能理解的问题,可适当地点拨,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对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中“科举制焕发的活力”一目时,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3.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3.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①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①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4.在教学中落实教师的指导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所以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动机,并能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此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理顺知识的层次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系统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修正,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的学习,在探索中激发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
收稿日期:2011-06-04
【关键词】积极性;体验型学习;和谐教学
The history classroom that is under the new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Wang Yon-hong
【Abstract】New of course standard already under the course standard that in imposing array practice, at new,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history academics drive outstanding.How carry on history teaching is a new problem that we face, is me to beginning one history teaching as follows of what time the insight realize and hope everyone colleague animadversion correct.
【Key words】Aggressive;Experience type study;Harmony teaching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三大冲击波之中:生理方面的变化(人生第二青春期成长阶段),学习活动的变化(包括学习内容分化、扩大、加深),集体关系的变化(班主任不再象小学老师那样面面具到,学生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家长开始给孩子更多的独立权利),面对这些转变大多数学生会发生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中学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好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魅力,提高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同时也发展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真正的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参于到教学活动之中。如在七年级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中,我结合学生对《西游记》中人物很感兴趣,播放动画片《西游记》歌曲《白龙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西游记》是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之一,通过课前准备,建立暗示,激发兴趣,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投影玄奘西行图片和《西游记》图片并提出思考题:你能指出《西游记》中唐僧与玄奘有哪些相同点吗?你认为玄奘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玄奘西行》一目,看看哪组找的又快又多!这样主要是培养学生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学生在自学教材后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认识,小组长整理记录后在全班讨论交流。这样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好胜心,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给予鼓励式点评后通过玄奘从长安出发导入第三目唐都长安的学习。
2.在教学中重视历史人物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体验型学习环境。
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的,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材“以事系人”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是学生学习历史,培养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恰恰是他们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当他们兴趣盎然时,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活跃能力也随着培养了。 因为历史本身是生动具体的,当教师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历史语言进行人物教学时,历史场面得以再现,人物风采得以展示。例如我在讲授唐太宗这一人物时,可补充《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实:有一次魏征上朝时与太宗争吵,唐太宗回宫后大怒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老。”长孙皇后问想杀谁?太宗答是魏征。皇后回内室换朝服拜于堂前。太宗讶问何故皇后道:“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魏征忠直正说明了陛下是明主,我怎能不贺呢?”太宗转怒为喜。这段史实展现了魏征的忠厚刚直长孙皇后 的聪颖贤惠,唐太宗的明睿通达。学生听后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教学的 生动和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再如在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王扫六合》中,学生扮演秦始皇,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把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学生表演得很认真,下面的同学看得也很专注,总结时学生积极性很高。
3.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置相关问题来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还要让他们感兴趣,以引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要注意难易适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对于不能理解的问题,可适当地点拨,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对问题最后达成共识。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中“科举制焕发的活力”一目时,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提供阅读提纲:
3.1唐朝的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3.2你怎样理解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3.3唐代的科举考场有哪些规定?
师生共同归纳基础知识:
唐朝科举制度:常科(明经、进士等)和制举
明经:重在考查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省试合格后录用。
进士: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考中很不容易。
活动讨论: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相同点: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开始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用;考试纪律严格。
不同点:
同学们对我们现在的考试及考试制度有何建议呢?
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概括讲解。
①让学生感悟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①正确认识科举制,科举制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隋唐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控制人才巩固其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的弊端和危害也越来越突出。
4.在教学中落实教师的指导地位,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所以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动机,并能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此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理顺知识的层次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系统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修正,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发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的学习,在探索中激发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
收稿日期: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