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15日,《楚天都市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张取款通知单,其汇款金额为1500元,汇款地址是“武汉市汉口江岸区三阳路太平街8号”,汇款人名叫“校正”。编辑部还收到一封署名为“校正”的来信,说要替母亲还乔云(永)霞的债……
阴错阳差,
母亲私吞1500元汇款
在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农村,乔家共有兄妹7人,乔云霞排行第六,家里穷得“草房顶上能看见星星”。1987年,乔云霞以462分的成绩考入郑州教育学院。这一年,她的大哥乔根法已经到部队当兵,还提干了。乔云霞读大学的所有费用,都是大哥提供的。
上大学后,乔云霞和大哥的通讯员兰明成了笔友。兰明是湖北武穴人,1985年10月入伍到北京,给指导员乔根法当通讯员。兰明清楚地记得,指导员一个月工资才98元钱,除了寄钱给乔云霞外,还要寄一些给弟弟、爱人。乔根法对战士们十分照顾,大家都很敬重他。兰明的脾气不好,几次下棋输了后就拍桌子,但乔根法从不计较。
1987年底,兰明被调到湖北汉川的沉湖基地工作。很快,兰明每月的津贴涨到了30多元钱。不久,他就谈了女朋友。女友家在武汉,在汉正街做生意。她常常寄钱给兰明,一次就是一两千元。兰明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上都把钱存到银行里。
1988年底,兰明被单位送到武汉大学新闻系进修。由于乔云霞也在大学读中文系,所以两人经常通信,交流写作心得。1989年春,兰明去北京看望乔根法。他从谈话中了解到,乔根法的家境仍然困难。于是,兰明想资助乔云霞完成学业,减轻指导员的负担。
1989年5月,兰明取出1500元,拜托湖北襄樊籍战友程斌帮忙将钱寄给乔云霞。程斌汇款时在留言里注明是帮战友兰明汇的。恰好乔云霞毕业离校,没有收到汇款,于是汇款单被退回到武汉邮政部门。
那时,校正的母亲是武汉的一名邮递员,工资才几十元钱,工作十分辛苦。6月的一天,校正的母亲发现署名为“程斌”的1500元汇款单被退回来了。她赶紧根据落款地址去投递。找来找去,她竟然找到了武汉滨江饭店的客房号。服务员说,他们的饭店主要接待军人住宿,有的长住几个月,这里已没有叫程斌或兰明的人。
找了一个多月,校正的母亲还是没有找到程斌。她有些迟疑了。她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供他们吃饭穿衣,还要交学费。尤其是女儿经常生病住院,生活十分艰难……想到这,校正的母亲动摇了,便私自将这笔钱领了出来,虽然她知道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请程斌帮忙汇款后,兰明过了几个月也没有收到乔根法兄妹的回信,感到十分纳闷。10月,兰明给乔云霞写了一封信,委婉地提到汇款的事。早已毕业的乔云霞自然也没有收到这封信。1990年,兰明在北京见到了指导员,但乔根法对汇款的事还是只字未提。兰明猜测:是不是程斌没有寄出钱?之后,兰明跟程斌失去了联系,1500元成了他心中的一个谜团。1993年,兰明退伍后,在武汉做服装生意。他每次想起这件事,心情都有些郁闷。
心神不安,
儿子寻找良心债主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校正和妹妹长大了。他们从小学读到了大学,母亲为此花费了许多心血。但是,生活艰难的母亲没有向孩子提及过自己挪用客户1500元的事情。
2004年,校正的母亲身体状况十分不好。在临终前,她终于说出了满腹的心事:“15年前,我昧着良心挪用了1500元的汇款。孩子啊,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你有能力一定要归还这笔债!”
校正十分吃惊,但母亲因为身体虚弱说话断断续续,他只知道事情的大致经过。郑州那边收款人叫乔永霞还是叫乔云霞?所读的学校是郑州教育学院还是郑州师范学院?他母亲说得不太清楚。
母亲去世后,校正多了一个心结。此时,校正已大学毕业,经济条件虽说不算很好,但还是有能力还那笔钱的。校正决定将那笔钱还上,但工作太忙了,常常打算着第二天去办理,但真的等到了第二天,当天又有了新的工作计划。“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校正感叹着在心里暗骂自己是“拖沓鬼”。
2005年,在母亲的一个祭日过后,校正又一次下决心办理这件事,可是,当他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时,校正才发觉问题不少:1500元可以退,可是现在应该退到哪里去?退给当年的汇款人程斌、兰明,或者收款人乔云(永)霞,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去哪里找人?
思前想后,校正决定将钱退回到母亲生前的单位。2006年10月的一天,校正揣着1500元来到母亲的单位。当他在大门口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时,突然产生一丝害怕:母亲当年的行为是犯法的,如果就这样退了钱,九泉之下的母亲还要不要负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他一旦退了钱,单位的一些人就会知道这件事,母亲一生的清白不就毁了吗?尽管当年挪用1500元钱并不清白,可母亲忏悔了一辈子,在另一个世界里还要受人唾弃,她能安心吗?
最终,校正没有将1500元钱交给母亲的单位,而是转身回到家中。然而在思考之后,他还是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校正一直十分犹豫、徘徊,心情非常矛盾:1500元钱到底怎么办,退还是不退?不退,有违母亲的遗愿;退,又该退到哪里?如果最终找到了程斌、兰明,或者乔云(永)霞,他们会不会鄙视母亲和自己?
就这样,校正在矛盾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从2007年3月开始,校正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先是睡不好觉,后来是常常做恶梦,梦见善良的母亲批评自己,梦见可怜的母亲乞求自己,还梦见苍老的母亲死不瞑目……校正患上了神经衰弱,他清楚自己的病因在哪里。
200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暨颁奖晚会。看完节目后,校正被深深地打动了。在那么多模范面前,校正非常羞愧,忐忑不安。那一个晚上,校正彻夜未眠。最终,校正在矛盾交织中做出决定:“不管想出什么办法,一定要替母亲还上这笔良心债!但是,1500元钱退给谁呢?致歉信寄往哪里呢?”经过一番权衡校正最终选择了媒体。
情暖中原,
昔日“巨款”资助贫困学生
今年2月,校正给《楚天都市报》写了一封信,并用笔名寄上1500元汇款。校正在信中说:“恳请报社帮助我母亲完成遗愿,寻找程斌、兰明、乔永(云)霞三人,向他们赔礼道歉!1500元如果存在银行,19年该有多少利息?我本想还上利息,但不知如何计算?”
2月15日,《楚天都市报》收到了这张汇款通知单。16日,该报刊登报道,寻找汇款的主人。汇款单上的地址是“武汉市汉口江岸区三阳路太平街8号”,当记者找到这里时,此处已被夷为平地。原来,这里准备建住宅楼,原有的住户均已搬迁。记者多方查找后,仍一无所获。
17日,河南《大河报》得知“良心债”新闻后,从18日起开始推出互动报道。当年的收款人乔云霞在河南,那么,她如今又在哪里呢?《大河报》决定从她当年就读的学校找起。据了解,2003年郑州教育学院与郑州师范学校合并,现为郑州师专。18日,《大河报》记者来到郑州师专,工作人员在标注为“郑州教育学院87级中文专业”的档案里发现了“乔云霞”的资料。工作人员说:“乔云霞在1987年考入学院,应于1989年毕业。如果当年6月武汉那边汇款过来,她可能毕业了,所以才被退回。这个‘乔云霞’很可能就是收款人!”
该情况见报后,很快就有热心人提供了乔云霞的电话。《大河报》记者拨通乔云霞的手机后,她所说出的情况与郑州师专提供的信息吻合!在新郑市新烟中学教书的乔云霞十分惊讶地说:“将近20年了,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当年的1500元可以负担我整个上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我无法联系到兰明。他汇款相助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会不会引起他的误会?”
20日,家住武汉的兰明接到一个战友的电话:“你赶快去买《楚天都市报》,有人在找你!”看到报道后,兰明感到震惊与愤怒:折磨自己19年的那笔汇款原来被人私吞了!但是,当他仔细地读完校正的信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没有帮到乔云霞,帮到他们也是好的。”兰明堵在心头的疙瘩立刻没有了,对乔根法兄妹产生了愧疚感:一是误会他们这么多年,二是当年想帮忙又没有帮到位。他还希望能联系上战友程斌,为曾经的误解道明真相。
21日,通过报社,乔云霞和兰明联系上了。时隔19年,两人在电话里依旧畅谈如故。乔云霞说:“虽然我没有收到这笔钱,但这背后的情义是我们家一生的宝贵财富。”他们谈起校正,更是感慨万千。乔云霞希望借助报纸告诉校正,请他不要再为母亲一念之差的行为而自责,他的行为已经弥补了母亲的过错。
对于1500元汇款,乔云霞连说自己绝对不会要。女邮政员一念之差做了错事,因此背负十几年的痛苦煎熬,临终前艰难地说出秘密,说明她是好人,自己没有理由不原谅她!兰明也说:“校正的母亲也是为生活所迫,能在临死前把这件事说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乔云霞不责怪她,我也不会。我同意将这笔汇款还给校正。”然而,几天后,校正给《楚天都市报》写信说:“我万万不能接受这笔汇款,否则我的心情会更加沉重!”之后,乔云霞在电话里和兰明协商,决定将这笔钱捐给新郑新烟中学的贫困学生。
2月27日,乔云霞从河南赶到武汉。到达武汉后,乔云霞买了鲜花、水果,在上海东方卫视记者罗曼和《楚天都市报》记者张明泉的陪同下来到了兰明家。两人相见,眼泪汪汪,就像一对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乔云霞对兰明感慨地说:“从校正赎过的行为里,我们已经得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回报!”3月3日,乔云霞带着1500元回到了母校,将它捐献给5位贫困学生。
法眼看事这是一场诚信的回归,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寻找“良心债”的故事包含着人性中最真实的情感,让每个人比照自身行为,对大家心灵都有触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诚信建设。那么,校正母亲截留汇款的行为,从法律上该如何定性?是否构成贪污罪?在找不到汇款人的情况下,她本应将该汇款单上缴单位,由单位上缴国库。但从当时的数额、情节等方面看,对她可以不按刑事犯罪来处理。还有一点,校正母亲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况且她已离开人世,不应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是不是该“母债子还”?该不该归还利息?如果校正从母亲那里没有继承遗产,则不负归还之责。如果他继承了母亲遗产,应在遗产范围内归还汇款。由于这笔款属于赃款,法律没有规定必须计算利息。对此,校正可以不还利息。当然,如果他接受母亲委托或者自愿归还利息也是可以的。(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周群)
栏目管理/胡小燕编辑/李贤平
E-mail:pzjl_01@163.com
阴错阳差,
母亲私吞1500元汇款
在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农村,乔家共有兄妹7人,乔云霞排行第六,家里穷得“草房顶上能看见星星”。1987年,乔云霞以462分的成绩考入郑州教育学院。这一年,她的大哥乔根法已经到部队当兵,还提干了。乔云霞读大学的所有费用,都是大哥提供的。
上大学后,乔云霞和大哥的通讯员兰明成了笔友。兰明是湖北武穴人,1985年10月入伍到北京,给指导员乔根法当通讯员。兰明清楚地记得,指导员一个月工资才98元钱,除了寄钱给乔云霞外,还要寄一些给弟弟、爱人。乔根法对战士们十分照顾,大家都很敬重他。兰明的脾气不好,几次下棋输了后就拍桌子,但乔根法从不计较。
1987年底,兰明被调到湖北汉川的沉湖基地工作。很快,兰明每月的津贴涨到了30多元钱。不久,他就谈了女朋友。女友家在武汉,在汉正街做生意。她常常寄钱给兰明,一次就是一两千元。兰明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上都把钱存到银行里。
1988年底,兰明被单位送到武汉大学新闻系进修。由于乔云霞也在大学读中文系,所以两人经常通信,交流写作心得。1989年春,兰明去北京看望乔根法。他从谈话中了解到,乔根法的家境仍然困难。于是,兰明想资助乔云霞完成学业,减轻指导员的负担。
1989年5月,兰明取出1500元,拜托湖北襄樊籍战友程斌帮忙将钱寄给乔云霞。程斌汇款时在留言里注明是帮战友兰明汇的。恰好乔云霞毕业离校,没有收到汇款,于是汇款单被退回到武汉邮政部门。
那时,校正的母亲是武汉的一名邮递员,工资才几十元钱,工作十分辛苦。6月的一天,校正的母亲发现署名为“程斌”的1500元汇款单被退回来了。她赶紧根据落款地址去投递。找来找去,她竟然找到了武汉滨江饭店的客房号。服务员说,他们的饭店主要接待军人住宿,有的长住几个月,这里已没有叫程斌或兰明的人。
找了一个多月,校正的母亲还是没有找到程斌。她有些迟疑了。她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供他们吃饭穿衣,还要交学费。尤其是女儿经常生病住院,生活十分艰难……想到这,校正的母亲动摇了,便私自将这笔钱领了出来,虽然她知道这是一种犯罪行为。
请程斌帮忙汇款后,兰明过了几个月也没有收到乔根法兄妹的回信,感到十分纳闷。10月,兰明给乔云霞写了一封信,委婉地提到汇款的事。早已毕业的乔云霞自然也没有收到这封信。1990年,兰明在北京见到了指导员,但乔根法对汇款的事还是只字未提。兰明猜测:是不是程斌没有寄出钱?之后,兰明跟程斌失去了联系,1500元成了他心中的一个谜团。1993年,兰明退伍后,在武汉做服装生意。他每次想起这件事,心情都有些郁闷。
心神不安,
儿子寻找良心债主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校正和妹妹长大了。他们从小学读到了大学,母亲为此花费了许多心血。但是,生活艰难的母亲没有向孩子提及过自己挪用客户1500元的事情。
2004年,校正的母亲身体状况十分不好。在临终前,她终于说出了满腹的心事:“15年前,我昧着良心挪用了1500元的汇款。孩子啊,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钱,你有能力一定要归还这笔债!”
校正十分吃惊,但母亲因为身体虚弱说话断断续续,他只知道事情的大致经过。郑州那边收款人叫乔永霞还是叫乔云霞?所读的学校是郑州教育学院还是郑州师范学院?他母亲说得不太清楚。
母亲去世后,校正多了一个心结。此时,校正已大学毕业,经济条件虽说不算很好,但还是有能力还那笔钱的。校正决定将那笔钱还上,但工作太忙了,常常打算着第二天去办理,但真的等到了第二天,当天又有了新的工作计划。“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校正感叹着在心里暗骂自己是“拖沓鬼”。
2005年,在母亲的一个祭日过后,校正又一次下决心办理这件事,可是,当他静下心来细细思索时,校正才发觉问题不少:1500元可以退,可是现在应该退到哪里去?退给当年的汇款人程斌、兰明,或者收款人乔云(永)霞,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去哪里找人?
思前想后,校正决定将钱退回到母亲生前的单位。2006年10月的一天,校正揣着1500元来到母亲的单位。当他在大门口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时,突然产生一丝害怕:母亲当年的行为是犯法的,如果就这样退了钱,九泉之下的母亲还要不要负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他一旦退了钱,单位的一些人就会知道这件事,母亲一生的清白不就毁了吗?尽管当年挪用1500元钱并不清白,可母亲忏悔了一辈子,在另一个世界里还要受人唾弃,她能安心吗?
最终,校正没有将1500元钱交给母亲的单位,而是转身回到家中。然而在思考之后,他还是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校正一直十分犹豫、徘徊,心情非常矛盾:1500元钱到底怎么办,退还是不退?不退,有违母亲的遗愿;退,又该退到哪里?如果最终找到了程斌、兰明,或者乔云(永)霞,他们会不会鄙视母亲和自己?
就这样,校正在矛盾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从2007年3月开始,校正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先是睡不好觉,后来是常常做恶梦,梦见善良的母亲批评自己,梦见可怜的母亲乞求自己,还梦见苍老的母亲死不瞑目……校正患上了神经衰弱,他清楚自己的病因在哪里。
200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暨颁奖晚会。看完节目后,校正被深深地打动了。在那么多模范面前,校正非常羞愧,忐忑不安。那一个晚上,校正彻夜未眠。最终,校正在矛盾交织中做出决定:“不管想出什么办法,一定要替母亲还上这笔良心债!但是,1500元钱退给谁呢?致歉信寄往哪里呢?”经过一番权衡校正最终选择了媒体。
情暖中原,
昔日“巨款”资助贫困学生
今年2月,校正给《楚天都市报》写了一封信,并用笔名寄上1500元汇款。校正在信中说:“恳请报社帮助我母亲完成遗愿,寻找程斌、兰明、乔永(云)霞三人,向他们赔礼道歉!1500元如果存在银行,19年该有多少利息?我本想还上利息,但不知如何计算?”
2月15日,《楚天都市报》收到了这张汇款通知单。16日,该报刊登报道,寻找汇款的主人。汇款单上的地址是“武汉市汉口江岸区三阳路太平街8号”,当记者找到这里时,此处已被夷为平地。原来,这里准备建住宅楼,原有的住户均已搬迁。记者多方查找后,仍一无所获。
17日,河南《大河报》得知“良心债”新闻后,从18日起开始推出互动报道。当年的收款人乔云霞在河南,那么,她如今又在哪里呢?《大河报》决定从她当年就读的学校找起。据了解,2003年郑州教育学院与郑州师范学校合并,现为郑州师专。18日,《大河报》记者来到郑州师专,工作人员在标注为“郑州教育学院87级中文专业”的档案里发现了“乔云霞”的资料。工作人员说:“乔云霞在1987年考入学院,应于1989年毕业。如果当年6月武汉那边汇款过来,她可能毕业了,所以才被退回。这个‘乔云霞’很可能就是收款人!”
该情况见报后,很快就有热心人提供了乔云霞的电话。《大河报》记者拨通乔云霞的手机后,她所说出的情况与郑州师专提供的信息吻合!在新郑市新烟中学教书的乔云霞十分惊讶地说:“将近20年了,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当年的1500元可以负担我整个上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现在,我无法联系到兰明。他汇款相助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会不会引起他的误会?”
20日,家住武汉的兰明接到一个战友的电话:“你赶快去买《楚天都市报》,有人在找你!”看到报道后,兰明感到震惊与愤怒:折磨自己19年的那笔汇款原来被人私吞了!但是,当他仔细地读完校正的信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没有帮到乔云霞,帮到他们也是好的。”兰明堵在心头的疙瘩立刻没有了,对乔根法兄妹产生了愧疚感:一是误会他们这么多年,二是当年想帮忙又没有帮到位。他还希望能联系上战友程斌,为曾经的误解道明真相。
21日,通过报社,乔云霞和兰明联系上了。时隔19年,两人在电话里依旧畅谈如故。乔云霞说:“虽然我没有收到这笔钱,但这背后的情义是我们家一生的宝贵财富。”他们谈起校正,更是感慨万千。乔云霞希望借助报纸告诉校正,请他不要再为母亲一念之差的行为而自责,他的行为已经弥补了母亲的过错。
对于1500元汇款,乔云霞连说自己绝对不会要。女邮政员一念之差做了错事,因此背负十几年的痛苦煎熬,临终前艰难地说出秘密,说明她是好人,自己没有理由不原谅她!兰明也说:“校正的母亲也是为生活所迫,能在临死前把这件事说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乔云霞不责怪她,我也不会。我同意将这笔汇款还给校正。”然而,几天后,校正给《楚天都市报》写信说:“我万万不能接受这笔汇款,否则我的心情会更加沉重!”之后,乔云霞在电话里和兰明协商,决定将这笔钱捐给新郑新烟中学的贫困学生。
2月27日,乔云霞从河南赶到武汉。到达武汉后,乔云霞买了鲜花、水果,在上海东方卫视记者罗曼和《楚天都市报》记者张明泉的陪同下来到了兰明家。两人相见,眼泪汪汪,就像一对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乔云霞对兰明感慨地说:“从校正赎过的行为里,我们已经得到了世间最珍贵的回报!”3月3日,乔云霞带着1500元回到了母校,将它捐献给5位贫困学生。
法眼看事这是一场诚信的回归,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寻找“良心债”的故事包含着人性中最真实的情感,让每个人比照自身行为,对大家心灵都有触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诚信建设。那么,校正母亲截留汇款的行为,从法律上该如何定性?是否构成贪污罪?在找不到汇款人的情况下,她本应将该汇款单上缴单位,由单位上缴国库。但从当时的数额、情节等方面看,对她可以不按刑事犯罪来处理。还有一点,校正母亲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况且她已离开人世,不应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是不是该“母债子还”?该不该归还利息?如果校正从母亲那里没有继承遗产,则不负归还之责。如果他继承了母亲遗产,应在遗产范围内归还汇款。由于这笔款属于赃款,法律没有规定必须计算利息。对此,校正可以不还利息。当然,如果他接受母亲委托或者自愿归还利息也是可以的。(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周群)
栏目管理/胡小燕编辑/李贤平
E-mail:pzjl_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