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上期文章所述,本次调研发现,来自软件需求企业和上级承包商的软件开发指示书普遍存在简单化和模糊化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开发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了中小软件企业的成本,延迟了项目的开发时间……可是,既然弊端如此之多,为什么仍会存在这种现象呢?
软件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问题
神岗太郎等在其《日本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与中国的离岸外包》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软件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存在原因:(1)软件需求企业关联知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既没有能力独自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也没有能力评价一级承包商(通常是大型软件企业)提供的翔实细致的软件开发指示书等相关技术文件;软件需求企业过分强调软件与企业业务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性,因此,标准化程度较低,认为增加了软件开发指示书的工作量和模糊化倾向。(2)大型软件企业认为将软件开发指示书等技术文件写得具体详细的意义不大。因为,软件需求企业会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变革要求,以期满足企业的特点,而且它们缺少评价相关技术文件的能力;大型软件企业本身的业务能力弱化;纳期的缩短和单价的降低使大型软件企业不愿意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撰写软件开发指示书等相关技术文件。(3)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虽然深受影响,但是由于其谈判能力弱而不得不接受这种事实,久而久之也就具备了应对简单化和模糊化的软件开发能力。
以上是学者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事实是否如此呢?表1为此次调查结果,可以说基本上支持了上述观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调查的软件工程师中认为源于日本商业习惯的比例竟高达35.7%。
表1 产生软件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原因
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中小软件企业是如何克服开发指示书的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呢?首先,软件工程师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大概要求,依靠自己以前的经验和理解,逐步推进软件的开发进程,形成一定的雏形以后交给软件需求企业演示。拿到半成品的软件需求企业根据该软件已经具备的功能和下一步的设计思路,参照企业希望达到的功能,提供更为详细的企业信息和进一步的设计要求,大型软件企业根据上述情况修正或者丰富当初的开发指示书并转交给下级承包商(中小软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负责详细设计和编码的中小企业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承包商或软件需求企业的指示,而是主动提出问题和备选的解决方案供其参考(如表2所示)。
表2中小软件企业对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应对策略
经过上述过程的若干次反复,软件开发工作逐步完成。在整个进程中,中小软件企业始终是最活跃的推动者,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日本的中小软件企业之所以能够应对开发指示书的简单化和模糊化现象,是因为它们具备了两种能力:(1)在解读开发指示书和与上级承包商的交谈过程中,软件工程师透过字里行间的含义,依照自己对企业需求的理解和以往的开发经验,较为准确地推测出开发指示书中没有清楚表达的、或互相矛盾的内容的真正意思;(2)中小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中需要上道工序更为详细的信息时,他们能够主动与上级承包商沟通,获得必要的信息或者是主动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备用的方案,供上级承包商参考。关于第一种能力,它是深植于日本文化之中的,因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日语能力,更是对隐含在语言之内的语义的理解能力。第二种能力则是一种技巧,它需要中小软件企业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突破软件开发中面临的瓶颈。如果时机选择不对,则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总之,日本软件行业开发指示书的简单化和模糊化已经成为行业现状,它主要起源于软件需求企业和大型软件企业的业务能力弱化和软件的非标准化,其后果是严重影响了中小软件企业的利润率。
对大型软件企业离岸外包发展趋势的预测
通过调查得知,尽管离岸外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绝大多数的经营者和近一半的软件工程师认为日本软件产业的离岸外包现象会进一步呈上升趋势(如表3所示)。
表3 关于离岸外包发展趋势的预测
通过表3可知,经营者的比例明显要高于软件工程师,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如前所述,负责实际开发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更切身感受到应对日本软件开发中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困难和需要的特殊能力,他们认为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离岸外包企业很难做得到这一点;而经营者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压力,认为不管愿意与否,大企业的离岸外包已不可逆转,只能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通过本次的调研可知,中小软件企业认为大型软件企业会进一步推进离岸外包的原因如下:(1)日本的软件需求企业认为离岸外包会带来开发成本的下降,所以倾向于将业务外包给积极推进离岸外包的大型软件企业;(2)经过多次的磨合,接受日本软件开发的外国企业已经逐步适应日本软件行业的特性,其生产性在逐步提高;(3)随着软件开发趋于标准化这一潮流的发展,日本国内的软件需求企业和大型软件企业也会逐步提高软件开发的标准化程度,从而降低成本;(4)对于大型软件企业而言,它的下级承包商的规模越大,所需的分包层次就越少,也就越便于管理,在这方面,国外(中国或印度)的大型软件接包企业具有优势;(5)尽管大型企业的软件工程师趋向于与日本的中小软件企业合作,但是经营者已经将离岸外包作为将来的战略选择,并已经将一定数量的业务外包给了离岸企业。
中小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
毫无疑问,大型软件企业的离岸外包必然影响本国的中小软件企业。但究竟程度如何?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表4 大型软件企业离岸外包对中小软件企业的影响
从表4的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被认为具有巨大成本优势的大型软件企业的离岸外包对中小软件企业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在所有的可选项目上,都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但是,考虑到日本的离岸外包刚刚兴起数年就已经使国内中小软件企业收入受如此之影响,可以推测随着离岸外包的进一步发展,中小软件企业所受影响会越来越大,其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
本次调研还对日本中小软件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表4和表5的调查结果,调查报告推测,虽然近年日本软件需求量不断增大(见《日本软件产业的构造、问题与出路》(中),《软件工程师》2009年第10期),但是存在于国外的巨大离岸外包市场和其成本优势增大了日本软件开发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日本中小软件企业的销售额虽然变化不大(70%以上的企业的销售额在增加),但这是以牺牲利润率为代价换来的,企业已经进入薄利多销时代。另外一个困扰日本软件业的问题是软件工程师的短缺和随着而来的人力成本的增加。
一方面,日本的中小软件企业为了获得订单不得不以较低的利润率承揽更多的业务,另一方面国内的软件工程师却供应不足而且成本上升。
表5 中小软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软件企业的应对方案
经过全面的调查和专家学者的分析,针对日本软件离岸外包的发展趋势中小软件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现状,该报告书给出了7种应对策略。首先依照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报告书将中小软件企业的顾客分为次级承包商、一级承包商、软件需求企业和一般消费者,将提供的商品分为中介服务(为软件服务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解决方案(为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软件开发(按照解决方案开发软件)、软件的运行、软件的日常维护,将提供服务的方式分为人才派遣、受托开发软件和开发自有的软件产品,如表6所示。
表6 中小软件企业应对战略选择图
(1)强化开发能力型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不改变现有的顾客层、提供的商品(软件开发)和提供服务的方式(受托开发软件),而是发挥自己的已有优势,努力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纳期或降低成本这三个竞争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有重点突破。实现手段包括实施离岸外包。
(2)选定缝隙市场型战略。从技术能力和业务范围两个方面评价公司的优势,然后集中接包具有技术优势和业务知识优势的软件。比如,技术能力可以分为系统操作(OS)、语言、数据处理、通讯技术等,业务范围可以分为金融业、制造业、会计处理、顾客关系管理等。
(3)扩大规模型战略。因为日本企业对软件的投资仍在增加,所以软件开发市场仍会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积极的扩张战略,扩大组织规模。
上述三种战略的共同特点是将顾客定位为次级承包商、一级承包商、软件需求企业,将提供的商品为软件开发,提供的方式为受托开发软件。
(4)扩大业务方式型战略。将提供服务的方式从受托软件开发增加到人才派遣和开发自有产品。
(5)联合战略。根据日本政府制定的SLCP-JCF98标准,从软件需求企业提出软件开发需求到最终的运行维护,要经过四个阶段,即解决方案的提供、软件开发、软件的运行和软件的日常维护。如果中小软件企业暂时没有能力提供全程服务,可以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完成。
(6)扩大商品范围战略。将提供的商品从软件开发扩大到其他三个方面的某个或全部。
(7)转型战略。把企业的经营重点从软件开发转向其他关联领域,比如嵌入式开发、动画或游戏等等。
到目前为止,我们重点分析了《离岸开发的潮流和软件行业的结构调整》的内容,对日本软件行业的构成和中小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应对方案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在本稿的下半部分,我们将重点分析上述报告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启示。毋庸置疑,我国是日本离岸外包的最大接包国,日本软件企业的战略调整直接影响着我国接包企业的发展。那么,我国的软件企业应该如何制定自己的战略,从而实现与日本软件企业的共赢呢?
软件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问题
神岗太郎等在其《日本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与中国的离岸外包》中,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软件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存在原因:(1)软件需求企业关联知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既没有能力独自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也没有能力评价一级承包商(通常是大型软件企业)提供的翔实细致的软件开发指示书等相关技术文件;软件需求企业过分强调软件与企业业务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性,因此,标准化程度较低,认为增加了软件开发指示书的工作量和模糊化倾向。(2)大型软件企业认为将软件开发指示书等技术文件写得具体详细的意义不大。因为,软件需求企业会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变革要求,以期满足企业的特点,而且它们缺少评价相关技术文件的能力;大型软件企业本身的业务能力弱化;纳期的缩短和单价的降低使大型软件企业不愿意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撰写软件开发指示书等相关技术文件。(3)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虽然深受影响,但是由于其谈判能力弱而不得不接受这种事实,久而久之也就具备了应对简单化和模糊化的软件开发能力。
以上是学者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事实是否如此呢?表1为此次调查结果,可以说基本上支持了上述观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被调查的软件工程师中认为源于日本商业习惯的比例竟高达35.7%。
表1 产生软件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原因
那么,在实际的工作中,中小软件企业是如何克服开发指示书的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呢?首先,软件工程师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大概要求,依靠自己以前的经验和理解,逐步推进软件的开发进程,形成一定的雏形以后交给软件需求企业演示。拿到半成品的软件需求企业根据该软件已经具备的功能和下一步的设计思路,参照企业希望达到的功能,提供更为详细的企业信息和进一步的设计要求,大型软件企业根据上述情况修正或者丰富当初的开发指示书并转交给下级承包商(中小软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负责详细设计和编码的中小企业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承包商或软件需求企业的指示,而是主动提出问题和备选的解决方案供其参考(如表2所示)。
表2中小软件企业对开发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应对策略
经过上述过程的若干次反复,软件开发工作逐步完成。在整个进程中,中小软件企业始终是最活跃的推动者,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日本的中小软件企业之所以能够应对开发指示书的简单化和模糊化现象,是因为它们具备了两种能力:(1)在解读开发指示书和与上级承包商的交谈过程中,软件工程师透过字里行间的含义,依照自己对企业需求的理解和以往的开发经验,较为准确地推测出开发指示书中没有清楚表达的、或互相矛盾的内容的真正意思;(2)中小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中需要上道工序更为详细的信息时,他们能够主动与上级承包商沟通,获得必要的信息或者是主动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备用的方案,供上级承包商参考。关于第一种能力,它是深植于日本文化之中的,因为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日语能力,更是对隐含在语言之内的语义的理解能力。第二种能力则是一种技巧,它需要中小软件企业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突破软件开发中面临的瓶颈。如果时机选择不对,则可能浪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总之,日本软件行业开发指示书的简单化和模糊化已经成为行业现状,它主要起源于软件需求企业和大型软件企业的业务能力弱化和软件的非标准化,其后果是严重影响了中小软件企业的利润率。
对大型软件企业离岸外包发展趋势的预测
通过调查得知,尽管离岸外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绝大多数的经营者和近一半的软件工程师认为日本软件产业的离岸外包现象会进一步呈上升趋势(如表3所示)。
表3 关于离岸外包发展趋势的预测
通过表3可知,经营者的比例明显要高于软件工程师,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如前所述,负责实际开发工作的软件工程师更切身感受到应对日本软件开发中指示书简单化和模糊化的困难和需要的特殊能力,他们认为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的离岸外包企业很难做得到这一点;而经营者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压力,认为不管愿意与否,大企业的离岸外包已不可逆转,只能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通过本次的调研可知,中小软件企业认为大型软件企业会进一步推进离岸外包的原因如下:(1)日本的软件需求企业认为离岸外包会带来开发成本的下降,所以倾向于将业务外包给积极推进离岸外包的大型软件企业;(2)经过多次的磨合,接受日本软件开发的外国企业已经逐步适应日本软件行业的特性,其生产性在逐步提高;(3)随着软件开发趋于标准化这一潮流的发展,日本国内的软件需求企业和大型软件企业也会逐步提高软件开发的标准化程度,从而降低成本;(4)对于大型软件企业而言,它的下级承包商的规模越大,所需的分包层次就越少,也就越便于管理,在这方面,国外(中国或印度)的大型软件接包企业具有优势;(5)尽管大型企业的软件工程师趋向于与日本的中小软件企业合作,但是经营者已经将离岸外包作为将来的战略选择,并已经将一定数量的业务外包给了离岸企业。
中小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
毫无疑问,大型软件企业的离岸外包必然影响本国的中小软件企业。但究竟程度如何?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表4 大型软件企业离岸外包对中小软件企业的影响
从表4的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被认为具有巨大成本优势的大型软件企业的离岸外包对中小软件企业的影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在所有的可选项目上,都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经营者认为没有影响。但是,考虑到日本的离岸外包刚刚兴起数年就已经使国内中小软件企业收入受如此之影响,可以推测随着离岸外包的进一步发展,中小软件企业所受影响会越来越大,其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也越来越紧迫。
本次调研还对日本中小软件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表4和表5的调查结果,调查报告推测,虽然近年日本软件需求量不断增大(见《日本软件产业的构造、问题与出路》(中),《软件工程师》2009年第10期),但是存在于国外的巨大离岸外包市场和其成本优势增大了日本软件开发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日本中小软件企业的销售额虽然变化不大(70%以上的企业的销售额在增加),但这是以牺牲利润率为代价换来的,企业已经进入薄利多销时代。另外一个困扰日本软件业的问题是软件工程师的短缺和随着而来的人力成本的增加。
一方面,日本的中小软件企业为了获得订单不得不以较低的利润率承揽更多的业务,另一方面国内的软件工程师却供应不足而且成本上升。
表5 中小软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小软件企业的应对方案
经过全面的调查和专家学者的分析,针对日本软件离岸外包的发展趋势中小软件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现状,该报告书给出了7种应对策略。首先依照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报告书将中小软件企业的顾客分为次级承包商、一级承包商、软件需求企业和一般消费者,将提供的商品分为中介服务(为软件服务供需双方提供信息服务)、解决方案(为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软件开发(按照解决方案开发软件)、软件的运行、软件的日常维护,将提供服务的方式分为人才派遣、受托开发软件和开发自有的软件产品,如表6所示。
表6 中小软件企业应对战略选择图
(1)强化开发能力型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是不改变现有的顾客层、提供的商品(软件开发)和提供服务的方式(受托开发软件),而是发挥自己的已有优势,努力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纳期或降低成本这三个竞争要素中的某一方面有重点突破。实现手段包括实施离岸外包。
(2)选定缝隙市场型战略。从技术能力和业务范围两个方面评价公司的优势,然后集中接包具有技术优势和业务知识优势的软件。比如,技术能力可以分为系统操作(OS)、语言、数据处理、通讯技术等,业务范围可以分为金融业、制造业、会计处理、顾客关系管理等。
(3)扩大规模型战略。因为日本企业对软件的投资仍在增加,所以软件开发市场仍会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积极的扩张战略,扩大组织规模。
上述三种战略的共同特点是将顾客定位为次级承包商、一级承包商、软件需求企业,将提供的商品为软件开发,提供的方式为受托开发软件。
(4)扩大业务方式型战略。将提供服务的方式从受托软件开发增加到人才派遣和开发自有产品。
(5)联合战略。根据日本政府制定的SLCP-JCF98标准,从软件需求企业提出软件开发需求到最终的运行维护,要经过四个阶段,即解决方案的提供、软件开发、软件的运行和软件的日常维护。如果中小软件企业暂时没有能力提供全程服务,可以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完成。
(6)扩大商品范围战略。将提供的商品从软件开发扩大到其他三个方面的某个或全部。
(7)转型战略。把企业的经营重点从软件开发转向其他关联领域,比如嵌入式开发、动画或游戏等等。
到目前为止,我们重点分析了《离岸开发的潮流和软件行业的结构调整》的内容,对日本软件行业的构成和中小软件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应对方案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在本稿的下半部分,我们将重点分析上述报告对我国软件行业的启示。毋庸置疑,我国是日本离岸外包的最大接包国,日本软件企业的战略调整直接影响着我国接包企业的发展。那么,我国的软件企业应该如何制定自己的战略,从而实现与日本软件企业的共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