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把“普通学校设置特教班”和“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作为特殊儿童的主要教育安置方式。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听力障碍学生融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再次明确指出“坚持普特结合,推进融合”。而要提高随班就读质量,落实的关键在教师。对普通学校教师进行手语课程的培训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更能为听力障碍学生营造无障碍交流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课程建设
一、开设手语课程的背景分析
目前,在深圳特殊学校就读的听障学生只有100余名,大部分的听障孩子进入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和《深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年)》提出“普通学校设置特教班”以及“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等措施,促进了听力障碍学生选择随班就读的方式,已有越来越多的听力障碍学生融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随着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出台,再次明确指出“坚持普特结合,推进融合”。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听障学生进入普校就读。听障学生到普通学校就读,运用手语进行交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2014年10月13日至15日,第七届世界手语大会(SIGN7)在我国举办。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原校长助理查德·莱特先生在发言中,以“中国梦·手语梦”为主题,强调了听障人士的最大梦想是“无障碍沟通”。从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每年的招生情况来看,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不少听力障碍学生逐步从普通学校回流到特殊教育学校。其主要原因是,普校教师不懂手语,听障学生由于听不见或听不清,不能准确地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以及学习进度的加快,这些听障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再加上生活和学习中与老师以及同学交流不畅。所以逐渐从普通学校转学到特殊教育学校。因此,对普校教师进行手语课程的培训,可以提高听障学生随班就读的质量,同时也是当前融合教育所需。
二、开设手语课程的目的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在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开设手语课程十分必要:一是帮助教师了解听障学生,掌握其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使其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二是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手语,使老师能有效地对听障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更好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三是帮助教师丰富专业体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四是在校园内营造无障碍交流环境,体现社会、学校对听障学生的关爱,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快乐地融入校园。总之,开设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的目的是,希望体现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促进公平、推动融合、加强保障”的精髓。
三、手语课程的实施
(一)“中国手语”课的开设
以深圳市为例,在2014年之前,深圳没有开设手语培训相关课程,对听障群体的关注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残障群体的关注和投入更多,加之深圳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颁布与实施,对普通学校教师开展手语课程的培训就成为发展的需要。其中,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项目,为全市普通学校教师开设手语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的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师继续教育是基于教师在职培训演化而来的,包括公需科目、专业科目、个人选修科目,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手语课程,可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专業科目或者个人选修科目进行学习。2014年底,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正式开设“中国手语”课程,每年两次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康复中心、福利院等各级各类教师开展手语培训。
(二)手语课程的培训
手语培训是指专业机构对于手语使用者进行的系统化教学。一般来说,手语培训包括普及型手语培训、专业型手语培训和手语翻译员认证培训等。本文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的手语课程主要是指普及型手语培训。
1. 手语课程的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可采用自愿选课的形式。以深圳市为例,参加手语课程的教师根据深圳市教育局主管下的深圳市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网和深圳市教师教育网公布的每学期教学计划进行网络选课,经教师所在学校以及授课基地审核批准以后,自行打印报名课程表即可参加学习。
2. 手语课程的教学方式
手语是手的形状、位置、运动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教师现场的标准示范与动作讲解很重要。对普校教师而言,手语是一个陌生的学习内容,且手语是一门互动性、交际性很强的学科,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用手语沟通和交流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加深对手势动作的记忆。所以教学形式以面授方式为主,在授课基地的教室与学员面对面进行授课,手把手地进行教学。
3. 手语课程的学习课时
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基本利用教师的课余及休息时间进行,考虑到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身体状况,目前深圳市手语课程的课时为每学期12学时,一般安排在两个连续的周六或周日,这样既保证两次学习的间隔时间不长,学员不至于遗忘前一次所学的内容,又保证他们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4. 手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手语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根据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以及回流到特殊学校的听障学生的反馈;二是听障学生家长希望教师掌握的一些手语;三是与普校教师交往中了解到的他们对手语学习的需求;四是手语培训主讲教师的培训经验。综合以上考虑,课程主讲教师以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残联和中国聋人协会主编的《中国手语》上、下两册为依据,自编讲义进行授课。内容主要有手语简介、汉语手指字母方案、手势动作图解符号说明、常用简单手语、手语歌和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学员教师掌握了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手势动作图解符号之后,可以进一步自学《中国手语》。 5. 手语课程的学习费用
深圳市政府及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保证财政经费投入,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由市、区财政按文件的规定拨付。参加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费用基本不需要教师个人出资,由教师所在单位缴纳。深圳市政府并于2014年出台了《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在全国首创由财政支持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全员免费培训。
(三)手语课题的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手语培训,了解教师的手语学习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手语培训,开展了手语课题的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当前对教师进行手语培训的基本状况,明确普通中小学教师面对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手语培训的针对性。根据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培训的需求,构建手语培训的基本框架,修订手语培训课程的提纲,完善手语培训的内容。在手语培训的实践与反思中,编写出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培训的教材。研究以听障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对手语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出实用性强的手语培训内容,开展手语培训实践,在培训中根据教师们反馈的建议,修改提纲和内容,不断反复,循环完善。
通过对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题的研究,填补了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的研究空白,为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从而为提高听障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融合度作出了贡献。
四、手语课程的培训效果
手语课程的培训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社会文明进步。从社会层面而言,进行手语培训的研究和推广,可以体现社会对听障人士的重视和关爱。在中小学教师中普及手语,不仅提高了教师对特殊教育的了解和对听障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引导了学校的健听学生和家长去理解、包容和尊重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体现人文关怀,彰显校园内高度的社会文明。第二,促进学校融合教育。从学校角度而言,教师参加手语培训后,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和随班就读的工作,同时为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提供了更适宜的无障碍学习环境。第三,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参加手语学习的教师自身而言,不仅掌握了基本手语和自学手语的方法,学习了一门新语言,丰富了特殊教育知识,提高了综合素养,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听障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进而做到因材施教。第四,使听障学生感受到更多关爱。对听障学生来说,教师学习了手语可以与他们更好地沟通,使他们从无人能懂到逐步被了解,并接受更适于他们认知特点的教育,切实享受到融合教育所带来的成果。第五,学生家长受到鼓舞。对听障学生家长来说,越多人了解他们的孩子,越能感受到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尊重和关心,更多的尊重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快乐,他们不再感到被孤立,更多欢笑会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内心会更加受到鼓舞。第六,主讲教师手语教学水平提高。进行手语培训的主讲教师,一般要求具有手语高级翻译员证。广东省手语翻译员考核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手语理论知识,有中国手语的制定原则、中国手语的构词方式、中國手语基本词的特点等;第二部分是操作技能,有看手语翻译词语、句子和短文,也有听普通话翻译成手语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考核,主讲教师对手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手语的推广、普及、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
五、手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手语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以深圳市为例,主要包括:
1. 班额不能满足需要
由于网络报名是在规定时间内向深圳市近十万教师同时开放,而教室大小有限,因此规定了班级人数,而报名人数太多,导致出现有实际工作需要的老师选不上课的情况。
2. 课时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是普及型手语课程,加上培训课时所限,如果普校教师所在班级有听障学生,存在所学的手语只能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的情况。
3. 所学手语遗忘较快
培训中发现,如果参加手语课程的教师所在学校或班级没有听障学生,缺乏手语交流的语言环境,缺乏服务听障学生的手语实践,培训时学习的手语,教师很快就会遗忘。
(二)对策建议
1. 构建灵活的培训模式
借鉴澳大利亚师资的职后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某一方面需要加强,可以向学校提出培训申请,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教师相应的时间和资金。然后学校把培训申请上报教育局,教育局根据报名情况,达到一定人数后统一为这批有手语课程培训需要的老师单独开班。
2. 增加培训课时,采用分级培训
增加手语培训课时,建议从12课时增加为24课时。可以考虑增设手语中级班、手语高级班。首次参加手语学习的教师只能选择初级班的培训,作为一个普及型培训,介绍特殊教育,学习简单手语,达到可以与听障学生基本沟通的要求;第二次参加手语学习的教师可以报名参加中级班培训,学习更多的手语词汇和句子,了解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达到能够与听障学生较好沟通的要求;最后是手语高级班,主要传授教育教学方面的手语,达到可以顺利用手语进行教育教学的要求。可以分学科开高级培训班,使手语教学更有针对性。
3. 创设手语环境,开设网络课程
创设手语环境,课堂采用现场教学、亲身体验、实地操作等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时开设网络手语课程,使老师们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随时复习。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没有捷径,必须经过长期积累才能运用自如。若想用最短的时间学好手语,就只能到有手语的社会环境——听障群体当中去,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手语课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手语培训教师也将不断对手语培训进行研究和探索,提高手语培训能力,满足大家学习手语的需求。同时呼吁,广泛开设手语课程,大力推广中国手语,让大众了解聋人、聋人文化、中国手语、手语传译。
总之,在政府强有力政策的推进下和全球推广融合教育的今天,对普通中小学教师进行手语课程的培训,不仅满足了教师继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帮助教师解决了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而且能帮助听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沟通和融入,为听力障碍学生营造无障碍环境,有利于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能够促进健听人士与听障人士的交流,帮助听障人士全面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幸福人生。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16年度课题《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QW16MJS048)研究成果]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课程建设
一、开设手语课程的背景分析
目前,在深圳特殊学校就读的听障学生只有100余名,大部分的听障孩子进入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和《深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年)》提出“普通学校设置特教班”以及“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等措施,促进了听力障碍学生选择随班就读的方式,已有越来越多的听力障碍学生融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随着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出台,再次明确指出“坚持普特结合,推进融合”。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听障学生进入普校就读。听障学生到普通学校就读,运用手语进行交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2014年10月13日至15日,第七届世界手语大会(SIGN7)在我国举办。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原校长助理查德·莱特先生在发言中,以“中国梦·手语梦”为主题,强调了听障人士的最大梦想是“无障碍沟通”。从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每年的招生情况来看,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不少听力障碍学生逐步从普通学校回流到特殊教育学校。其主要原因是,普校教师不懂手语,听障学生由于听不见或听不清,不能准确地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以及学习进度的加快,这些听障学生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再加上生活和学习中与老师以及同学交流不畅。所以逐渐从普通学校转学到特殊教育学校。因此,对普校教师进行手语课程的培训,可以提高听障学生随班就读的质量,同时也是当前融合教育所需。
二、开设手语课程的目的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在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开设手语课程十分必要:一是帮助教师了解听障学生,掌握其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使其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二是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手语,使老师能有效地对听障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更好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三是帮助教师丰富专业体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四是在校园内营造无障碍交流环境,体现社会、学校对听障学生的关爱,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快乐地融入校园。总之,开设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的目的是,希望体现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促进公平、推动融合、加强保障”的精髓。
三、手语课程的实施
(一)“中国手语”课的开设
以深圳市为例,在2014年之前,深圳没有开设手语培训相关课程,对听障群体的关注相对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残障群体的关注和投入更多,加之深圳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颁布与实施,对普通学校教师开展手语课程的培训就成为发展的需要。其中,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项目,为全市普通学校教师开设手语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在职教师的需要,对已达到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所实施的促进其专业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以及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教师继续教育是基于教师在职培训演化而来的,包括公需科目、专业科目、个人选修科目,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手语课程,可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专業科目或者个人选修科目进行学习。2014年底,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正式开设“中国手语”课程,每年两次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康复中心、福利院等各级各类教师开展手语培训。
(二)手语课程的培训
手语培训是指专业机构对于手语使用者进行的系统化教学。一般来说,手语培训包括普及型手语培训、专业型手语培训和手语翻译员认证培训等。本文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的手语课程主要是指普及型手语培训。
1. 手语课程的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可采用自愿选课的形式。以深圳市为例,参加手语课程的教师根据深圳市教育局主管下的深圳市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网和深圳市教师教育网公布的每学期教学计划进行网络选课,经教师所在学校以及授课基地审核批准以后,自行打印报名课程表即可参加学习。
2. 手语课程的教学方式
手语是手的形状、位置、运动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教师现场的标准示范与动作讲解很重要。对普校教师而言,手语是一个陌生的学习内容,且手语是一门互动性、交际性很强的学科,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用手语沟通和交流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加深对手势动作的记忆。所以教学形式以面授方式为主,在授课基地的教室与学员面对面进行授课,手把手地进行教学。
3. 手语课程的学习课时
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基本利用教师的课余及休息时间进行,考虑到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和身体状况,目前深圳市手语课程的课时为每学期12学时,一般安排在两个连续的周六或周日,这样既保证两次学习的间隔时间不长,学员不至于遗忘前一次所学的内容,又保证他们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4. 手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手语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根据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以及回流到特殊学校的听障学生的反馈;二是听障学生家长希望教师掌握的一些手语;三是与普校教师交往中了解到的他们对手语学习的需求;四是手语培训主讲教师的培训经验。综合以上考虑,课程主讲教师以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残联和中国聋人协会主编的《中国手语》上、下两册为依据,自编讲义进行授课。内容主要有手语简介、汉语手指字母方案、手势动作图解符号说明、常用简单手语、手语歌和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学员教师掌握了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和手势动作图解符号之后,可以进一步自学《中国手语》。 5. 手语课程的学习费用
深圳市政府及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保证财政经费投入,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由市、区财政按文件的规定拨付。参加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费用基本不需要教师个人出资,由教师所在单位缴纳。深圳市政府并于2014年出台了《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在全国首创由财政支持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全员免费培训。
(三)手语课题的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手语培训,了解教师的手语学习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手语培训,开展了手语课题的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当前对教师进行手语培训的基本状况,明确普通中小学教师面对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与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手语培训的针对性。根据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培训的需求,构建手语培训的基本框架,修订手语培训课程的提纲,完善手语培训的内容。在手语培训的实践与反思中,编写出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培训的教材。研究以听障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对手语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出实用性强的手语培训内容,开展手语培训实践,在培训中根据教师们反馈的建议,修改提纲和内容,不断反复,循环完善。
通过对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题的研究,填补了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的研究空白,为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从而为提高听障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的融合度作出了贡献。
四、手语课程的培训效果
手语课程的培训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社会文明进步。从社会层面而言,进行手语培训的研究和推广,可以体现社会对听障人士的重视和关爱。在中小学教师中普及手语,不仅提高了教师对特殊教育的了解和对听障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引导了学校的健听学生和家长去理解、包容和尊重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体现人文关怀,彰显校园内高度的社会文明。第二,促进学校融合教育。从学校角度而言,教师参加手语培训后,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和随班就读的工作,同时为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提供了更适宜的无障碍学习环境。第三,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参加手语学习的教师自身而言,不仅掌握了基本手语和自学手语的方法,学习了一门新语言,丰富了特殊教育知识,提高了综合素养,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听障学生身心特点的了解,进而做到因材施教。第四,使听障学生感受到更多关爱。对听障学生来说,教师学习了手语可以与他们更好地沟通,使他们从无人能懂到逐步被了解,并接受更适于他们认知特点的教育,切实享受到融合教育所带来的成果。第五,学生家长受到鼓舞。对听障学生家长来说,越多人了解他们的孩子,越能感受到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尊重和关心,更多的尊重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快乐,他们不再感到被孤立,更多欢笑会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内心会更加受到鼓舞。第六,主讲教师手语教学水平提高。进行手语培训的主讲教师,一般要求具有手语高级翻译员证。广东省手语翻译员考核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手语理论知识,有中国手语的制定原则、中国手语的构词方式、中國手语基本词的特点等;第二部分是操作技能,有看手语翻译词语、句子和短文,也有听普通话翻译成手语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考核,主讲教师对手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手语的推广、普及、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
五、手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手语课程的开设,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以深圳市为例,主要包括:
1. 班额不能满足需要
由于网络报名是在规定时间内向深圳市近十万教师同时开放,而教室大小有限,因此规定了班级人数,而报名人数太多,导致出现有实际工作需要的老师选不上课的情况。
2. 课时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是普及型手语课程,加上培训课时所限,如果普校教师所在班级有听障学生,存在所学的手语只能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的情况。
3. 所学手语遗忘较快
培训中发现,如果参加手语课程的教师所在学校或班级没有听障学生,缺乏手语交流的语言环境,缺乏服务听障学生的手语实践,培训时学习的手语,教师很快就会遗忘。
(二)对策建议
1. 构建灵活的培训模式
借鉴澳大利亚师资的职后培训,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某一方面需要加强,可以向学校提出培训申请,学校则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教师相应的时间和资金。然后学校把培训申请上报教育局,教育局根据报名情况,达到一定人数后统一为这批有手语课程培训需要的老师单独开班。
2. 增加培训课时,采用分级培训
增加手语培训课时,建议从12课时增加为24课时。可以考虑增设手语中级班、手语高级班。首次参加手语学习的教师只能选择初级班的培训,作为一个普及型培训,介绍特殊教育,学习简单手语,达到可以与听障学生基本沟通的要求;第二次参加手语学习的教师可以报名参加中级班培训,学习更多的手语词汇和句子,了解听障学生的身心特点,达到能够与听障学生较好沟通的要求;最后是手语高级班,主要传授教育教学方面的手语,达到可以顺利用手语进行教育教学的要求。可以分学科开高级培训班,使手语教学更有针对性。
3. 创设手语环境,开设网络课程
创设手语环境,课堂采用现场教学、亲身体验、实地操作等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同时开设网络手语课程,使老师们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随时复习。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没有捷径,必须经过长期积累才能运用自如。若想用最短的时间学好手语,就只能到有手语的社会环境——听障群体当中去,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当然,手语课程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手语培训教师也将不断对手语培训进行研究和探索,提高手语培训能力,满足大家学习手语的需求。同时呼吁,广泛开设手语课程,大力推广中国手语,让大众了解聋人、聋人文化、中国手语、手语传译。
总之,在政府强有力政策的推进下和全球推广融合教育的今天,对普通中小学教师进行手语课程的培训,不仅满足了教师继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帮助教师解决了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而且能帮助听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沟通和融入,为听力障碍学生营造无障碍环境,有利于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能够促进健听人士与听障人士的交流,帮助听障人士全面发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实现幸福人生。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16年度课题《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手语课程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QW16MJS04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