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经意间蒋会成汇入这一革命洪流之中。三十余年里,他的人生轨迹从此与这片土地相依偎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蒋会成
海南第一投资控股集团 董事长
成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1987年底,海南经济特区诞生之前,19岁的安徽青年蒋会成揣着200元钱和500斤粮票,辗转踏上这座几近“蛮荒”的岛屿。
多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分析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分两种路径:一是政府主导的改革,另一个是“边缘革命”,其真正改变了中国经济的面貌,把市场的力量和企业家精神带回神州大地。边缘力量包括分田到户、乡镇企业、个体户和深圳等经济特区。这些力量虽然处在社会主义的边缘,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力。
不经意间蒋会成汇入这一革命洪流之中。三十余年里,闯荡海南的人来来去去,命运沉浮,蒋会成的人生轨迹则从此与这片土地相依偎。他受益于它,亦反哺于它。
他创立的第一投资控股集团是海南第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成立已8年的成美慈善基金会是5A级基金会,也是全国第一家从非公募转型为公募的基金会。
无论是做商业还是做公益,他在海南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闯海
32年前的海南岛百业待兴,野心和自由时时处处躁动着。
“你到任何一个场所去,都是在谈生意。当时海南没有什么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什么产业模式,更没有企业管理模式,什么都没有,但是它有一种热情,它告诉人们,可以自己去创造事业。”有人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海南。
这一时代氛围下,“闯海者”共同的特质是执着、冒险,不循规蹈矩。初到海南的一年,蒋会成卖过馄饨,开过餐馆,甚至在大街上做过套圈生意。一年后,他终于在一家施工队找到第一份工作。此前,他的身上只剩下12块钱,依靠一箱方便面和“打游击”住宿熬过了半个月。
蒋会成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海南工艺美术厂当业务员。跑市场的经历令他迅速成长,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为他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1988年11月,蒋会成与老乡李力在海口一处民房内成立第一广告有限公司,经营名片印刷和招牌制作等业务。第二年,随着海南房地产热潮涌动,蒋会成借机成立第一装饰公司。这一次他得到市场经济的垂青,第一笔生意赚了一百多万元。
此后,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蒋会成开始了商业上的开疆拓土,相继创立第一实业、第一发展等。1991年,海南推行股份制改革,蒋会成意识到这是让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发起成立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投)。一年后,他又大胆投入1亿多元,建设日后成为海南最大百货商场的“第一百货商场”。
去年3月,在与海南大学学生分享自己早年的创业历程时,蒋会成总结出四个成功因素:第一是学会做人,第二是勤奋,第三是人不笨,运气排在最后一位。
1998年始,蒋会成又一次抓住海南国企改革的机会,在之后两年里分别参与改制海南商贸系统的两家最大企业:海南省商业集团和海南省进出口公司,一投由此一举成为海南商业龙头,旗下集聚着商品零售、地产、旅游等多项产业。
在海南发展十余年之后,蒋会成不甘偏居一隅,开始对接内陆市场,推动一投上市。2002年8月,第一投資招商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海南第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
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一投开始转型,确定以医疗产业、健康养老产业、金融投资产业三大产业板块为核心业务。最近几年,一投更将资源集中于健康产业。
2015年底,一投投入22亿元建设的海南省肿瘤医院开业,该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由社会资本管理并且获得省级行政区划冠名的医院,也是海南首家肿瘤专科医院。医院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海南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也为蒋会成的第一投资控股集团奠定了“海南医疗健康产业领航者”的地位。
升级
一投发展的30年,也是蒋会成善行持续的30年。
自1992年至2004年,一投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百次,捐助金额累计3000多万元,聚焦于捐建希望小学,扶贫济困,救灾救难等领域。
随着企业的不断规范和高效运行,蒋会成意识到慈善工作未能同步成长的问题。“一来不成规模,二来无法长期持续跟踪资助对象,无法收到反馈和得知效果”,他开始反思,“做慈善是否也可以像做企业一样,请专业人才,用更高效更透明更规范化的方式来运营?”
2010年10月,蒋会成以个人名义和一投集团共同出资1000万元,创办成美慈善基金会,并逐年捐赠原始资金至5000万元。“成美”寓意“成人之美,大爱无疆”。
“成立基金会后,可以用规范化的手段运营慈善项目,有体系、成规模地对慈善项目进行规划,对慈善对象进行科学的、人性化的资助,可以及时收集受助对象的反馈,及时了解慈善项目的效果,有利于后续调整完善慈善项目细节内容,可持续地做慈善,帮助一群人。”蒋会成对《中国慈善家》说。
他没有将企业名称冠以基金会,因为“做慈善的初衷是为了解人之困,授人以渔,成就大爱,而不是为了美化企业形象而做”。
蒋会成挖来海口电视台首席主播刘英子,担任基金会秘书长。刘英子作为新闻主播在海南拥有广泛影响力,另外她在海南宁养院做义工时表露出来的情怀和爱心,也令蒋会成颇为看重。
面对邀请,刘英子曾经有些犹豫。蒋会成对她说:“如果一直做志愿者的话,你这辈子能帮助几个人?如果做专业的慈善机构,你又能帮助和惠及多少人?”刘英子最终被说服。
1和0
成美慈善基金会创立时,中国慈善行业正处于低谷期,两年前的郭美美事件对行业形象的负面影响仍未消散,而海南作为公益人才洼地,还未形成行业气候。刘英子对行业也知之甚少,不知从何做起,这使得成美的起步相当艰难。 蒋会成建议她走出去,并向她推荐了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在北京,刘英子学习了王振耀开设的一系列针对非营利组织的课程。之后,她又跟随王振耀到新加坡游学。在新加坡,她不仅见识到了先进的行业理念,还结识了另一位公益导师,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成美慈善基金会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王徐二人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对行业日渐熟悉,刘英子开始着手按照专业化理念组建团队,培训员工,在项目上进行专业化探索。在蒋会成“人是我们的第一投资”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成美慈善基金会确立了四个发展领域:教育、医疗、文化和环保。
经过8年发展,成美慈善基金会已成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机构,开展了140多个项目,公益活动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区,受益人数达16.8万,开展了“情暖少数民族女孩”、“童声飞扬—乡村音乐教育”、“爱助事实孤儿”、“中国青年创想计划”等代表性项目,其中,“情暖少数民族女孩”项目于去年9月获得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我们关注那些大众可能忽略的社会问题,发现问题和研发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告知大众,呼吁人人参与,共同改变。”事实也朝蒋会成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着。在成美持续关注和实施爱助事实孤儿项目几年后,国家层面于2016年提出健全困境儿童保障体系,该体系覆盖大多数事实孤儿。
难题
2011年底,成美慈善基金會初步走入正轨之时,蒋会成提出一个“难题”:把原本是非公募基金会的成美,转为公募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意味着更严苛的监管、更繁琐的运作和更完善的公开透明制度,在募款、项目执行、内部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对秘书长也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国内没有“非转公”的先例。面对这一难题,刘英子一度想放弃。
但蒋会成坚持己见,“转为公募基金会,获得大众的支持和参与,可以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徐永光也向刘英子分析“非转公”在发展空间和创新层面的意义,她又一次被说服。
因为没有先例,海南民政部门没有相应流程能审批通过这样的申请。但刘英子非常执着,几乎有半年时间,她天天为此奔波,相关领导最终被她打动,同意将该申请作为试点上报民政部。2012年5月,申请获批,成美慈善基金会成为国内第一家“非转公”的公益基金会。
然而紧接着,蒋会成又给成美慈善基金会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要按照5A级基金会的标准运作。对于当时成立不久的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A级基金会的评级标准非常严苛,“厚厚一本,”刘英子说,“总共有1000分,哪怕有一个小小的地方扣零点几分,你都拿不到。”
比如对于项目受助人,标准要求必须登记一系列证明文件、身份证号码和按手印。未成年人还需要登记监护人信息等,手续繁琐,这意味着基金会的工作量将呈几何级增长。
刘英子不得不接受这个挑战,不厌其烦地跟团队成员解释,并且亲自示范。此后,成美慈善基金会在管理运营和项目执行中一直按照5A级标准操作。坚持几年后,2015年8月,成美慈善基金会在海南公益机构评级中拿到总分第一,被海南民政厅评为5A级基金会。
在项目创新上,蒋会成也极为苛刻,刘英子回忆,他要求项目一年一变,如果还是老思路,他会极为不满。“他认为做公益与做商业道理相通,要不断完善升级。”
成美目前是一家半执行半资助型基金会,虽然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蒋会成并不想止步于此。他对成美的未来提出了具体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尽快成长为捐赠体量过亿的慈善基金会。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9年2月刊
蒋会成
海南第一投资控股集团 董事长
成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1987年底,海南经济特区诞生之前,19岁的安徽青年蒋会成揣着200元钱和500斤粮票,辗转踏上这座几近“蛮荒”的岛屿。
多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分析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分两种路径:一是政府主导的改革,另一个是“边缘革命”,其真正改变了中国经济的面貌,把市场的力量和企业家精神带回神州大地。边缘力量包括分田到户、乡镇企业、个体户和深圳等经济特区。这些力量虽然处在社会主义的边缘,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力。
不经意间蒋会成汇入这一革命洪流之中。三十余年里,闯荡海南的人来来去去,命运沉浮,蒋会成的人生轨迹则从此与这片土地相依偎。他受益于它,亦反哺于它。
他创立的第一投资控股集团是海南第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成立已8年的成美慈善基金会是5A级基金会,也是全国第一家从非公募转型为公募的基金会。
无论是做商业还是做公益,他在海南都刻下了深深的印痕。
闯海
32年前的海南岛百业待兴,野心和自由时时处处躁动着。
“你到任何一个场所去,都是在谈生意。当时海南没有什么成熟的商业模式,也没有什么产业模式,更没有企业管理模式,什么都没有,但是它有一种热情,它告诉人们,可以自己去创造事业。”有人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海南。
这一时代氛围下,“闯海者”共同的特质是执着、冒险,不循规蹈矩。初到海南的一年,蒋会成卖过馄饨,开过餐馆,甚至在大街上做过套圈生意。一年后,他终于在一家施工队找到第一份工作。此前,他的身上只剩下12块钱,依靠一箱方便面和“打游击”住宿熬过了半个月。
蒋会成的第二份工作是在海南工艺美术厂当业务员。跑市场的经历令他迅速成长,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为他日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1988年11月,蒋会成与老乡李力在海口一处民房内成立第一广告有限公司,经营名片印刷和招牌制作等业务。第二年,随着海南房地产热潮涌动,蒋会成借机成立第一装饰公司。这一次他得到市场经济的垂青,第一笔生意赚了一百多万元。
此后,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蒋会成开始了商业上的开疆拓土,相继创立第一实业、第一发展等。1991年,海南推行股份制改革,蒋会成意识到这是让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发起成立第一投资招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投)。一年后,他又大胆投入1亿多元,建设日后成为海南最大百货商场的“第一百货商场”。
去年3月,在与海南大学学生分享自己早年的创业历程时,蒋会成总结出四个成功因素:第一是学会做人,第二是勤奋,第三是人不笨,运气排在最后一位。
1998年始,蒋会成又一次抓住海南国企改革的机会,在之后两年里分别参与改制海南商贸系统的两家最大企业:海南省商业集团和海南省进出口公司,一投由此一举成为海南商业龙头,旗下集聚着商品零售、地产、旅游等多项产业。
在海南发展十余年之后,蒋会成不甘偏居一隅,开始对接内陆市场,推动一投上市。2002年8月,第一投資招商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海南第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
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一投开始转型,确定以医疗产业、健康养老产业、金融投资产业三大产业板块为核心业务。最近几年,一投更将资源集中于健康产业。
2015年底,一投投入22亿元建设的海南省肿瘤医院开业,该医院是国内唯一一家由社会资本管理并且获得省级行政区划冠名的医院,也是海南首家肿瘤专科医院。医院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海南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也为蒋会成的第一投资控股集团奠定了“海南医疗健康产业领航者”的地位。
升级
一投发展的30年,也是蒋会成善行持续的30年。
自1992年至2004年,一投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活动近百次,捐助金额累计3000多万元,聚焦于捐建希望小学,扶贫济困,救灾救难等领域。
随着企业的不断规范和高效运行,蒋会成意识到慈善工作未能同步成长的问题。“一来不成规模,二来无法长期持续跟踪资助对象,无法收到反馈和得知效果”,他开始反思,“做慈善是否也可以像做企业一样,请专业人才,用更高效更透明更规范化的方式来运营?”
2010年10月,蒋会成以个人名义和一投集团共同出资1000万元,创办成美慈善基金会,并逐年捐赠原始资金至5000万元。“成美”寓意“成人之美,大爱无疆”。
“成立基金会后,可以用规范化的手段运营慈善项目,有体系、成规模地对慈善项目进行规划,对慈善对象进行科学的、人性化的资助,可以及时收集受助对象的反馈,及时了解慈善项目的效果,有利于后续调整完善慈善项目细节内容,可持续地做慈善,帮助一群人。”蒋会成对《中国慈善家》说。
他没有将企业名称冠以基金会,因为“做慈善的初衷是为了解人之困,授人以渔,成就大爱,而不是为了美化企业形象而做”。
蒋会成挖来海口电视台首席主播刘英子,担任基金会秘书长。刘英子作为新闻主播在海南拥有广泛影响力,另外她在海南宁养院做义工时表露出来的情怀和爱心,也令蒋会成颇为看重。
面对邀请,刘英子曾经有些犹豫。蒋会成对她说:“如果一直做志愿者的话,你这辈子能帮助几个人?如果做专业的慈善机构,你又能帮助和惠及多少人?”刘英子最终被说服。
1和0
成美慈善基金会创立时,中国慈善行业正处于低谷期,两年前的郭美美事件对行业形象的负面影响仍未消散,而海南作为公益人才洼地,还未形成行业气候。刘英子对行业也知之甚少,不知从何做起,这使得成美的起步相当艰难。 蒋会成建议她走出去,并向她推荐了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在北京,刘英子学习了王振耀开设的一系列针对非营利组织的课程。之后,她又跟随王振耀到新加坡游学。在新加坡,她不仅见识到了先进的行业理念,还结识了另一位公益导师,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成美慈善基金会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王徐二人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对行业日渐熟悉,刘英子开始着手按照专业化理念组建团队,培训员工,在项目上进行专业化探索。在蒋会成“人是我们的第一投资”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成美慈善基金会确立了四个发展领域:教育、医疗、文化和环保。
经过8年发展,成美慈善基金会已成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机构,开展了140多个项目,公益活动覆盖全国27个省市区,受益人数达16.8万,开展了“情暖少数民族女孩”、“童声飞扬—乡村音乐教育”、“爱助事实孤儿”、“中国青年创想计划”等代表性项目,其中,“情暖少数民族女孩”项目于去年9月获得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我们关注那些大众可能忽略的社会问题,发现问题和研发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告知大众,呼吁人人参与,共同改变。”事实也朝蒋会成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着。在成美持续关注和实施爱助事实孤儿项目几年后,国家层面于2016年提出健全困境儿童保障体系,该体系覆盖大多数事实孤儿。
难题
2011年底,成美慈善基金會初步走入正轨之时,蒋会成提出一个“难题”:把原本是非公募基金会的成美,转为公募基金会。
公募基金会意味着更严苛的监管、更繁琐的运作和更完善的公开透明制度,在募款、项目执行、内部管理和创新等方面对秘书长也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国内没有“非转公”的先例。面对这一难题,刘英子一度想放弃。
但蒋会成坚持己见,“转为公募基金会,获得大众的支持和参与,可以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徐永光也向刘英子分析“非转公”在发展空间和创新层面的意义,她又一次被说服。
因为没有先例,海南民政部门没有相应流程能审批通过这样的申请。但刘英子非常执着,几乎有半年时间,她天天为此奔波,相关领导最终被她打动,同意将该申请作为试点上报民政部。2012年5月,申请获批,成美慈善基金会成为国内第一家“非转公”的公益基金会。
然而紧接着,蒋会成又给成美慈善基金会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要按照5A级基金会的标准运作。对于当时成立不久的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A级基金会的评级标准非常严苛,“厚厚一本,”刘英子说,“总共有1000分,哪怕有一个小小的地方扣零点几分,你都拿不到。”
比如对于项目受助人,标准要求必须登记一系列证明文件、身份证号码和按手印。未成年人还需要登记监护人信息等,手续繁琐,这意味着基金会的工作量将呈几何级增长。
刘英子不得不接受这个挑战,不厌其烦地跟团队成员解释,并且亲自示范。此后,成美慈善基金会在管理运营和项目执行中一直按照5A级标准操作。坚持几年后,2015年8月,成美慈善基金会在海南公益机构评级中拿到总分第一,被海南民政厅评为5A级基金会。
在项目创新上,蒋会成也极为苛刻,刘英子回忆,他要求项目一年一变,如果还是老思路,他会极为不满。“他认为做公益与做商业道理相通,要不断完善升级。”
成美目前是一家半执行半资助型基金会,虽然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蒋会成并不想止步于此。他对成美的未来提出了具体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尽快成长为捐赠体量过亿的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