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的形成关键不在于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的学,故此,语文教学的创新,核心是让学生会自主学习。
一.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气氛,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通过情感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给学生以“爱”的启迪和“情”的感染。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机。对一个教师来说,爱优秀学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的是要做到爱差生,要做到有教无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天赋和特点,关心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和其他各种活动。
二.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小学生可塑性较强,老师的培养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采取以下三个基本措施:
1、强化自学方法的教育。给学生留出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后,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时间,这就要求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重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研究不同学生的心理,掌握学法的一般原理,深入研究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法指导活动,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一些学习方式,决窍,或通过活动演示和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借鉴。
2、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个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过程。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各种思考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思考中求异,对他们任何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维火花都细心爱护,热情赞扬,并及时加以指导。
3、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学能力。课堂教学系统必须与社会生活系统保持信息、能量的交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这样的要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充分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形式不拘,范围不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写绘画日记、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这此做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要把上面的各项要求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就要在吃透教材和讲授教材上下更多的功夫,把这些要求归纳为五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这“五要素”可简称为“准、精、活、情、硬”。
“准”,指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学大纲,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表现为科学性、量力性及程序性。
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必须准确。学生容易先入为主,如果学生接收了错误的概念,纠正时势必浪费更多的时间。教师本身所储备的知识,有些往往不正确、不完整或者不适时宜,授课就难免发生问题,因此在备课时应予纠正和充实,应以十分负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去组织课堂教学。
量力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必须符合学生的接收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来确定自己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节奏,把对大纲的钻研和对教学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程序性——教学程度的安排应该合理、科学,体现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分到合。
“精”——教学范围的界定,语言的表达,训练方案的制定,例题、作业的选择等要精,做到数量少、代表性广、熟练程度高。
首先,教学过程要精,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要求,精炼显得十分重要。
其次,教学取材要精。学科的教学内容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已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衍生出许多内容,在课本中引申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的参考材料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去伪存真,加以筛选,选择最佳部分教授学生,防止看到什么材料就讲什么材料的现象发生。
再者,教学训练要精。从培养技能、技巧的角度上讲,训练必须有足够的量,但不是越少越好,精不等于没有。
“硬”——掌握知识点要硬,技能训练要硬,方法指导也要硬,要条理化、明朗化、可操作化。
基于以上的思考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放飞了他们的学习翅膀,就可以真正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左袁新,教师,现居江苏如东。
一.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气氛,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通过情感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给学生以“爱”的启迪和“情”的感染。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教师只有爱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机。对一个教师来说,爱优秀学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的是要做到爱差生,要做到有教无类,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天赋和特点,关心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和其他各种活动。
二.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小学生可塑性较强,老师的培养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采取以下三个基本措施:
1、强化自学方法的教育。给学生留出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后,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时间,这就要求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重点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研究不同学生的心理,掌握学法的一般原理,深入研究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法指导活动,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一些学习方式,决窍,或通过活动演示和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借鉴。
2、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个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过程。在教学和各种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各种思考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思考中求异,对他们任何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思维火花都细心爱护,热情赞扬,并及时加以指导。
3、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学能力。课堂教学系统必须与社会生活系统保持信息、能量的交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这样的要求,在我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充分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形式不拘,范围不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写绘画日记、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这此做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三.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要把上面的各项要求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就要在吃透教材和讲授教材上下更多的功夫,把这些要求归纳为五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这“五要素”可简称为“准、精、活、情、硬”。
“准”,指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教学大纲,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表现为科学性、量力性及程序性。
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必须准确。学生容易先入为主,如果学生接收了错误的概念,纠正时势必浪费更多的时间。教师本身所储备的知识,有些往往不正确、不完整或者不适时宜,授课就难免发生问题,因此在备课时应予纠正和充实,应以十分负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去组织课堂教学。
量力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必须符合学生的接收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来确定自己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节奏,把对大纲的钻研和对教学对象的研究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教学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程序性——教学程度的安排应该合理、科学,体现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分到合。
“精”——教学范围的界定,语言的表达,训练方案的制定,例题、作业的选择等要精,做到数量少、代表性广、熟练程度高。
首先,教学过程要精,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要求,精炼显得十分重要。
其次,教学取材要精。学科的教学内容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已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衍生出许多内容,在课本中引申的内容越来越多,教师的参考材料以及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去伪存真,加以筛选,选择最佳部分教授学生,防止看到什么材料就讲什么材料的现象发生。
再者,教学训练要精。从培养技能、技巧的角度上讲,训练必须有足够的量,但不是越少越好,精不等于没有。
“硬”——掌握知识点要硬,技能训练要硬,方法指导也要硬,要条理化、明朗化、可操作化。
基于以上的思考并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放飞了他们的学习翅膀,就可以真正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目的。
左袁新,教师,现居江苏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