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改进课课练,使之成为体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从而增强学生体质,使之焕发蓬蓬勃勃的青春活力?这是新形势下体育教师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十个方面来着手改进“课课练”。
关键词:定位思考;把握有度;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81-1
一、课课练应有相当数量较简单的动作,易于学生掌握。尤其在場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此法时间短、收效大、效果好。
二、内容上的改变。以前的“课课练”内容总以田径辅助项目为主,枯燥无味,内容单一。比如,原地高抬腿跑、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是强迫性的,学生显得很无奈,但又不得不执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可以将练习内容揉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进,如把软式呼啦圈放于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进行单人跳短绳比赛学生会认为比较枯燥,此时,可以改变跳绳形式,如“8字跳绳”、双人合作跳绳比赛、跳绳接力、花样跳绳比赛、双飞跳绳比赛等,让学生乐学、乐练,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要让“课课练”焕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就需要对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趣味多样的“课课练”内容可以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
三、形式上的改变。新课改下“课课练”的组织形式改变以前的四列横队,可以是散点式,也可以是扇形、圆形(包括同心圆)、正方形等;锻炼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小组形式、集体形式,也可以是男女生一起合作形式;练习方法上讲究灵活性,比如可以比赛,可以评价,也可以个人和小组展示或个体和集体表演。
四、时间、内容把握有度。“课课练”的时间要把握好,时间过多,造成体育课中的运动技能教学时间缺少,“喧宾夺主”;时间过少,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达不到锻炼效果。内容应该是学生没有碰到过的,但动作结构并不复杂,并便于组织,没有伤害隐患。“课课练”时间定于5~8分钟比较适宜,既不会过多地夺去技能教学的时间,也不会过少地锻炼学生的身体。
五、结合教学内容,课课练是主教材的铺垫、补充。“课课练”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尽量与主教材内容有衔接。1.七年级体育课垫上技巧运动时,“课课练”可以安排“垫上滚爬”(各种方向的滚爬、集体跪姿的移动等)。双杆课之前,有计划地进行增强臂力的课课练。2.双杆支撑前移、俯卧撑(开始手放高处,逐渐手放低)、实心球、哑铃等练习,重点强化臂力练习。3.课堂上的主教材以上肢力量练习较多时,就要适当选择增加一些锻炼下肢的练习内容,使他们全面发展。
六、弥补体育课某些教材运动量和密度的不足。某些体操项目的教材,技术要求高,加上学生人数多,器材少等,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密度就会有所欠缺,特别是新教材,还要传授知识与技术,运动量和密度不够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通过课课练的教材,增强学生体质。比如八年级双杠教材,一节课每个学生只能练习6~8次,运动量显然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做双杠上练习前后,利用体操垫杠上辅助练习,课课练仰卧举腿、立卧撑。总之,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弥补运动量和密度的不足。
七、依据学生实际状况,突出重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性、目的性短时间强化学生一样身体素质,如下肢力量,在课课练时鸭子步、收腹跳、単足跳、连续蛙跳、快速跑等专项练习。
八、明确各项测试的评价标准,知道差距,发挥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每次练习、测试,及时把个人成绩告诉学生,同时把国家体质测试评分标准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课练中能主动练习,发挥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男子1000M,在每次练习时,把他自己的成绩如实地告诉学生,他们能做出对比,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下次的练习目标,在练习时能主动克服极点,锻炼身体。
九、强调刻苦锻炼。新课程的实施并没有一味强调体育教学要以快乐游戏为主体,而否定刻苦锻炼。相反,带有一定强迫性的比较枯燥和辛苦的练习内容也应适度出现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中惰性严重的,在课课练时单独制定内容,强化练习,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练习要求,促进他们去锻炼身体。
十、课课练评价的多元化。课程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特别是课程课程目标主体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课课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元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过去大多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成绩(如某个动作做多少次、测试跑多少秒等),属于量性评价、结果评价,评价的主体是老师。这样的评价缺乏过程性、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加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课练”必须要循序渐进。万事均离不开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冒然加大运动量或随意地增加动作难度。“课课练”目的指向十分明确,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能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慢火焐煲”,烧出来的“粥”才会经久弥香。
“课课练”是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体育教学质量急待提高的今天所提出来的一个老话题。“课课练”要适应新课改下的环境,必须要变,同时更要向课外延伸,才会有所发展。笔者认为,“课课练”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巩固好课堂这一主阵地,但必须要有科学合理、安全有趣的练习内容和方法,然后再向课外辐射,这样才能激发“课课练”的生命活力,才会让“课课练”得到发扬与光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下).体育教学,2011(12).
[2]吴健.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中国学校体育,2010(08).
[3]马晓凤,武继国.浅谈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6(02).
[4]李京诚.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体育教学,2011(04).
关键词:定位思考;把握有度;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81-1
一、课课练应有相当数量较简单的动作,易于学生掌握。尤其在場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此法时间短、收效大、效果好。
二、内容上的改变。以前的“课课练”内容总以田径辅助项目为主,枯燥无味,内容单一。比如,原地高抬腿跑、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是强迫性的,学生显得很无奈,但又不得不执行。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可以将练习内容揉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进,如把软式呼啦圈放于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进行单人跳短绳比赛学生会认为比较枯燥,此时,可以改变跳绳形式,如“8字跳绳”、双人合作跳绳比赛、跳绳接力、花样跳绳比赛、双飞跳绳比赛等,让学生乐学、乐练,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之目的。要让“课课练”焕发新的活力和生命,就需要对内容进行改造和创新,趣味多样的“课课练”内容可以更加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
三、形式上的改变。新课改下“课课练”的组织形式改变以前的四列横队,可以是散点式,也可以是扇形、圆形(包括同心圆)、正方形等;锻炼方法上可以多样化,比如小组形式、集体形式,也可以是男女生一起合作形式;练习方法上讲究灵活性,比如可以比赛,可以评价,也可以个人和小组展示或个体和集体表演。
四、时间、内容把握有度。“课课练”的时间要把握好,时间过多,造成体育课中的运动技能教学时间缺少,“喧宾夺主”;时间过少,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达不到锻炼效果。内容应该是学生没有碰到过的,但动作结构并不复杂,并便于组织,没有伤害隐患。“课课练”时间定于5~8分钟比较适宜,既不会过多地夺去技能教学的时间,也不会过少地锻炼学生的身体。
五、结合教学内容,课课练是主教材的铺垫、补充。“课课练”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尽量与主教材内容有衔接。1.七年级体育课垫上技巧运动时,“课课练”可以安排“垫上滚爬”(各种方向的滚爬、集体跪姿的移动等)。双杆课之前,有计划地进行增强臂力的课课练。2.双杆支撑前移、俯卧撑(开始手放高处,逐渐手放低)、实心球、哑铃等练习,重点强化臂力练习。3.课堂上的主教材以上肢力量练习较多时,就要适当选择增加一些锻炼下肢的练习内容,使他们全面发展。
六、弥补体育课某些教材运动量和密度的不足。某些体操项目的教材,技术要求高,加上学生人数多,器材少等,体育课的运动量和密度就会有所欠缺,特别是新教材,还要传授知识与技术,运动量和密度不够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通过课课练的教材,增强学生体质。比如八年级双杠教材,一节课每个学生只能练习6~8次,运动量显然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在做双杠上练习前后,利用体操垫杠上辅助练习,课课练仰卧举腿、立卧撑。总之,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弥补运动量和密度的不足。
七、依据学生实际状况,突出重点,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性、目的性短时间强化学生一样身体素质,如下肢力量,在课课练时鸭子步、收腹跳、単足跳、连续蛙跳、快速跑等专项练习。
八、明确各项测试的评价标准,知道差距,发挥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每次练习、测试,及时把个人成绩告诉学生,同时把国家体质测试评分标准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课练中能主动练习,发挥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男子1000M,在每次练习时,把他自己的成绩如实地告诉学生,他们能做出对比,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下次的练习目标,在练习时能主动克服极点,锻炼身体。
九、强调刻苦锻炼。新课程的实施并没有一味强调体育教学要以快乐游戏为主体,而否定刻苦锻炼。相反,带有一定强迫性的比较枯燥和辛苦的练习内容也应适度出现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中惰性严重的,在课课练时单独制定内容,强化练习,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提出练习要求,促进他们去锻炼身体。
十、课课练评价的多元化。课程提倡“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特别是课程课程目标主体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课课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多元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反省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我。过去大多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成绩(如某个动作做多少次、测试跑多少秒等),属于量性评价、结果评价,评价的主体是老师。这样的评价缺乏过程性、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容易加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荷,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课课练”必须要循序渐进。万事均离不开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冒然加大运动量或随意地增加动作难度。“课课练”目的指向十分明确,就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体能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只有“慢火焐煲”,烧出来的“粥”才会经久弥香。
“课课练”是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体育教学质量急待提高的今天所提出来的一个老话题。“课课练”要适应新课改下的环境,必须要变,同时更要向课外延伸,才会有所发展。笔者认为,“课课练”主阵地是课堂,我们要巩固好课堂这一主阵地,但必须要有科学合理、安全有趣的练习内容和方法,然后再向课外辐射,这样才能激发“课课练”的生命活力,才会让“课课练”得到发扬与光大。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下).体育教学,2011(12).
[2]吴健.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中国学校体育,2010(08).
[3]马晓凤,武继国.浅谈体育课中的“课课练”.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06(02).
[4]李京诚.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回归与创新.体育教学,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