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与学问卷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各专业开设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与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与方法、对课程教学方式手段的满意度、考核机制的认同度等方面分析了调查结果,同时为下一步该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电路课程;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杨青(1976-),女,瑶族,广西桂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许川佩(1970-),女,广西北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JGB03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87-02
  2010年5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经过专业结构调整,建立了新的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下设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智能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共六个专业,在2010级学生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做了相应的一些修订,首次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电路”)从大二第一学期调整到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并在全院打通选课,设置了课程负责人,参加了学校实施的教考分离统考。“电路”课程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所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其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由于该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如“模电”、“数电”、“微机接口”、“电子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等密切相关,具有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地位。[1]在经过调整与改革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如何,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如何,他们有何反馈性的意见?为了从学生的角度收集各方面材料,以便为今后提高“电路”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我们于2011年12月对2010级各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198份,其中4份未答完问卷作废,有效问卷194份。
  一、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对“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满意、对“电路”课程的考核机制是否认同、有何意见反馈,因此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
  (1)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与方法。
  (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3)学生对考核机制的认同度。
  (4)学生反馈意见。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1.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与方法
  调查表的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学生用于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参与辅导答疑的情况等,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习惯。表1是对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到,只有61.5%的学生明确“电路”课程的重要性,表明学生在对待该课程的态度上需要提高,这与学生才接触到专业课有一定关系。这需要任课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花上一定时间来强调课程的地位和意义,整个授课过程中注意穿插与后续课程的关联,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处的学习阶段和位置,进一步明确课程重要性。
  绝大部分学生对理论课程不做课前预习,对于实验课程能课前预习。电路实验是在我校的教学实践部独立开设,我校教学实践部的电路电子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保证一人一台装置,内容验证的少,设计的多,验收严格,促使学生对实验十分重视。理论课程每个班100人左右,全院打通选课,师生不熟悉,学生不预习,习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互动性不能完全发挥。我们可以考虑分专业、开小班,多设计课堂思考题和习题,从而加强互动,改善学生不预习的不良习惯。调查还表明只有65%的学生能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复习和查阅课外参考书的学生更少。“电路”课程理论性强,分析方法灵活丰富,如果学生对课后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抄袭,又不参考辅导书,不做相应的习题集,只局限于教师课堂上讲的有限例题,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考虑加强平时测试,如每上完1~2章,进行一次测试,测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同时增大平时成绩在总评中的比重。
  


  课程辅导教师要每周一次在固定时间和办公室给学生答疑,来积极询问教师获得帮助的学生仅有23%,学生反馈答疑时间常有课。但近60%的学生经常访问本校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留言或在线答疑,说明学生喜欢网络这一新兴的交互方式,目前我校的“电路”课程正在申报广西区精品课程,到时精彩的课程视频,多媒体教案,网络答疑系统会进一步完善。当然在办公室答疑的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没有课的时间段,不让答疑形同虚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想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教辅资料,本校、外校的精品网站,必要时帮助学生做一些课程学习规划。[3]
  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调查表的第二部分是了解学生对课程教材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及实验项目开设、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表2是课程教学情况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表2课程教学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题目答案 学生选择比例
  理论课程教材满意 95.0%
  实验指导书编写满意 90.3%
  理论课程内容合理 88.6%
  实验课程开设合理 85.6%
  老师上课进度安排适中 79.5%
  多媒体加黑板授课效果好 35.3%
  黑板授课效果好 65.7%
  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满意 87.2%
  
  电路理论课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瀚荪的《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教材,实验教材是我校教学实践部编写的,学生对教材是比较满意的。对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也较满意。在授课方式上,大部分学生喜欢黑板授课,感觉在思维上与教师更加同步,也有学生认为多媒体加黑板教学是不错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总体还是较满意的。学生反馈意见:一是感觉该课程理论性较强,比较难理解,做过实验后仍觉得理论和实际有些脱节;二是多媒体课件内容多,讲得快,跟不上教师思维;三是作业反馈较慢,批注太少。对此,提出的对策是: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青年教师多参与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结为教学对子,在教学中从工程需要的角度去进行理论讲解,再回到工程应用中,变理论的抽象性为理论的应用性。另外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竞赛,课件制作培训班,努力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严格把关多媒体授课的审批。还要定期召开教学研讨和进行集体备课。此外尽量安排课程主讲教师兼任辅导教师,这样对整个教学过程把握更好,作业批改需指出错误及原因,及时发现抄袭现象,严格纠正。[4]
  3.学生对考核机制的认同度
  调查表的第三部分是了解学生对学校采取理论大课教考分离、实验独立考核的考核机制认同度。表3是考核机制认同度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表3考核机制选择题答案统计结果
  题目答案 学生选择比例
  支持理论课教考分离 53.7%
  支持实验独立考核 91.9%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与考核三七开 80.6%
  
  实验独立考核是指实验课程的考核与理论课程的考核不挂钩。学校有部分专业基础课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若实验不通过,只能重修实验,90%多的学生支持实验独立考核。学生也基本认同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三七开,总评成绩是否达到60分,关系到是否要重修该课程。学生不太认同的是理论课的教考分离。
  理论课教考分离是指学校针对全校通开的“高数”、“电路”、“模电”、“数电”之类的课程考试试卷由教务处指定一名非任课教师出题,考试题从学校建设的试题库中选题,另一名非任课教师试做,从而把握试题难度。目前学校的大部分专业课程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出题,并在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教考分离与之相比显然难度要高,这是近一半的学生不支持教考分离的主要原因。然而教考分离更能体现出考试的公平公正,衡量各学院的教学效果与学习学风,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对此,指出的对策是:一是教师与学工配合,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管,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杜绝投机和侥幸心理。二是可以考虑在课程网站上公布考试大纲,建立网上习题库,公布历年试题或模拟题,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复习方向。三是教师主动抓考前训练和平时测试,促使学生学习,如果平时测试多的话,可加大平时分比重,更灵活地处理课程的总评通过率。
  


  三、小結
  这次的问卷调查对进一步做好“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与学工作提供了启示。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明确课程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和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来说,要进一步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利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技能。此外教师应多一份责任心和耐心,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注重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管理与控制,共同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凤莲,张雪英,史健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1):14-15.
  [2]叶惠文,杜炫杰,李丽萍.华南师范大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12):154-158.
  [3]曾玉华,杨高全.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102-105.
  [4]杨青,周萍.计算机专业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39-40.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物联网技术及相关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中,应用需求广泛,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要培养大量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设计“厚基础、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物联网;课程体系;能力;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胡中栋(1958-),男,江西婺源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曾传璜(1964-),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立足于贵州电网实际,从贵州电网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制定具体新员工入企岗位模块培训实施方案,总结出适合新员工的入企岗位模块培训流程,制定评价模式和完善的新员工入企岗位模块培训管理制度,旨在为贵州电网公司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阶段培训工作全面启动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员工;培训;岗位  作者简介:马雨涛(1970-),女,河南巩义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
期刊
摘要:企业大学作为企业的战略工具,对企业推动和实施其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作为著名的国有重要骨干电网企业,在对国内外经济和行业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对企业大学的建设提出了需求。在对企业大学建设基本经验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南方电网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的特色进行了提炼,并提出了建设具有南方电网特色的企业
期刊
摘要:内燃机是工程机械的最主要动力源,是装备的心脏。针对工程兵学院非机械装备专业学员开设“内燃机”课程是必要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上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关键词:内燃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高立(1984-),女,河南洛阳人,解放军理工大学机械装备系,讲师。(江苏南京210007)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围绕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表现的证据和职业能力判断方法三个环节,对国内外职业能力评价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为我国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能力评价;能力标准;能力证据;判断方法  作者简介:李福东(1982-),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心培训部,讲师;曾旭华(1968-),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中心培训部,副教授。(湖南长沙
期刊
摘要: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指导公司未来5至10年发展的最高纲领性文件,目前,深入学习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是公司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推动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我们开展了宣贯研究,拟出学习宣贯的关键环节并一一加以落实。   关键词: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宣贯研究;战略管理  作者简介:徐永刚(1972-),男,贵州镇宁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冉红兵(1965
期刊
摘要:“锅炉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根据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特点,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在“锅炉原理”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课件内容突出实时性和实效性,表现形式丰富,形成了一套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经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多媒体;锅炉原理;现代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梁钦锋(1978-),男,广西柳州
期刊
摘要:法国工程师职衔认证体系在保证和提高法国的工程师教育质量、引导工程师教育发展方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际,学习和借鉴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制订并实施的工程师职衔认证体系及其认证过程、认证标准和认证特色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证及其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法国;工程师教育;认证  作者简介:杨佩青(1967-),女,上海人,中
期刊
摘要:在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绝大多数都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注重应用性的尚在探索中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探索中的高等教育类型。文中初步探讨了地方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提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訾琨(1946-),男,山东淄博人,广东白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彭鹏峰(1984-),
期刊
摘要:對贵州电网公司现有兼职内训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贵州电网公司对内训师的需求,提出了内训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流程问题,旨在为规范化、标准化开展贵州电网公司内训师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训师;胜任力模型;培训流程;师资库建设;制度  作者简介:罗青中(1962-),男,贵州遵义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高级工程师;马雨涛(1970-),女,河南巩义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