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是中国土地革命发展的标志;开启了解决农村、农民和土地关系的新篇章,本文对其历史价值进行了简述,同时对于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作了分析。
关键词: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历史价值;当代启示
1949年7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议由刘少奇同志同志主持,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此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 会上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的提出,彻底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为解放区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在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所蕴含的土地思想和理念对新时期我国解决决“三农”问题等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的历史价值
1.中国土地革命发展的标志
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对《五四指示》以来土地改革的实践进行全面的总结,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土地改革中的一些得力措施,会上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夙愿,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的贫雇农,无地少地的农民都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改变了土地改革中农民的心态。会议制定的“耕者有其田”制度,彻底消灭了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并为“耕者有其田”制度的落实扫除了障碍。虽然在这些土地制度的落实中,伤害了部分中农的利益,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总体分析,此次会议上制定的相关的方针政策及制度的落实充分证实,无论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今后的十地改革和经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2.开启解决农村问题的新篇章
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对过去土地改革中存在的缺陷和经验进行了客观分析。会议将解决好土地问题作为我们党的重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指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每一历史时期,关系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只有解决好土地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根本,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根源,可以说,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召开的一次会议。因为土地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文化水平。
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推翻了地主势力,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基于此,满足农民的文化活动需要,成为中国共产党获得重要的群众支撑有效途径。
3.坚持群众路线,奠定中国革命胜利基础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土改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另一个战场。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天晴朗起来,一亿六千万的农民群众翻身解放的喜悦之情从内心油然而生,此次会议可以说是得民心,顺民意,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群众群众的强力支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比例较大,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党的长期目标,也是获得群众支持的基础。在土改中发动群众参与,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路线的体现,坚持群众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强国的新道路
毛泽东同志及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的重大目标之一是让中国走上工业化、民主化发展的道路。而土地改革是我国走上工业化、民主化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在西柏坡时期的土地会议上制定的《中国十地法大纲》,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为工业化、民主化发展的发展清楚了种种阻碍。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活力,高效稳健地完成工业化、民主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广大农民在土地改革后,迅速开创了繁荣的经济局面,使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的当代启示
1.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提升农民积极性
从全国土地会议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其实,要从农民的核心诉求——土地方面入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这是新时期农村改革中提升农民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制度之后,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正面临着新的矛盾,农民收入不高,外出务工的人员日益增多,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荒芜,因此如何盘活农村经济,发挥出农民的积极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国土地会议为当下我们提出的启示是:盘活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经营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农村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由此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土地改革与产业调整相互促进
全国土地会议及其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了当时的农村生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
我国是农业大国,新时期,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提升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 确保经济发展的长远性,全国土地会议及其上地改革价值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启示:全国土地会议期间制定的土地政策自发性刺激了产业的向前发展,新时期,转变土地管理的方式,制定相关土地政策时兼顾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政策以及方式,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三、结语
综上所述,西柏坡时期全国土地会议是中国土改史上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及其前后的土改运动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新时期,这些经验和启示将对制定三农政策提出具有重要价值的借鉴,此次会议上通过的以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宗旨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今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力安.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前后[J].百年潮.2016(7):32-37.
[2]蔡运花、彭军.浅析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的群众路线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2):110-113.
[3]何平、刘杰.刘少奇与全国土地会议[J].党史博采(纪实).2014(2):31.
[4]孙晓辉.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的历史地位即当代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5]陈浩.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历史价值;当代启示
1949年7月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会议由刘少奇同志同志主持,历时近两个月的时间。此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 会上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的提出,彻底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为解放区土改运动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在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所蕴含的土地思想和理念对新时期我国解决决“三农”问题等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的历史价值
1.中国土地革命发展的标志
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对《五四指示》以来土地改革的实践进行全面的总结,继承和发扬了以往土地改革中的一些得力措施,会上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夙愿,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的贫雇农,无地少地的农民都分得了自己的土地,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改变了土地改革中农民的心态。会议制定的“耕者有其田”制度,彻底消灭了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并为“耕者有其田”制度的落实扫除了障碍。虽然在这些土地制度的落实中,伤害了部分中农的利益,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总体分析,此次会议上制定的相关的方针政策及制度的落实充分证实,无论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今后的十地改革和经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2.开启解决农村问题的新篇章
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对过去土地改革中存在的缺陷和经验进行了客观分析。会议将解决好土地问题作为我们党的重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指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每一历史时期,关系农民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只有解决好土地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根本,把握了中国社会的根源,可以说,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而召开的一次会议。因为土地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文化水平。
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推翻了地主势力,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治觉悟的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基于此,满足农民的文化活动需要,成为中国共产党获得重要的群众支撑有效途径。
3.坚持群众路线,奠定中国革命胜利基础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土改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另一个战场。西柏坡时期的全国土地会议,让解放区的天晴朗起来,一亿六千万的农民群众翻身解放的喜悦之情从内心油然而生,此次会议可以说是得民心,顺民意,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人民群众群众的强力支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比例较大,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党的长期目标,也是获得群众支持的基础。在土改中发动群众参与,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路线的体现,坚持群众路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开辟了中国现代化强国的新道路
毛泽东同志及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的重大目标之一是让中国走上工业化、民主化发展的道路。而土地改革是我国走上工业化、民主化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在西柏坡时期的土地会议上制定的《中国十地法大纲》,消灭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为工业化、民主化发展的发展清楚了种种阻碍。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发展注入活力,高效稳健地完成工业化、民主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广大农民在土地改革后,迅速开创了繁荣的经济局面,使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二、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的当代启示
1.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提升农民积极性
从全国土地会议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其实,要从农民的核心诉求——土地方面入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这是新时期农村改革中提升农民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制度之后,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只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正面临着新的矛盾,农民收入不高,外出务工的人员日益增多,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荒芜,因此如何盘活农村经济,发挥出农民的积极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国土地会议为当下我们提出的启示是:盘活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经营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农村土地的生产力和效益,由此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土地改革与产业调整相互促进
全国土地会议及其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了当时的农村生产力,调整了产业结构。
我国是农业大国,新时期,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提升我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性, 确保经济发展的长远性,全国土地会议及其上地改革价值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启示:全国土地会议期间制定的土地政策自发性刺激了产业的向前发展,新时期,转变土地管理的方式,制定相关土地政策时兼顾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政策以及方式,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三、结语
综上所述,西柏坡时期全国土地会议是中国土改史上的里程碑,这次会议及其前后的土改运动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发,新时期,这些经验和启示将对制定三农政策提出具有重要价值的借鉴,此次会议上通过的以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为宗旨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为今后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力安.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前后[J].百年潮.2016(7):32-37.
[2]蔡运花、彭军.浅析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的群众路线实践[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12):110-113.
[3]何平、刘杰.刘少奇与全国土地会议[J].党史博采(纪实).2014(2):31.
[4]孙晓辉.西柏坡时期土地会议的历史地位即当代价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5]陈浩.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