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 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一、 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 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 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 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 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 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 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二、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
  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所谓“点”,就是历史纵向和横向 联系的交叉点,即座标。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西方有个罗马帝 国,东方有个东汉帝国,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讲到现在的“中东和谈”,就说一说犹太人的苦难历史、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并介绍一些书目让学生去借阅。这 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 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汇贯通。为此,要求教 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 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 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关于“苏联的形成和解体”的历史资料,我整理为一册,上“世界现代史”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 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三、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 首先,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另外,我还注意用学过的历史思维方法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在讲到苏联与德国法西斯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为防范德国的侵略,为作战做了一些准备,加紧东部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并将重工业迁往东部。这些准备工作为苏联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就此我联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开发大西北。提到此,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结果得出了新颖的结论,开发大西北不仅仅是发展了中国经济,还具有战略意义,获得了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
期刊
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无论是教育研究者,学校、还是我们一线的教师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进行一系列地尝试。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讲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我们共同探讨的焦点。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布鲁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迅速。”可见,情感对人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成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特别要注意运用积极的情感来评价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谓
期刊
习题课对于数理化而言并不陌生,但对于高中政治而言,却往往是欲说还休。这不仅与我们平时不注重思想政治课的课后练习,误认为政治就是临时抱佛脚突击背一背的传统观念有关,更与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不重视习题课讲解有关。笔者就自己多年积累的一点经验做如下总结。  一、高中思想政治习题课的重要性探究  1、 合理设计并讲授好习题课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题中之义  思想政治课,就其教育目标而言应包括:情意目
期刊
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相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他们独特的笔触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判断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童真与童趣、色彩与造型,想象与思维,
期刊
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形式多样的进行朗读指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语文课堂里常有耳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教师范读,播放朗读录音,是语文课里最常见的教学方式。 如何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异步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朗读训练,教师应该立足于学习的个体性这一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通过学生的个体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堂里,我尝试着用异步教学的
期刊
“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愉快,师生都能获得较好发展,学生学业成绩又比较好”,是我们化学教学的追求。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唐建华老师领衔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创设开放性学习环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为实现这一理想搭建了一个研究平台。我们以《做科学中学科学——化学教学回归实验室》为子课题参与研究用“学生动手实验”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努力寻求提高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措施,现将获得的一些
期刊
谈到生物课堂的语言的艺术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教学的语言艺术,通过对董杰锋、郭启明、钱威等人的学术观点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  一、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
期刊
摘 要:创造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教育的起点。高度肯定和重视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为无疑可问,不敢问,不会问,没机会问。通过生物课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创造;问题意识;创设情景  当今世界各国,处于激烈的人才竞争之中。什么样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毫无疑问,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各种观点、各种方法不胜枚举。笔者在长期数学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实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效益  一、例题教学请学生同步书写  例题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端坐,教师或写或问,学生或听或说。这种形式,看似完美,实则没有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完全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学生的角色只是听众而已。动手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