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知识是连贯一体的,每一个内容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段具体的史实。而学习历史知识就是为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现实服务的,通过学习让我们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汲取经验,这是历史教学的关键和着眼点。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把他们的思维拉回到历史事件,回到历史场景中,回到历史人物身边,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身置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历史事件,仿佛亲眼目睹了历史人物,不经意间也成了那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见证人。这就是要善于“带进去”。试想,如果我们能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真能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时空,那将会使枯燥的历史知识生动起来,使死气沉沉的历史事件鲜活起来,使离我们遥远的模糊的历史人物走近我们,清晰起来,这样的历史课一定不单调,不乏味,学生一定不会厌烦,头疼,不感兴趣。
一、让历史课的导入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语,要新奇、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为了“精彩”的导入语,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另外,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了。一般说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以尝试。
(一)故事传说导入法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二)热门话题导入法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三)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我在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内容时,先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毛主席的这首七律诗的意义吗?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課来聚精会神,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嘛。只要这个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那就是能把学生带入“历史时空”的最好的方法。
二、在历史的课堂上,将学生“带”入历史时空
(一)运用生动的语言,逐渐把学生的思维拉进历史
比如,要善于进行时空的转换,用“300年前的某地,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就在距离我们今天500年的某国,一幕悲壮的历史剧正在上演”,或者教师运用生动的感染力极强的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某件历史事件的细节,或者多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假如当时让你处理这件事,会如何?”“假如你是某某,你会怎样?”……总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一下子把他们的思维从眼前的现实中拉走,进入历史时空,然后展开生动的历史画面,教师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去感受。
(二)运用历史图片或有针对性的历史图画
比如,学原始社会历史,因为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脑子里没有感性认识,思维很难回到几十万年前,这时运用生动逼真的历史图片,展示一幕幕原始居民的生活、劳动场景(尽管有的是想象图),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原始社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学其他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展示历史场景,再现历史,真正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电视,录象,多媒体等播放历史影片,历史人物的活动,电视剧片段,这是“带”学生进历史时空最为有效也最直接的手段。需要教师注意的就是在使用历史影片和电视剧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选取材料,不能因此而把历史课上成“看电影或电视”课,那样“喧宾夺主”有违使用此手段的本意。使用历史影片和电视,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愤,起到“带”学生的思维进历史时空的目的即可,针对教材该拓展的就大胆拓展,该简略的就勇敢简略,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取舍,自己要把握好分寸,进行有针对性的剪辑,然后再把它带到课堂。
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教师要把握这个“带”的涵义和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不是主宰作用,教师只是把学生“带”进历史之门,打开一扇历史的窗户,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用自己的心去顿悟。教师把学生“带”进历史之后就和学生一起游历历史迷宫,寻找历史线索,与学生一起随着历史事件的波澜起伏而或紧张或轻松,或愤慨或同情,或鞭挞或赞扬,随着历史人物命运的波折跌宕而或喜或悲。当与学生一起来到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千古绝唱、宁死不降的文天祥身边时,当一起看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开动打完了弹药撞向敌舰的壮举时,当听到因变法失败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临刑前发出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言时……带领学生一起体验生命的崇高与价值,一起感悟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意义。
总之,历史课教学是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大熔炉。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既做到传授知识又跳出知识对历史进行评价,既注重历史史实的了解更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論,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课上有一个充分的体验,真正做到处处以人为本。教师在“带进去”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学生驰骋于历史的天空,真正落实历史教育的目标。
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把他们的思维拉回到历史事件,回到历史场景中,回到历史人物身边,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身置其中,仿佛亲身经历了历史事件,仿佛亲眼目睹了历史人物,不经意间也成了那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见证人。这就是要善于“带进去”。试想,如果我们能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真能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时空,那将会使枯燥的历史知识生动起来,使死气沉沉的历史事件鲜活起来,使离我们遥远的模糊的历史人物走近我们,清晰起来,这样的历史课一定不单调,不乏味,学生一定不会厌烦,头疼,不感兴趣。
一、让历史课的导入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语,要新奇、有趣,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为了“精彩”的导入语,教师必须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入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入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入要切合学生实际。
另外,设计导入语没有固定格式,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只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行了。一般说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以尝试。
(一)故事传说导入法
学生喜爱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二)热门话题导入法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三)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我在讲“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这一内容时,先朗诵了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一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然后问学生:“你们理解毛主席的这首七律诗的意义吗?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課来聚精会神,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很多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嘛。只要这个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那就是能把学生带入“历史时空”的最好的方法。
二、在历史的课堂上,将学生“带”入历史时空
(一)运用生动的语言,逐渐把学生的思维拉进历史
比如,要善于进行时空的转换,用“300年前的某地,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就在距离我们今天500年的某国,一幕悲壮的历史剧正在上演”,或者教师运用生动的感染力极强的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某件历史事件的细节,或者多问学生这样的问题:“假如当时让你处理这件事,会如何?”“假如你是某某,你会怎样?”……总之,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一下子把他们的思维从眼前的现实中拉走,进入历史时空,然后展开生动的历史画面,教师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去感受。
(二)运用历史图片或有针对性的历史图画
比如,学原始社会历史,因为学生对其知之甚少,脑子里没有感性认识,思维很难回到几十万年前,这时运用生动逼真的历史图片,展示一幕幕原始居民的生活、劳动场景(尽管有的是想象图),给学生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原始社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学其他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运用大量的历史图片,展示历史场景,再现历史,真正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电视,录象,多媒体等播放历史影片,历史人物的活动,电视剧片段,这是“带”学生进历史时空最为有效也最直接的手段。需要教师注意的就是在使用历史影片和电视剧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选取材料,不能因此而把历史课上成“看电影或电视”课,那样“喧宾夺主”有违使用此手段的本意。使用历史影片和电视,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愤,起到“带”学生的思维进历史时空的目的即可,针对教材该拓展的就大胆拓展,该简略的就勇敢简略,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取舍,自己要把握好分寸,进行有针对性的剪辑,然后再把它带到课堂。
把学生“带”进历史时空,教师要把握这个“带”的涵义和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不是主宰作用,教师只是把学生“带”进历史之门,打开一扇历史的窗户,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用自己的心去顿悟。教师把学生“带”进历史之后就和学生一起游历历史迷宫,寻找历史线索,与学生一起随着历史事件的波澜起伏而或紧张或轻松,或愤慨或同情,或鞭挞或赞扬,随着历史人物命运的波折跌宕而或喜或悲。当与学生一起来到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千古绝唱、宁死不降的文天祥身边时,当一起看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邓世昌开动打完了弹药撞向敌舰的壮举时,当听到因变法失败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临刑前发出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言时……带领学生一起体验生命的崇高与价值,一起感悟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意义。
总之,历史课教学是一个融知识性、趣味性与理论性于一体的大熔炉。在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既做到传授知识又跳出知识对历史进行评价,既注重历史史实的了解更注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論,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课上有一个充分的体验,真正做到处处以人为本。教师在“带进去”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学生驰骋于历史的天空,真正落实历史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