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事业也发生很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积极引入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文章主要从问题意识的价值出发,探讨具体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问题意识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技能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它将在学生今后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把阅读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还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对教师解惑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学习兴趣方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具有兴趣才能够促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对学生学习本身而言。积极引导学生出现疑问,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文本内容理解深度,提高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掌握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 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期间,需要更新教学的理念,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打造和谐的课堂环境。针对于不敢提问的学生,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问,且适当予以引导、启发,尊重学生的提问,使学生能够“善于质疑”。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比如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等等。
(二) 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缺乏主动提问的习惯,并且这种教学现象不在少数。好奇心旺盛、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追问“为什么”等等,这些本就是孩童的天性。然而,他们同时又担心:如果,我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了,老师和同学会嘲笑我吗?如果,我提的问题和今天的课没有关系,老师会批评我吗?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了我提出问题,他们会不会说我笨……太多的如果壓抑了孩子们提问的欲望,束缚了本该活跃创新的思维。要让学生克服这种紧张、害羞的心理,打消这种多虑的念头。让学生的心灵处于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主动提问和积极学习是始终贯穿教学的核心思想,因此充分挖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三) 阅读前提出问题,调动学生主动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落实提问教学法,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先提出问题,以此布置悬念,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根据课程内容提问,文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中心思想是什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而后,仔细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总结出答案,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更灵活,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主动阅读课文自主整理出知识,逐渐归纳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进而描写苏州园林的景观,思考得出答案后踊跃举手表述。此时,以此引导学生作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而对于总结不全面的学生,详细讲解和分析课文内容,渐渐地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主旨思想,更加清楚课文运用诸多优美的词语,描写苏州园林的特点和景色。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意识到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粗略阅读,之后精读,一边阅读一边圈画出修饰的词语,便可高效总结出答案,势必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环境
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形成了对课堂的绝对把控,在课堂上对照着教材进行大量的知识讲授,而学生被动聆听,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交流环境,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之后,学生就会主动跟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合理定位分析。比如教学文言文《桃花源记》时,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根据上下文疏通文义,并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会辨析词义并作归类整理,形成语言板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合作、探究的乐趣。
(五) 握设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学生有问题却不知如何表达,通常表述出来的问题与自己想的并不一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知识面太狭隘,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来支撑提出的问题,还有就是教师没有传授给学生一些设疑的技巧,如果讲授一些设疑的方法,学生会根据这些方法慢慢摸索,逐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产生问题意识。
(六) 改善学习方法,促进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的可能适应这种方法,有的可能适应那种方法,但归根结底都要依托于自己学过的知识,而且不是简单的教师传授,是要自己摸索,把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认知结构理论来说,就是要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自古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就一直以讲授为主,满堂灌,导致学生思维麻木,现代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好各个提问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三、 结语
总之,如果将语文阅读比作一次旅行,那么深度阅读就是引领学生不断走向胜景的有效路径,引领学生不断向文本内核深入,不仅进入文本之境,而且能够从美景中获得体验,在其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周德才让.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6(12):118.
[2]杨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5(14):4.
作者简介:
樊树霞,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市第十九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问题意识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技能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它将在学生今后各个科目的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把阅读的技能传授给学生,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还有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对教师解惑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比较深远的影响。首先,学习兴趣方面。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具有兴趣才能够促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对学生学习本身而言。积极引导学生出现疑问,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文本内容理解深度,提高学生问题思考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掌握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初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 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期间,需要更新教学的理念,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打造和谐的课堂环境。针对于不敢提问的学生,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问,且适当予以引导、启发,尊重学生的提问,使学生能够“善于质疑”。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比如情境创设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法等等。
(二) 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
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缺乏主动提问的习惯,并且这种教学现象不在少数。好奇心旺盛、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追问“为什么”等等,这些本就是孩童的天性。然而,他们同时又担心:如果,我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了,老师和同学会嘲笑我吗?如果,我提的问题和今天的课没有关系,老师会批评我吗?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了我提出问题,他们会不会说我笨……太多的如果壓抑了孩子们提问的欲望,束缚了本该活跃创新的思维。要让学生克服这种紧张、害羞的心理,打消这种多虑的念头。让学生的心灵处于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主动提问和积极学习是始终贯穿教学的核心思想,因此充分挖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是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主要途径。
(三) 阅读前提出问题,调动学生主动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落实提问教学法,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先提出问题,以此布置悬念,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根据课程内容提问,文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中心思想是什么?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而后,仔细阅读课文,边阅读边总结出答案,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更灵活,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主动阅读课文自主整理出知识,逐渐归纳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手法,进而描写苏州园林的景观,思考得出答案后踊跃举手表述。此时,以此引导学生作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予以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而对于总结不全面的学生,详细讲解和分析课文内容,渐渐地学生理解和掌握文中的主旨思想,更加清楚课文运用诸多优美的词语,描写苏州园林的特点和景色。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意识到在解决问题之前,先粗略阅读,之后精读,一边阅读一边圈画出修饰的词语,便可高效总结出答案,势必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环境
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形成了对课堂的绝对把控,在课堂上对照着教材进行大量的知识讲授,而学生被动聆听,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无法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交流环境,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之后,学生就会主动跟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合理定位分析。比如教学文言文《桃花源记》时,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根据上下文疏通文义,并进行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学会辨析词义并作归类整理,形成语言板块。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合作、探究的乐趣。
(五) 握设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学生有问题却不知如何表达,通常表述出来的问题与自己想的并不一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知识面太狭隘,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来支撑提出的问题,还有就是教师没有传授给学生一些设疑的技巧,如果讲授一些设疑的方法,学生会根据这些方法慢慢摸索,逐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产生问题意识。
(六) 改善学习方法,促进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的可能适应这种方法,有的可能适应那种方法,但归根结底都要依托于自己学过的知识,而且不是简单的教师传授,是要自己摸索,把头脑中的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认知结构理论来说,就是要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自古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就一直以讲授为主,满堂灌,导致学生思维麻木,现代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好各个提问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三、 结语
总之,如果将语文阅读比作一次旅行,那么深度阅读就是引领学生不断走向胜景的有效路径,引领学生不断向文本内核深入,不仅进入文本之境,而且能够从美景中获得体验,在其中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周德才让.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2016(12):118.
[2]杨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5(14):4.
作者简介:
樊树霞,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