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灭火是英雄,让火烧不起来的是大英雄
他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因为学校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这里送,最多的班,居然超过了80名学生。一个县级初中,三个年级挤进了2200名学生,超热的人气,让他颇感骄傲。
2008年5月12日,他在绵阳出差办事。突然感到地动山摇,站不稳的他只能和总务主任相拥相抱才勉强站住,那一刻,他马上就慌了:学校的房子要是倒了,两千多名学生咋办?他打手机,手机不通;他拨电话,电话断了……豆大的汗珠当即从他的额头上滚落下来,曾经的骄傲这时候成了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灾难当头,多一个学生学校就多一份责任,如果出事,多一个学生他就多一份愧疚!
震波过去后,他立即驱车赶回学校。沿途山崩地裂,一栋栋教学楼被夷为平地,一条条年轻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他跌跌撞撞地走进学校,看到学生都站在安全区,离校门最近的老师向他报告:“叶校长,全校2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无一伤亡——这次疏散全校师生,共花了1分36秒时间。”全校师生安然无恙!他泪流满面,双膝一软,竟然跪在了两千多名师生面前——
1分36秒,两千多条人命,这是他用责任和良心做警钟,十几年坚持到底不放弃的最好见证和回报!
他曾经在学校的新实验教学楼里住过。这是一栋没有验收的大楼,新楼的楼梯栏杆摇摇晃晃,教室里的灯泡各式各样,本应该是雪白的墙也只有一层底灰,更要命的是,楼板缝隙间竟然填的是纸袋,而不是水泥!他知道,这就是要人命的“豆腐渣”工程。
他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学校因危房倒塌而造成学生伤亡的惨剧。他想:不能拿孩子们的生命去开玩笑!于是,当时只是普通教师的他,几次找学校领导提出要修缮教学楼,但领导说没啥大事,他除了吵几句,只能干着急。后来,他当上校长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厚着脸皮去找教育局要钱。教育局经费困难,只能分批划拨给他,整修的教学楼也是修修停停。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利用暑假和周末的时间先是把楼板缝中的水泥纸袋抽出来重新灌上混凝土,又把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了结实的钢管栏杆。第二年,他又给整栋楼动起了“大手术”:按正规要求,将22根承重柱子由直径37厘米的三七柱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教学楼的外壁贴了大理石,他怕大理石掉下来砸伤学生,他硬是要求施工队给每块大理石钉上四个钉子再贴牢,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期间他每天守在工地上监工,发现偷工减料就要工人返工——就这样,加固这栋教学楼他用了三年时间,学校花费了近40万元。
2005年,他看到新闻报道,某景区人多拥挤,因为没有组织好疏散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故。于是,从那一年开始,他要求全校师生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演习时,他要求所有老师必须站在楼梯的拐弯处,因为在人流拥挤的时候,拐弯处最容易摔跤,造成踩踏事故,如果老师站在那里,就随时可以把摔到的学生扶起来。他严格规定:每个教室的学生前四排从前门撤离,后四排从后门撤离,走成单列,并且都要走箭头指定的通道。他还提醒,二楼三楼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而四楼五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这样可以避免楼道里的人流积压。
刚开始,学生都觉得好玩,当作游戏去做,但时间一久,许多孩子就厌烦了,认为校长这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演习无疑也给老师增添了很多麻烦,不少老师持反对意见,甚至还有人骂他,他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地坚持着。如此这般,学生和老师们还是慢慢地习惯了,每次突然听到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同学们就会用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按照固定的路线到操场上集合。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学生们正是按照平时学校训练的方式疏散,全校师生才逃过一劫。那天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都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就在学生趴下的当口,老师已经把教室前后门都打开了。一波震感过去后,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按平时演习的方向奔向楼梯口,而老师们早已站在了楼梯转弯处,喊着:“你快一点,那位同学慢一点。”教学楼上不断有铝合金门窗、玻璃砸下来,但由于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站到了平时指定的位置,所以毫发未损。更难的是,慌乱中,几位学生还知道护送怀孕的老师下楼……
当他冲进学校大门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学校8栋教学楼全部都震成了危房,而他几次整修的教学楼却并没有坍塌。地震时,这座楼的16个教室里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通信恢复后,无数家长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安全情况,桑枣中学的老师们拿起电话噙着泪,欣喜地告诉家长们:“我们的学生无一伤亡,老师也无一伤亡。”
对的事情里一定藏着好的结果。一场导致6万多人死亡、几十万人受伤的灾难,无意中称出了责任和坚持在我们生命中的重量。“我们的学生无一伤亡,老师也无一伤亡。”因为这句话,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位校长的名字——叶志平。
编辑 胡莉莉
他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因为学校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这里送,最多的班,居然超过了80名学生。一个县级初中,三个年级挤进了2200名学生,超热的人气,让他颇感骄傲。
2008年5月12日,他在绵阳出差办事。突然感到地动山摇,站不稳的他只能和总务主任相拥相抱才勉强站住,那一刻,他马上就慌了:学校的房子要是倒了,两千多名学生咋办?他打手机,手机不通;他拨电话,电话断了……豆大的汗珠当即从他的额头上滚落下来,曾经的骄傲这时候成了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灾难当头,多一个学生学校就多一份责任,如果出事,多一个学生他就多一份愧疚!
震波过去后,他立即驱车赶回学校。沿途山崩地裂,一栋栋教学楼被夷为平地,一条条年轻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他跌跌撞撞地走进学校,看到学生都站在安全区,离校门最近的老师向他报告:“叶校长,全校2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无一伤亡——这次疏散全校师生,共花了1分36秒时间。”全校师生安然无恙!他泪流满面,双膝一软,竟然跪在了两千多名师生面前——
1分36秒,两千多条人命,这是他用责任和良心做警钟,十几年坚持到底不放弃的最好见证和回报!
他曾经在学校的新实验教学楼里住过。这是一栋没有验收的大楼,新楼的楼梯栏杆摇摇晃晃,教室里的灯泡各式各样,本应该是雪白的墙也只有一层底灰,更要命的是,楼板缝隙间竟然填的是纸袋,而不是水泥!他知道,这就是要人命的“豆腐渣”工程。
他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学校因危房倒塌而造成学生伤亡的惨剧。他想:不能拿孩子们的生命去开玩笑!于是,当时只是普通教师的他,几次找学校领导提出要修缮教学楼,但领导说没啥大事,他除了吵几句,只能干着急。后来,他当上校长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厚着脸皮去找教育局要钱。教育局经费困难,只能分批划拨给他,整修的教学楼也是修修停停。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他利用暑假和周末的时间先是把楼板缝中的水泥纸袋抽出来重新灌上混凝土,又把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了结实的钢管栏杆。第二年,他又给整栋楼动起了“大手术”:按正规要求,将22根承重柱子由直径37厘米的三七柱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15厘米。教学楼的外壁贴了大理石,他怕大理石掉下来砸伤学生,他硬是要求施工队给每块大理石钉上四个钉子再贴牢,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期间他每天守在工地上监工,发现偷工减料就要工人返工——就这样,加固这栋教学楼他用了三年时间,学校花费了近40万元。
2005年,他看到新闻报道,某景区人多拥挤,因为没有组织好疏散工作,造成了严重的踩踏事故。于是,从那一年开始,他要求全校师生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演习时,他要求所有老师必须站在楼梯的拐弯处,因为在人流拥挤的时候,拐弯处最容易摔跤,造成踩踏事故,如果老师站在那里,就随时可以把摔到的学生扶起来。他严格规定:每个教室的学生前四排从前门撤离,后四排从后门撤离,走成单列,并且都要走箭头指定的通道。他还提醒,二楼三楼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而四楼五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这样可以避免楼道里的人流积压。
刚开始,学生都觉得好玩,当作游戏去做,但时间一久,许多孩子就厌烦了,认为校长这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演习无疑也给老师增添了很多麻烦,不少老师持反对意见,甚至还有人骂他,他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地坚持着。如此这般,学生和老师们还是慢慢地习惯了,每次突然听到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同学们就会用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按照固定的路线到操场上集合。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学生们正是按照平时学校训练的方式疏散,全校师生才逃过一劫。那天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都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就在学生趴下的当口,老师已经把教室前后门都打开了。一波震感过去后,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按平时演习的方向奔向楼梯口,而老师们早已站在了楼梯转弯处,喊着:“你快一点,那位同学慢一点。”教学楼上不断有铝合金门窗、玻璃砸下来,但由于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站到了平时指定的位置,所以毫发未损。更难的是,慌乱中,几位学生还知道护送怀孕的老师下楼……
当他冲进学校大门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学校8栋教学楼全部都震成了危房,而他几次整修的教学楼却并没有坍塌。地震时,这座楼的16个教室里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通信恢复后,无数家长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安全情况,桑枣中学的老师们拿起电话噙着泪,欣喜地告诉家长们:“我们的学生无一伤亡,老师也无一伤亡。”
对的事情里一定藏着好的结果。一场导致6万多人死亡、几十万人受伤的灾难,无意中称出了责任和坚持在我们生命中的重量。“我们的学生无一伤亡,老师也无一伤亡。”因为这句话,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位校长的名字——叶志平。
编辑 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