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传统式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单调的灌输式教学,这早已不适应现时代的教学要求,只有改革、创新才是发展方向。《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85-01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求知、进取、成功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间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不断质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生成,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教育机智,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自主探究的数学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兴趣
1.1 来源生活,找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学习的问题,就是找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如在对《纳税和利息》一课进行预习时,可以简单对纳税及利息的情况对学生有个大致的概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去找寻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讓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去银行取款或者存款一次。在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时,如“什么叫纳税?纳税的作用、意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纳税?纳税的种类有哪些?利息与税后利息、利息与税率、税金与税率的区别各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师生共同分析和解决,就易于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
1.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展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产生“我要学”的想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如在课堂练习题中有这样的一道“精选”题,已知:求x3y+xy3的值。有的学生解答与参考答案一样的结果:x3y+xy3=xy(x2+y2)=xy[(x+y)2-2xy]=3×(-5)=-15。可是有的同学这时提出疑问:其中间的步骤x2+y2是非负数,不可能是-5。可是前面的那个同学的解题逻辑又是完全正确的。这时,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碰撞而来的矛盾,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教师要对此予以肯定,然后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1.3 利用心理,培养兴趣
学生对一些未知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思维的源泉。而兴趣产生于思维,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去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教师可以去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为兴趣而去学,在学的过程中因为有问题的阻碍,会产生去解决它的欲望,驱使学生主动的就去解决问题。当然在学生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要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给学生讲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一些结论的产生的故事等,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1 加强协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每个同学都具有发现的潜能,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学会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张扬,而且通过协作、协商、交流、归纳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得到很快的提升。
2.2 启发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思维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它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以全新的方式来解决前人所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若在数学教学中能巧妙的启发学生思维,那么就利于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师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思维,使之能举一反三获取知识。以思导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中寻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望,对学习课题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广泛联系,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并多渠道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有所创新。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质疑,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被动的去接受,而是主动的去探究,真正的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宜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爱英.浅谈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N].山西经济日报,2001.
[2] 黄绍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性思维的培养[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
[3]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
[4] 祝宗山.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85-01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求知、进取、成功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间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不断质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生成,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与教育机智,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自主探究的数学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兴趣
1.1 来源生活,找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学习的问题,就是找寻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如在对《纳税和利息》一课进行预习时,可以简单对纳税及利息的情况对学生有个大致的概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去找寻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讓学生回家帮爸爸妈妈去银行取款或者存款一次。在对本课内容进行讲解时,如“什么叫纳税?纳税的作用、意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纳税?纳税的种类有哪些?利息与税后利息、利息与税率、税金与税率的区别各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师生共同分析和解决,就易于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
1.2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展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产生“我要学”的想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启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从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如在课堂练习题中有这样的一道“精选”题,已知:求x3y+xy3的值。有的学生解答与参考答案一样的结果:x3y+xy3=xy(x2+y2)=xy[(x+y)2-2xy]=3×(-5)=-15。可是有的同学这时提出疑问:其中间的步骤x2+y2是非负数,不可能是-5。可是前面的那个同学的解题逻辑又是完全正确的。这时,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碰撞而来的矛盾,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教师要对此予以肯定,然后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1.3 利用心理,培养兴趣
学生对一些未知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思维的源泉。而兴趣产生于思维,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样就能引导学生去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教师可以去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为兴趣而去学,在学的过程中因为有问题的阻碍,会产生去解决它的欲望,驱使学生主动的就去解决问题。当然在学生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要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给学生讲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一些结论的产生的故事等,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1 加强协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每个同学都具有发现的潜能,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学会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张扬,而且通过协作、协商、交流、归纳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得到很快的提升。
2.2 启发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思维是人类心理的高级过程,它是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以全新的方式来解决前人所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若在数学教学中能巧妙的启发学生思维,那么就利于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师要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拓展思维,学会思维,使之能举一反三获取知识。以思导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中寻趣,保证旺盛的求知欲望,对学习课题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分析,广泛联系,尽可能寻求多种答案,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并多渠道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有所创新。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质疑,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被动的去接受,而是主动的去探究,真正的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宜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爱英.浅谈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N].山西经济日报,2001.
[2] 黄绍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性思维的培养[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
[3] 曹一鸣.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3.
[4] 祝宗山.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