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制出树基因图
科学家最近首次绘制出一种树的全基因组图,这一成果使利用树木生产生物燃料的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应用最新基因技术绘制出了三叶杨的基因组图。科学家从这种树的4.5万个基因中鉴定出93个基因,这些基因与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生成有关,而这些物质经过发酵可用来生产乙醇和其他液体燃料。
科学家认为,这种树的基因组图的绘制成功,将有助于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生长快且容易加工的新树种,用来生产乙醇等生物燃料。这一研究成果使开发生物燃料的事业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补钙制剂并不具有长期壮骨功效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通过评估多项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发现,补钙制剂并不具有长期壮骨功效。
研究人员评估了19项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近2 900名3岁至18岁的健康儿童。在他们评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儿童服用补钙制剂至少3个月,然后对他们的骨质状况展开至少6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服用补钙制剂儿童仅有上肢骨质密度比未服用者高约1.7%。
虽然上肢骨质密度有所提高,但这些儿童身体其他部分,特别是骨盆与腰部以下的脊椎骨骨质密度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些骨骼在他们进入老年期后容易骨折。
专家建议人们采用食疗等方法增加骨质密度,比如通过多晒太阳、多吃鱼增加维生素D,或多吃蔬菜水果等。
“宇宙史黑暗时代”露出一角
日本“昴宿星团”望远镜捕捉到了距离地球128.8亿光年的一个星系发出的光,这个迄今观测到的距地球最远的星系为人类揭示了“宇宙史黑暗时代”的一角。
日本国立天文台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给“昴宿星团”望远镜的主焦点相机配备了专为这次观测开发的滤光镜,这种滤光镜可以提高相机的感光度。这架望远镜在“后发星座”方向发现了41 533个天体,之后专家又用微光天体分光装置进行了光谱观测,从中发现了距离地球128.8亿光年的“ZOK-1”星系。这一观测结果证实,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后约7.8亿年,宇宙中就生成了早期星系。
天文学界曾认为,宇宙诞生后的几亿年里,星系发出的光被氢气所形成的浓厚云雾遮盖,不能到达地球。但此次科学家在地球上捕捉到来自“ZOK-1”星系的光线,说明当时的气体云已被星系的光线分解,宇宙开始“放晴”。
“大爆炸”之后约38万年至9亿年的阶段被称为“宇宙史黑暗时代”。按理论推算,在这段时期内,密度大的宇宙物质因重力收缩形成了最初的星系和恒星。“昴宿星团”望远镜的上述发现使“宇宙史黑暗时代”露出了冰山一角。
太空焊接
茫茫太空中游荡着许多太空垃圾,可能撞伤国际空间站或运行中的人造卫星,这种损伤现阶段尚无法在太空中修复。日本专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焊接技术,被证实在真空和失重状态下同样安全有效,它有望成为未来在太空中修理受损航天器的方法。
地面使用的依靠放电焊接的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太空,因为太空的真空环境会使放电扩散,而失重会导致熔解的金属飞散。于是,研究人员在棒状的焊接器具尖头部位开了一个直径1.8毫米的小孔,让电流从小孔通过,成功解决了放电扩散的问题。同时,由于电压得以降低,金属不易飞散。
研究人员在模拟太空的环境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他们将真空装置带入一架飞机,操纵飞机使其反复急速上升和下降,以制造出短时间的失重状态。实验中焊接的对象是制造国际空间站的主要材料——铝。实验结果显示,新技术在类似宇宙空间的环境下不产生火花,且安全可靠,焊接强度不比在地面时逊色。该技术也可以在地面使用,比传统焊接方法省电。
黑猩猩过马路 一慢二看三通过
在非洲几内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为了安全地通过一条道路,黑猩猩也会像人类一样,一慢二看三通过。
英国研究人员观察了12只黑猩猩如何跨过两条道路,从森林前往它们的觅食场所。其中一条道路比较狭窄,最初是供人徒步行走的小径;而另一条道路则比前者宽了4倍,能够行驶卡车和其他车辆。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穿越小路之前会先等上半分钟;而在勇敢地横穿大路之前则平均要先观察6分钟。研究人员推测,这表现了黑猩猩对不同程度的危险作出的灵活反应。
特别让研究小组感到好奇的是,在种群中担当首领的雄性黑猩猩的行为。当穿越道路面临很大风险时,这些雄性黑猩猩便会分别走在队伍的头尾部分。这种行为使得雌性黑猩猩和它们的幼崽能够在队伍的中间得到更多保护。
鼠类也会使用工具
使用工具似乎是灵长类、大象等“聪明”动物的专利,但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推翻了人们的这一常识。他们经实验确认,一种原产于南美的鼠类会使用耙子来获取食物。
研究人员以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灌丛八齿鼠为对象,观察它们能否使用工具。他们选取6只不到1岁的灌丛八齿鼠,在它们前爪够不到的地方放上它们喜欢的葵花子,然后给它们提供T字形的小耙子,观察它们如何行动。灌丛八齿鼠开始不能顺利拿到食物,大约2个月后,它们逐渐学会用前爪握住耙子的把,前后移动耙子,把葵花子拨到面前享用。6只灌丛八齿鼠不仅全部学会了这一招,而且在科学家故意把耙子放到远离它们的地方时,它们也会自发地跑过去取耙子。若改变放葵花子的地方,灌丛八齿鼠会随机应变地改变移动耙子的方向,以将食物弄到手。根据这些现象,科学家判断灌丛八齿鼠是在理解了耙子作为工具的基础上,进而学会熟练地使用工具为自己服务。
灌丛八齿鼠属于社会性较高的鼠类,它们之间会用17种不用的叫声进行对话,并且拥有旺盛的好奇心。灌丛八齿鼠体长约12厘米,前足有类似人类拇指的小突起,能够握住东西。但野生的灌丛八齿鼠是否具有使用工具的本领还有待研究人员进一步确认。
科学家最近首次绘制出一种树的全基因组图,这一成果使利用树木生产生物燃料的前景变得更加光明。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应用最新基因技术绘制出了三叶杨的基因组图。科学家从这种树的4.5万个基因中鉴定出93个基因,这些基因与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生成有关,而这些物质经过发酵可用来生产乙醇和其他液体燃料。
科学家认为,这种树的基因组图的绘制成功,将有助于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生长快且容易加工的新树种,用来生产乙醇等生物燃料。这一研究成果使开发生物燃料的事业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补钙制剂并不具有长期壮骨功效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通过评估多项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发现,补钙制剂并不具有长期壮骨功效。
研究人员评估了19项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近2 900名3岁至18岁的健康儿童。在他们评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儿童服用补钙制剂至少3个月,然后对他们的骨质状况展开至少6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服用补钙制剂儿童仅有上肢骨质密度比未服用者高约1.7%。
虽然上肢骨质密度有所提高,但这些儿童身体其他部分,特别是骨盆与腰部以下的脊椎骨骨质密度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些骨骼在他们进入老年期后容易骨折。
专家建议人们采用食疗等方法增加骨质密度,比如通过多晒太阳、多吃鱼增加维生素D,或多吃蔬菜水果等。
“宇宙史黑暗时代”露出一角
日本“昴宿星团”望远镜捕捉到了距离地球128.8亿光年的一个星系发出的光,这个迄今观测到的距地球最远的星系为人类揭示了“宇宙史黑暗时代”的一角。
日本国立天文台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给“昴宿星团”望远镜的主焦点相机配备了专为这次观测开发的滤光镜,这种滤光镜可以提高相机的感光度。这架望远镜在“后发星座”方向发现了41 533个天体,之后专家又用微光天体分光装置进行了光谱观测,从中发现了距离地球128.8亿光年的“ZOK-1”星系。这一观测结果证实,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后约7.8亿年,宇宙中就生成了早期星系。
天文学界曾认为,宇宙诞生后的几亿年里,星系发出的光被氢气所形成的浓厚云雾遮盖,不能到达地球。但此次科学家在地球上捕捉到来自“ZOK-1”星系的光线,说明当时的气体云已被星系的光线分解,宇宙开始“放晴”。
“大爆炸”之后约38万年至9亿年的阶段被称为“宇宙史黑暗时代”。按理论推算,在这段时期内,密度大的宇宙物质因重力收缩形成了最初的星系和恒星。“昴宿星团”望远镜的上述发现使“宇宙史黑暗时代”露出了冰山一角。
太空焊接
茫茫太空中游荡着许多太空垃圾,可能撞伤国际空间站或运行中的人造卫星,这种损伤现阶段尚无法在太空中修复。日本专家开发出一种新的焊接技术,被证实在真空和失重状态下同样安全有效,它有望成为未来在太空中修理受损航天器的方法。
地面使用的依靠放电焊接的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太空,因为太空的真空环境会使放电扩散,而失重会导致熔解的金属飞散。于是,研究人员在棒状的焊接器具尖头部位开了一个直径1.8毫米的小孔,让电流从小孔通过,成功解决了放电扩散的问题。同时,由于电压得以降低,金属不易飞散。
研究人员在模拟太空的环境下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他们将真空装置带入一架飞机,操纵飞机使其反复急速上升和下降,以制造出短时间的失重状态。实验中焊接的对象是制造国际空间站的主要材料——铝。实验结果显示,新技术在类似宇宙空间的环境下不产生火花,且安全可靠,焊接强度不比在地面时逊色。该技术也可以在地面使用,比传统焊接方法省电。
黑猩猩过马路 一慢二看三通过
在非洲几内亚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为了安全地通过一条道路,黑猩猩也会像人类一样,一慢二看三通过。
英国研究人员观察了12只黑猩猩如何跨过两条道路,从森林前往它们的觅食场所。其中一条道路比较狭窄,最初是供人徒步行走的小径;而另一条道路则比前者宽了4倍,能够行驶卡车和其他车辆。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灵长类动物在穿越小路之前会先等上半分钟;而在勇敢地横穿大路之前则平均要先观察6分钟。研究人员推测,这表现了黑猩猩对不同程度的危险作出的灵活反应。
特别让研究小组感到好奇的是,在种群中担当首领的雄性黑猩猩的行为。当穿越道路面临很大风险时,这些雄性黑猩猩便会分别走在队伍的头尾部分。这种行为使得雌性黑猩猩和它们的幼崽能够在队伍的中间得到更多保护。
鼠类也会使用工具
使用工具似乎是灵长类、大象等“聪明”动物的专利,但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推翻了人们的这一常识。他们经实验确认,一种原产于南美的鼠类会使用耙子来获取食物。
研究人员以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灌丛八齿鼠为对象,观察它们能否使用工具。他们选取6只不到1岁的灌丛八齿鼠,在它们前爪够不到的地方放上它们喜欢的葵花子,然后给它们提供T字形的小耙子,观察它们如何行动。灌丛八齿鼠开始不能顺利拿到食物,大约2个月后,它们逐渐学会用前爪握住耙子的把,前后移动耙子,把葵花子拨到面前享用。6只灌丛八齿鼠不仅全部学会了这一招,而且在科学家故意把耙子放到远离它们的地方时,它们也会自发地跑过去取耙子。若改变放葵花子的地方,灌丛八齿鼠会随机应变地改变移动耙子的方向,以将食物弄到手。根据这些现象,科学家判断灌丛八齿鼠是在理解了耙子作为工具的基础上,进而学会熟练地使用工具为自己服务。
灌丛八齿鼠属于社会性较高的鼠类,它们之间会用17种不用的叫声进行对话,并且拥有旺盛的好奇心。灌丛八齿鼠体长约12厘米,前足有类似人类拇指的小突起,能够握住东西。但野生的灌丛八齿鼠是否具有使用工具的本领还有待研究人员进一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