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如何有效和高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需要老师尽心尽力付出,可是经常出现付出了,并不见得有回报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可学生的成绩不见提高,于是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这种自嘲说明老师教得疲惫,教得不幸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第一,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整个课堂教学工作是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的,明确的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是教师每堂课努力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跟着感觉走,课堂要严谨不能随意。
  如讲《鸦片战争》这节课的主旨:一个“悲”字当头,一条线索“悲歌之因——悲歌之痛——悲歌再起”,围绕“悲痛”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痛定思痛让学生认识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如讲《甲午战争》,一个“愤”字当头,一条线索“郁闷—愤恨—抗争—觉醒”,围绕“激愤”引导学生认识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资格管理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就应该管理中国事,唤醒国人民主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第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不是唱独角戏,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是单项传递的过程,单项接受的知识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既不利于学生消化,更不可能长久存留在学生记忆深处。
  老师们经常抱怨学生不用心,刚讲完就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老师们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你讲的知识对学生有用吗?能引起学生共鸣吗?能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吗?为什么听百家讲坛,听袁腾飞讲历史的人不犯困,因为枯燥无味的知识在他们那一加工,就活灵活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老师要研究教材,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一定要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
  如讲《辛亥革命》,本课政治色彩较浓,对昔日革命过程没有描述,教材把激情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细节都删了,而让学生体会辛亥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引起中国社会巨变的革命是很困难的。这就要求老师讲课时补充一些遗失的故事,重新拾回一些久违的感动,尤其情感的激发是不可或缺的。我借用革命家陈天华遥寄血书的故事,即他奋笔疾书《猛回头》、《警世种》小册子,激励更多人走上革命道路,最后甚至为了唤醒民众,不惜投海自尽,用生命报效祖国的事迹,营造气愤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
  第三,教学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课堂教学”。要讲好一节课,老师必修精心设计。大到课堂整个流程,知识点与知识点间衔接,小到不同层次学生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只有课前这些工夫做到位,让课堂真的动起来,才能获得意想中的效果。
  如讲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可能有学生会问,为什么袁世凯能窃取革命果实?大家可能会不约而同地从袁世凯身上找原因,这样思考是对的,但不全面,我们还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袁世凯是否有能力窃取?袁世凯是真共和还是假共和?立宪派和旧官僚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资产阶级能否守住革命成果?最后上升到高层次,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有花无果,恨悠悠”的革命?“有花”指什么?“无果”又指什么?遗憾由谁弥补?这些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理智受挑战、潜能被激发,变沉重的话题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变沉甸甸的书本知识为学生所有,为学生所用,打开他们的心智之门,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百学不厌。
  第四,教学理念的时代性。关注教育的改革者大概都知道风靡华夏的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学生的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杜郎口模式要求把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时间,占课堂10分钟进行“点拨”,甚至老师基本不讲。洋思模式和杜郎口模式就课堂教学改革体现出的一个共同核心是:教师课堂少讲或不讲。于是,老师的“讲”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如今又流行“对分课堂模式”,要求老师先讲,学生后学,给学生留足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时间。其实不管流行哪种模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是最好的。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反对“以知识为中心”和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的“满堂灌”,并不是不要老师的“讲”,而是对老师的“讲”提出更高要求。老师要讲在重点关键处,讲在知识概括处,讲在思维提升处。一堂没有老师精要讲述和适时点拨的课是缺少广度、深度的。当然,如果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过分强调学生绝对顺从老师,老师叫什么,学生学什么,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缺失。因此,教师要由学生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的伙伴,在与学生心灵的碰撞、情感交流中完成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最后落在三个字上:实、新、活。课要讲得实在,花架子不能太多,不能让形式冲淡内容;课的重难点要突出,老师尽可能精讲少讲;课要讲得不落俗套,要有创新,不能就文本讲文本,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大新知识量输入,很好地借助网络让学生动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始终处于灵动状态。只有在教学中科学落实这三个字,课堂才能有效和高效。
其他文献
期刊
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适应其培养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际能力。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
摘 要: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并加以有效运用。在制作微课时要精心选择素材和表现形式,注意前后连贯和浓缩精炼,选择恰当的时机科学运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微课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微课这一教学形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最显著的优势,是将大量生动的信息和形象的演示方式融合起来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实验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一个设计獨到的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以往大部分实验都是边演示边说明然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都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实验,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或不同的探究方式都没有认真想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实质上还是以讲授为主,实验只是一个形式。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推广、教学理念的不断进
本文运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利用线性分段的一波三折函数构造混沌神经网络,进行混沌序列编码。文中分别给出自环反馈网络模型和耦合网络模型,并针对每类模型,仿真
摘 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多媒體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摒弃了传统教学枯燥乏味的特点,从时间和空间上丰富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从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我们在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它的不足
摘 要: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须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英语学科知识点比较琐碎,需要学生平时多下功夫去积累,而活跃的初中生会对它产生厌恶,产生逆反心理,这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学生的逆反心理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稳定性.还有潜伏性。所以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发现分析并找出合理对策来解决。  关键词:初中英语;逆反心理;分析解决  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结合目标边界的形状特征,对平移、旋转及尺度变化情况下的目标进行了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识
[摘要]本文通过对珠海市“浪漫珠海”品牌的研究,针对珠海需对外推广城市整体形象,对内注重城市的自身形象以及注重城市的文化特征三个方面深入细致地进行城市品牌的策略分析,提出扩大“浪漫珠海”知名度的对策主要有:对外以“浪漫珠海”为主题,挖掘珠海多个知名品牌的浪漫共性,走单一主题多品牌的城市发展之路,对内保持现有城市环境的同时注重节能减排,制定相关制度提高珠海市民素质;营造珠海的文化氛围,增加特区的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