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工作中重教轻保倾向特别突出,如何让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达到应有的水平和高度已经成为幼教工作亟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并提出了做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保育工作 现状 措施
引言
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多种形式的办园体制并存,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办园理念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不同,出现了办园质量和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尤其是“重教轻保”倾向特别突出,如何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经成为幼教工作亟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 3 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说明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工作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教育比保育更重要,幼儿的智力开发就是靠教育,因而片面追求教育而忽视保育工作,把教育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只满足于幼儿吃好、穿好、睡好和活动好的一般安排,尤其是在民办幼儿园中更为多见。无视特定阶段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片面而主观地强调幼儿的知识灌输,而轻视保育工作,实质上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低龄化延续。这种轻保重教思想在我国幼儿园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基本满足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但是相关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滞后,导致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多为拥有育儿经验的非专业人员承担。尽管经过园内的后期培养,保育员基本能完成保育工作,即只能保证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照料。但是由于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较大,如何更好把握个体特征、因材施教,使每个在园幼儿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则对保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 3 岁以下的学龄前幼儿,不仅不具备起码的生活自
理能力,语言、心理及各种行为能力(坐、走、爬等)也处在形成期。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保育员的专业能力,个人素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行为能力的养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调查,目前幼儿园中保育员队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的保育知识水平。尽管我国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化的保育员培养,但这与社会的需求矛盾仍然很大。
为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幼儿园保育员与教师的相关配教工作的程度和质量相当重要。如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交流以协助、配合幼儿园和教育。但是对于保育员往往定位在后勤保障角色,忽视其配教作用。由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更多地体现在游戏之中,那么幼儿的情绪、身体状况决定了参与游戏的程度,而这些信息更多地掌握在保育员手中。如果不能依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启发式教育、兴趣教育的特点来配合进行教育,即使爱心的呵护也会变成威严下的顺从,最终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另一方面,幼儿做游戏时的运动量也需要保育员及时判断幼儿需要的衣着程度,否则幼儿容易发生感冒等情况。同时学前适龄幼儿,特别是低学龄幼儿对于起居和饮食的关注较多,这个阶段保育员与幼儿妈妈的角色更为接近,因而在感情上更容易为幼儿接受。保育员在游戏中的模仿和带动作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往往影响到幼儿的投入程度及教学秩序的维持。
有许多幼儿园基础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活动室小、户外活动场地小等;还有一种潜在的不健康的问题,幼儿园环境装饰的不科学性,如户外活动场地全部水泥化或塑胶化,表面上看整洁、干净,实际上对幼儿身体动作、身体的协调性的发展可能会产生长久的影响。
二、如何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1培养高素质的保育员
保育员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贯彻者和具体实施者,保育员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 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保育员的影响是广泛的;从保育员与幼儿关系的性质上看,保育员和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同样具有权威地位。 因此保育员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指导非常容易被她们接受,进而促使她们形成或改变自己的观念、行为习惯, 同时,由于保育员的权威地位,幼儿会将保育员作为模仿、认同的对象,保育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幼儿发展。 保育员既是幼儿生活的管理者,又是幼儿生长发育的保护者,还是教育幼儿的好参谋。因此,要保证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质量,保证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必须有高素质的保育员。而培养高素质的保育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进行培训。
首先要定期对保育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加强现代保育知识的学习,使之能不断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吸收新的保育知识和培养更好的保育工作能力。 其次,幼儿园要定期举行保育员之间的经验互动,不同班级的保育员相互之间介绍经验,彼此交流,互相促进。最后,定期为保育员做心理健康辅导,保证保育员身心健康,对于保育员的工作应该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开展, 需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以期对保育工作有一个制约和促进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对保育工作具体任务的规划和制定,对保育工作的奖惩措施、 对保育员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等。有效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对保育员实行奖惩分明的奖励机制,调动保育员的积极性;定期对保育员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行考核,包括处理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等的能力、生活管理能力、配合教师教学游戏和户外活动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与幼儿交往能力、与教师交流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工作反思能力、工作的计划性、自我提高能力等。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让孩子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已成为每一位家长的共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才能让家长们放心,让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特别是让保育工作回归学前教育保教并重的本色,使整个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在活动中学会关爱,应成为民办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石化公司编制.保育员职业技能鉴定.2006,(5).
[2]阎岩主编.幼儿园保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关键词】保育工作 现状 措施
引言
近年来,学前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多种形式的办园体制并存,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办园理念及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不同,出现了办园质量和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尤其是“重教轻保”倾向特别突出,如何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经成为幼教工作亟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现状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 3 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说明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工作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教育比保育更重要,幼儿的智力开发就是靠教育,因而片面追求教育而忽视保育工作,把教育工作仅仅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只满足于幼儿吃好、穿好、睡好和活动好的一般安排,尤其是在民办幼儿园中更为多见。无视特定阶段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片面而主观地强调幼儿的知识灌输,而轻视保育工作,实质上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低龄化延续。这种轻保重教思想在我国幼儿园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基本满足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但是相关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滞后,导致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多为拥有育儿经验的非专业人员承担。尽管经过园内的后期培养,保育员基本能完成保育工作,即只能保证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照料。但是由于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较大,如何更好把握个体特征、因材施教,使每个在园幼儿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则对保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 3 岁以下的学龄前幼儿,不仅不具备起码的生活自
理能力,语言、心理及各种行为能力(坐、走、爬等)也处在形成期。与幼儿接触较多的保育员的专业能力,个人素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的行为能力的养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调查,目前幼儿园中保育员队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的保育知识水平。尽管我国已经开始重视专业化的保育员培养,但这与社会的需求矛盾仍然很大。
为更好地实施幼儿教育,幼儿园保育员与教师的相关配教工作的程度和质量相当重要。如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交流以协助、配合幼儿园和教育。但是对于保育员往往定位在后勤保障角色,忽视其配教作用。由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更多地体现在游戏之中,那么幼儿的情绪、身体状况决定了参与游戏的程度,而这些信息更多地掌握在保育员手中。如果不能依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启发式教育、兴趣教育的特点来配合进行教育,即使爱心的呵护也会变成威严下的顺从,最终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另一方面,幼儿做游戏时的运动量也需要保育员及时判断幼儿需要的衣着程度,否则幼儿容易发生感冒等情况。同时学前适龄幼儿,特别是低学龄幼儿对于起居和饮食的关注较多,这个阶段保育员与幼儿妈妈的角色更为接近,因而在感情上更容易为幼儿接受。保育员在游戏中的模仿和带动作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往往影响到幼儿的投入程度及教学秩序的维持。
有许多幼儿园基础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活动室小、户外活动场地小等;还有一种潜在的不健康的问题,幼儿园环境装饰的不科学性,如户外活动场地全部水泥化或塑胶化,表面上看整洁、干净,实际上对幼儿身体动作、身体的协调性的发展可能会产生长久的影响。
二、如何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
1培养高素质的保育员
保育员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贯彻者和具体实施者,保育员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 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保育员的影响是广泛的;从保育员与幼儿关系的性质上看,保育员和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同样具有权威地位。 因此保育员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指导非常容易被她们接受,进而促使她们形成或改变自己的观念、行为习惯, 同时,由于保育员的权威地位,幼儿会将保育员作为模仿、认同的对象,保育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幼儿发展。 保育员既是幼儿生活的管理者,又是幼儿生长发育的保护者,还是教育幼儿的好参谋。因此,要保证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质量,保证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必须有高素质的保育员。而培养高素质的保育员,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进行培训。
首先要定期对保育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加强现代保育知识的学习,使之能不断调整思路、更新观念、吸收新的保育知识和培养更好的保育工作能力。 其次,幼儿园要定期举行保育员之间的经验互动,不同班级的保育员相互之间介绍经验,彼此交流,互相促进。最后,定期为保育员做心理健康辅导,保证保育员身心健康,对于保育员的工作应该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开展, 需制定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以期对保育工作有一个制约和促进的作用。有效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对保育工作具体任务的规划和制定,对保育工作的奖惩措施、 对保育员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等。有效的考核机制主要包括:对保育员实行奖惩分明的奖励机制,调动保育员的积极性;定期对保育员基本技能和能力进行考核,包括处理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等的能力、生活管理能力、配合教师教学游戏和户外活动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教育方法、教育评价、与幼儿交往能力、与教师交流能力、与家长沟通能力、工作反思能力、工作的计划性、自我提高能力等。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让孩子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已成为每一位家长的共识。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千家万户,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好保育工作,才能让家长们放心,让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特别是让保育工作回归学前教育保教并重的本色,使整个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在活动中学会关爱,应成为民办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石化公司编制.保育员职业技能鉴定.2006,(5).
[2]阎岩主编.幼儿园保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