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大潮,使一大批农民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小康生活,可谓腰包鼓鼓精神旺。当然,也还有少数农民仍然在温饱线上徘徊。那么,富裕起来的农民有钱到底怎么用?低收入的农户又是为啥不能富?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农民当中有95%的农民富而思进,把部分资金投入再生产,谋求更大的发展;97%的家庭拥有一辆以上摩托车;3%的家庭拥有小汽车;100%的家庭安装了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80%的家庭拥有两部以上手机。这些农民家家有银行存款。除此之外,这些农民还把资金主要用在下面五个方面:
一是建房。农民兄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辛辛苦苦一辈子,不能没有一座好房子。因此,手中有了钱,头一件事就是要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而如今,好多农民已不满足这样的“现代化”了。不少人是街上有门面房,中心村里有别墅,农庄线上有房屋,而且装潢和家具配套也是越来越讲究。据统计,有75%富裕农户住进了楼房,20%的有两处住宅,5%的在集镇置办了房产。
点评:富裕起来的农民,着力改变居住环境,营造一个现代化的“安乐窝”,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而且随着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镇靠拢,使耕地相对成片集中,便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这是件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好事。
二是教育投资。“这投资那投资,不如投资给孩子”——这种观念如今已经成为家长的共识。目前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有的村小学撤并,有30%的家长不惜误工,专门接送孩子上学。15%的家长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了私立贵族学校。10%的家长甚至放弃工作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一位在县城陪读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富了,靠的是政策和机遇,往后种田要讲科学,种菜要无公害,没有文化不行。所以,为了孩子上学花再多的钱,我们也乐意。”
点评:全面实现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培养有文化、懂科学、有技术、会管理的后备人才是根本举措。有远见的农民已经意识到了今后面临的挑战,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资,这是明智之举。当然,也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比如,是否要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学校读书,就很值得思量。
三是婚丧喜庆大摆宴席。如今,在农村,婚丧喜庆大摆宴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置办好酒、好烟、好菜不算,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宾朋也越来越多。据调查,富裕农民中有80%的家庭年均请客消费1000元以上。一位刚刚操办完60岁生日的老大妈埋怨说:“吃起来几桌子,忙垮两个老壳子,最后落了个脏锅子,不知道图个啥?”一个刚忙完父亲丧事的中年人也说:“现在忙丧事是身不由已,别人家里有丧事请吹打、找和尚,甚至请全组的人吃斋饭,你不请、不办就好像不体面。只好也花个万把块钱凑个热闹。”
点评:婚丧喜庆,举行一些必要的仪式,古已有之。关键是规模要适度,不要铺张;人员要适合,不要“拉郎配”;菜肴要适量,不要浪费。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冲破旧世俗、旧观念的束缚呢?在这方面,农村新生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任重道远。
四是礼尚往来讲“人情”。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本无可非议。可现在除了传统的婚丧喜庆要出“人情”,乔迁、升学、参军、开业乃至生病住院也都得出人情,人情的价码也日见看涨,有道是:“三十、五十难出手,百儿、八十遮遮羞,三百、二百随大流。”对这种你来我往,图个热闹的人情,大多数人不情愿,但是人情难却,只好勉为其难。一位沈姓农民叹息说:“这几年,家里一直没啥事,光出人情,收不到人情,不知道等到儿子娶媳妇时能不能把本钱收回来?”
点评:亲朋好友、邻里之间礼尚往来,相互帮助是传统风尚,而现在盲目攀比,恶性循环,这又是何苦!如果我们大家都来个约定:常来常往,不出“份子钱”,轻轻松松做客,何乐而不为呢?
五是赌博、迷信等畸形消费。这些年,大多数发了财的农民都知道,致富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但也有极少数人错误地认为是自家祖坟葬得好,于是,热衷于烧香拜佛,搞封建迷信活动;还有少数人染上了赌博恶习,不能自拔;还有极少数人涉足色情场所,插足他人家庭,最终酿成苦果,遗憾终生。据了解:有11%的家庭中有成员参与过封建迷信活动,17%的家庭中有成员喜欢“小来来”,6%的家庭因为“第三者”闹过矛盾,其中已经有两户离了婚。
点评:富裕农民的畸形消费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作为新时代的农民理应把精力集中到学文化、学技术发家致富上来。作为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农村中新出现的丑恶现象。作为镇村基层组织更要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数农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仍然习惯于传统种植模式,难以走出“麦一种,手一拱”的老套路。由于抱着老皇历种田,有了几个积蓄,便沾沾自喜,谨小慎微,舍不得拿出来投资再生产,不敢冒风险,不愿接受新技术,结果自然是田没少种,汗没少流,收入却不多。真是“一年忙到头,二年忙到梢,仅赚了个口粮和烧草”。
点评:小农思想在这部分农民兄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但谁也不怕钞票烫手,关键是我们要搞好结构调整的示范带动,让那些不思调整的农民看到实实在在收益。村级干部更要带头进行典型引导,通过现身说法、算账对比,潜移默化地引导那些思想守旧的农民自觉、主动地走出“小脚媳妇走路”的套路。
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确实有些农民对于种什么、怎么种无所适从,有些人是“病急乱投医”,“跟着哥哥进城”,结果是种什么,什么不值钱。我们把这些人归类为有胆无识招风险。最典型的是初中毕业的小李,养了一年蛋鸡,小有赚头。后来,蛋价滑坡,饲料涨价,折了老本的小李看到别人养牛蛙赚头大,于是决定不养“瘟鸡”养牛蛙。可到年底牛蛙没碰上好行情,钱没赚着,反而又背上了一屁股债,如今的小李只得远离妻儿,跟着别人外出打工去了。
点评:俗话说:“赚了不要追,折了不要丢”。科学地预测市场,以多种方法消化减利因素,大有学问。市场是无形的手,潮涨自有潮落时,朝三暮四,一哄而起必定会造成产品过剩,价格下跌,收成大减。今天能稳在谷底的人,明天才能发在潮头。
俗话说得好,穷人没病就是福。在农村,残疾人家庭一般底子薄,积蓄少,看到左邻右舍发了财,他们也想发家致富,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家庭因为有人患上了大病重症,除了花光自家的积蓄,还不得不东挪西借,从而导致债台高筑。还有少数人家因为火灾车祸等突发事件而陷入“穷坑”,难以自拔。更有少数家庭,因为挣钱的少,吃饭的多,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窘迫。
点评:天灾人祸、疾病缠身等意外灾难,导致家庭返贫,让人伤心,令人同情。面对这一群体,相关部门除了要动员全社会继续发扬一人有难众人帮的好传统,努力把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唱得更实在外,还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在下村调查中,一位村党总支书记说:“让一个人口袋富裕起来并不难,但要让他的脑袋也富裕起来却不容易。”这位老支书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为正在升温的新农村建设提了个醒,要建设富庶、和谐、文明新农村,首先应当让农民从思想观念上富裕起来!(江苏 祝融泉 梅晓春 梅 晶)
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农民当中有95%的农民富而思进,把部分资金投入再生产,谋求更大的发展;97%的家庭拥有一辆以上摩托车;3%的家庭拥有小汽车;100%的家庭安装了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80%的家庭拥有两部以上手机。这些农民家家有银行存款。除此之外,这些农民还把资金主要用在下面五个方面:
一是建房。农民兄弟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辛辛苦苦一辈子,不能没有一座好房子。因此,手中有了钱,头一件事就是要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而如今,好多农民已不满足这样的“现代化”了。不少人是街上有门面房,中心村里有别墅,农庄线上有房屋,而且装潢和家具配套也是越来越讲究。据统计,有75%富裕农户住进了楼房,20%的有两处住宅,5%的在集镇置办了房产。
点评:富裕起来的农民,着力改变居住环境,营造一个现代化的“安乐窝”,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而且随着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镇靠拢,使耕地相对成片集中,便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这是件符合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好事。
二是教育投资。“这投资那投资,不如投资给孩子”——这种观念如今已经成为家长的共识。目前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有的村小学撤并,有30%的家长不惜误工,专门接送孩子上学。15%的家长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了私立贵族学校。10%的家长甚至放弃工作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一位在县城陪读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富了,靠的是政策和机遇,往后种田要讲科学,种菜要无公害,没有文化不行。所以,为了孩子上学花再多的钱,我们也乐意。”
点评:全面实现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培养有文化、懂科学、有技术、会管理的后备人才是根本举措。有远见的农民已经意识到了今后面临的挑战,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资,这是明智之举。当然,也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比如,是否要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贵族”学校读书,就很值得思量。
三是婚丧喜庆大摆宴席。如今,在农村,婚丧喜庆大摆宴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置办好酒、好烟、好菜不算,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宾朋也越来越多。据调查,富裕农民中有80%的家庭年均请客消费1000元以上。一位刚刚操办完60岁生日的老大妈埋怨说:“吃起来几桌子,忙垮两个老壳子,最后落了个脏锅子,不知道图个啥?”一个刚忙完父亲丧事的中年人也说:“现在忙丧事是身不由已,别人家里有丧事请吹打、找和尚,甚至请全组的人吃斋饭,你不请、不办就好像不体面。只好也花个万把块钱凑个热闹。”
点评:婚丧喜庆,举行一些必要的仪式,古已有之。关键是规模要适度,不要铺张;人员要适合,不要“拉郎配”;菜肴要适量,不要浪费。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冲破旧世俗、旧观念的束缚呢?在这方面,农村新生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任重道远。
四是礼尚往来讲“人情”。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本无可非议。可现在除了传统的婚丧喜庆要出“人情”,乔迁、升学、参军、开业乃至生病住院也都得出人情,人情的价码也日见看涨,有道是:“三十、五十难出手,百儿、八十遮遮羞,三百、二百随大流。”对这种你来我往,图个热闹的人情,大多数人不情愿,但是人情难却,只好勉为其难。一位沈姓农民叹息说:“这几年,家里一直没啥事,光出人情,收不到人情,不知道等到儿子娶媳妇时能不能把本钱收回来?”
点评:亲朋好友、邻里之间礼尚往来,相互帮助是传统风尚,而现在盲目攀比,恶性循环,这又是何苦!如果我们大家都来个约定:常来常往,不出“份子钱”,轻轻松松做客,何乐而不为呢?
五是赌博、迷信等畸形消费。这些年,大多数发了财的农民都知道,致富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但也有极少数人错误地认为是自家祖坟葬得好,于是,热衷于烧香拜佛,搞封建迷信活动;还有少数人染上了赌博恶习,不能自拔;还有极少数人涉足色情场所,插足他人家庭,最终酿成苦果,遗憾终生。据了解:有11%的家庭中有成员参与过封建迷信活动,17%的家庭中有成员喜欢“小来来”,6%的家庭因为“第三者”闹过矛盾,其中已经有两户离了婚。
点评:富裕农民的畸形消费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作为新时代的农民理应把精力集中到学文化、学技术发家致富上来。作为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农村中新出现的丑恶现象。作为镇村基层组织更要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数农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仍然习惯于传统种植模式,难以走出“麦一种,手一拱”的老套路。由于抱着老皇历种田,有了几个积蓄,便沾沾自喜,谨小慎微,舍不得拿出来投资再生产,不敢冒风险,不愿接受新技术,结果自然是田没少种,汗没少流,收入却不多。真是“一年忙到头,二年忙到梢,仅赚了个口粮和烧草”。
点评:小农思想在这部分农民兄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但谁也不怕钞票烫手,关键是我们要搞好结构调整的示范带动,让那些不思调整的农民看到实实在在收益。村级干部更要带头进行典型引导,通过现身说法、算账对比,潜移默化地引导那些思想守旧的农民自觉、主动地走出“小脚媳妇走路”的套路。
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确实有些农民对于种什么、怎么种无所适从,有些人是“病急乱投医”,“跟着哥哥进城”,结果是种什么,什么不值钱。我们把这些人归类为有胆无识招风险。最典型的是初中毕业的小李,养了一年蛋鸡,小有赚头。后来,蛋价滑坡,饲料涨价,折了老本的小李看到别人养牛蛙赚头大,于是决定不养“瘟鸡”养牛蛙。可到年底牛蛙没碰上好行情,钱没赚着,反而又背上了一屁股债,如今的小李只得远离妻儿,跟着别人外出打工去了。
点评:俗话说:“赚了不要追,折了不要丢”。科学地预测市场,以多种方法消化减利因素,大有学问。市场是无形的手,潮涨自有潮落时,朝三暮四,一哄而起必定会造成产品过剩,价格下跌,收成大减。今天能稳在谷底的人,明天才能发在潮头。
俗话说得好,穷人没病就是福。在农村,残疾人家庭一般底子薄,积蓄少,看到左邻右舍发了财,他们也想发家致富,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家庭因为有人患上了大病重症,除了花光自家的积蓄,还不得不东挪西借,从而导致债台高筑。还有少数人家因为火灾车祸等突发事件而陷入“穷坑”,难以自拔。更有少数家庭,因为挣钱的少,吃饭的多,导致家庭经济状况窘迫。
点评:天灾人祸、疾病缠身等意外灾难,导致家庭返贫,让人伤心,令人同情。面对这一群体,相关部门除了要动员全社会继续发扬一人有难众人帮的好传统,努力把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主旋律唱得更响、唱得更实在外,还要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在下村调查中,一位村党总支书记说:“让一个人口袋富裕起来并不难,但要让他的脑袋也富裕起来却不容易。”这位老支书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为正在升温的新农村建设提了个醒,要建设富庶、和谐、文明新农村,首先应当让农民从思想观念上富裕起来!(江苏 祝融泉 梅晓春 梅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