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幼龄桑园收入低、效益差的问题,结合陇南实际阐述了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意义和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幼龄桑园;马铃薯;间作;比较优势;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130-02
幼龄桑园以养树和培养丰产树型骨架为目的,单位面积桑园产量和用量少,养蚕数量不多,蚕茧收入低。为解决幼龄桑园收入低、效益差的问题,常常在其行间种植低杆农作物或药菜等经济植物,但是由于我国蚕茧产区分布范围广,各地生态条件差异大,不同地区间形成了不同的间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习惯。马铃薯属冷凉性植物,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较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条件下,不仅生长发育快、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陇南市市、县蚕桑部门科技人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引导群众进行桑薯间作,获得了桑薯互促、桑茂薯丰的效果。
1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意义
1.1生产意义
马铃薯以块茎为主要收获利用对象。马铃薯块茎富含营养,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都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马铃薯最大特点是粮菜兼用,不仅可以当做主食,而且可以烹制成多道可口的菜类供人们食用,20世纪生活困难时期曾是不少地方特别是高半山地区群众的主要食粮。以淀粉含量计算,5 kg马铃薯相当于1 kg粮食。因此,为了应对全球灾荒饥饿问题,国际粮农组织则把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战略物资之一。由此可见,马铃薯的作用和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展示的发展前景。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既增加了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了马铃薯种植范围和规模,带动和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又显著增加了单位桑园面积的产出,一般单产马铃薯26.25 t/hm2以上,对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以及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2经济意义
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首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桑园的光能利用率;其次能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种植马铃薯投入较低,约6 000~7 500元/hm2,而且产量稳定,销售价格不断上升,种植户收入可观。一般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单产马铃薯在26.25 t/hm2以上,高产可达30 t/hm2以上。从目前当地市场销售价格看,1 kg销价与2009年同期相比呈明显上升态势,已由2009年的1.0元/kg左右上涨到2.0元/kg以上,提高1倍多,可增加产值5.25万元/hm2以上。再次,马铃薯块茎附加值较高,后续加工效益好。新鲜马铃薯除了直接做成饭菜外,可加工成多种干制成品或半成品,而且还可作为商品直接出口,加工增值效益成倍增长。因此,通过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不仅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通过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促进地方工业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3]。
2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比较优势
2.1自然条件适宜
陇南地处甘肃东南部,是秦巴山区与陇中黄土高原交汇地带,高山河谷与丘陵川坝交错,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土层较深厚,土质较肥沃,冷凉气候特征明显,宜桑宜蚕地区也是马铃薯的最佳适生区。
2.2群众容易接受
马铃薯是陇南人民的日常食品之一,陇南栽培马铃薯的历史悠久,当地群众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目前已成为甘肃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引导群众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群众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具有一定的种植和管理经验。
2.3各级政府重视支持
马铃薯营养成分含量高,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同时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大而稳定,被国际粮农组织确定为粮食战略物资之一,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陇南已把马铃薯列为全市12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来抓,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环境十分宽松,发展机遇难得。
2.4促进桑树早投产、早收益
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之前,首先要进行耕挖、施入底肥等操作,播种之后还要进行松土除草、喷药防虫田间管理,这一过程对幼龄桑园实质上也是实施了有效的管理。马铃薯本身为低杆农作物,它的茎杆是肉质茎,到生长后期一般都呈匍匐状,不会影响桑树光照。而幼龄桑园的桑树树冠尚未形成,枝叶数量少,对马铃薯生长影响也小。由于马铃薯茎杆是肉质茎,易腐烂,因而也是很好的桑园绿肥。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一般都将其茎杆翻埋于桑园,从而使桑树枝条生长健壮,叶大肉厚,桑园提前1年投产见效。
3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技术措施
3.1桑苗定植
以宽行密株栽植为宜,定植密度1.5万~1.8万株/hm2,规格2.00 m×0.33 m或1.66 m×0.33 m。
3.2播种前准备
3.2.1精细整地。上一年冬季土壤封冻前,将桑园行间深翻1次,耕深15~20 cm。有灌溉条件的桑园,可冬灌1次,以保证土壤墒情。次年播种前再浅耕1次,耕深12~15 cm。同时,清除石子和杂草,整平耙细。
3.2.2选用良种。以中早熟品种为好,宜选用抗旱抗寒抗病丰产品种克新2号、抗疫白等。播种量1 875~2 250 kg/hm2。
3.2.3种薯处理。为了预防马铃薯疫病的发生,最好选用40 g左右小整薯直接开沟或挖穴下种。单个薯块重量在70 g以上的,要进行切块处理。具体方法是:在播种前2~3 d将其切成每个重量达到40~50 g、含有2~3个芽眼的切块,并用草木灰进行拌种后备用。同时在切块过程中对切刀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渍或火燎法作消毒处理,做到切块1次,消毒1次,以防病菌感染[4]。
3.2.4施足底肥。在播种前3~5 d施入人粪尿18.75 t/hm2,均匀泼洒在幼龄桑园行间即可,同时施用碳胺7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结合第2次桑园耕挖,翻埋于土壤中。
3.3适期播种
在2月底至3月初播种为宜。播种密度5万~6万株/hm2。
3.4播种方法
3.4.1开沟。在桑行正中并沿着桑树行向开挖2条播种沟,沟深15~18 cm、顶宽20~22 cm,播种沟间距40 cm。
3.4.2下种。将切好的种薯均匀摆放在播种沟内,间距20~25 cm,在摆放种薯时相邻播种沟与邻行呈插花排列,间距不变。
3.4.3覆土。一边下种,一边覆土,以填平播种沟为度。
3.4.4盖膜。选用幅宽80 cm塑料薄膜,每2行覆盖1层。铺膜时将膜放在2条种植行中心位置,边展膜边拉紧,然后将薄膜两侧用细土压严压实。为了防止大风揭膜,再在薄膜中央每隔2~3 m压一土团。
3.5田间管理
3.5.1放苗。要加强田间观察,及时破膜放苗,否则会引起烧苗烂苗。一般在播种后25 d左右开始放苗,具体方法是划破幼苗上方薄膜即可,并将苗孔周围用土压严,以防跑墒和大风吹破地膜。
3.5.2松土除草。及时拔除桑行两侧、操作道以及钻出薄膜的杂草。松土和除草结合进行,及时对桑行和操作道进行松土。
3.5.3灌溉保墒。当出现旱情时,对有灌溉条件的桑园,要及时实施灌溉,一般在齐苗和开花后幼薯形成期各灌水1次,以不淹没地膜为度。无灌溉条件的桑园,通过勤松土等措施保墒。
3.5.4防病治虫。最常见的病虫害是晚疫病和蚜虫。当田间发现晚疫病时,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对病株周围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从现蕾期开始,每周1次,连续3~4次,收获前20 d停用。喷药宜在9∶00—10∶00或16∶00—17∶00进行,叶片正反2面要喷匀喷到,农药交替使用。如有蚜虫发生,用25%抗蚜威粉剂2 000~3 000倍液及时喷雾防治。
3.5.5喷施叶面肥。播种后一般不再进行地面追肥,只进行叶面喷肥。现蕾至开花时,用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于叶面。喷药防治病虫害与叶面喷肥结合进行,以提高劳动功效。
3.6收获
植株茎叶开始枯黄凋落、薯块充分长大、薯皮老化时即为收获适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进行,用农具挖出马铃薯块茎即可,茎叶作为绿肥翻埋于土壤之中,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桑园,促进苗梢生长和桑树快速成林。
4参考文献
[1] 凡周,李仕亚.新桑园间作春花生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8(4):14-15.
[2] 程其秀.“大西洋”脫毒马铃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22,124.
[3] 周录红,李聪颖.陇东地区新幼果园间作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2):21.
[4] 钱光华.大行桑套种秋冬马铃薯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8,22(5):315-316.
关键词幼龄桑园;马铃薯;间作;比较优势;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4-0130-02
幼龄桑园以养树和培养丰产树型骨架为目的,单位面积桑园产量和用量少,养蚕数量不多,蚕茧收入低。为解决幼龄桑园收入低、效益差的问题,常常在其行间种植低杆农作物或药菜等经济植物,但是由于我国蚕茧产区分布范围广,各地生态条件差异大,不同地区间形成了不同的间作物种类、品种和种植习惯。马铃薯属冷凉性植物,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较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条件下,不仅生长发育快、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市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陇南市市、县蚕桑部门科技人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引导群众进行桑薯间作,获得了桑薯互促、桑茂薯丰的效果。
1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意义
1.1生产意义
马铃薯以块茎为主要收获利用对象。马铃薯块茎富含营养,是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民都非常喜欢的一种食品。马铃薯最大特点是粮菜兼用,不仅可以当做主食,而且可以烹制成多道可口的菜类供人们食用,20世纪生活困难时期曾是不少地方特别是高半山地区群众的主要食粮。以淀粉含量计算,5 kg马铃薯相当于1 kg粮食。因此,为了应对全球灾荒饥饿问题,国际粮农组织则把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战略物资之一。由此可见,马铃薯的作用和重要战略地位以及展示的发展前景。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既增加了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了马铃薯种植范围和规模,带动和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同时又显著增加了单位桑园面积的产出,一般单产马铃薯26.25 t/hm2以上,对贫困地区解决温饱以及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改善城乡人民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
1.2经济意义
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首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桑园的光能利用率;其次能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种植马铃薯投入较低,约6 000~7 500元/hm2,而且产量稳定,销售价格不断上升,种植户收入可观。一般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单产马铃薯在26.25 t/hm2以上,高产可达30 t/hm2以上。从目前当地市场销售价格看,1 kg销价与2009年同期相比呈明显上升态势,已由2009年的1.0元/kg左右上涨到2.0元/kg以上,提高1倍多,可增加产值5.25万元/hm2以上。再次,马铃薯块茎附加值较高,后续加工效益好。新鲜马铃薯除了直接做成饭菜外,可加工成多种干制成品或半成品,而且还可作为商品直接出口,加工增值效益成倍增长。因此,通过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不仅调整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而且可以通过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促进地方工业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3]。
2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比较优势
2.1自然条件适宜
陇南地处甘肃东南部,是秦巴山区与陇中黄土高原交汇地带,高山河谷与丘陵川坝交错,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土层较深厚,土质较肥沃,冷凉气候特征明显,宜桑宜蚕地区也是马铃薯的最佳适生区。
2.2群众容易接受
马铃薯是陇南人民的日常食品之一,陇南栽培马铃薯的历史悠久,当地群众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目前已成为甘肃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引导群众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群众不仅容易接受,而且具有一定的种植和管理经验。
2.3各级政府重视支持
马铃薯营养成分含量高,对人体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同时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大而稳定,被国际粮农组织确定为粮食战略物资之一,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陇南已把马铃薯列为全市12个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来抓,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环境十分宽松,发展机遇难得。
2.4促进桑树早投产、早收益
在幼龄桑园行间种植马铃薯之前,首先要进行耕挖、施入底肥等操作,播种之后还要进行松土除草、喷药防虫田间管理,这一过程对幼龄桑园实质上也是实施了有效的管理。马铃薯本身为低杆农作物,它的茎杆是肉质茎,到生长后期一般都呈匍匐状,不会影响桑树光照。而幼龄桑园的桑树树冠尚未形成,枝叶数量少,对马铃薯生长影响也小。由于马铃薯茎杆是肉质茎,易腐烂,因而也是很好的桑园绿肥。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一般都将其茎杆翻埋于桑园,从而使桑树枝条生长健壮,叶大肉厚,桑园提前1年投产见效。
3幼龄桑园间作马铃薯的技术措施
3.1桑苗定植
以宽行密株栽植为宜,定植密度1.5万~1.8万株/hm2,规格2.00 m×0.33 m或1.66 m×0.33 m。
3.2播种前准备
3.2.1精细整地。上一年冬季土壤封冻前,将桑园行间深翻1次,耕深15~20 cm。有灌溉条件的桑园,可冬灌1次,以保证土壤墒情。次年播种前再浅耕1次,耕深12~15 cm。同时,清除石子和杂草,整平耙细。
3.2.2选用良种。以中早熟品种为好,宜选用抗旱抗寒抗病丰产品种克新2号、抗疫白等。播种量1 875~2 250 kg/hm2。
3.2.3种薯处理。为了预防马铃薯疫病的发生,最好选用40 g左右小整薯直接开沟或挖穴下种。单个薯块重量在70 g以上的,要进行切块处理。具体方法是:在播种前2~3 d将其切成每个重量达到40~50 g、含有2~3个芽眼的切块,并用草木灰进行拌种后备用。同时在切块过程中对切刀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渍或火燎法作消毒处理,做到切块1次,消毒1次,以防病菌感染[4]。
3.2.4施足底肥。在播种前3~5 d施入人粪尿18.75 t/hm2,均匀泼洒在幼龄桑园行间即可,同时施用碳胺7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结合第2次桑园耕挖,翻埋于土壤中。
3.3适期播种
在2月底至3月初播种为宜。播种密度5万~6万株/hm2。
3.4播种方法
3.4.1开沟。在桑行正中并沿着桑树行向开挖2条播种沟,沟深15~18 cm、顶宽20~22 cm,播种沟间距40 cm。
3.4.2下种。将切好的种薯均匀摆放在播种沟内,间距20~25 cm,在摆放种薯时相邻播种沟与邻行呈插花排列,间距不变。
3.4.3覆土。一边下种,一边覆土,以填平播种沟为度。
3.4.4盖膜。选用幅宽80 cm塑料薄膜,每2行覆盖1层。铺膜时将膜放在2条种植行中心位置,边展膜边拉紧,然后将薄膜两侧用细土压严压实。为了防止大风揭膜,再在薄膜中央每隔2~3 m压一土团。
3.5田间管理
3.5.1放苗。要加强田间观察,及时破膜放苗,否则会引起烧苗烂苗。一般在播种后25 d左右开始放苗,具体方法是划破幼苗上方薄膜即可,并将苗孔周围用土压严,以防跑墒和大风吹破地膜。
3.5.2松土除草。及时拔除桑行两侧、操作道以及钻出薄膜的杂草。松土和除草结合进行,及时对桑行和操作道进行松土。
3.5.3灌溉保墒。当出现旱情时,对有灌溉条件的桑园,要及时实施灌溉,一般在齐苗和开花后幼薯形成期各灌水1次,以不淹没地膜为度。无灌溉条件的桑园,通过勤松土等措施保墒。
3.5.4防病治虫。最常见的病虫害是晚疫病和蚜虫。当田间发现晚疫病时,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并对病株周围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从现蕾期开始,每周1次,连续3~4次,收获前20 d停用。喷药宜在9∶00—10∶00或16∶00—17∶00进行,叶片正反2面要喷匀喷到,农药交替使用。如有蚜虫发生,用25%抗蚜威粉剂2 000~3 000倍液及时喷雾防治。
3.5.5喷施叶面肥。播种后一般不再进行地面追肥,只进行叶面喷肥。现蕾至开花时,用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洒于叶面。喷药防治病虫害与叶面喷肥结合进行,以提高劳动功效。
3.6收获
植株茎叶开始枯黄凋落、薯块充分长大、薯皮老化时即为收获适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初进行,用农具挖出马铃薯块茎即可,茎叶作为绿肥翻埋于土壤之中,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桑园,促进苗梢生长和桑树快速成林。
4参考文献
[1] 凡周,李仕亚.新桑园间作春花生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8(4):14-15.
[2] 程其秀.“大西洋”脫毒马铃薯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22,124.
[3] 周录红,李聪颖.陇东地区新幼果园间作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2):21.
[4] 钱光华.大行桑套种秋冬马铃薯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08,22(5):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