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乎?为文乎?——从封面艺术考察鲁迅后期创作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h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后期的创作重心转向杂文,这和他当时的经济收入、创作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与之相应,鲁迅后期作品的初版本封面和前期相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已集》创作成就和封面风格最引人注目,是1927年鲁迅思想、心态巨变的产物。除此以外,鲁迅后期的杂文封面,可以分为《热风》系列和《华盖集》系列。两个系列杂文集的内容和内在创作心态分别前期的杂文集《热风》和《华盖集》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或关联。 Later, Lu Xun’s creative focus shifted to essay,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his economic income and creative mentality. Correspondingly, the first edition cover of later works of Lu Xun also chang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iod. “Only” creative achievements and the most striking cover style is the product of the great mindset of Lu Xun in 1927. In addition, the cover of the latter essay in Lu Xun can be divided into “hot air” series and “canopy cover” series. The content of the two series of essays and the essay collections of “hot air” and “huagaiji” respective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inner creative mentality are similar or rela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其他文献
村庄家族派系正在由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向具有利益性质的现代家族派系演进;精英主导、利益驱动、文化支撑成为现代家族派系的时代表征;现代家族派系的演进行为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的
所谓民主,其本质就是选择,选择是民主最原生态的本意。在抽象地阐述民主时,所抽象出的正是民主最原生态的本意。多样性是民主的本质特征。能否提供更多、更全面、更有序的选
以湘西苏竹村为个案,探讨地方性医药知识传承的基本模式及其内在机制,并对传承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文章认为,传承是知识密码创造和再创造的基础;无论纵向承继,还是横向交换,
小城镇文学的叙述者以现代性的眼光审视这一共同生存环境,发现了其中的落后、凝滞,生命无意义的消磨。小城镇中的人物具有类似的精神状态,呈现出互文共在的特性。为了表现这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
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工作系统理论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深圳市、长沙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客观地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基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许多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先后迁入抗战的大后方四川,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相继迁居四川,从而使四川的社会学研究和人口学研究
实践美学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其“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影响。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美学的重要观点,但是其对生态伦理的强调却有最终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