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中最早接受到的教育,同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然而,在現在的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在年龄、心智等方面都不相同,那么对幼儿的教育也应该与小学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必须解决,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G619.2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逐渐加大。这种竞争意识在教育领域早有体现,家长望子成龙与幼儿园竞争压力的增加,很多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安排参照小学的课程安排,加重了儿童的负担。下面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对幼儿园教育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引发原因
1.在国家的政策法规方面,虽然有一部分法律法规已经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现有的法规不够健全,有很多漏洞。在具体的管理方面、课程设置方面,现有的法规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导致学校在管理上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2.我国倡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国家教育部与学校提倡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与老师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考试制度没有进行深入改革,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
3.在我国,应试教育已在大多数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捷足先登”,在幼儿园时期,家长与学校便开始为孩子的学业计划起来,这种竞争意识的存在,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希望儿童在幼儿园期间,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系统的学习,保证孩子能顺利进入一个教学质量较高的小学。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弊端分析
1.不利于儿童健康性格的培养
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儿童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他们爱玩的天性得到了抑制。童年时期的他们是十分爱玩、爱闹的,他们是在游玩的过程中形成性格、人际交往的最初模型。但是小学化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每天都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没有时间与精力与小朋友进行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儿童的性格将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他们健康、积极性格的形成。
2.不利于幼儿能力的发掘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时期。幼儿园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大脑处于欠发掘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如果得到适当的教育,他们的潜能被发掘出来。如很多儿童喜欢看动画片,
从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没有来自社会定式与经验限制他们,想象力的发掘则在于老师与家长适当的训练方法。若在儿童阶段对他们进行兴趣培养,让他们爱上这门艺术,他们在长大之后则会自主进行学习。然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导致老师与家长只针对一门艺术或学习科目进行训练,并没有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发掘与培养,这对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
三、如何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分析
1.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啟蒙性、生活性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关注幼小衔接的同时,应确立能够体现全面性、启蒙性和生活性的幼儿教育目标,避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全面性是指幼儿园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老师的思想将影响儿童思想的形成,转变观念、思想,才能让幼儿园的儿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对儿童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幼儿园的老师应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蹈、绘画、演讲等活动。此外,老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使自己对幼儿园教育更加重视起来。
3.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学应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活动中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让幼儿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促进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有利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游戏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如阅读写字、数学发现、电脑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这些区域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又能够防止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孩子们在学习基本的读、写、算知识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游戏。
4.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积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幼儿园应向家长开放,定期举办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使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并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为家长解惑答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为幼儿顺利进人小学奠定基础。
5.注重幼小街接的适宜性
幼儿园教育应坚持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教师应在生活准备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对大班幼儿在坚持性、时间感、自主性等方面加强引导,适度地提高要求,以增强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规律的适应性。引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走进小学课堂,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大班后期,应适度设置一些学科化的课程,围绕提高幼儿自我认识能力、口语表述能力、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展开,引导幼儿逐渐了解、熟悉并喜爱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就可以解决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育的发展,共同支持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与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2]程秀兰.多科学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09).
[3]张晶晶.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研究评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01).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G619.2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逐渐加大。这种竞争意识在教育领域早有体现,家长望子成龙与幼儿园竞争压力的增加,很多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一日课程安排参照小学的课程安排,加重了儿童的负担。下面就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剖析,希望能对幼儿园教育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引发原因
1.在国家的政策法规方面,虽然有一部分法律法规已经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但是现有的法规不够健全,有很多漏洞。在具体的管理方面、课程设置方面,现有的法规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导致学校在管理上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2.我国倡导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国家教育部与学校提倡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与老师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考试制度没有进行深入改革,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
3.在我国,应试教育已在大多数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让孩子“捷足先登”,在幼儿园时期,家长与学校便开始为孩子的学业计划起来,这种竞争意识的存在,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希望儿童在幼儿园期间,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系统的学习,保证孩子能顺利进入一个教学质量较高的小学。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弊端分析
1.不利于儿童健康性格的培养
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儿童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他们爱玩的天性得到了抑制。童年时期的他们是十分爱玩、爱闹的,他们是在游玩的过程中形成性格、人际交往的最初模型。但是小学化的教学模式,让他们每天都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没有时间与精力与小朋友进行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儿童的性格将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他们健康、积极性格的形成。
2.不利于幼儿能力的发掘
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时期。幼儿园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大脑处于欠发掘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如果得到适当的教育,他们的潜能被发掘出来。如很多儿童喜欢看动画片,
从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没有来自社会定式与经验限制他们,想象力的发掘则在于老师与家长适当的训练方法。若在儿童阶段对他们进行兴趣培养,让他们爱上这门艺术,他们在长大之后则会自主进行学习。然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导致老师与家长只针对一门艺术或学习科目进行训练,并没有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发掘与培养,这对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好处。
三、如何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分析
1.坚持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啟蒙性、生活性
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关注幼小衔接的同时,应确立能够体现全面性、启蒙性和生活性的幼儿教育目标,避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全面性是指幼儿园应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老师的思想将影响儿童思想的形成,转变观念、思想,才能让幼儿园的儿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对儿童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幼儿园的老师应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蹈、绘画、演讲等活动。此外,老师还应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使自己对幼儿园教育更加重视起来。
3.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学应更加注重幼儿的体验性、活动性、游戏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观察、操作、表述、游戏、小组讨论、户外活动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参与,在活动中引起幼儿强烈的求知欲,让幼儿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使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促进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有利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游戏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如阅读写字、数学发现、电脑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这些区域活动既能够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又能够防止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孩子们在学习基本的读、写、算知识的同时,又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游戏。
4.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协作共育
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积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幼儿园应向家长开放,定期举办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使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并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还可以组织家长沙龙,为家长解惑答疑。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认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为幼儿顺利进人小学奠定基础。
5.注重幼小街接的适宜性
幼儿园教育应坚持以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幼小衔接的适宜性。教师应在生活准备等方面对幼儿进行指导,对大班幼儿在坚持性、时间感、自主性等方面加强引导,适度地提高要求,以增强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规律的适应性。引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走进小学课堂,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大班后期,应适度设置一些学科化的课程,围绕提高幼儿自我认识能力、口语表述能力、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等展开,引导幼儿逐渐了解、熟悉并喜爱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就可以解决的,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育的发展,共同支持幼儿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状分析与现实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2]程秀兰.多科学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09).
[3]张晶晶.关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研究评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