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内涵、课程开发方法、学生课程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控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了生物制药工业化生产技术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体系;构架了课程体系。并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了学习情境。
【关键词】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 生物技术制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高职教育应在课程体系开发上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将职业资格分析、个人发展分析、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本文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开发,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
一、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领域课程的内涵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包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的课程计划、学习领域课程的课业、学习领域课程课业的学习情境。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具有以下效果:首先,可以较好地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学是为了用”的基本策略。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从哪里学的问题,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在做中学”的基本策略。最后。可以较好地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学习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应当以行动为导向,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流程
为实现学习领域课程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目标,应选择本职业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传授知识技能的载体。典型工作任务不仅应包含该职业领域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且应表现该职业领域通用的知识、技能与职业形式。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流程见图1: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技术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综合、提升、应用环节,也是课堂和职业岗位对接的衔接环节,在生物制药专业体系中起核心主干作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设计学习情景来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生物药物生产知识和技能,感性地体验“任务”完成过程,达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学校与企业零距离,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按照生物药物生产过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将与生物药物制备工作相关的能力、知识、技能、技术整合到一起,构建一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一)典型工作任务
生物制药技术工作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具有明确的技能要求。在药物制备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培养的技术能力,而且需要提取、分析等技术能力,还需要综合素质、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在生物制药工作中,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是生物药物生产关键岗位操作员、车间GMP过程控制员,拓展岗位群:生物药品检验员、质检员、药品营销员及制药相关专业岗位。虽然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差异,采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环境也不同,但是其主要工作过程基本一致: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生物制药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生物药物生产的工作任务描述见表1)。
(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职业能力分析是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岗位工作人员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根据对制药企业用人要求的调查,对生物制藥人员的基本要求如表2所示。
(三)设计课程构架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知识起点是细胞培养技术、分离提取技术等。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企业对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成果是学生提交的详细生产记录文档、可行性的操作过程、测试报告和实习总结报告。
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中,有两条贯穿课程进程的线索。其中,课程主线索是药物生产工作过程,即在已知某具体任务需求定义的基础上,按照经批准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工作和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生物制药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过程展开课程,在生物技术制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岗位关键的质量控制的力和控制本岗位产品质量的能力。课程主线索的基础是实训项目任务的选择、设计。课程副线索是若干新技术单元。生物技术制药与药物生产环境、使用的新技术密切相关,在课程进程中按照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安排若干新技术单元,例如单克隆技术、工程菌培养技术等。每个新技术单元包含技术专题学习及结合新技术学习的综合实习任务两部分内容。课程副线索的基础是调研、选择新技术单元,设计培训方案。
(四)课程实施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按照小组完成指定的任务。这种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而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以及教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其次,生物技术制药课程项目的实施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项目的主导者,担负描述任务、控制进程、引入新技术等。其基本职责是指导、引导和辅导。教师要具备生物技术制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行业的经验,能够按照课程目标设计实训的项目任务,并掌控实习的进程。教师还必须了解、掌握生物制药新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融入项目的开发活动中。完成上述任务,往往需要一个教师团队。
(五)课程评价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工作的要求衡量和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新技术训练单元的训练任务,评价的对象是学生个人。总结性评价则针对最终完成的工作任务(包括程序、设计报告、总结等),评价的对象是项目小组。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个人的过程性评价成绩和小组综合评价成绩确定。
与以往的生物制药学科式课程相比,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有许多创新点。首先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其次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实际工程内容进行任务训练,突出能力目标;再次运用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方法对学生实际工作进行评价。但对教师的适应性及业务能力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加强政策支持,强调过程管理,改革考试制度。
【作者简介】肖云(1980- ),女,湖北黄冈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制药技术。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学习领域 课程开发 生物技术制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高职教育应在课程体系开发上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职业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将职业资格分析、个人发展分析、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本文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开发,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
一、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领域课程的内涵
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包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的课程计划、学习领域课程的课业、学习领域课程课业的学习情境。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具有以下效果:首先,可以较好地解决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学是为了用”的基本策略。其次,可以较好地解决从哪里学的问题,学习领域的改革明确提出了“在做中学”的基本策略。最后。可以较好地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学习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应当以行动为导向,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流程
为实现学习领域课程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目标,应选择本职业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传授知识技能的载体。典型工作任务不仅应包含该职业领域完整的工作过程,而且应表现该职业领域通用的知识、技能与职业形式。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流程见图1: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技术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综合、提升、应用环节,也是课堂和职业岗位对接的衔接环节,在生物制药专业体系中起核心主干作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设计学习情景来展开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生物药物生产知识和技能,感性地体验“任务”完成过程,达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学校与企业零距离,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按照生物药物生产过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将与生物药物制备工作相关的能力、知识、技能、技术整合到一起,构建一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一)典型工作任务
生物制药技术工作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技术,具有明确的技能要求。在药物制备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培养的技术能力,而且需要提取、分析等技术能力,还需要综合素质、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在生物制药工作中,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是生物药物生产关键岗位操作员、车间GMP过程控制员,拓展岗位群:生物药品检验员、质检员、药品营销员及制药相关专业岗位。虽然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差异,采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环境也不同,但是其主要工作过程基本一致: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生物制药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生物药物生产的工作任务描述见表1)。
(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职业能力分析是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在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岗位工作人员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备的能力。根据对制药企业用人要求的调查,对生物制藥人员的基本要求如表2所示。
(三)设计课程构架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知识起点是细胞培养技术、分离提取技术等。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企业对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成果是学生提交的详细生产记录文档、可行性的操作过程、测试报告和实习总结报告。
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中,有两条贯穿课程进程的线索。其中,课程主线索是药物生产工作过程,即在已知某具体任务需求定义的基础上,按照经批准的岗位标准操作规范进行工作和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生物制药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过程展开课程,在生物技术制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岗位关键的质量控制的力和控制本岗位产品质量的能力。课程主线索的基础是实训项目任务的选择、设计。课程副线索是若干新技术单元。生物技术制药与药物生产环境、使用的新技术密切相关,在课程进程中按照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安排若干新技术单元,例如单克隆技术、工程菌培养技术等。每个新技术单元包含技术专题学习及结合新技术学习的综合实习任务两部分内容。课程副线索的基础是调研、选择新技术单元,设计培训方案。
(四)课程实施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按照小组完成指定的任务。这种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而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以及教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其次,生物技术制药课程项目的实施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项目的主导者,担负描述任务、控制进程、引入新技术等。其基本职责是指导、引导和辅导。教师要具备生物技术制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行业的经验,能够按照课程目标设计实训的项目任务,并掌控实习的进程。教师还必须了解、掌握生物制药新技术,并将这些技术融入项目的开发活动中。完成上述任务,往往需要一个教师团队。
(五)课程评价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工作的要求衡量和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新技术训练单元的训练任务,评价的对象是学生个人。总结性评价则针对最终完成的工作任务(包括程序、设计报告、总结等),评价的对象是项目小组。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个人的过程性评价成绩和小组综合评价成绩确定。
与以往的生物制药学科式课程相比,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领域有许多创新点。首先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体系;其次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实际工程内容进行任务训练,突出能力目标;再次运用工程质量的自检、互检方法对学生实际工作进行评价。但对教师的适应性及业务能力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加强政策支持,强调过程管理,改革考试制度。
【作者简介】肖云(1980- ),女,湖北黄冈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制药技术。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