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升入大学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句型以及语音、语法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已经适应了中学的英语教学模式。当他们进入大学后,意味着他们要开始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兴趣,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解决好中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衔接问题的切入点
1.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中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老师一般通过讲授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句子和大量的语法知识。中学教材,相对于大学教材来说,比较统一。许多地区甚至硬性规定教育部统一教材。到了大学,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读写为主,逐步向读写领先,听说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大学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不下十余种。从理论上说,教材的多样化,更利于教师的选择,这与统一的大纲并不矛盾。但是,中学大纲与大学英语大纲的编写,并未严格考虑到彼此的循序渐进。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大、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以词汇为例,中学大纲要求“累计掌握1200个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语中运用。此外,还要求累计学习75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并要求在语篇中理解其意义。”大学大纲则要求“领会式掌握42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以及由这些词够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这可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不同。另外,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以读写为主,而大学英语教学对听说同样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达到的高度。
2.教学与学习方法的衔接。高考的存在,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有时甚至会走入极端。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由“书山题海”而产生的“技巧”。标准化命题磨钝了学生的主观思维,学生习惯了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一旦到了大学,没有了试题,没有了老师的语法、习题讲座,他们便迷失了方向。相对于中学,大学的教学方法则比较有弹性,鼓励学生以自学为主。虽然表面上看,中学与大学的教学目的都强调听说读写的技能,打好语言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无形中,又各自受到“高考”与“四、六级考试”的左右。由于高中仍属基础教育,重在知识积累,所以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一个单元可能要讲一两个星期,语法、单词、练习等样样俱到。期间再伴有练习题、模拟题之类的,一切按部就班。大学则不然,外语课时有限,而要考四级,不是某一教材所能解决的。老师根据每课的特点,决定教学,并尽量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传达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去进行课后的学习。老师有时可能只串讲课文,有时又可能跳过课文;有时可能让学生自学,有时又可能让学生讨论。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这一差别,也将会出现脱节的困惑。如果老师注意不到新生的这些不适,只顾拿着课本上课,学生便迷失了方向,有些学生的成绩甚至会急剧下降。
3.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如在听说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然而,经历了紧张的高考之后,许多大学新生都有“先松口气再说”的想法。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心理准备与高考前的应试状态形成极大的反差。另一方面,中学的一个教学班,学生成绩档次差别不大,同一地区的教学方法也相似。而大学生源比较杂,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尽管英语分数不低,但几乎没有上过听力课,学生的分数与能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因此,如何使学生由被迫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这一衔接非常关键。
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遵循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教师必须在新生学习初期不要急于赶进度,而应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差异程度,认真钻研中学英语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找出其脱节的地方,研究衔接的对策。并以此来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时有限,但老师应把每一堂课,都作为一个经典浓缩。要精心设计,使它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给学生以最大的启发。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上,“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各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可利用现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力以及愉快学习的体验。
2.注意大、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目前的教材,很多课文偏长,趣味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记诵。可选文章有限,单词重复率不大。配套的快速阅读,面孔生硬;泛读文章则更长,词汇量更大,学生几乎无法消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论证,取得领导的支持,以获得选择适宜教材的权利。在入学初期的教学衔接,应首先处理好词汇的问题。学生在中学所学的外语知识及词汇量很难满足大学的阅读要求。到了大学,学生的理解力增强,也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如果学生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记忆词汇上,当然就会失去兴趣。但是,“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词汇的记忆不但不能放弃,反而要加强。因此,教师应通过上面所提到的多种教学手段,选择短小精悍的文章,增加其阅读量,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的习惯。使其词汇逐步达到四级要求,并为以后深造打下基础。可喜的是,在《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中,专家们已经意识到这一不合理的现象,“新课程标准将适当提高对词汇的要求。现行大纲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词汇量为600个,高中阶段为1800~2000个……新课程标准将突破这一要求……高中毕业时的基本要求为3000个左右词汇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水平要求理解和掌握4500~5000个单词”。大学英语的一些词汇不久将“下放”到中学。到时,词汇的脱节将得到解决。
公共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是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教材方面的衔接要靠有关部门加以关注和解决。但是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对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而应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配合,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3.根据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中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大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最后,在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成绩评估时,也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而不是短期的、片面的。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从整个大学英语的时断考虑,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同时也减少了教师急攻近利的思想,从大处为学生着想,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中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
[4]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江西农业大学
衔接问题的切入点
1.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衔接。中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老师一般通过讲授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句子和大量的语法知识。中学教材,相对于大学教材来说,比较统一。许多地区甚至硬性规定教育部统一教材。到了大学,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读写为主,逐步向读写领先,听说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大学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不下十余种。从理论上说,教材的多样化,更利于教师的选择,这与统一的大纲并不矛盾。但是,中学大纲与大学英语大纲的编写,并未严格考虑到彼此的循序渐进。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大、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以词汇为例,中学大纲要求“累计掌握1200个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语中运用。此外,还要求累计学习75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并要求在语篇中理解其意义。”大学大纲则要求“领会式掌握42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以及由这些词够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这可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不同。另外,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以读写为主,而大学英语教学对听说同样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达到的高度。
2.教学与学习方法的衔接。高考的存在,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有时甚至会走入极端。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由“书山题海”而产生的“技巧”。标准化命题磨钝了学生的主观思维,学生习惯了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一旦到了大学,没有了试题,没有了老师的语法、习题讲座,他们便迷失了方向。相对于中学,大学的教学方法则比较有弹性,鼓励学生以自学为主。虽然表面上看,中学与大学的教学目的都强调听说读写的技能,打好语言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无形中,又各自受到“高考”与“四、六级考试”的左右。由于高中仍属基础教育,重在知识积累,所以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一个单元可能要讲一两个星期,语法、单词、练习等样样俱到。期间再伴有练习题、模拟题之类的,一切按部就班。大学则不然,外语课时有限,而要考四级,不是某一教材所能解决的。老师根据每课的特点,决定教学,并尽量利用每一节课的时间,传达相关的信息,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去进行课后的学习。老师有时可能只串讲课文,有时又可能跳过课文;有时可能让学生自学,有时又可能让学生讨论。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这一差别,也将会出现脱节的困惑。如果老师注意不到新生的这些不适,只顾拿着课本上课,学生便迷失了方向,有些学生的成绩甚至会急剧下降。
3.基本学习技能的衔接。培养学习技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设法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如在听说阅读的训练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前后文猜词取义,抓住整体,保障思路畅通连贯。然而,经历了紧张的高考之后,许多大学新生都有“先松口气再说”的想法。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心理准备与高考前的应试状态形成极大的反差。另一方面,中学的一个教学班,学生成绩档次差别不大,同一地区的教学方法也相似。而大学生源比较杂,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尽管英语分数不低,但几乎没有上过听力课,学生的分数与能力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因此,如何使学生由被迫的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这一衔接非常关键。
解决衔接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遵循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教师必须在新生学习初期不要急于赶进度,而应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差异程度,认真钻研中学英语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找出其脱节的地方,研究衔接的对策。并以此来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时有限,但老师应把每一堂课,都作为一个经典浓缩。要精心设计,使它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给学生以最大的启发。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上,“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各高校都有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师可利用现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力以及愉快学习的体验。
2.注意大、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目前的教材,很多课文偏长,趣味性不强,不利于学生记诵。可选文章有限,单词重复率不大。配套的快速阅读,面孔生硬;泛读文章则更长,词汇量更大,学生几乎无法消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通过论证,取得领导的支持,以获得选择适宜教材的权利。在入学初期的教学衔接,应首先处理好词汇的问题。学生在中学所学的外语知识及词汇量很难满足大学的阅读要求。到了大学,学生的理解力增强,也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如果学生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记忆词汇上,当然就会失去兴趣。但是,“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必要基础,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词汇的记忆不但不能放弃,反而要加强。因此,教师应通过上面所提到的多种教学手段,选择短小精悍的文章,增加其阅读量,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的习惯。使其词汇逐步达到四级要求,并为以后深造打下基础。可喜的是,在《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中,专家们已经意识到这一不合理的现象,“新课程标准将适当提高对词汇的要求。现行大纲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词汇量为600个,高中阶段为1800~2000个……新课程标准将突破这一要求……高中毕业时的基本要求为3000个左右词汇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水平要求理解和掌握4500~5000个单词”。大学英语的一些词汇不久将“下放”到中学。到时,词汇的脱节将得到解决。
公共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是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教材方面的衔接要靠有关部门加以关注和解决。但是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对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而应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配合,寻求科学的解决办法。
3.根据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教师要组织难易适中的诊断性英语考试,包括词汇测试、综合测试、听力测试等。通过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增进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促使学习差的学生知己知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
考试形式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既要考虑中学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大学刚刚学过的内容;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口试。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最后,在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成绩评估时,也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而不是短期的、片面的。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从整个大学英语的时断考虑,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同时也减少了教师急攻近利的思想,从大处为学生着想,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中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关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
[4]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江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