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才教育、CDIO教学模式,都是教育研究者们站在“一切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宗旨”或者说“学生究竟收益了多少”的角度的研究成果,无一例外的,不论哪种教育观点都紧跟了时代的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笔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观点,期望实现我们提出了多年的“零对接”教学概念。
【关键词】通才教育;CDIO;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是现代高等教育通才培养的发源地,通才教育又称为自由教育,它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主张的,他提出“自由教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如何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自由与权威、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指导”之间的矛盾,成为学生能否成才的瓶颈。MIT(麻省理工学院)和KTH(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通过4年研究(2000-2004年)所首创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是实现通才教育的卓有成效的尝试。
1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准则
1.1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CDIO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有限的学制内兼顾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过借用典型的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周期模式(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在CDIO模式下,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参与产品构思、设计、实验、模型制作、客户洽谈、投入运行的全过程,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社会应用融为一体,高度结合,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1.2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准则
運用CDIO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执行12条准则,换言之,教育过程、结果要符合12条具体检测标准。这12条准则是:CDIO关联原则、CDIO的教学目标结果、集成课程设置(课程整合)、工程概论、设计-制作经验(设计与建造体验)、CDIO的工作环境(工作室)、集成化教学过程(综合性学习经验)、主动学习、教师的CDIO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CDIO能力评价和CDIO项目评价。准则的执行可以保障CDIO理念的充分体现,即把产品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教育的环境;准则的执行可以保障学生达到CDIO大纲要求的4个层面的目标,即获得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2 借鉴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八十年代进行过两次大的调整,但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的反应出高校人才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它主要体现在专业层次和专业结构不能适应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求,毕业生不能适应用人部门的需要。而CDIO在通才教育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给予我国高等教育良好的借鉴,CDIO模式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2.1 最新技术开发项目是实施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
CDIO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提供产品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过程作为工程教育的框架或环境,因此,有的学校以运行了多年的产品项目为载体,也有以假设的产品项目为载体的,但在共性是所有作为教育载体的项目都必须是社会最新技术开发项目。
2.2 课程以产品研发流程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程整合是CDIO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准则,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平衡,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融合。教学团队以产品项目研发、生产流程为主线来融合各学科的内容,成功实现课程的整合。
2.3 工作室及管理制度“以生为本”,保障CDIO培养目标的实现。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毕业生具备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3 反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通才教育呢? 一个有教养的人,亦即一个受过通才教育原则指导之下的大学教育而获毕业的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为通才教育制定了五项标准,主要包含:具有起码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在道德、伦理方面选择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具备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能对自身、周边社会和世界从美学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鉴别;能够以语言、文字的方式清晰而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必须对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并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为此,笔者以某一机械工程专业做为研究对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3.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既要考虑到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考虑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指导思想上,教育模式应由“就业导向”转至“价值导向”,教育系统应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
毕业生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可以设置软素质要求、工科基础要求、专业基础要求和专业创新要求等四大教育模块以及相对应的十项教育目标,既借鉴CDIO教学理念又符合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如图所示,其具体含义与要求如下:
3.1.1 软素质要求
(1)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掌握检索和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4)熟悉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了解机械工程专业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1.2 工科基础要求
具有从事机械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
3.1.3 专业基础要求
(1)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3.1.4 专业应用与创新要求
(1)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本专业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进行研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2)了解本专业及各学科交叉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具备可在本专业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的能力。
3.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从图2社会需求图可以看到从社会需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四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考虑到以下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在知识、材料、工艺等潮流方向的要求;二是以通才教育为核心,有机的结合人文科学与专业科学技术;三是应与地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
3.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不仅仅是针对教师,它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孔子曰:“有教无类”,虽然发达国家、我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上各有不同,其概念的定义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讲,都是在寻找着符合自己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所以还是存在其共性,即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教学任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的行为体系。
3.3.1 工作室教学方式
工作室让学生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设计、建造的直接体验,形成工程系统的整体观念,并学习互相尊重与支持,充分发挥自身和他人能力的优良环境,最终顺利实现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达标的目标,实现知识、技术、能力的综合平衡发展。
3.3.2 学习评价方式
传统意义上,所谓考试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或按主测单位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的任务,并由主考者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测单位提供考试者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
按照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为通才教育制定的五项标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显然不能客观、全面、准确的对学生展开学业评估,考核的方式、内容必须多样化。
借鉴CDIO的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可以包含理论知识的笔试、学生作品的评价(重点考核)、报告撰写的质量、设计过程的投入度、与小组成员合作的良好情况、成果的自我评价与宣传以及面向教师、学生的答辩水平。评价的因素较多,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尤其在各项因素的权重方面。
4 结论
从人本主义的“自由学习”到“通才教育”模式、“都柏林协议”、“华盛顿协议”直至今天所阐述的“CDIO教学模式”,都是教育研究者们站在“一切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宗旨”或者说“学生究竟收益了多少”的角度的研究成果,但是,无一例外的,不论哪种教育观点都紧跟了时代的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和发达国家的教育成就相比,我们还任重道远。笔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改革我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观点,期望实现我们提出了多年的“零对接”教学概念。
参看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1-6.
[2]王革.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M].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9.
[3]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通才教育标准[EB/OL],2010-10-21,http://undergrad.tiandaoedu.com/choice/21275.html.
[4]教学方法[EB/OL],2012-08-25,http://baike.baidu.com/view/424858.html.
[5]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EB/OL],2012-03-17,http://baike.baidu.com/view/1493.html.
[6]朱鸿章,李芙蓉.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教育发展问题初探[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47-51.
[7]史荣等.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师试点班课程改革实践[J].教学研究,2012(02):57-59.
[8]郑荣茂.基于CDIO的移动应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2(08):109-112.
作者简介
鲍祖尚,现为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与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00
通才教育、CDIO教学模式,都是教育研究者们站在“一切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宗旨”或者说“学生究竟收益了多少”的角度的研究成果,无一例外的,不论哪种教育观点都紧跟了时代的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笔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观点,期望实现我们提出了多年的“零对接”教学概念。
【关键词】通才教育;CDIO;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是现代高等教育通才培养的发源地,通才教育又称为自由教育,它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主张的,他提出“自由教育”----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如何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自由与权威、自由与纪律、自由与指导”之间的矛盾,成为学生能否成才的瓶颈。MIT(麻省理工学院)和KTH(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通过4年研究(2000-2004年)所首创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工程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是实现通才教育的卓有成效的尝试。
1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准则
1.1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CDIO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有限的学制内兼顾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过借用典型的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周期模式(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在CDIO模式下,学生以团队合作形式参与产品构思、设计、实验、模型制作、客户洽谈、投入运行的全过程,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社会应用融为一体,高度结合,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1.2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准则
運用CDIO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执行12条准则,换言之,教育过程、结果要符合12条具体检测标准。这12条准则是:CDIO关联原则、CDIO的教学目标结果、集成课程设置(课程整合)、工程概论、设计-制作经验(设计与建造体验)、CDIO的工作环境(工作室)、集成化教学过程(综合性学习经验)、主动学习、教师的CDIO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CDIO能力评价和CDIO项目评价。准则的执行可以保障CDIO理念的充分体现,即把产品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教育的环境;准则的执行可以保障学生达到CDIO大纲要求的4个层面的目标,即获得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2 借鉴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八十年代进行过两次大的调整,但随着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的反应出高校人才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它主要体现在专业层次和专业结构不能适应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求,毕业生不能适应用人部门的需要。而CDIO在通才教育及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改革模式,给予我国高等教育良好的借鉴,CDIO模式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2.1 最新技术开发项目是实施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
CDIO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提供产品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过程作为工程教育的框架或环境,因此,有的学校以运行了多年的产品项目为载体,也有以假设的产品项目为载体的,但在共性是所有作为教育载体的项目都必须是社会最新技术开发项目。
2.2 课程以产品研发流程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课程整合是CDIO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准则,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平衡,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融合。教学团队以产品项目研发、生产流程为主线来融合各学科的内容,成功实现课程的整合。
2.3 工作室及管理制度“以生为本”,保障CDIO培养目标的实现。
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毕业生具备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3 反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通才教育呢? 一个有教养的人,亦即一个受过通才教育原则指导之下的大学教育而获毕业的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为通才教育制定了五项标准,主要包含:具有起码的道德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在道德、伦理方面选择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具备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能对自身、周边社会和世界从美学角度出发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鉴别;能够以语言、文字的方式清晰而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发展动态;必须对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并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为此,笔者以某一机械工程专业做为研究对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3.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既要考虑到学生对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考虑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指导思想上,教育模式应由“就业导向”转至“价值导向”,教育系统应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价值观和品格发展。
毕业生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方面,可以设置软素质要求、工科基础要求、专业基础要求和专业创新要求等四大教育模块以及相对应的十项教育目标,既借鉴CDIO教学理念又符合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如图所示,其具体含义与要求如下:
3.1.1 软素质要求
(1)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掌握检索和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4)熟悉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了解机械工程专业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1.2 工科基础要求
具有从事机械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
3.1.3 专业基础要求
(1)掌握扎实的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3.1.4 专业应用与创新要求
(1)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本专业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进行研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2)了解本专业及各学科交叉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具备可在本专业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的能力。
3.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从图2社会需求图可以看到从社会需求、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四个方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考虑到以下三个重要因素。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在知识、材料、工艺等潮流方向的要求;二是以通才教育为核心,有机的结合人文科学与专业科学技术;三是应与地域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
3.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不仅仅是针对教师,它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孔子曰:“有教无类”,虽然发达国家、我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上各有不同,其概念的定义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总体来讲,都是在寻找着符合自己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所以还是存在其共性,即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教学任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的行为体系。
3.3.1 工作室教学方式
工作室让学生将基础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设计、建造的直接体验,形成工程系统的整体观念,并学习互相尊重与支持,充分发挥自身和他人能力的优良环境,最终顺利实现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达标的目标,实现知识、技术、能力的综合平衡发展。
3.3.2 学习评价方式
传统意义上,所谓考试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的方式解答精心选定的题目或按主测单位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实际操作的任务,并由主考者评定其结果,从而为主测单位提供考试者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
按照哈佛大学文理学院为通才教育制定的五项标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显然不能客观、全面、准确的对学生展开学业评估,考核的方式、内容必须多样化。
借鉴CDIO的教学模式,学业评价可以包含理论知识的笔试、学生作品的评价(重点考核)、报告撰写的质量、设计过程的投入度、与小组成员合作的良好情况、成果的自我评价与宣传以及面向教师、学生的答辩水平。评价的因素较多,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尤其在各项因素的权重方面。
4 结论
从人本主义的“自由学习”到“通才教育”模式、“都柏林协议”、“华盛顿协议”直至今天所阐述的“CDIO教学模式”,都是教育研究者们站在“一切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宗旨”或者说“学生究竟收益了多少”的角度的研究成果,但是,无一例外的,不论哪种教育观点都紧跟了时代的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和发达国家的教育成就相比,我们还任重道远。笔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改革我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观点,期望实现我们提出了多年的“零对接”教学概念。
参看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1-6.
[2]王革.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M].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9.
[3]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通才教育标准[EB/OL],2010-10-21,http://undergrad.tiandaoedu.com/choice/21275.html.
[4]教学方法[EB/OL],2012-08-25,http://baike.baidu.com/view/424858.html.
[5]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EB/OL],2012-03-17,http://baike.baidu.com/view/1493.html.
[6]朱鸿章,李芙蓉.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教育发展问题初探[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47-51.
[7]史荣等.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师试点班课程改革实践[J].教学研究,2012(02):57-59.
[8]郑荣茂.基于CDIO的移动应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韶关学院学报,2012(08):109-112.
作者简介
鲍祖尚,现为长沙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与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
长沙师范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