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体师生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而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共青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着重点和出发点。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共青团工作 学校教育
一、抓好团员干部队伍建设
团员干部在学生干部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团员干部素质的高低、修养的好坏,与学生工作的成败关系极大,抓好团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我们不断加强团员干部的团队建设,每年都参加了学院团委组织的团员干部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就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通过培训,团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还不断就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制度进行修改,使各成员能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把团总支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团员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协助学院团委做好优秀团员、团干的考察培养工作,向院团委推荐党员发展对象等。近几年我系团总支制订了详细的政治培养计划,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定期在班级组织开展了团课学习。我们还以各种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开展团日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
二、树立榜样,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青少年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组织团员青年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绿色环保”、手拉手活动、助残活动,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带领团员走进社区清扫卫生,到老年公寓服务,让青少年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活动中净化心灵,提高道德素质,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新风。学校共青团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正是校风和学风的体现,是学校精神的部分内涵和表现形式。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其蕴涵的一种校园乃至班级精神,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校园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以下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以上功能的挖掘与发挥都是通过非强制性力量得以实现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使学生自觉地调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共青团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职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要把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学院团委用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对学校大型活动进行规划,引入品牌理念,结合学校特点重点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学院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
近年来,我系团总支不断响应学院团委的号召,不仅配合学院主流思想,而且不断加强共青团思想建设,塑造青年教工精神风貌,引导广大学生团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在校园中全方位地熏陶思想、充实精神、提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等这一特有的导向作用,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确立基本价值观念。
四、给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增强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使校园文化建设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使青年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求真、求善、求美。
高校共青团组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在继承传统文化活动的精髓中创新,又要从借鉴当前社会文化的精华中创新,使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接轨。对那些积极向上、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传统文化活动,在继承发扬的同时,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使之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要在坚持校园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借鉴为青年大学生所喜爱、适应大学校园的新的文化活动形式。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代同行。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还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要有强烈的时代信息,加强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建设,做先进知识的传播者;在形式上要利用网络载体渗透思想教育,切实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的最佳契合点,带动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一场新革命。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靠短期突击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是有害的。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却是稳定渐进的。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将会极大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既可保证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又可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改进注入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共青团工作 学校教育
一、抓好团员干部队伍建设
团员干部在学生干部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团员干部素质的高低、修养的好坏,与学生工作的成败关系极大,抓好团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我们不断加强团员干部的团队建设,每年都参加了学院团委组织的团员干部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就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通过培训,团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还不断就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制度进行修改,使各成员能更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把团总支的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团员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协助学院团委做好优秀团员、团干的考察培养工作,向院团委推荐党员发展对象等。近几年我系团总支制订了详细的政治培养计划,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定期在班级组织开展了团课学习。我们还以各种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开展团日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
二、树立榜样,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引导青少年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组织团员青年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绿色环保”、手拉手活动、助残活动,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带领团员走进社区清扫卫生,到老年公寓服务,让青少年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活动中净化心灵,提高道德素质,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新风。学校共青团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正是校风和学风的体现,是学校精神的部分内涵和表现形式。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其蕴涵的一种校园乃至班级精神,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校园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以下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以上功能的挖掘与发挥都是通过非强制性力量得以实现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使学生自觉地调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共青团和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职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要把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好抓实。学院团委用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对学校大型活动进行规划,引入品牌理念,结合学校特点重点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学院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动,不断提高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质量。
近年来,我系团总支不断响应学院团委的号召,不仅配合学院主流思想,而且不断加强共青团思想建设,塑造青年教工精神风貌,引导广大学生团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大学生在校园中全方位地熏陶思想、充实精神、提高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等这一特有的导向作用,以身作则,带动学生确立基本价值观念。
四、给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增强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使校园文化建设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使青年大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求真、求善、求美。
高校共青团组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在继承传统文化活动的精髓中创新,又要从借鉴当前社会文化的精华中创新,使校园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接轨。对那些积极向上、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传统文化活动,在继承发扬的同时,要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使之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要在坚持校园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借鉴为青年大学生所喜爱、适应大学校园的新的文化活动形式。校园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与时代同行。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还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上要有强烈的时代信息,加强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建设,做先进知识的传播者;在形式上要利用网络载体渗透思想教育,切实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的最佳契合点,带动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的一场新革命。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靠短期突击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是有害的。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却是稳定渐进的。我们相信,通过努力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将会极大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既可保证办学方针和办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又可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改进注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