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本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因其重实践操作的特性而成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首选。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如何做到趣味性具体化,教师对“任务驱动法”除了要有深入的理解,对任务驱动法的四个基本环节要安排合理,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要趣味化生活化
情境创设要符合年龄特点并有趣味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是一节课的基调,好的情境像强磁般吸引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的创设也考验教师二次加工课本素材的能力,教师除了要钻透教材外,对学生年龄特征的把握很重要。在小学低年级用“喜洋洋” “熊大熊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卡通人物来与学生对话交流,如:三年级上学期教材《与计算机交朋友》一课中,把电脑拟人化:显示器屏幕上画上眼睛、嘴巴,起名“康康”。然后让“康康”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 “比一比,谁更聪明?”等。
创设情境要紧贴生活。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如:六年级教材中的《网页制作》教学中模拟一个“招聘会”场景,发布“用表格来制作一张个人求职简历”的任务,让学生设计并填写自己的求职简历。在简历表格中填写特长、爱好、最喜欢的名言等。学生很乐意在这样设计的表格中填上自己个性化的内容用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展示。
结合国内外的时事创设情境,如:以奥运会、卫星火箭发射、环保、气候变化、交通安全等为主题,这些生活中具体的内容会让学生在学习电脑操作时,不会觉得步骤单调、空洞,不会为了学习操作而操作,不需要学生死记步骤。一旦学生乐在其中,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题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
巧妙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内容问题(知识性问题)”“单元问题(情境性问题)”和“基本问题(学科本质问题)”的设计方法,给我们在确定问题设计时提供很好的借鉴。我们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若干“内容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由“内容问题”升华到“单元问题”来完成本课(单元)教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来思考“基本问题”。同时要反省学科课程的本质,从而避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使学生对单元学习没有清晰的认知而陷入零碎操作步骤的记忆上,这不仅无趣无味,还易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确定问题设计时,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对理顺教学环节也有很大的作用。单元问题的设计:什么是有效的信息?有效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哪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一一思考解答,最后再回归到单元问题上来完成本课教学的总结与升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有效信息,如何多途径地获取信息等,让学生不拘泥于电脑基础步骤的操作,而是升华到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上来。这样的问题层层推进、步步诱导,有助于学生思维、创作能力的发展。
三、巧妙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于学生的内动力,在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环节中,要发挥学生内在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再辅以正确的方法引导才能见成效。在此环节的操作上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互助分组时注重学生组成结构,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依据学生的特长分组,起到互补作用。小组间的学习能力相应均等,有利竞赛与比拼,有利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小组长的任命要民主化,并要综合考量学生的组织能力、学力能力等,使他能真正起到教师小助手的作用。
2.把控好自主学习时间,使一堂课严谨有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在备课时应有预案,问题的难易度要根据学生的学力综合考量初步拟定。设计出弹性教案,依据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及时修正自主学习时间,使课堂教学全过程稳而不乱。
3.加强组织纪律性,调控课堂氛围。自由度较高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会让课堂看起来“乱糟糟”,这会让很多初尝此法教学的教师有所闹心,担心课堂失控,因此要注意调控课堂。
四、利用效果评价为提升知识发挥作用
1.巧用软件展示法:信息技术课堂因其特性,对学生电脑上的作品展示是非常简单易行,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红蜘蛛》为例,在这一软件中有一个学生展示功能,选中要展示的电脑点击确定,全班学生的电脑上都能显示出所展示的作品。
2.学生评价表反馈法:教师设计出针对本课的学生评价表,表格中将本课所学知识点列出“不会” “不熟练” “熟练”等客观选项让学生选择,设计出“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我的表现”等主观问题来让学生填写,教师可从中获取本课教学的反馈,学生也能从对自我的评价中总结本课的收获。
3.典型作品展示表扬法:点评本课作品设计最有创意的典型学生。激励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促进提高。
总之,教师在尝试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升,让教师的价值得以张扬,形成符合教育特征的教学风格,达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育人合二为一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要趣味化生活化
情境创设要符合年龄特点并有趣味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情境创设的成功与否是一节课的基调,好的情境像强磁般吸引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的创设也考验教师二次加工课本素材的能力,教师除了要钻透教材外,对学生年龄特征的把握很重要。在小学低年级用“喜洋洋” “熊大熊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卡通人物来与学生对话交流,如:三年级上学期教材《与计算机交朋友》一课中,把电脑拟人化:显示器屏幕上画上眼睛、嘴巴,起名“康康”。然后让“康康”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和我交朋友吗?” “比一比,谁更聪明?”等。
创设情境要紧贴生活。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如:六年级教材中的《网页制作》教学中模拟一个“招聘会”场景,发布“用表格来制作一张个人求职简历”的任务,让学生设计并填写自己的求职简历。在简历表格中填写特长、爱好、最喜欢的名言等。学生很乐意在这样设计的表格中填上自己个性化的内容用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展示。
结合国内外的时事创设情境,如:以奥运会、卫星火箭发射、环保、气候变化、交通安全等为主题,这些生活中具体的内容会让学生在学习电脑操作时,不会觉得步骤单调、空洞,不会为了学习操作而操作,不需要学生死记步骤。一旦学生乐在其中,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问题设计要做到有的放矢
巧妙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内容问题(知识性问题)”“单元问题(情境性问题)”和“基本问题(学科本质问题)”的设计方法,给我们在确定问题设计时提供很好的借鉴。我们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若干“内容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由“内容问题”升华到“单元问题”来完成本课(单元)教学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来思考“基本问题”。同时要反省学科课程的本质,从而避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使学生对单元学习没有清晰的认知而陷入零碎操作步骤的记忆上,这不仅无趣无味,还易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运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确定问题设计时,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对理顺教学环节也有很大的作用。单元问题的设计:什么是有效的信息?有效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哪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一一思考解答,最后再回归到单元问题上来完成本课教学的总结与升华,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有效信息,如何多途径地获取信息等,让学生不拘泥于电脑基础步骤的操作,而是升华到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上来。这样的问题层层推进、步步诱导,有助于学生思维、创作能力的发展。
三、巧妙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于学生的内动力,在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环节中,要发挥学生内在的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再辅以正确的方法引导才能见成效。在此环节的操作上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互助分组时注重学生组成结构,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依据学生的特长分组,起到互补作用。小组间的学习能力相应均等,有利竞赛与比拼,有利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小组长的任命要民主化,并要综合考量学生的组织能力、学力能力等,使他能真正起到教师小助手的作用。
2.把控好自主学习时间,使一堂课严谨有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在备课时应有预案,问题的难易度要根据学生的学力综合考量初步拟定。设计出弹性教案,依据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及时修正自主学习时间,使课堂教学全过程稳而不乱。
3.加强组织纪律性,调控课堂氛围。自由度较高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会让课堂看起来“乱糟糟”,这会让很多初尝此法教学的教师有所闹心,担心课堂失控,因此要注意调控课堂。
四、利用效果评价为提升知识发挥作用
1.巧用软件展示法:信息技术课堂因其特性,对学生电脑上的作品展示是非常简单易行,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红蜘蛛》为例,在这一软件中有一个学生展示功能,选中要展示的电脑点击确定,全班学生的电脑上都能显示出所展示的作品。
2.学生评价表反馈法:教师设计出针对本课的学生评价表,表格中将本课所学知识点列出“不会” “不熟练” “熟练”等客观选项让学生选择,设计出“我的收获” “我的困惑” “我的表现”等主观问题来让学生填写,教师可从中获取本课教学的反馈,学生也能从对自我的评价中总结本课的收获。
3.典型作品展示表扬法:点评本课作品设计最有创意的典型学生。激励学生努力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促进提高。
总之,教师在尝试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升,让教师的价值得以张扬,形成符合教育特征的教学风格,达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艺术与育人合二为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