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2年出生,现执教于韩国中部大学摄影专业的许贤珠,正在进行一个项目,记录生活在现代,记忆却不得不停留在历史中的特殊女性群体——慰安妇。
1992年1月8日,时任日本首相宫泽喜一访韩。韩国多名慰安妇受害者来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集会示威,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赔偿。5天后,迫于压力,日方承认日军曾参与慰安妇事件。宫泽喜一随后在日韩首脑会晤上口头致歉,但拒绝以政府名义道歉赔偿。此后,部分韩国慰安妇受害者每周三都前往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集会抗议。除了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和2011年3月日本发生海啸,这个被称为“周三集会”的活动几乎未曾间断,至今集会已超过1200次。在世的慰安妇老人从曾经的238名到只剩下如今48名。
这组作品名为《被剥夺的岁月》,拍摄的时间跨度较长,而且项目仍在进行,但许贤珠采用了一种并置的方式,呈现特定地点出现和生活的慰安妇。她只选择了她们的生活片段,也集中选择她们漫漫抗议生活中集中释放痛苦的一瞬;不过她并没有采用传统纪实摄影中介入被摄对象生活的方式,而用重复的镜头闪回这群“被剥夺岁月的”老者想起过往时的表情和如今的境遇。照片里的表情和行为,侧面展现日本慰安妇受害者的生活历程,许贤珠希望看到这些照片的人们能一起为她们寻找“被剥夺的岁月”,并希望女性们不要再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她说,周三拍摄的工作会持续到这些奶奶们在世的最后一天。
许贤珠说:“或许日本在等待这些奶奶们都去世,即使奶奶们都走了,还是会有韩国的国民会接着向日本声讨,日本军慰安妇奶奶们不会被忘记。”
为什么会跟踪拍摄在世慰安妇的抗议活动?
起先,我访问了周三集会的慰安妇奶奶们和她们居住的地方,拍摄她们的日常生活。2000年初,我申请到韩国女性部(现女性家族部)关于拍摄日军慰安妇奶奶们的项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协助,参与她们前往济州岛、安眠岛、金刚山等旅行活动。
我是韩国的女性摄影师,想以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她们,我认为照片质量主要取决于摄影师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这些妇女在正值风华正茂、谈恋爱的年纪,被日军欺骗或被强制带走并遭受苦难,没有经历过正常年轻女性应该经历的一切。在拍摄奶奶们的过程中,女性这个词语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脑海,我也想强调奶奶们的性别,这个项目是作为一名女性去观察一群特殊的女性时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
记录韩国女性史的一段黑暗岁月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希望全世界更多的人能知道日军慰安妇奶奶们经历了什么,以及现在正经历什么。
你是如何知道周三集会,并联系上拍摄对象的?
1992年,我在美国留学,通过报纸得知主办周三集会的“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在纽约设立了支部。我立即启程花了5个小时去了纽约,但是没有见到一位慰安妇奶奶。回国在中部大学教书后,开始了对奶奶们抗议和生活的记录工作。
通过这些照片,你最希望表达什么?
我想让大家看到这些为了克服过去的伤痛选择站出来的奶奶们,也想通过照片表达:战争最后给人们留下的只有悲痛。
奶奶们的痛苦仍在持续着,由于无法被治愈,她们每晚都要在噩梦中煎熬。恐怖可怕的经验成为她们无法清除的私人记忆,而无声的呻吟已持续很多年。
在这么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哪些事件和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至今也无法忘记的是,爱骂人的黄金珠奶奶的痛哭。在一次周三集会结束后大家分开时,她坐在日本大使馆前,像小孩一样哭叫,让日本归还自己被剥夺的青春,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让我眼眶发热。
这些集会是没有回音的呐喊,参加周三集会的奶奶们越来越少,想到这些会感到非常无奈,有时也会不自觉得落泪。很多时候,我会躲在大树或者建筑物后面,直到心情平复后才出来继续拍摄或与奶奶们交谈,去各地访问这些奶奶时,她们待我就像亲孙女一样,我也希望日本尽快公开道歉,在剩下的47名奶奶们离世前,给她们悲伤的过去画上句号。
这组作品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是什么时候?
2002年,韩国女性部制作了摄影集《一日如千金》,并在2002年首尔富士摄影沙龙举办“被剥夺的岁月”摄影展。那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但此后我还一直在跟踪拍摄。
作品发表后,你收到了什么反馈?
很多人反映我和其他摄影师接近被摄对象的方式不同,并感到照片里奶奶们的女性性别比较突出。我记得有人这样跟我说,他自己表面看来非常坚强,但这些照片让他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
作为大学教授,你对现当代韩国纪实摄影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现在任何人都拥有照相机,想要从事纪实摄影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这种现况很让人痛心。与当代艺术摄影相比,要持续拍摄纪实照片,需要资金做后盾,确实很难。而且,如果没有某种使命感,从事纪实摄影也是很难继续的。
如今全世界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人们的耐性似乎大不如前了。想要给那些习惯于急速变化的人们带来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影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过,我想纵使困难,纪实摄影师的工作一定会给现在的‘韩流’带来一些影响。
说到韩流,你怎么看已经持续十几年的“韩流”对东亚文化甚至世界文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我觉得正在发生蝴蝶效应。起初只通过一两名艺人传播的“韩流”,现在正在变得更广泛,这也成为认识韩国文化艺术的主要途径。虽然我觉得摄影在“韩流”中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在不远的将来,不同年龄层的韩国摄影师将通过多种类型的摄影作品,更广泛地向全世界传播韩国人的文化。
1992年1月8日,时任日本首相宫泽喜一访韩。韩国多名慰安妇受害者来到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集会示威,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赔偿。5天后,迫于压力,日方承认日军曾参与慰安妇事件。宫泽喜一随后在日韩首脑会晤上口头致歉,但拒绝以政府名义道歉赔偿。此后,部分韩国慰安妇受害者每周三都前往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集会抗议。除了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和2011年3月日本发生海啸,这个被称为“周三集会”的活动几乎未曾间断,至今集会已超过1200次。在世的慰安妇老人从曾经的238名到只剩下如今48名。
这组作品名为《被剥夺的岁月》,拍摄的时间跨度较长,而且项目仍在进行,但许贤珠采用了一种并置的方式,呈现特定地点出现和生活的慰安妇。她只选择了她们的生活片段,也集中选择她们漫漫抗议生活中集中释放痛苦的一瞬;不过她并没有采用传统纪实摄影中介入被摄对象生活的方式,而用重复的镜头闪回这群“被剥夺岁月的”老者想起过往时的表情和如今的境遇。照片里的表情和行为,侧面展现日本慰安妇受害者的生活历程,许贤珠希望看到这些照片的人们能一起为她们寻找“被剥夺的岁月”,并希望女性们不要再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她说,周三拍摄的工作会持续到这些奶奶们在世的最后一天。
许贤珠说:“或许日本在等待这些奶奶们都去世,即使奶奶们都走了,还是会有韩国的国民会接着向日本声讨,日本军慰安妇奶奶们不会被忘记。”
为什么会跟踪拍摄在世慰安妇的抗议活动?
起先,我访问了周三集会的慰安妇奶奶们和她们居住的地方,拍摄她们的日常生活。2000年初,我申请到韩国女性部(现女性家族部)关于拍摄日军慰安妇奶奶们的项目,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协助,参与她们前往济州岛、安眠岛、金刚山等旅行活动。
我是韩国的女性摄影师,想以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她们,我认为照片质量主要取决于摄影师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这些妇女在正值风华正茂、谈恋爱的年纪,被日军欺骗或被强制带走并遭受苦难,没有经历过正常年轻女性应该经历的一切。在拍摄奶奶们的过程中,女性这个词语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脑海,我也想强调奶奶们的性别,这个项目是作为一名女性去观察一群特殊的女性时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
记录韩国女性史的一段黑暗岁月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希望全世界更多的人能知道日军慰安妇奶奶们经历了什么,以及现在正经历什么。
你是如何知道周三集会,并联系上拍摄对象的?
1992年,我在美国留学,通过报纸得知主办周三集会的“韩国挺身队问题对策协议会”在纽约设立了支部。我立即启程花了5个小时去了纽约,但是没有见到一位慰安妇奶奶。回国在中部大学教书后,开始了对奶奶们抗议和生活的记录工作。
通过这些照片,你最希望表达什么?
我想让大家看到这些为了克服过去的伤痛选择站出来的奶奶们,也想通过照片表达:战争最后给人们留下的只有悲痛。
奶奶们的痛苦仍在持续着,由于无法被治愈,她们每晚都要在噩梦中煎熬。恐怖可怕的经验成为她们无法清除的私人记忆,而无声的呻吟已持续很多年。
在这么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哪些事件和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至今也无法忘记的是,爱骂人的黄金珠奶奶的痛哭。在一次周三集会结束后大家分开时,她坐在日本大使馆前,像小孩一样哭叫,让日本归还自己被剥夺的青春,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让我眼眶发热。
这些集会是没有回音的呐喊,参加周三集会的奶奶们越来越少,想到这些会感到非常无奈,有时也会不自觉得落泪。很多时候,我会躲在大树或者建筑物后面,直到心情平复后才出来继续拍摄或与奶奶们交谈,去各地访问这些奶奶时,她们待我就像亲孙女一样,我也希望日本尽快公开道歉,在剩下的47名奶奶们离世前,给她们悲伤的过去画上句号。
这组作品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是什么时候?
2002年,韩国女性部制作了摄影集《一日如千金》,并在2002年首尔富士摄影沙龙举办“被剥夺的岁月”摄影展。那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但此后我还一直在跟踪拍摄。
作品发表后,你收到了什么反馈?
很多人反映我和其他摄影师接近被摄对象的方式不同,并感到照片里奶奶们的女性性别比较突出。我记得有人这样跟我说,他自己表面看来非常坚强,但这些照片让他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
作为大学教授,你对现当代韩国纪实摄影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现在任何人都拥有照相机,想要从事纪实摄影工作的人越来越少, 这种现况很让人痛心。与当代艺术摄影相比,要持续拍摄纪实照片,需要资金做后盾,确实很难。而且,如果没有某种使命感,从事纪实摄影也是很难继续的。
如今全世界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人们的耐性似乎大不如前了。想要给那些习惯于急速变化的人们带来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影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过,我想纵使困难,纪实摄影师的工作一定会给现在的‘韩流’带来一些影响。
说到韩流,你怎么看已经持续十几年的“韩流”对东亚文化甚至世界文化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我觉得正在发生蝴蝶效应。起初只通过一两名艺人传播的“韩流”,现在正在变得更广泛,这也成为认识韩国文化艺术的主要途径。虽然我觉得摄影在“韩流”中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在不远的将来,不同年龄层的韩国摄影师将通过多种类型的摄影作品,更广泛地向全世界传播韩国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