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音乐;教育;作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60—02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无国界的语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教育从远古走向现代。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法国作曲家圣桑则认为:“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任何表现形式的音乐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涵。它通常是在潜移默化间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音乐在满足人精神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远在我国西周时期,官学就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合称之为“六艺”。其中的“乐”,就包含了音乐。春秋时期,孔子则提出了这样的理念:“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他把“乐”列为“六艺”课程的第二位,并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身的箴言。这句话的大意是:学“诗”能使人的思想受到启迪;学“礼”能使人掌握做人和做事的规范;学“乐”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完善。音乐能够参与到各种教育行为的构建之中并产生积极的效应,进而全面提高人的素养,其对教育的支撑作用不可估量。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培养人的良好情感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融为一体,在着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还有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学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如,在课间操时播放节奏欢快的音乐;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放一些轻音乐;在升旗仪式上播放国歌;在“六一”儿童节和“五四”青年节组织歌咏比赛,并充分地发挥学校合唱团、轻音乐团、器乐班等的作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音乐能使人达到完整的人化,即人之本性的人化。 “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观念,音乐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是直接的,价值蕴含其中。音乐教育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是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音乐比说教更具感召力,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那些经典的乐(歌)曲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变化,一首乐曲就是一个世界。如,钢琴曲《黄河颂》,键盘上敲击出的旋律就像是黄河在咆哮。其节奏震撼着人心,其每个音符都与人的情感和肢体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听着它,无数热血青年奔向抗日前线进行浴血奋战。音乐激发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音乐谱写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在奥运赛场上,当中国队每获取一枚金牌,赛场上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无数中国人民会热泪盈眶。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作用。此时有比音乐更适合的表达方式吗?正如孔子所言:“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音乐具有强烈的共振效果,并与人的心灵契合,其可以浸润心灵,美化生活,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能使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使他们具备爱祖国、爱人民的宽广胸怀,学会求真、向善、爱美。
达尔文说过:“我每周至少要听一次音乐,只有这样,我脑子里那些现已衰弱的部分,就可以保持它们的生命力。”聆听音乐能使人身心舒展,让人学会轻松面对人生的挑战。建立在表现欲基础上的各种音乐活动能疏导人的情绪,使人的情感得到平衡。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种种压力像枷锁般套牢了学生,让他们喘不过气。音乐则能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如果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听上一首轻松、明快、柔和的乐曲,如,《春天在哪里》,那明朗、柔美的旋律则能将学生的思绪带到春光明媚的田园情境中,他们就会心旷神怡,脑神经和肌体会随之放松,烦恼会一扫而空,压力会得到释放。音乐也能够唤醒学生心底的梦想,通过轻松愉悦的音乐可实现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其育人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音乐是传播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的作用和价值还体现在知识汲取上。音乐以其音响符号承载和传递着人类真、善、美的历史文化。真正杰出的音乐作品都是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粹。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长征组歌》《歌唱祖国》等,这些音乐作品都代表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神文化体验,具有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烙印,体现了时代文化的思潮和风格。当学生们高唱这些歌曲时,他们仿佛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抗日战争烽火时期,红军长征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首首歌曲犹如一段段文化历史的缩影,学生对其的感受更为直接、深刻。他们通过音乐获得多重享受的同时,其思维潜力也会随之展现,进而会主动地去思考不同音乐作品的社会内涵及要揭示的史实,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
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的创造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前提的,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具有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的话寓意深远。他认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宇宙万物的一切,创造力则让人从想象走向实践,走向未来。爱因斯坦、李四光每当思考受阻时都会拉起小提琴,舒缓、优美的琴声引领着他们在科学的领域里进行着创造性的遐想,给他们迟滞的脑神经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像钱学森、华罗庚等也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可以舒缓神经,激发灵感,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超前性。学生在做数学、物理、化学题或做作文时,有时会感到思维非常混乱,这时完全可以尝试听听优美的音乐,让僵化的脑细胞活跃起来,然后再进行换位思考,此时思路就会开阔很多,难题会一步步迎刃而解。此外,音乐还能使青少年学生的激情得到释放,让他们的个性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展示出来。
音乐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历史与地理书外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一首《青藏高原》会让学生想到藏民族的豪放,布达拉宫的雄伟,雪山的神圣;悠扬的马头琴旋律能使学生想到辽阔的草原,蒙古包前的炊烟;《卖花姑娘》让学生感受到了朝鲜族的轻歌曼舞;冬不拉弹唱会让学生体会到新疆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作用。民族音乐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缩影,学生无需查阅资料,就能感受各民族的文化风情,形成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综上所述,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大,音乐所具有的价值关系到新一代人才的培养,这使得世界上各个国家对音乐教育都非常重视。为此,广大音乐教师应树立新的理念,要从多角度认识音乐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要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用音乐净化学生的心灵,更好地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使音乐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60—02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无国界的语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并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教育从远古走向现代。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法国作曲家圣桑则认为:“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任何表现形式的音乐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涵。它通常是在潜移默化间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音乐在满足人精神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远在我国西周时期,官学就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合称之为“六艺”。其中的“乐”,就包含了音乐。春秋时期,孔子则提出了这样的理念:“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他把“乐”列为“六艺”课程的第二位,并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为育人修身的箴言。这句话的大意是:学“诗”能使人的思想受到启迪;学“礼”能使人掌握做人和做事的规范;学“乐”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完善。音乐能够参与到各种教育行为的构建之中并产生积极的效应,进而全面提高人的素养,其对教育的支撑作用不可估量。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培养人的良好情感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融为一体,在着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还有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学校通过组织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如,在课间操时播放节奏欢快的音乐;在学生做眼保健操时放一些轻音乐;在升旗仪式上播放国歌;在“六一”儿童节和“五四”青年节组织歌咏比赛,并充分地发挥学校合唱团、轻音乐团、器乐班等的作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校园文化水平。
音乐能使人达到完整的人化,即人之本性的人化。 “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观念,音乐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是直接的,价值蕴含其中。音乐教育对每一位学生来说是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音乐比说教更具感召力,它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那些经典的乐(歌)曲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变化,一首乐曲就是一个世界。如,钢琴曲《黄河颂》,键盘上敲击出的旋律就像是黄河在咆哮。其节奏震撼着人心,其每个音符都与人的情感和肢体运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听着它,无数热血青年奔向抗日前线进行浴血奋战。音乐激发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音乐谱写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在奥运赛场上,当中国队每获取一枚金牌,赛场上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无数中国人民会热泪盈眶。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作用。此时有比音乐更适合的表达方式吗?正如孔子所言:“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音乐具有强烈的共振效果,并与人的心灵契合,其可以浸润心灵,美化生活,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能使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使他们具备爱祖国、爱人民的宽广胸怀,学会求真、向善、爱美。
达尔文说过:“我每周至少要听一次音乐,只有这样,我脑子里那些现已衰弱的部分,就可以保持它们的生命力。”聆听音乐能使人身心舒展,让人学会轻松面对人生的挑战。建立在表现欲基础上的各种音乐活动能疏导人的情绪,使人的情感得到平衡。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种种压力像枷锁般套牢了学生,让他们喘不过气。音乐则能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如果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听上一首轻松、明快、柔和的乐曲,如,《春天在哪里》,那明朗、柔美的旋律则能将学生的思绪带到春光明媚的田园情境中,他们就会心旷神怡,脑神经和肌体会随之放松,烦恼会一扫而空,压力会得到释放。音乐也能够唤醒学生心底的梦想,通过轻松愉悦的音乐可实现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其育人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音乐是传播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音乐的作用和价值还体现在知识汲取上。音乐以其音响符号承载和传递着人类真、善、美的历史文化。真正杰出的音乐作品都是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粹。如,《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长征组歌》《歌唱祖国》等,这些音乐作品都代表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神文化体验,具有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烙印,体现了时代文化的思潮和风格。当学生们高唱这些歌曲时,他们仿佛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抗日战争烽火时期,红军长征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一首首歌曲犹如一段段文化历史的缩影,学生对其的感受更为直接、深刻。他们通过音乐获得多重享受的同时,其思维潜力也会随之展现,进而会主动地去思考不同音乐作品的社会内涵及要揭示的史实,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
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的创造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前提的,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具有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功能。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的话寓意深远。他认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宇宙万物的一切,创造力则让人从想象走向实践,走向未来。爱因斯坦、李四光每当思考受阻时都会拉起小提琴,舒缓、优美的琴声引领着他们在科学的领域里进行着创造性的遐想,给他们迟滞的脑神经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像钱学森、华罗庚等也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可以舒缓神经,激发灵感,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超前性。学生在做数学、物理、化学题或做作文时,有时会感到思维非常混乱,这时完全可以尝试听听优美的音乐,让僵化的脑细胞活跃起来,然后再进行换位思考,此时思路就会开阔很多,难题会一步步迎刃而解。此外,音乐还能使青少年学生的激情得到释放,让他们的个性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展示出来。
音乐还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历史与地理书外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一首《青藏高原》会让学生想到藏民族的豪放,布达拉宫的雄伟,雪山的神圣;悠扬的马头琴旋律能使学生想到辽阔的草原,蒙古包前的炊烟;《卖花姑娘》让学生感受到了朝鲜族的轻歌曼舞;冬不拉弹唱会让学生体会到新疆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这就是音乐的神奇作用。民族音乐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缩影,学生无需查阅资料,就能感受各民族的文化风情,形成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
综上所述,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大,音乐所具有的价值关系到新一代人才的培养,这使得世界上各个国家对音乐教育都非常重视。为此,广大音乐教师应树立新的理念,要从多角度认识音乐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要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拓展,用音乐净化学生的心灵,更好地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使音乐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
编辑:孟 刚